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咸宁市科协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选题范围

合集下载

学术研究课题题目

学术研究课题题目

学术研究课题题目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育与引进机制研究
2、红色资源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3、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学相关专业探索与研究
4、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
5、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6、“破五唯”背景下教师多元评价体系研究
7、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研究
8、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研究
9、“高质量、有特色”背景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研究
10、高校加强立德树人的机制建设和协同效应研究
11、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党史教育研究
1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13、高校加强立德树人的机制建设和协同效应研究
14、就业质量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及趋势研究
15、“破五唯”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16、高职院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7、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研究
18、校企共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机制研究
19、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与趋势
20、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研究
21、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分类指导研究
22、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23、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24、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及分类指导研究
25、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26、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7、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创新机制研究
28、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与艺术类行为模式研究
30、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参考选题

课题研究参考选题

课题研究参考选题
1黑猪种质资源特性调查与利用研究
2 .黑猪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
3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与种猪场建设管理研究
4 .湘中丘陵区中小规模标准化养猪模式与猪场建设研究与示范
5 .无抗饲料配制技术研究及相应的科技产品开发或推广示范
6 .人工授精站技术改进的研究和推广示范
7 .规模养猪场户重大疾病监测与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8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9 .猪场致病细菌分离与药敏检测研究及猪场规范用药示范
10 .猪场消毒方法和药物的效果评估研究与示范
11 .猪病防治新兽药的效果评价及推广
12 .适合南方养猪牧草的引种栽培与牧草替代部分商品饲料养猪研究
13 .适合中小规模养猪场户的实用新型养殖设备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4 .信息技术在养猪产业信息与技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15 .物联网在养猪产业中应用的技术引进与示范
16 .湘中丘陵区生猪养殖合作社与产业化发展研究
17 .湘中丘陵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18 .养猪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19 .母猪促情、促孕、促乳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或推广
20 .生猪特色养殖科普资源开发与信息化传播
(注:黑猪主要指娄底天源高科正在培育的黑猪新品系和湖南广益正在培育的黑猪配套系)。

2019年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选题指南

2019年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选题指南

2019年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选题指南一、重大战略类课题1. 服务江苏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瞄准世界前沿科技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科技创新的疑点、难点、盲点和重点问题,分析如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强企壮企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江苏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2. 集成超越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从“分列式”迈向“集成化”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逻辑。

本课题要求比较研究国内外相关典型案例,分析如何把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引进吸收过来,集众家之长、集众人之智、集众创之力,复制推广、提升聚优,产生耦合和裂变效应,在学习借鉴中探索创造江苏发展新优势,形成新的整体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3. 江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机制构建和地域功能合理配置现状,分析不足与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寻求通过区域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连通,降低流动成本,推动产业链在更大区域范围的配置,价值链不断延伸的有效方法。

结合重大战略规划,在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为我省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措施建议。

4. 江苏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研究结合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围绕我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的情况,持续跟踪国内外上述领域发展状况、发展前沿、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比较分析国内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经验与做法,分析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研判我省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中的着力点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5. 产业变革与平台企业模式创新研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创新型、平台型企业将逐步代替传统型企业,聚拢跨界巨量行业资源,变革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格局。

本课题要求在分析已有平台巨头的商业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未来可以产生平台企业的领域、平台企业诞生的要素及创新模式,为中小互联网企业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借鉴,为我省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争取主动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路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全面解读一、背景介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面向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发起申报的一项重要基金项目。

该基金旨在支持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度课题指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了适应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布的,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主题内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

本次课题指南特别强调了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鼓励申请者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提升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内容1. 项目申报的重点和热点根据2019年度课题指南,申请者可以选择相关的热点问题来进行研究,比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社会变革与社会组织、全球化与我国选择等。

在选择研究主题时,需要注意对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关注点,避免选择与时事热点无关或者过于宏观、抽象的课题。

2.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所选择课题的理论框架,并且要有所创新。

理论框架是研究工作的指导,是保证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基础。

要注意区分课题所处的学科领域,对于跨学科研究课题要充分融合各学科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自己的课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 研究方法的运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要求申请者在申报书中充分描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实证分析等。

研究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科学性,因此需要申请者详细论述所选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四、总结回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和评台。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9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9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9年度课题指南1.新高考制度下统考科目考试功能与命题标准研究2.新高考制度下现代教育考试国家题库建设研究3.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下的高考内容改革研究4.高考打破学科界限的命题方式研究5.新高考语文实现高考核心功能的命题改革研究6.新高考不分文理科后的数学命题与考试研究7.新高考外语一年两考实施及改进研究8.高考试题查重机制及查重系统研究9.高校人才选拔对考生素养测评需求的研究10.创新能力考查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研究1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制订及实施监测机制研究1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选择性考试质量监测研究13.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研究1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内容改革研究15.自学考试考评体系建设研究16.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实质等效研究17.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建设研究18.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体系研究19.自学考试学习资源开发建设研究20.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21.考试分数解释效度研究22.考试的公平性研究2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应用研究24.外语非通用语种考试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25.考试的命题策略研究26.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体系研究27.考试舆情监控体系研究28.依法治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9.考试实施计算机化研究30.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考试中的应用研究31.网上评卷质量保障体系研究32.分省阅卷模式下的阅卷质量分析与监控研究33.考试分数报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4.一年多考、一纲多卷、新旧版本考试的命题和分数可比性研究35.考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36.考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研究37.国内外同类教育考试的比较、衔接研究38.教育考试科研能力建设及发展策略研究39.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研究40.新高考制度下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研究41.教育考试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42.教育考试机构财务管理研究。

研究课题举例

研究课题举例

研究课题举例1.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2.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3.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4.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5. 机器学习算法在金融市场预测中的应用6. 水资源管理策略的可持续性研究7. 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前景8. 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9. 精神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研究10.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11.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12. 高效能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研究13. 社会媒体数据分析与舆情监测14. 药物滥用对大脑发育的影响15. 智能家居技术的用户体验研究16. 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经济影响评估17. 疫苗接种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分析18. 人类行为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研究19. 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估20. 新兴市场中的创业生态系统研究21. 网络安全对企业的经济影响研究22. 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23.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研究24. 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25. 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6. 基因组学研究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27. 电子商务平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28.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研究29. 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效率研究30. 物种多样性保护策略的评估与优化31. 医疗保健数据隐私与安全的研究32.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33. 人工智能助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效果34. 学习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35. 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评估36. 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的有效性研究37. 太阳能技术在偏远地区的应用可行性研究38. 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39. 机器人在医疗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40. 基因突变与癌症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优化42. 人工智能算法在语音识别与翻译中的应用43. 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44. 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中的应用研究45. 高效能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优化46. 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47. 高血压管理策略的效果评估48. 医疗机器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49. 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50. 人工智能与创意产业的结合研究51. 微生物遗传与进化的机制研究52.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果53. 社交媒体数据挖掘与情感分析54. 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55. 软件工程中的质量保证与测试研究56. 环境教育对环境意识的影响评估57.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58. 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学机制研究59.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改进与优化60. 社会经济发展与贫困缓解策略研究61. 人工智能助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62. 神经科学与学习能力的关联研究63. 医疗健康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共享64. 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拥堵的影响研究65.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估66. 精神疾病的社会影响与心理干预研究67. 机器人与人类的协作关系研究68.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估69. 医疗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安全性研究70. 基因组学研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71. 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信任与满意度研究72. 空气污染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评估73. 机器学习算法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74. 新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研究75. 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7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策略研究77. 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对个人权益的影响研究78. 医疗影像分析与诊断辅助技术的发展79. 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安全中的应用研究80. 学习方法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81. 水资源管理策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82. 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机制与风险评估83. 神经网络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84. 精神疾病的早期预警与干预策略研究85. 精神疾病的社会融入与康复策略研究86.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评估87. 遗传学研究与种群健康的关联性研究88. 电动飞机技术的发展与可行性研究89. 社交媒体数据在疫情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90. 生物医学工程在假肢设计与康复中的应用91.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学习成效与用户满意度研究92. 新能源技术对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93. 人工智能助手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94. 神经科学研究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评估95. 医疗机器人在急救与紧急情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96.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联性研究97. 社交媒体对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影响研究98.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湖北省科协课题申报解答

湖北省科协课题申报解答

附件12016年度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湖北省科协研究课题选题指南1、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深入调查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问题,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培育湖北省企业创新环境机制和路径,设计出适合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市场机制。

结合湖北省科教大省的优势,完善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构建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平台,探究符合湖北省省情的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创新战略,提出实现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实现路径。

2、湖北省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及政策导向研究从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经济福利以及资源环境的持续性等方面阐述湖北经济发展现状,构建湖北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相关数据,对湖北省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湖北经济发展效率的因素,为提高湖北省经济发展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3、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专项研究1以互联网高科技高速发展为基础,分析湖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了解推动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电商发挥的作用,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渠道,提出湖北农村电商发展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4、湖北科技社团承担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与途径研究以政府职能转移为背景,探讨湖北省科技社团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具体作用;在对湖北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学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湖北科技社团承担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和途径,为提高湖北科技社团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提供决策依据。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社团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经验和成功案例,对湖北科技社团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学会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湖北科技社团更好的承担社会化服务提出对策建议。

5、湖北省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围绕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主线,以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府山四大片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按“旅游+”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人口通过从事旅游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高校科技科研课题

高校科技科研课题

高校科技科研课题
高校科技科研课题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和主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高校科技科研课题的例子,供参考:
1.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这可能包括研究新的算法、开发更智能的机器人、改
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

2.生物技术:这可能涉及基因编辑、疾病治疗、生物燃料等方面的研究。

3.新能源技术:这可能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4.材料科学:这可能涉及开发新的材料,如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或改进现
有材料的性能。

5.环境保护:这可能包括研究减少污染的方法、开发环保技术、评估环境影响
等。

6.计算机科学:这可能包括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7.工程学:这可能涉及建筑设计、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研究。

8.社会科学:这可能包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解
决社会问题。

实际上高校科技科研课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领域。

在选择课题时,通常会考虑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社会价值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咸宁市科协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选题范围
1.深入调查我市 千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
题,针对我市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行研究,为
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结合我市三大攻坚战实际,围绕如何发挥科技力量助
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开展研究,为助推咸宁打赢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提供参考。
3.贯彻市委市政府“133”的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针
对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问题开
展课题研究。
4.贯彻市委市政府“133”的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着
眼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对如何以创新推动幕阜山绿色产
业带发展开展课题研究。
5.围绕我市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反映科技工作者的状况及意见、建议;针对科技工作者成长
提高方面、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
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6.针对我市学会(协会、研究会)发展现状,立足党建
强会,开展学会党建课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7.针对我市科普工作现状,围绕创新科普工作手段、打
造科普工作品牌、提升科普工作效果开展课题研究,为我市
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8.围绕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推进文
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开展课题研究,为加快建成全省特
色产业转型发展增长极提供参考。
9.围绕助推咸宁企业技术创新与提档升级,针对我市本
土人才资源与作用发挥,构建开展课题研究。
10.以“中国制造2025”为视角,在调查分析我市制造
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索咸宁市制造业转型
升级的路径,为推进咸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