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的基本构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 墙体)

▪ 隔墙:凡不承受外力,且自身的重量由楼板或附加的小梁来 承受,一般支承在楼板或梁上,起分隔空间的作用。
▪ 填充墙:是位于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
▪ 幕墙:当墙体悬挂于框架梁柱的外侧起围护作用时,称为幕 墙。幕墙的自重由其连接固定部位的梁柱承担。位于高层建 筑外围的幕墙,虽然不承受竖向的外部荷载,,但受高空气 流影响需承受以风力为主的水平荷载,并通过与梁柱的连接 传递给框架系统。
第二节 块材墙构造
块材墙——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砌块等块材组砌而成 的墙体。
一、墙体材料
(一)常用块材
1、砖:从材料上看,有粘土砖、灰砂砖、页岩砖、粉煤灰砖、煤矸 石砖、水泥砖 。 从外观上看, 有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
▪ 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 MU7.5 MU为块材强度等级符号;MU30即抗压强度平均值≥30.0N/m㎡。
筋网片,使之拉结成整体
三、墙体尺度
1、定义:墙段厚和墙段长两个方向的尺度。 2、墙厚:由块材和灰缝的尺寸组合而成的。 3、洞口尺寸:指门窗洞口,其尺寸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
尺寸≤ 1000mm ,采用基本模数100mm的倍数 尺寸>1000mm ,采用扩大模数300mm的倍数。
四、墙身的细部构造
(一)砖墙的组砌 (见图2-6) 1、定义:砖组砌是指砖块材在砌体中的排列。 2、方式:错缝搭接,使上下皮砖的垂直缝交错。 3、关键:墙体表面不能形成通缝(垂直缝处于一条线上),使墙体的强度和
稳定性降低。 4、横缝:上下皮之间的水平灰缝。 5、竖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垂直缝。
图2-6 砖墙组砌名称 (《建筑构造》教材P21页)
•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构造柱一般加设在以下三个位置: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的内墙处。
▪ 填充墙:是位于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
▪ 幕墙:当墙体悬挂于框架梁柱的外侧起围护作用时,称为幕 墙。幕墙的自重由其连接固定部位的梁柱承担。位于高层建 筑外围的幕墙,虽然不承受竖向的外部荷载,,但受高空气 流影响需承受以风力为主的水平荷载,并通过与梁柱的连接 传递给框架系统。
第二节 块材墙构造
块材墙——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砌块等块材组砌而成 的墙体。
一、墙体材料
(一)常用块材
1、砖:从材料上看,有粘土砖、灰砂砖、页岩砖、粉煤灰砖、煤矸 石砖、水泥砖 。 从外观上看, 有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
▪ 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 MU7.5 MU为块材强度等级符号;MU30即抗压强度平均值≥30.0N/m㎡。
筋网片,使之拉结成整体
三、墙体尺度
1、定义:墙段厚和墙段长两个方向的尺度。 2、墙厚:由块材和灰缝的尺寸组合而成的。 3、洞口尺寸:指门窗洞口,其尺寸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
尺寸≤ 1000mm ,采用基本模数100mm的倍数 尺寸>1000mm ,采用扩大模数300mm的倍数。
四、墙身的细部构造
(一)砖墙的组砌 (见图2-6) 1、定义:砖组砌是指砖块材在砌体中的排列。 2、方式:错缝搭接,使上下皮砖的垂直缝交错。 3、关键:墙体表面不能形成通缝(垂直缝处于一条线上),使墙体的强度和
稳定性降低。 4、横缝:上下皮之间的水平灰缝。 5、竖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垂直缝。
图2-6 砖墙组砌名称 (《建筑构造》教材P21页)
•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构造柱一般加设在以下三个位置: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的内墙处。
房屋建筑学-----墙体的基本构造

第3.2节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砌体墙: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
砌而成。
优点:有一定的保湿、隔热、隔声性能和承载 能力,生产制造及使用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 的施工设备。
缺点:现场湿作业较多、施工速度慢、劳动强 度大
常用块材——砖和砌块
砖
a.外观上分空心砖、实心砖和多孔砖。 b.常用的有烧结普通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
明沟
明沟:可用砖砌、石砌或混凝土现浇,
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 窨井,沟中心线正对屋檐滴水位置,明 沟与外墙间应做散水。
防火墙
根据防火墙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和构造 形式,分为横向防火墙(与建筑平面纵 轴垂直)、纵向防火墙〔与平面纵轴平 行)、室内防火墙、室外防火墙和独立 防火墙等
的人造块材。
外形尺寸比砖大。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
分类
按照尺寸和质量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砌块。 按照外观形状分为实心砌块和空心砌块(单排方孔、
单排圆孔和多排扁孔)
常用粘结材料
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能好,主要用于受力和防
潮性能要求高的墙体;
石灰砂浆:强度和防潮性能均差,但和易性好,用于
当内墙两侧出现高差时,应设高低两道 水平防潮层,并加一道垂直防潮层。
防潮层构造做法
防潮层 防水砂浆
细石混凝 土
油毡
构造做法
优缺点
采用1:2水泥砂浆加 3%-5%防水剂,厚度为 20mm-25mm或用防水砂 浆砌筑三皮砖作防潮层
构造方法简单,但砂浆开 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 果
采用60mm厚细石混凝土 带,内配3根∮钢筋 ;
门垛和壁柱
门垛和壁柱
圈梁
03 墙体构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5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
Page 51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6 构造柱和圈梁设置的位置
Page 52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7 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
板筑夯土墙(即板筑墙)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2 墙体的作用
1
承重作用
2
分隔作用
3
围护作用
Page 12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3 墙体的构造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具有保温隔热性能 3.满足隔音要求 4.满足防火要求 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Page 47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6 圈梁
图3-22 附加圈梁设置
Page 48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3 构造柱设置位置(图中黑色方块)
Page 49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Page 7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1 墙体的类型
图3-2 墙体构造形式
Page 8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1 墙体的类型
5. 按墙 体施 工方 法分 类
3.2.3.7 构造柱
图3-25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
Page 51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6 构造柱和圈梁设置的位置
Page 52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7 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
板筑夯土墙(即板筑墙)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2 墙体的作用
1
承重作用
2
分隔作用
3
围护作用
Page 12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3 墙体的构造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具有保温隔热性能 3.满足隔音要求 4.满足防火要求 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Page 47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6 圈梁
图3-22 附加圈梁设置
Page 48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2.3.7 构造柱
图3-23 构造柱设置位置(图中黑色方块)
Page 49
3.2 砖 墙 构 造
3.2.3 砖墙的细部构造
Page 7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1 墙体的类型
图3-2 墙体构造形式
Page 8
3.1 概述
3.1.1 墙体的类型、作用与构造要求
3.1.1.1 墙体的类型
5. 按墙 体施 工方 法分 类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变形控制要求
层间位移角限值
舒适度要求
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层 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
控制结构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加 速度和速度,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
顶点位移限值
控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顶点位 移,避免结构倒塌。
剪力墙构造要求及
03
细节处理
墙体厚度与高度限制
墙体厚度
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墙体所在位置确定。一般来说,一、二级抗震 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
04
法与技巧
施工流程简介
施工准备
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准备相关材料和 设备。
测量放线
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剪力墙的 位置和尺寸。
钢筋加工与安装
按照图纸要求加工钢筋,并进行安装,确保钢筋 的间距、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安装
根据剪力墙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安 装,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混凝土浇筑
采用泵送混凝土或自卸式混凝 土运输车进行浇筑,确保混凝 土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施工缝处理
在剪力墙上留置施工缝时,应 按照规定的位置和形式进行设 置,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
水和加固。
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钢筋验收
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连接 方式和保护层厚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规范标准。
BIM技术
实现剪力墙结构的数字化设计和施工,提高施工 精度和效率。
3D打印技术
应用于复杂形状剪力墙的制造,缩短施工周期, 降低成本。
机器人施工技术
提高施工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施工 质量和安全性。
当前面临挑战和解决方案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件(杨燕)300-1课件 第5章 墙体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 室外地坪下500 mm,或与埋深小 于500 mm的基础圈梁相连。
墙体细部构造-构造柱位置距离
位置
构造柱一般应设在建 筑物易于发生变形的部 位,如外墙转角、内外 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 侧(内墙大于2.1 m)、 较长墙段的中部,以及 楼梯、电梯四角等。
构造柱 间距设置要求
2
聚氯乙烯塑料装饰板质轻、防潮、隔热、不 易燃、不吸尘、可涂饰,可采用胶粘法或钉 固法与基层固定。
3
纸面石膏板是以熟石膏为主要原料,掺入 适量添加剂与纤维作为板心,用牛皮纸作 为护面层的一种装饰板材板材。
感谢聆听
(c)油毡防潮层
墙身防潮层-垂直防潮层
垂直防潮层的做法是在 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 回填土一侧)先用1∶2的水 泥砂浆抹面15~20 mm厚, 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 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 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 面(15~20 mm厚)。
墙身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位置
(a)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 (b)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 (c)室内地面有高差
外墙砖不仅可以装饰整个建筑物,还因其具有耐酸碱、质地坚硬、抗冲 击性好、抗老化、不褪色等特性,对外墙面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贴面类装饰-石材分类
天然石材是从天 然岩体中开采出 来、经加工成块 状或板状的材料 的总称,具有强 度高、耐久性好 等特点。常见天 然石材有花岗石、 大理石等
人造石材是以各种水泥、 聚酯为胶凝材料,天然石、 砂、岩等为骨料,经加工 而成的。常见人造石材有 预制水磨石、人造大理石 等。
按其主要成膜物的不同, 涂料可分为无机涂料和有 机涂料两大类。其中,常 用的无机涂料有石灰浆、 大白浆、可赛银浆、无机 高分子涂料等;有机涂料 按主要成膜物质和稀释剂 的不同,又可分为溶剂型 涂料、乳液型涂料和水溶 性涂料三种。
墙体细部构造-构造柱位置距离
位置
构造柱一般应设在建 筑物易于发生变形的部 位,如外墙转角、内外 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 侧(内墙大于2.1 m)、 较长墙段的中部,以及 楼梯、电梯四角等。
构造柱 间距设置要求
2
聚氯乙烯塑料装饰板质轻、防潮、隔热、不 易燃、不吸尘、可涂饰,可采用胶粘法或钉 固法与基层固定。
3
纸面石膏板是以熟石膏为主要原料,掺入 适量添加剂与纤维作为板心,用牛皮纸作 为护面层的一种装饰板材板材。
感谢聆听
(c)油毡防潮层
墙身防潮层-垂直防潮层
垂直防潮层的做法是在 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 回填土一侧)先用1∶2的水 泥砂浆抹面15~20 mm厚, 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 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 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 面(15~20 mm厚)。
墙身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位置
(a)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 (b)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 (c)室内地面有高差
外墙砖不仅可以装饰整个建筑物,还因其具有耐酸碱、质地坚硬、抗冲 击性好、抗老化、不褪色等特性,对外墙面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贴面类装饰-石材分类
天然石材是从天 然岩体中开采出 来、经加工成块 状或板状的材料 的总称,具有强 度高、耐久性好 等特点。常见天 然石材有花岗石、 大理石等
人造石材是以各种水泥、 聚酯为胶凝材料,天然石、 砂、岩等为骨料,经加工 而成的。常见人造石材有 预制水磨石、人造大理石 等。
按其主要成膜物的不同, 涂料可分为无机涂料和有 机涂料两大类。其中,常 用的无机涂料有石灰浆、 大白浆、可赛银浆、无机 高分子涂料等;有机涂料 按主要成膜物质和稀释剂 的不同,又可分为溶剂型 涂料、乳液型涂料和水溶 性涂料三种。
第4篇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2.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 2.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 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 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 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
平拱砖过梁
半圆砖拱
钢筋砖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 洞口源自方窗台构造 砖墙窗台构造● 砌体墙勒脚部分的防潮处理 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 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 1.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 护。 2.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
3.2.2 砌体墙的砌筑方式及洞口处理 ● 砌体墙的砌筑要领
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 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砖墙砌筑方式
砌块墙体砌块搭接处钢筋 网片的设置方法
用空心砌块做配筋砌体
● 砌体墙作为填充墙的构造要点
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 在骨架承重体系的建筑中,柱子上面每500mm高左右留出拉结钢筋,以便在砌筑填充墙时 将拉结钢筋砌入墙体的水平灰缝内。拉结筋不少于2ø6,深入墙内距离一、二级框架沿全 长设置;三、四级框架不小于1/5墙长,并不小于700mm。 混合结构体系的后砌隔墙,最好在新砌墙两端原有的墙体上有间隔地掏去部分砌筑块材, 使得新墙体砌筑时有可能局部嵌入原有墙体,做到新旧墙体有效搭接。
散水
混凝土散水构造做法
明沟
混凝土明沟构造做法
● 防火墙构造 防火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耐火极限不小于4.0h; 2.直接设在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并高于不燃烧屋面不小于400mm;高于燃烧体或 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500mm。当屋顶承重构件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烧体时,防 火墙(包括纵向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必高出屋面; 3.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动关闭 ; 4.防火墙上不应设排气道,必须设时,两侧的墙厚不小于120mm; 5.防火墙不应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处,否则内转角两侧的门窗洞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距离不小于2m。设耐火0.9h的非燃烧固定窗的采光窗时 不受此限。
(第3章 墙柱体构造).ppt

2 第二页,共五十三页。
不同位置(wèi zhi)的墙体名称
3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
3.按受力方式(fāngshì)分类
在混合结构建筑中,墙体按受力方式分为: 承重墙——指直接承受(chéngshòu)楼板及屋顶传下
来的荷载。 自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起分隔与围护作用。
非承重——墙指自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起分 隔与围护作用。(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等)
2.纵墙承重
楼板搁在纵墙上或楼板搁在梁上,梁搁在总墙上。 3.横纵抢混合承重
4.墙和部分框架承重
Page 8
第八页,共五十三页。
3.1.3 墙体设计(shèjì)要求
一、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yāoqiú) ①强度要求
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承重墙应有(yīnɡ yǒu)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楼板及屋顶的竖向荷载。
二、功能(gōngnéng)方面的要求
包括围护构件的保温、隔热及隔声、防火、防潮 等功能要求(yāoqiú)。 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把我国划为 五个热工区:
11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1.隔声 要求 (ɡé shēnɡ)
声音的传递形式的两种: 空气传递-如说话、家电声音、室外宣闹声,汽车声等,通过空 气穿过墙体再传入人耳。
块材墙——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 而成, 例如砖 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
板筑墙——在现场立模板(múbǎn),现浇而成的墙体, 例如现浇混凝土 墙等。
板材墙——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墙, 例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各种轻质条板内隔
墙等。
6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二、墙的作用(zuòyòng)
4 第四页,共五十三页。
墙体构造

(四)散水与明沟 散水:指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
明沟:在外墙四周或散水外缘设置的排水沟。
做法: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基层土壤上现浇混凝土(见
图)或用砖、石铺砌,水泥砂浆抹面。明沟通常
采用素混凝土浇筑,也可用砖、石砌筑,并用 水泥砂浆抹面。(见图)
(五)变形缝
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薄均匀。常用的错缝方法是将顶砖和顺砖上下皮交
错砌筑。每排列一层砖称为一皮。常见的砖墙砌式 有全顺式(120墙),一顺一顶式、三顺一顶式或 多顺一顶式、每皮顶顺相间式也叫十字式(240 墙),两平一侧式(180墙)等(如图)。
砖墙的组砌方式
三、墙体细部构造
墙体的细部构造包括门窗过梁、窗台、勒脚、散水、
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用的材料
以及同一材料的强度等级有关。作为承重墙的墙体,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有关。高而
薄的墙稳定性差,矮而厚的墙稳定性好;长而薄的 墙稳定性差,短而厚的墙稳定性好。
(二)热工要求
1、伸缩缝(或温度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
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 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垂直缝隙。有关规范规定砌体结构
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m。伸
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40mm。
2、沉降缝
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在建筑物某些部位 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1)沉降缝一般在下列部位设置: 当同一建筑物建造在地基承载力相差很大时;建筑物高度或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3.2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砌体墙作为填充墙的构造要点 构造柱 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
合适的高厚比 其自重的支承 避免成为承重的构件
高厚比是牵涉到砌体墙稳定 性的重要因素。但增加厚度 会增加填充墙的自重。需要 时可以采取构造方法来解决。
●在压骨砖架槛 承重体系的即建局筑部中添,加柱钢子筋上混面凝每土50的0m小m 高左右留出拉结钢筋梁,(以又便称在压砌砖筑槛填—充—墙每时隔将一拉 结钢筋砌入墙体的水定平高灰度缝在内墙。身拉中结浇筋筑不约少6于0厚 2Φ6,深入墙内距离的一配、筋二细级石框混架凝沿土全,长内设置置; 三、四级框架不小于21Φ/65的墙通长长,钢并筋不)小或于者70构0m造m。 墙端得体●的原新混基本有墙合构造的体结墙砌构体筑体上时系有有的间可后柱每分隔能砌(隔段地局隔构一的掏部墙造定墙去嵌,柱距体部入最与离拉分原好墙伸结砌有在体出筑墙)新同拉块体。砌步结材,墙施筋,做两工与使到, 新旧墙体有效搭接。
煤灰硅酸盐中型砌块的常见尺寸为 240mm×380mm×880mm和 240mm×430mm×850mm等。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长度多为 600mm,其中a系列宽度为75mm、 100mm、125mm和150mm,厚度为 200mm、250mm和300mm;b系列宽 墙体的度基本为构造60mm、120mm、180mm等,厚 度为240mm和300mm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3.2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措施 结构特征——墙体承重 砌筑砂浆是砌体墙中的薄弱环节
抗震主要构造措施
限高——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摆幅不至 于过大,墙体不容易因错动开裂而倒塌
墙体的基本构造
墙体类别
最小 墙厚 (m)
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制
6度
7度
8度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和易性——保持合适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 性,以达到易于施工操作,并成型密实、质量 均匀的性能
水泥砂浆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要高于混合砂浆;
混合砂浆的和易性优于水泥砂浆
±0.00以下用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用混合 砂浆砌筑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3.2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砌体墙的砌筑要领 — 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墙体的基本构造
(a) 砌块墙转角轴测
(b) 砌块墙内外墙相交处轴 测
(c) 从立面看网片放置位置
(d) 转角处网片放置位置
(e) 墙体交叉处网片放置位置
砌块墙体砌块搭接处钢筋网片的设置方法
(a) 在空心砌块孔洞及皮间布筋
用空心砌块做墙体配的筋基本砌构造体 砖墙砌筑方式
(b) 在异形砌块围合成的孔洞及皮间布筋
墙体的基本构造
砖墙砌筑方式
承重多孔砖:其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 ×90mm(厚) 及190mm(长)×190mm(宽) ×90mm(厚)等;
混凝土空心砌块 粉煤灰硅酸盐砌块
水泥砌块: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常见尺寸为 190mm×190mm×390mm,辅助块 尺寸为90mm×l90mm×190mm和 190mm×l90mm×90mm等;
9度
高度 层数
粘土砖(多 0.24
24
八
21
七
18
六
12
四
孔砖)墙
(9) (三)
混凝土小块 0.19
21
七
18
六
15
五
墙
混凝土中块 0.20
18
六
15
五
9
三
墙
粉煤灰中块 0.24
18
六
15
五9三墙灰砖墙0.2421
七
18
六
15
五
不宜采用 不宜采用 不宜采用 不宜采用
墙体的基本构造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3.2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措施 结构特征——墙体承重 砌筑砂浆是砌体墙中的薄弱环节
抗震主要构造措施
限高——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摆幅不至 于过大,墙体不容易因错动开裂而倒塌
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形成内骨架,加 强建筑物整体刚度
墙体的基本构造
圈梁、构造柱设置部位和要求 :
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粘土砖房圈梁设置要求
烈
度
墙类
6、7度
8度
9度
外墙和内纵墙 屋盖处及隔层楼盖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内横墙
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大 于 7m , 楼 盖 处 间 距 不 大于15m,构造柱对应 部位
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 同上;各层所有横墙 墙 , 且 间 距 不 大 于 7m , 楼盖处间距不大于15m, 构造柱对应部位
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构造配筋在6、7度抗震设防时为4Φ8;8度设防时为4Φ10;
9度设防时为4Φ12。箍筋一般采用Φ4~Φ6,按6、7度,8度,9度设防其间距分别为250,
窗间墙
窗下墙
砖墙
夯土墙
墙体的基本构造
石砌墙
墙体的基本构造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墙体的基本构造
轻质材料隔墙
项目四 墙体的基本构造
3.2 墙体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包括合适的材料性能、适当的截面形 状和厚度以及连接的可靠性;
2.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 3. 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
墙体的基本构造
项目四 墙体的基本构造
3.1 墙体概述
●建筑物墙体分类
依其在房屋 中所处位置
依其结构受 力的情况
依其墙体的 建造材料
外墙——位于建筑物周边的墙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 承重墙
非承重墙 砖墙、石墙、土墙、砌块墙、 混凝土墙
按构造做法
墙体的基本构造
实心墙和组合墙
承重墙
非承重墙
内墙
外墙
砌筑砂浆
常用粘结材料的主要成分——水泥、黄砂、石 灰膏
级配——不同的材料配合的重量比
水泥砂浆——水泥和黄砂配合。其常用级配 (水泥:黄砂)为1:2、1:3等
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加入石灰膏。其常 用级配(水泥:石灰:黄砂)为1:1:6、1:1:4等
强度——砂浆为刚性材料,主要考虑抗压强度。 其强度等级分为:M0.4、M1.0、M2.5、M5.0、 M7.5、M10、M15等7个等级
限所规定的要求; 4. 满足隔声的要求; 5. 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墙体的基本构造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3.2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常实用心砌粘土体砖材料及规格 多孔粘土砖
砌体墙
砌筑块材 粘结材料
墙体的基本构造
混凝土空心砌块
粉煤灰硅酸盐砌块
砌筑砂浆
标准实心粘土砖的尺寸
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53mm(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