宜城市新型城镇化实践

合集下载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62个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62个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
省:江苏省
安徽省
计划单列市:宁波市
大连市
青岛市
省会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市
吉林省长春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南省长沙市
广东省广州市
重庆市主城九区
地级市(区
县):北京市通州区
天津市蓟县
吉林省吉林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上海市金山区
浙江省嘉兴市
福建省莆田市
江西省鹰潭市
山东省威海市
山东省德州市
河南省洛阳市
湖北省孝感市
湖南省株洲市
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省惠州市
深圳市(光明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四川省泸州市
贵州省安顺市
云南省曲靖市
甘肃省金昌市
青海省海东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县级市(区
县):河北省定州市
河北省张北县
山西省介休市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
辽宁省海城市
吉林省延吉市
浙江省义乌市
福建省晋江市
江西省樟树市
山东省郓城县
河南省禹州市
河南省新郑市
河南省兰考县
湖北省仙桃市
湖北省宜城市
湖南省资兴市
海南省儋州市
四川省阆中市
贵州省都匀市
云南省大理市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陕西省高陵县
青海省格尔木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建制镇: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
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与方法(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文献的梳理,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和政策背景;实地考察了多个城镇化建设项目,获取直观的感受和第一手资料;发放问卷收集了居民对城镇化建设的看法和需求;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代表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各方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面临的困难。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逐渐扩大。

许多中小城市通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城市框架不断拓展。

(二)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各地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一些城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了特色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城镇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的交通、能源、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电力、通信等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逐步完善。

(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加,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学校、医院、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镇中的布局更加合理,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一些城镇的产业发展仍处于低端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城镇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管理总第817期第23期2023年12月收稿日期:2023-08-13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课题(202400410204)。

作者简介:张举(1989—),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方向;吴晓宁(1986—),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与设计;郭萌萌(1990—),女,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学;张中(1991—),男,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等。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张举1吴晓宁2郭萌萌3张中1(1.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河南郑州450000;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质量与速度并重的转型发展新阶段,需对“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

【方法】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人口指数普遍不高,城镇化率偏低;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省会城市优势突出;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较低,环境提升任务重;国土空间利用效能较低,资源利用不集约;城乡融合程度较低,呈现两个极端;重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缺失明显等。

【结论】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呈现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以郑州为中心的圈层递减、区域经济发展由极化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变、“生态环境指数”与“空间效能指数”相互拮抗等特征。

提出了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等措施,为河南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建议措施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3)23-0145-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23.030An Empirical Study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ZHANG Ju 1WU Xiaoning 2GUO Mengmeng 3ZHANG Zhong 1(1.Project promotion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0,China;2.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3.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Purpos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entered a new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equal quality and speed,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the "Fourteenth Five -Year Plan"period.[Methods ]By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ization quality,and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of 18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is evaluated.[Finding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population index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low;There is a big gap i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advantages of provincial capitals are outstanding;The overall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low,and the task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is heavy;The effi⁃ciency of land space utilzation is low and the 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intensive;The degre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low,showing two extremes;The lack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key areas is obvious.[Conclusion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Henan Province is not high,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entered on Zhengzhou,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hanging from polarization stage to diffusion stage,and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and"spatial efficiency index"are mutually constrained.Final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urbanization of county population,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cre⁃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system,improvement of equal alloc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vel.Keywords:Henan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quality evaluation;proposal0引言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达到60.06%,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城市化进程中后期,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突显时期。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以河南省为例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以河南省为例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以河
南省为例
谭婳
【期刊名称】《行政科学论坛》
【年(卷),期】2024(11)4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进行城乡社区协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既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时代命题,也符合基层多元共治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社区协商治理的理论也不断发展:一是理念发展,从关注民生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格局深化,从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场域创新,从现实空间拓展到互联网平台;四是保障提升,从党的领导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河南省为样本可以看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城乡社区协商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卓有成效:一是探索了更加多元的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的协商治理模式,二是完善了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商治理格局,三是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协商治理模式初见成效,四是居(村)民代表提案制的协商治理模式不断创新。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谭婳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3
【相关文献】
1.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接合部社区安全治理
2.从村落到社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Y社区为例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本土职业院校培养社区治理人才的路径研究——以东莞为例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城乡社区协商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宜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宜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宜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第一章宜城项目概要第二章宜城项目背景及可行性第三章宜城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及土建工程第四章宜城项目总图布置方案第五章宜城项目规划方案第六章宜城项目环境保护第七章宜城项目能源消费及节能分析第八章宜城项目建设期及实施进度计划第九章宜城项目投资估算第十章宜城项目融资方案第十一章宜城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第十二章宜城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第十三章宜城项目综合评价及投资建议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xxx生产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xxx项目投资及运营。

二、项目承办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宜城某某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建设背景分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兴衰印证着国家的兴衰。

历史上中国曾是制造业第一大国,1850年前后旁落他国。

经历了150年后,2010年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世界第一”。

在此背景下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无疑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四、项目建设选址“xxx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在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经济开发区实施,本期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6667.15 平方米(折合约145.00 亩),净用地面积96107.15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144.16 亩)。

该建设场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道路、电力、天然气、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善,非常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

宜城,简称宜,襄阳下辖县级市。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接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

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61万。

辖八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4.9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3018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13元。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创新之城跨越发展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创新之城跨越发展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创新之城跨越发展作者:胡军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3年第08期今年以来,宜城市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要求,抢抓“襄宜一体化”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战略,高点站位编制规划,强化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社区三个支撑,奋力推进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建设,着力打造襄阳大都市区的重要城区。

一、以完善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引领建设和发展坚持规划先导,邀请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宜城城市50平方公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5平方公里鲤鱼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新城新区建设规划,确定近期沿湖向北、远期跨江向东的城市发展思路和“东进、西优、南控、北扩、中贯通”的城市发展方向,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鲤鱼湖和滨江2个新区为两翼,以经济开发区、雷大工业园区、小河物流园区3个产业园区为支撑,以小河、雷河、王集3个中心城镇为骨干,以5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乡发展新格局。

还精心编制了小河等中心城镇总体规划、精细化工园等产业园区规划和城市绿化、给排水、公交系统等专项规划,真正用规划指导建设、引导发展。

二、以推进新城新区建设支撑城市功能和能级提升大力实施新区聚集工程,重点抓好鲤鱼湖2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依照规划先行和先基础、再公建、再服务、后商业的建设时序,搞好核心区内的行政中心、医疗中心、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康体中心、金融中心六大公共建筑规划和设计,实行全球招标。

启动新区7条道路建设和新区中小学、中医院搬迁等公共项目建设,推进江湖贯通工程和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核心区路网全覆盖、新区框架拉开。

同时,建好左岸春天、新天地、荣豪商业街、宜城宾馆等“双改”项目,围绕宋玉商城片区打造一个核心商务区、建设一个白庙社区商业中心、一条夜市餐饮街、10家特色餐饮名店、一家星级影院、一家市民健身中心、一处群众娱乐休闲中心、一个游乐观光园、一座星级酒店,引进一家品牌龙头商贸企业,促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能级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襄阳“一极两中心”发展目标定位分析

“十四五”期间襄阳“一极两中心”发展目标定位分析

“十四五”期间襄阳“一极两中心”发展目标定位分析作者:吴先全来源:《决策与信息》2020年第12期[摘要] 虽因疫情影响面临经济重振压力,但“十四五”时期仍将是襄阳快速发展的难得战略机遇期。

“一极两中心”发展目标定位对于襄阳“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起着引领性作用。

当前,要看清“一极两中心”的由来过程和“十三五”时期“一极两中心”对襄阳经济集聚作用,结合实际分析当前襄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现襄阳实力之城、魅力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的“四城”建设目标。

[关键词] “十四五”;襄阳;一极两中心[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12-0073-06“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湖北省襄阳市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起点、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襄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疫情最严重、管控时间最长的湖北城市之一,襄阳经济重振一度面临较大困难。

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1]。

因此,襄阳在“十四五”时期应以“一极两中心”为发展目标定位,发挥襄阳自身特色优势,以更好对接中央支持湖北疫后经济社会重振的系列政策安排,更好肩负鄂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重任,更好推动汉江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襄阳“一极两中心”发展目标定位来之不易所谓“一极两中心”,是指把襄阳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成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简称。

“一极两中心”首次被完整提出,是在2017年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

报告提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

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为重点,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2]。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途径。

一、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合理的城镇布局和形态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各类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大城市要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转移、技术扩散、人才交流等方式,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缓解“大城市病”。

中小城市要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节点作用,加强与大城市的联系与合作,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同时,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

小城镇要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和服务业,为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同时,要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人居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群的建设,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城镇落户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要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鼓励企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自主创业。

同时,要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3做优现代农业 1.推进产业化经营,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抵押、担保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抓好流水西瓜、郑集养鸭、刘猴 生猪、孔湾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
生态养鱼两点不断闪现: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增加,生态养鱼亮点闪现,进一步扩大甲鱼、 小龙虾、宜城大虾、黄鳝等特色养殖规模。南营郭家台甲鱼养殖合作社现已达到2000亩以 上,该“稻-鱼-甲鱼共养”模式在全省推广.
4.3.4绿地规划“绿满宜城”
深入推进“绿满宜城”工作,重点抓好207国道、随南路等道路节点绿化, 抓好小河高庄、刘猴胡坪房屋“荆楚风格”改造,打造“百里生态文明走廊”.根 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宜城的现状条件,提出了“一心、U环、三带、三纵四横、 多珠”的绿地规划结构。
一 心:依托鲤鱼湖水库的楚都风景公园,即宜城绿心。规划面积342.0公顷。 U 环:由鲤鱼湖水库和邬家冲水库,以及连接两水库之间的大量生态绿地,构建“U” 字形生态环。该环的构建对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生态作用。 三 带:沿襄荆高速公路的生态防护林带;沿汉江的滨江生态景观林带;城区内部因高压 走廊而特设的两条防护隔离林带。 三纵四横:三纵分别是中华大道、北环四路、燕京大道和楚都大道;四横分别是振兴大 道、襄沙大道、铁湖大道和宋玉五路。 多 珠: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的区级以上的公园绿地。如珠落玉盘般均匀分布于规 划用地范围内。
4.3.1城乡统筹规划 实施“规划带动”工程,把城乡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实施“城乡联动” 工程,快速拉开城市框架,做强产业园区,做特中心城镇,做活农村新型 社区。
新型社区探索修建(案例):白庙社区是宜城开发区所在地,已吸引116家企业入驻,9500 多农民“洗脚上岸”在家门口就业。困扰农民多年的医保、社保等“老大难”,随着农民进 厂务工而破解。户籍人口仅3600多人的白庙社区,常住人口达到8000多人。 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在群介绍,根据规划,白庙新农村社区将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等 设施,将集中安置鲤鱼湖、周岗、七里村等9个村的7000户农民,可腾出农户宅基地600亩
4.实施规划
4.1发展理念: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改善民生, 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突破口,配套推行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 度、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成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
4.2制度建立: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1.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建立居住证制 度; 2.要求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3.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4.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 5.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具体来说,鼓励试点地区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际出发,在城乡 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 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新型城镇化标 准体系建设和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划背景
劣势:1宜城是传统业农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农业 和农民收入增长有限,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保农业和上工业的 矛盾日趋突出;2从外部环境看,在农村“人口红利”并不容过多透 支,土地、环境容量趋紧。在外需减少的新形势下,再依赖全要素投 入的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路子也越走越窄。
4.3.5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 开展全国村级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乡镇卫生保洁机制, 在全市所有村都配备有保洁员,实现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农村面貌焕 然一新。
新型农村养老问题:1.倡导家庭养老模式2.鼓励互助养老服务模式3.推进社会养老模式
4.3.2 “产城互动”做强工业经济 突出发展工业,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宜城市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医药、 纺织服装、建材、汽配五大支柱。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大企业, 对食品加工、消费电子、机械制造、水晶四大产业加强扶持和培育,努力 形成产业集群。
“长藤结瓜”战略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功能的提升,还有力推进了产城融合。投资30亿的天琦 工业城、投资5亿元的彩印包装等18个项目开工,总投资61亿多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家,总量达到150家,4万多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3.城镇化目标
2014-2020年,实现约 10.5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 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 5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达56%左右,两者差距由8 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 到2020年基 本形成“12335”(以中心城 区为主体,以鲤鱼湖和滨江 2个新区为两翼,以经济开 发区、雷大工业园区和小河 物流园区3个产业园区为支 撑,以小河、雷河、王集3 个中心城镇为骨干,以50个 左右的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 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5.建议
充分挖掘该市楚文化、汉江文化等各种文化元素以及生态风光和 原始风貌,搞好村镇规划,留存历史记忆和痕迹,力求望得见山、看 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彰显村镇的风土人情和乡土风貌。
优势:1宜城地处华中腹地,承南启北、连东接西,与汉江水道、焦 柳铁路、襄荆高速、汉宜、京珠、襄阳机场等互通互联,水陆空交通 便利。具备中部地区特色鲜明的区位、交通优势,代表着鄂西北区域 探索的实践;2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宜城是鄂西北有名的“小胖子 县”,三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吨粮田”、“双百棉” 等农业标杆典型影响深远;3宜城既要推进城镇化,又要保护耕地红 线,维系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成为了一道时代命题;彰显国家省市 政策叠加效应区域城市发展的探索。宜城属于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 同时,它还叠加着汉江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 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襄宜南一体化等政策效应,具有区域性城 市探索的样本意义。
4.3.6提升文化旅游业层次
依托楚皇城、宋玉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楚文化旅游,依托汉江、鲤鱼湖、万洋 洲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全方位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层次。
4.3.7路网市政服务设施配套
中华大道延伸段、铁湖大道、开发区北环二路、七里庙路、西城大道等7条主 次干道完工,城市道路扩大到74公里。主城区排水管渠形成网络,排水管网覆盖率 达到75%。110KV楚都输变电新建工程和35KV朱市站等4条主输变电改造工程完工。 城区绿地增加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29%发展到35%,燃气普及率70%。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以宜城市为例
小组成员:黄冰 史超越 黄慧玲 周震 艾毅 张文鹏
1.宜城市简介
地理位置: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 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 地形:宜城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形变化有规律,当地称为“三 山两水五分田”格局,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以汉水 为界,分别往东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变势,阶梯式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