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 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三、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生态系统所指 生物圈
物质所指 循环过程是 循环的范围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无机环境 元素 生物群落
元素
全球性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能
6CO2+H2O
(CH2O)+O2来自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C6H12O6﹙有机物﹚
呼吸作用 CO2﹙无机物﹚
二.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碳循环的图解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
反复循环、全球性 全球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典例精析: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请 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C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D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A
B
B为
。 分解者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你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温室效应
1)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主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2)危害
气温升高 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 海平面上升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 措施
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②增加CO2的吸收和固定量: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 ③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
讨论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能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此外,碳 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人 类对煤和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 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 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案例1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 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组 对照组 自变量
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 相同时间内对照组落叶腐烂,实验组不腐烂
实验结论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案例1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 设计
实验组 对照组 自变量
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
落叶未腐烂
落叶腐烂
注意: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 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 的改变(例如,将土壤用塑料袋 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处理一 小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2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26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1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
了_C__O__2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温__室___效__应____
课后题
1、√ × 2、A 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 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 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 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 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 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 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 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1、√ × 2、A 3、B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二、碳循环:
阅读课本P101及图5-11,思考:
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 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 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 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 出生物群落的?
二、碳循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3、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
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C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生__产__者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D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A
B
递是以 ___C__O_2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 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B为 分解者 。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光合作用; No __________ (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PPT)5-3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PPT)5-3

形病势沉重。 【病房】名医院、疗养院里病人住的房间。 【病夫】名体弱多病的人(含讥讽意)。 【病根】名①(~儿)没有完全治好的旧病:这是坐月 子时留下的~儿。②比喻能引起失败或灾祸的原因:找出工厂连年亏损的~。 【病故】动因病去世。 【病害】名细菌、真菌、病度或不适宜的气候、土壤等 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如引起植物;上海印刷厂 上海印刷厂;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 【病号】(~儿)名部队、学校、机关等集体中 的病人:老~(经常生病的人)|~饭(给病人特做的饭食)。 【病候】名中医泛指疾病反映出来的各种症候。 【病患】名①疾病。②病人;患者:救 治~|给~更贴心的关怀。 【病家】名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就医生、医院、房方面说)。 【病假】名因病请的假。 【病句】名在语法修辞或逻辑上有毛病 的句子:改正~。 【病菌】名能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如脑膜炎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等。 【病况】名病情。 【病理】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 程和原理。 【病历】名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诊断和处理方法的记录。 【病例】名某种疾病的实例。某个人或生物患过某种疾病,就是这种疾病的病例。 【病魔】名比喻疾病(多指长期重病):~缠身|战胜~。 【病情】名疾病变化的情况:~好转|~恶化|~稳定。 【病区】名医院根据住院病人治疗和管 理的需要所划分的若干住院区。 【病人】名生病的人;受治疗的人。 【病容】名有病的气色:面带~。 【病入膏肓】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 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力达不到的地方)。 【病弱】形(身体)有病而衰弱:年 老~|~的身体。 【病史】名患者历次所患疾病的情况。 【病势】名病的轻重程度:服之后,~减轻。 【病逝】动因病去世。 【病榻】名病人的床铺:缠 绵~。 【病态】名心理或生理上不正常的状态:~心理|这不是正常的胖,而是一种~◇社会~。 【病体】名患病的身体:~康复。 【病痛】名指人所患 的疾病:不堪~折磨。 【病退】动因病退职、退学或提前退休。 【病危】形病势危险:医院已经下了~通知。 【病象】名疾病表现出来的现象,如发热、 呕吐、咳嗽等。 【病休】动因病休息:~一周。 【病恹恹】(~的)形状态词。病体衰弱无力、精神委靡的样子。 【病秧子】?〈方〉名多病的人。 【病 疫】名指流行性传染病;疫病。 【病因】ī名发生疾病的原因:~尚未查明。 【病友】名称跟自己同时住在一个医院的病人。 【病愈】动病好了:~出院。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PPT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PPT

Z Z D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1)①~⑥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 吸作用,④捕食,⑤分解作用,⑥燃烧。
(2)A、B、C、D表示的生物类群是:A.生产者,B.分解者,C.次级 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4-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Z Z D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一二三
二、碳循环 1.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 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2.图解
-5-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二三
目标导航
③保护海洋环境,增强海洋对环境尤其是对大气中CO2含量的调 节能力。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版 件】高高中中生生物物人人教教版版必必修 修::生生态 态系系统统的 的物物质质循 循环环PPT--全优文秀课课件件(【推标荐准)版本 】
-15-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版 件】高高中中生生物物人人教教版版必必修 修::生生态 态系系统统的 的物物质质循 循环环PPT--全优文秀课课件件(【推标荐准)版本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二
目标导航
Z Z D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5)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化石燃料 的燃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来路)。 ②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活动,增加对 温室气体的吸收。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 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
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_动__力___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分析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 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土壤进行处理,排除土壤微生 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 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不能加热烘干,会导致土壤理化性 质发生改变,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 好,放在60℃恒温箱中1小时灭菌
【探究·实践】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参考案例2:
提出问题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吗?
实验假设
实验 设计
自变量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 现象
碳循环
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
气中 C.④主要表示大气中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碳循环
2.(2022·陕西西安高二期末)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工业固氮是在高温、高压、催化 剂的作用下,将氮气还原为氨气 。工业固氮产量的不断提高,对 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 生物固氮是通过固氮菌和蓝藻等 自养或异养微生物进行固氮,生 物固氮是最重要的固氮途径。
氮循环
氮循环——氨化
当固定的无机氮被生物利用后,在体内形成 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代谢产生尿素和尿酸 等产物,排出体外。尿素和尿酸等通过土壤 和水中的很多异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代 谢活动,转变为无机化合物(氨)并把它释 放出来,这个过程就称为氨化作用。

高中生物 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高中生物 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图中:① 光合作用 ,② 呼吸作用 ,③_植__物__(_生__产__者__)_, ④_动__物__(_消__费__者__) ,⑤ 呼吸作用 ,⑥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主要是 化石燃料 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_C_O__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碳循环 的平衡。 (2)危害:加快 极地和高山冰川 的融化,导致 海平面 上升,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2)能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 环境之间 循环往返 。
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出液

对土壤不做任何
对照组

处理
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土壤中是否含微 溶液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
自变量
生物
的微生物
项目
案例1
案例2
在相同时间内 A
实验组落叶腐 实验现象
烂程度小于对
照组
B
A1
不变蓝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核心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 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H、O、N、P、S 等。 (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 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6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6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①参加物质循环的对象是含有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 )
②物质循环的范围的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生态系统
()
③沼泽等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
④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固定CO2的作用
()
⑤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复习
1、概念
2、特点
3、碳循环
4、温室效应
鱼菜共生
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 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 肥,实现养鱼不换水, 种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 鱼帮菜、菜帮鱼,和谐 互助
稻田养鸭
鸭子可吃掉水稻叶片上害 虫及虫卵,粪便可作有机 肥料,其在水里游动,加 快水稻对养分吸收,也改 良了土壤通透性,达到了 生态高效种植效果
碳循环
➢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主要)和碳酸盐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 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 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参与物质循环的对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单质、化合物
➢ 物质循环的范围: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生物 群落
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降低了植被的覆盖率
碳循环失调——温室效应
(2)影响
✓ 气温升高 ✓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洪灾、旱灾不断 ✓ 土地荒漠化加剧 ✓ 威胁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碳循环失调——温室效应
(3)改善措施
增加碳汇
减少碳排放
植树造林(森林碳汇)
➢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2015年7月的一个早晨。
我用点燃一根烟的时间,走完墨脱县城,来到西边的莲花阁,看珞巴人储存在这里的生活宝藏。珞巴人之于我并不陌生,陌生的只是墨脱。年少时在林芝八一镇生活,对珞巴人有所耳闻。除了身材 低小于其他我所见过的少数民族,最能让我记住的是他们的眼睛。那种忧郁与深邃,像是通过玻璃与水过滤后的沉淀物,我猜测这世上只有那样的眼睛才能逼近“念天地之悠悠”的准确意境。
一滴血,成了一个疤的结晶。
之后,我结识了很多被蚂蟥偷袭的人,他们也曾像我奄奄一息躺在仁青崩寺长吁短叹。那个喇嘛总会在傍晚时分出没在山下的蚂蟥区,有时是喇嘛一个人,有时喇嘛会带两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拯救过的男孩。他 们带回的受伤者有北京老板,也有港台演员,很多是离开家来墨脱寻找诗和远方的女孩子。他们有的留下来,成了寺院的义工,主要负责去山下的蚂蟥区开展援救工作……
“为什么发笑?”树枝上的廖维娜哭丧着脸问红衣人。esball玩家必看
红衣人冷冷地看了廖维娜一眼,用手上的雪莲花指着我,又是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你看,蚂蟥,怎么那么爱他。”笑音刚落,树叶上不断有绿幽幽的“长豇豆”落在我身上,让我一路抓狂,一路 飞奔,直到仁青崩寺里的喇嘛,数着莲花生大师遗留的念珠围着我念了半小时的经,我才苏醒过来。这时,蚂蟥已从我心碎的伤口中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