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第一框(课堂PPT)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教学重点: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真正哲学的特点。
2.教学难点: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真正哲学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哲学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哲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我评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提供资源:推荐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等,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
2.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分析哲学如何反映时代精神,以及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
3.真正哲学的特点:阐述真正的哲学应该具备的特点,如客观性、科学性、创新性等。
4.中国哲学的概况:简要介绍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掌握真正哲学的特点,了解中国哲学的概况。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板书草稿,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板书内容,并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条理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理解难度大和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简化抽象概念,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t课件

祖孙两人都有世界观吗?
人人都有世界观吗? 人人都有哲学吗?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联系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
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世界观
特点 存在
零散、自发形成的 人人都有
以世界某一领域为研 究对象,回答的是某 一领域、某一局部的 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 的问题
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回答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 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问 题
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自觉形成的、系统化、 理论化
不是人人都有
A.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B.哲学以 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错误 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 倾向 哲学;B.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
事情
注意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结论一:(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D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 6、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即被感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谢谢
结论三 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 括和总结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具体学科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哲学为具体学科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问题探究 什么是商品?
妈
大 自 然 的 阳 光 空 气
妈 给 孩 子 织 的 毛 衣
医 院 用 的 氧 气
商
收
电
场
到
影
变
的
战
质
生
狼
的
日
月
礼
饼
物
2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必须是劳动产品;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l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
l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支付手段
l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 ——流通手段
l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
的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
——贮藏手段
l中国以100亿美元购买70架空客
飞机。
——世界货币
问题探究
货币的演进
纸币的产生过程:
足值的金银条块
足值的铸币
纸币
麻烦的物物交换 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
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 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茶叶
衣服
盐
大米
棉布
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 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 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 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电脑
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有很 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商品 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一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也就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这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马克思: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件(共34张PPT)

关于世界观 的学说
三个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 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 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 的关系
一个概念
哲学的概念
03
巩固练习
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
关系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科学的也有不科学的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同上 (4)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p9) (5)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6)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同上
第一课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目录
CONTENT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世界观
2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
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0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思考
你有世界观吗?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整个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一位 “勇敢”
的老太 太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 高山。因为这座山上有一个寺庙。她祈求“神灵” 为她生病的孙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岁的老伴长命 百岁。
特点理论自的化发朴的素的、的零世散界观
自觉的、系统化 理论化的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整个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有一年,家乡发生洪灾……
奶奶 孙女
思想 认为命由天定
认为人定胜天
世界观
行动 身处困境时消极等 待,逆来顺受,指 望得到神的恩赐。
整个世界适 用的普遍规 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关系
具体科学
高中政治部编版新教材目录(4本必修+3本选择性必修)(共计58课133框21综合探究)

高中政治新教材目录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课9框2综合探究)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1 伟大的改革开放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课8框2综合探究)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充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探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3.1 坚持新发展理念3.2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4.2 我国的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9课22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1 坚持党的领导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综合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2 民族区域制度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8.2 法治政府8.3 法治社会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学立法9.2 严格执法9.3 公正司法9.4 全民守法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修四《哲学与文化》(9课25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1 追求智慧的学问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2.2 运动的规律性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5.1 社会历史的本质5.2 社会历史的发展5.3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6.1 价值与价值观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9课20框4综合探究)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1.2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3 政党和利益集团综合探究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2.2 单一制和复合制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多极化趋势3.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2 国际关系第四课和平与发展4.1 时代的主题4.2 挑战与应对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探究贡献中国智慧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6.1 认识经济全球化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综合探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全球治理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8.2 联合国8.3 区域性国际组织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9.1 中国与联合国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综合探究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10课21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2.1 保障各类物权2.2 尊重知识产权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3.1 订立合同学问大3.2 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4.1 权利保障于法有据4.2 权利行使注意界限综合探究财产制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5.1 家和万事兴5.2 薪火相传有继承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6.1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6.2 夫妻地位平等综合探究家庭生活法律守护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7.1 立足职场有法宝7.2 心中有数上职场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8.1 自主创业公平竞争8.2 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综合探究企业创办之旅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9.1 认识调解与仲裁9.2 解析三大诉讼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10.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10.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13课28框4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2.1 “逻辑”的多种含义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3.2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4.1 概念的概述4.2 明确概念的方法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5.1 判断的概述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6.1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综合探究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9.2 把握适度原则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10.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综合探究领悟辩证精髓处理复杂问题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综合探究结合社会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高中政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