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小猴摘果子》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小猴摘果子》教案及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发展幼儿的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认知目标:学习7的形成组数,知道6添1是7,7去1是6,认读数字7,并理解7的实际意义,达到认识的目地。
二、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一次性教具。
2、学具:有各种的水果图片,数字卡。
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点数小猴子,复习5和6的形成,选取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小猴子作为切入点。引小猴出来摘果子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集体尝试操作
让幼儿实物操作来进一步感知7的形成,首先,用数数小猴子跳的方法请幼儿复习数数6的点数,为后面一个一个拿水果做好铺垫,再请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习运用添加1的方法变成7个,接着请幼儿通过喂小动物吃水果进一步知道7去1是6
(三)、认读数字7,理解7的实际意义
首先出示课件,认读数字7,讨论7像什么,然后理解7的实际意义
出示课件,小猴的朋友们也都来了,这是谁?有几只?7只熊猫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7只小鸡,7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那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呢?激发孩子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来表示的物体。接着小结,7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东西,接着请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通过点数颜色不同的等比事物,并分别用数字1来表示,便于让孩子们理解7里面有几个1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藏到比6多1的数字后面,比6少1的数字后面。通过游戏,由实物表像上升到抽像的认知,运用添1去1的方法做游戏,并借助游戏验证、修正孩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师:小猴的果园里还有很多的果树,果树上有很多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帮它摘下来好吗?幼:好。
师幼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摘水果状跳出教室。(放音乐)
五、活动评价:
《小猴摘果子》这一活动运用了我们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这一课件以小猴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展开并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为幼儿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多媒体系统的运用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解决难点的有效途径且每一部分结构紧凑,使幼儿在动眼、动手、动脑与动口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发挥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一、创设情境,在活泼的气氛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这样设计的,出示主题图激活课堂。
二、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乐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三、游戏活动,在愉快气氛中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
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