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集团杯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表-中国林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简介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创建于1957年11月,是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大型林场,银行信用等级为AAA级,授信额度3亿元,是全国十佳林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广西生态文化示范基地、自治区现代林业龙头企业、广西森林经营示范林场、广西检察机关第一批预防职务犯罪示范单位、自治区第一批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广西林业唯一拥有森林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国有林场。
林场总部设在柳州市鹿寨县,林场地跨桂林、柳州两市,湘桂铁路、桂柳高速公路直通林区,交通十分便利。
全场职工1393人,其中在职职工550人,专业技术人员214人。
林场常设机构11个,二层管理机构15个,二层生产经营单位9个,全资子公司3个,合资1个。
林场主营森林培育、林产品加工、林下有机食品、房地产开发、生态旅游等产业。
林场经营总面积50万亩,森林蓄积量250万立方米,年产木材30万立方米,资产总值11亿元以上。
2018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净利润0.22亿元。
林场科研实力雄厚,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人,2010年12月自治区林业局授予“广西现代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称号;2012年3月柳州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柳州市园林局中共柳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授予“柳州市园林式单位”称号;2013年3月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2年度柳州市城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大叶栎优良种质选择、繁殖技术研究及区域试验》项目“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4年11月自治区林业局授予“广西森林经营示范林场”称号;2015年5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铁皮石斛新品种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3-2014年度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苗木类)”;2016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优质速生树种黧蒴栲遗传改良及集约栽培技术》项目“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6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桉树优良遗传选择与无节材培育》项目“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6年5月国家林业局授予“第二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7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一种显著提高杉木组培生产出苗率的方法”发明专利;2018年3月广西生态文化协会授予2017年度“广西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2018年4月中国林场协会授予“全国十佳林场”称号;2018年7月中国林学会授予“梁希林业科学技术桉树优良遗传选择与无节材培育”三等奖。
中国林学会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的第一轮通知

中国林学会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的第一轮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林学会•【公布日期】2010.05.04•【文号】中林会学字[2010]024号•【施行日期】2010.05.04•【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国林学会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的第一轮通知(中林会学字[2010]0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学会,中国林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强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提供综合性、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林业青年的创新活力,中国林学会定于2010年7月在成都市举办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会主要任务年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当前国家林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林业青年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集中展示广大林业青年科技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林业青年创新精神,促进林业青年的人才成长,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时间和地点会议定于2010年7月30-31日在四川成都市召开,29日全天报到,会期2天。
具体报到地点另行通知。
三、年会分会场设置和主要议程年会共设8个专题分会场(分会场设置情况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1),每个分会场规模为60人左右,预计参会人数500人左右。
年会简要日程安排:1.开幕式和特邀报告半天时间,将于30日上午举行。
届时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报告,开幕式上还将颁发第三届梁希青年论文奖。
2.分会场学术交流一天半时间。
各分会场围绕各自选题展开学术交流。
3.闭幕式。
由各分会场自行总结,颁发各分会场的优秀论文奖。
4.会议期间还将召开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选举会暨中国林学会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
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1000字

校史馆观后感校史馆观后感1000字今天下午,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
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
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
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个板块组成。
进入校史馆,几副大图片格外醒目,杭电的三个校区都出现在图片上,下沙、东岳和文一,隐隐中散发着杭电独特的气息,现代与古典结合、科技与人文并进。
谁能想到这被现代都市所掩埋的拥挤校园,这已没有昨日模样的红果园,竟曾上演过那么多的故事。
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
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杭电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老校新姿,催人奋进。
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
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杭电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
50年,对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
杭电,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
50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这千平方米的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杭电的精神基座,让半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到杭电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
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
经历、研究方向如从事研究的领域等简要介绍)提供近期

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学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如从事研究的领域等简要介绍)提供近期照片1张(生活照)基本情况杜华强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浙江农林大学森林经理省级重点学科遥感与信息技术方向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尤其是竹林资源遥感监测及碳汇估算、“3S”技术在林业种的应用、空间统计等。
1995-1999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专业本科,2002年获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学科林业遥感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学科“3S”方向博士学位。
2009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3层次培养人员。
2010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1项;参与973课题、科技部863计划专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948、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项目多项。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遥感学报》、《林业科学》、《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获梁希青年学术论文奖1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2等奖)、黑龙江科技进步2等奖等多项奖励。
获发明专利2项。
教学工作:主讲主讲《遥感导论》、《环境遥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空间统计学》及《Matlab语言与程序设计》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毛竹林冠层参数定量反演及其高效固碳响应遥感信息模型(31070564),2011-2013,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竹林碳储量及碳动态评价遥感信息模型研究(30700638),2008-2010,主持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竹林冠层生物物理参数光谱响应及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Y3100427),2011-2012,主持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面向类技术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森林信息提取方法研究(30771725),2008-2010,参与,排名第25.科技部863计划专题课题: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松材线虫病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研究(2006AA12Z109),2006-2008,参与,排名第56.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竹林固碳能力及碳储量遥感估算技术引进(2008-4-49),2008-2012,参与,排名第37.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湿地保护工程监测指标与抽样技术体系研究(2006BAD23B01-2),2006-2010,参与,排名第28.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浙江森林碳生存与储量计量模型研建及应用评估系统开发(2008C12068),参与,排名第69.浙江省林业厅项目:浙江森林树种的高光谱遥感研究(07A16),2007-2009,参与,排名第2近五年发表的论文:1.Huaqiang Du, Guomo Zhou, Hongli Ge et al. Satellite-based carbon stock estimation forbamboo forest with a nonlinear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待刊(SCI)2.Guomo Zhou, Xiaojun Xu, Huaqiang Du et al. Estimating Moso bamboo forest attributesusing the k Nearest Neighbors technique and satellite imagery. PE&RS,2011,77(11)(SCI) 3.徐小军,杜华强,周国模等.基于Landsat TM数据估算雷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 林业科学,待刊4.董德进,周国模,杜华强等. 6种地形校正方法对雷竹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影响.林业科学,待刊5.Huaqiang Du, Weiliang Fan,Guomo Zhou et al. Retrieval of the Canopy Closure and LeafArea Index of Moso Bamboo Forest Using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al Scenario Simu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11,49(11): DOI:10.1109/TGRS. 2011.2107327 (SCI)6.杜华强,汤孟平,崔瑞蕊.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2010,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 (4): 562-5687.崔瑞蕊,杜华强*,周国模等. 近30年安吉县毛竹林动态遥感监测及碳储量变化研究.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3):422-431 (通讯作者)8.Xiaojun Xu, Huaqiang Du, Guomo Zhou et al. Estimation of Aboveground Carbon Stock ofMoso Bamboo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Forest with a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Im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1,32(5):1431-14489.徐小军,杜华强,周国模等. Erf-BP混合像元分解及在森林遥感信息提取中应用. 林业科学,2011,47 (2): 30-3810.Huaqiang Du, Guomo Zhou, Wenyi Fan et 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Carbon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Moso Bamboo by Using Geostatistical Theory .Plant Ecology, 2010,207,131-139 (SCI)11.Huaqiang Du, Ruirui Cui, Guomo Zhou et al. The responses of Moso Bamboo(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 to Landsat TM 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NDVI. 2010, Acta Ecologic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0,30(5):257-26312.范渭亮,杜华强*,周国模等.模拟真实场景的混合像元分解.遥感学报,2010,14(6):1250-1265 (通讯作者)13.范渭亮,杜华强,周国模等.大气校正对毛竹林生物量遥感估算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 1-814.杜华强,葛宏立,范文义等. 马尾松针叶光谱特征与其叶绿素含量间关系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 (11): 3033-3037(SCI,EI)15.杜华强,金伟,葛宏立等. 用高光谱曲线分形维数分析植被健康状况.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8): 2136-2140(SCI,EI)16.杜华强,葛宏立,范文义等. 分形在马尾松松材线虫病发病早期高光谱探测中的应用.林业科学,2009,45 (6): 68-7617.范渭亮,周国模,杜华强等. 安吉县毛竹林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研究. 竹林生态和经营学术论坛论文集,浙江临安,2009,60-6818.金伟葛宏立杜华强等. 无人机遥感发展与应用概况. 遥感信息,2009,1:88-9219.徐文兵,高飞,杜华强. 几种测量方法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1):132-13620.Huaqiang Du, Hongli Ge, Wenyi Fan et al. A new Classifier for Remote Sensing DataClassification:Partial Least-Squares. 2008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arth Obser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Beijing. June 30 2008-July, 2, 2008, ISBN: 978-1-4244-2393-4,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EORSA.2008.462029821.杜华强,周国模,葛宏立等.基于TM数据竹林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3):35~3822.杜华强,刘恩斌,周宇峰.森林资源遥感监测空间尺度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优秀论文),哈尔滨,2008:1081~108423.徐小军,杜华强,周国模等.基于遥感植被生物量估算模型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综述.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2):239~24724.施拥军,徐小军,杜华强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竹林遥感监测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4):417~421(该文入选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25.Dengsheng Lu, Hongli Ge, Shizhen He, Aijun Xu, Guomo Zhou, and Huaqiang Du.Pixel-based Minnaert Correc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Topographic Effects on a Landsat-7 ETM+ Image. PE&R,2008, 74(11): 1343-135026.Du Huaqiang, Tang Mengping, Zhou Guomo et al. Spatial scale dependence of the speciesdiversity in Tianmu Mounta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patial patterns by using multifractal analysis. Acta Ecologica Si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7,27(12) ,5038-5049 (该文入选2008年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获奖论文选集,中国林学会编,2008:122-135)近五年专利、软件著作权1.基于模拟真实场景的遥感影像像元分解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0 1 0039795.32.松材线虫病的高光谱综合分析早期探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0 1 0039797.83.马尾松高光谱分析及健康状况探测软件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0178799),2009,排名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4.ForTest研究用数字图像处理调试软件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0178800),2009,排名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5.FDMT航空图像松材线虫病病害木提前软件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0178798),2009,排名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6.基于回归参数变换的遥感图像分类及动态监测软件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0178801),2009,排名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7.森林资源遥感图像模式分类系统FRSCS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7SR02193),2007,排名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近五年获奖1.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2011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等奖. 排名3,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Carbon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Moso Bambooby Using Geostatistical Theory. 2010年第三届梁希青年论文奖2等奖,排名1,中国林学会3.天目山物种多样性尺度依靠及其与空间格局关系多重分形,2008年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奖1等奖,排名1,中国林学会4.森林资源遥感监测空间尺度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2008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优秀论文奖,排名1,中国林学会5.森林资源监测与经营决策空间信息技术的研究,2008年黑龙江科技进步2等奖,排名7,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系方式:。
河北省林业工程职称评分标准

河北省林业工程职称评分标准评定标准:林业专业工程师须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独立承担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掌握本专业的法规和标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能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本专业技术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设计新技术开发项目,并能发现生产及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解决,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在提高林业生产率和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成绩显著;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木种苗、经济林及林特产品、林业资源监测和调查、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源认证和评估、林业信息技术、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繁育、水土保持、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湿地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森林(湿地)景观、花卉园艺、园林工程与建筑、木材加工和利用、林产化工、林业机械装备、制浆造纸、林业建筑与土木、森林采运、林区道路工程、林区开发与规划设计、林业工程造价与监理、林业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取得助理工程师任现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 4 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一)掌握一门外语。
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 ) 条件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参加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或工程项目1项以上,或参加市厅级科技或工程项目2项以上;(二)参加编制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项以上;(三)参加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3项以上;(四)参加制定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规划、技术规定、规章制度3项以上。
多项林业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58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第47卷的趋势图呈现V字形,但最大相对变化仅为17. 86%,也没有显著的影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通常为120 ~ 125 1,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当热压温度为140 1、热压 时间为15 min时基本可以满足材料软化的需要,在 压力作用下材料都能均勻地充满模具,完成塑型。
但从力学指标分析得知适当提高热压温度和热压时 间会更有利于材料的软化,溶体的黏度也会进一步 降低,有利于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使塑型更均勻。
聚乙烯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会发生降解,木粉中的 有些物质会挥发,可能导致木塑材料的部分力学性 能反而有所下降。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材料密 度的增加所考查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与 刨花板等人造板具有相同的特征。
考虑到材料性能、生产率、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 因素,认为最佳工艺组合为A2B2,即热压温度为 150 T,热压时间为20 min。
至于板材的密度则根据 市场等方面确定,在无其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 用0.8 g/cm3,在此前提下所得木塑板材的性能分别 为:静曲强度16.51 MPa、弹性模量1 936 MPa、板面 握螺钉力899 N。
5结论从研究中发现,采用两步法热压木塑复合材料 板材的工艺可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在研究范•行业内外•围内所考察的工艺内容对所得木塑复合板材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50 T,热压时间20 min,板材密度0.8 g/cm3,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试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刨花板GB/T 4897 -2015中潮湿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刨花板(P6型)的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刨花板等人造板。
参考文献:[1]王清文,王伟宏,郭垂根,等.木塑复合材料与制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姜晓冰,许民,王克奇.聚乙烯、聚丙烯与木纤维复合制板工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2):9 -10.[3]许民,姜晓冰,王克奇.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林业科技,2004,29(3) :41 -43.[4]郝建秀,王伟宏.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模板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16,32(3) :43 -47.[5]曹岩,王伟宏,王海刚,等.制备方法对木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3(S1):311 -314.[6]周吓星,吴栋琳,黄六莲,等.原料配方对木塑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8,46(5) :24 -28.[7]刘建霞,李亚玲,王喜明,等.木材热压干燥过程中内部温度和水蒸气压力的变化规律[J].林产工业,2018,45(4) :12 - 14+ 21.[8]龙慈明,李兆良,韦淇峰.平板热压法生产木塑复合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研究技术探讨[J].中国人造板,2013(7) :22 - 25.[9]吴俊华,高金贵,张健,等.热压工艺参数对中密度纤维板弹性模量的影响[J].林产工业,2016,43 (9) :15 - 18 + 26.(责任编辑张雅芳)多项林业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多项涉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张凌云事迹材料》

《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张凌云事迹材料》张凌云,女,36岁,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xx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xx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xx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xx年在中科院植物所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站期间获第三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xx年到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任教。
近年来,她执着于林业科学事业,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承担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xx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xx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xx年获中国林学会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奖。
十几年来,张凌云博士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坚持在林业战线上潜心学术研究,在经济林果实发育分子机理及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sci收录13篇,主要发表在plantphysiology、plantcellandphysiology、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等国际重要刊物上。
xx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3篇(其中sci1篇,if:4.0),另外还有两篇正在撰写、投稿中。
张凌云博士学风严谨,基础扎实,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
在经济林果实同化物运输和卸载领域,通过长时间摸索,成功建立了羧基荧光素探针活细胞示踪—激光共聚焦造影技术,首次将羧基荧光素酯cfda引入木本果实韧皮部实时追踪同化物的卸载情况。
该技术系国际首创,解决了荧光物质难以引入木本植物韧皮部的难题,实现了木本植物碳水化合物卸载的实时追踪,大大加速了木本果树同化物运输与品质调控研究进程。
结合细胞生物学技术、免疫定位技术和蛋白印迹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苹果、葡萄、核桃、枣等果实中同化物卸载路径及机制,实现了技术和理论的双重突破,为果实同化物运输和经济林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

f f 沭龙f 入岑教务处•字IB编辑部
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创新团队
森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与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学 术 创 新 团 队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学术创新团队
森林生态学术创新团队
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创新团队植物逆境生 理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学 术 创 新 团 队 带 头 人 为 王 玉 成 教 授 ,团队在
目前,林 学 专 业 依 托 林 学 一 级 学 科 和 林 业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点 ,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清原 县 湾 甸 子 镇 国 家 级 大 学 生 校 外 实 践 教 育 基 地 、辽 宁 省 林 木 遗 传 育 种 与 培 育 重 点 实 验 室 、国 家 林 业 和 草 原 长 期 科 研 基 地 、国 家林 业 和 草 原 局 辽 宁 辽 河 平 原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定 位 研 究 站 、国 家 林 业 和 草 原 局 小 浆 果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国 有 实 验 林 场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辽宁山杏种质资源保存与育种 国 家 长 期 科 研 基 地 。林 学 专 业 教 师 中 有 教 育 部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 委 员 一 人 ,辽 宁 省 攀 登 学 者 两 人 和 辽 宁 省 教 学 名 师 一 人 ,辽宁省“百 千 万 人 才 工 程 ”百 人 层 次 两 人 、千 人 层 次 六 人 、博 士研究生导师八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2 9 人〇
林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 而重大的使命。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不断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积极致力于培养具有建设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能 力的高级林业人才。近年来 ,林学专业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专业 建 设 、提升培养质量,先后主持完成“‘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 合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社会需求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体 系 构 建 与 研 究 ”“以 职 业 能 力 提 升 为 核 心 的 复 合 应 用 型 卓 越 林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与 实 践 ”“基 于 创 新 创 业 能 力 培 养 的 林 木 种 苗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林学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等 七 项 截 5 教学改革项目,荣获三项省部级教学_ 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中林集团杯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表获奖等级获奖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完成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一等奖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研究彭镇华、葛明宏、王成、李荣锦、张纪林、刘斌、储富祥、贺善安、李智勇、钟伟宏、李增元、彭方仁、崔丽娟、孙启祥、邱尔发中国林科院、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牡丹品种分类、选育及栽培新技术王莲英、袁涛、冉东亚、秦魁杰、高志民、李清道、张秀新、陈新露、赵效金、王福北京林业大学牡丹芍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曹州牡丹园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牡丹研究所二等奖木质环境品质与居住质量的研究李坚、刘一星、段新芳、赵荣军、于海鹏、姚永明、李雨红、刘迎涛、王立娟、崔永志等东北林业大学青檀人工林的栽培机理及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方升佐、虞木奎、邱辉、洑香香、李成元、林高兴、李光友、吕家驹、李同顺、许治平等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德财政合作皖南生态造林扶贫项目办公室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技术余世袁、勇强、徐勇、陈牧、朱汉静、宋向阳、江华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名优花卉矮化分子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研究王华芳、尹伟伦、罗晓芳、段留生、徐兴友、吴敬需、彭彪、韩碧文、高荣孚、刘改秀等北京林业大学电子化学品高纯没食子酸制造技术张宗和、黄嘉玲、秦清、徐浩、仲崇茂、陶林、李丙菊、覃华中、孙先玉、王于霞等南京龙源天然多酚合成厂、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金爱武、吴鸿、方伟、何志华、李雪涛、赖学舜、傅秋华、吴继林、董晨玲、高刚峰等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安吉县林业局、福建省林业厅造林处、遂昌县林业林局、永安市林业局、丽水市林业局等沙尘暴监测技术鞠洪波、陈永富、罗敬宁、张怀清、郑新江、黄建文、张光武、赵峰、方翔、王韵晟等中国林科院资信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二等奖重大外来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杨忠歧、张永安、魏建荣、谢恩魁、王小艺、王传珍、乔秀荣、庞建军、李占鹏、苏智等中国林科院森保所、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恢复技术喻理飞、祝小科、朱守谦、何纪星、李援越、朱军、魏鲁明、陈正仁、韦小丽、高华端等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一号卫星在西藏森林资源调查中的示范应用苏春雨、王庆杰、陈雪峰、黄国胜、周光辉、张敏、徐茂松、龙晶、曾伟生、赵有贤等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西藏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南方紫色页岩地区综合改造技术葛汉栋、唐苗生、汪晓萍、薛萍、李锡泉、唐春元、廖玉良、颜七连、杨臣坤、刘跃进等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竹类植物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顾小平、吴晓丽、汪阳东、吕丰旻、吴发荣、奚金荣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三等奖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与推广应用研究莫晓勇、彭仕尧、龙腾、杨国清、陈文平等国营雷州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红脂大小蠹防治技术研究苗振旺、周维民、范俊秀、霍履远、王晓俪等山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竹子种质资源异地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箫江华、邹跃国、邹国明、吴良如、陈双林等福建省华安县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观光木杉木混交林的枯落物碳、养分和能量动态研究陈光水、杨玉盛、何宗明、邹双全、林如青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松材线虫病控制对策与技术研究汤坚、石进、蒋丽雅、武红敢、朋金和等安徽省森林病虫防治总站2,3,4-三甲氧基苯甲醛新工艺张宗和、黄嘉玲、徐浩、李丙菊、秦清等南京龙源天然多酚合成厂、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锥形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蒋剑春、应浩、戴伟娣、刘石彩、许玉等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人造板挥发物检测环境的动态精确控制技术周玉成、程放、高可城、李小群、杨建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日本梨新品种引进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赵京献、王春荣、王超、毕君、康天佑等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仙客来优良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林艳、王春荣、刘月珍、毕君、曹金娥等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石家庄市花卉协会都市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林体系技术研究与示范余新晓、甘敬、冯仲科、王小平、牛健植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陈建成、田明华、陈晓倩、张卫民、潘焕学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林业经济预测、评价和优化技术研究及其在江苏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张智光、谢煜、杨加猛、蔡志坚、杨明辉等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研究与应用程鹏、唐丽影、罗宁、桑和会、张新法等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珍贵阔叶树种香叶树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刘春华、刘爱琴、潘标志、蒋宗垲、沈宝贵等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龙脑樟的发现及快繁技术和开发利用研究孙秀泉、周晓勤、钟吉林、姚宏、杨赞伟等怀化市林业局、新晃县林业局贵州林业数字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罗扬、张百平、朱军、姚永惠、聂朝俊等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喜树碱新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李庆勇、唐中华、于景华、付玉杰、祖元刚等东北林业大学竹林土壤—植物营养特性及优化施肥技术研究罗治建、陈防、牛德奎、鲁剑巍、陈卫文等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程水源、王燕、费永俊、杜何为、朱桂才等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功能型森林野菜有机栽培和加工技术何志华、钱华、高立旦、柳新红、王国英等浙江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天台县林特局、永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仁用杏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董天海、何振荣、冉雄林、常韧、康和平等甘肃省定西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祁连山东端林区中华鼢鼠综合防治试验研究马有忠、杨国宗、刘勋才、张毅、张宏林等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林业局、天祝县华隆林场、天祝县哈溪林场、天祝县夏玛林场、天祝县祁连林场等三等奖宁夏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赵世华、杜相革、唐慧锋、李润淮、刘廷俊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果树技术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技术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农业部枸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宁县林业局等宁夏主要造林树种工厂化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孙长春、沈效东、余治家、王自新、赵江涛等宁夏林业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宁夏六盘山林业管理局、宁夏新华桥种苗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FHLMI2.0)徐泽鸿、杨雪清、黎云昆、李冰、曾宪芷等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用材林基地可持续林业综合技术的研究王伟英、马阿滨、张成林、李梦、孙宝刚等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绿化树种山新杨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赵凌泉、王福森、史绍林、李晶、徐连峰等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日本松干蚧疫情预防封锁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山广茂、高峻崇、吴学贵、高力军、姜敏华等吉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梅河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长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东山区森林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推广及推广模式的研究姜海燕、董明水、方勇、陈正芬、张月华等辽宁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杨宇明、杜凡、刘宁、薛嘉榕、郭光、周远、杨为民等西南林学院秦岭中山地带主要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及稳定性机理雷瑞德、陈存根、张硕新、刘建军、王得祥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