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分析

姚奕蕾1,李勇生1,赵秋霞2*

1.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46;

2.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

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真分析了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本文就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包括有非传染性腹泻和传染性腹泻,其中非传染性腹泻引起的因素有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性的因素、饲养管理及应激因素等;传染性腹泻引起的因素有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等。分析发病原因的目的旨在引起养殖者的关注,尽早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保障猪群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仔猪腹泻原因问题

仔猪腹泻是现代工厂化养猪出现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致病性疾病,是危害仔猪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仔猪因腹泻引起的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接近40%。因此,仔猪腹泻是危害养猪业的首要因素,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由于引起本病发生的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困难。因此,认真分析可能发病的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非传染性腹泻发生的原因

1.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仔猪生前肠道是无菌的,在出生后24h内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研究表明,仔猪在出生时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形成肠道微生态系统。通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优势有助于健康,因为它能够竞争性的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从而可以防止因病原菌

造成的消化系统紊乱与腹泻。由于仔猪分泌胃酸很少,哺乳期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的乳酸,一旦断奶,乳糖的来源终止,乳酸的含量下降,胃内的pH值升高,乳酸菌的含量降低,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质占据优势,导致胃肠道内菌群失衡,致使仔猪腹泻发生。断奶的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的应激,降低了体内消化酶的水平,腹泻也会随之而来。

1.2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仔猪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也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断奶仔猪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以后,一般在3~5d内出现腹泻,再无病原微生物参与时一个星期左右病情即可缓解。若由于肠道组织损伤,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则会加重腹泻的病程。

1.3营养性因素

腹泻与妊娠母猪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均能够影响胎儿的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当仔猪缺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铁、铜从而抵抗力弱出现腹泻[1]。

1.4饲养管理及应激因素

由于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寒冷的适应性很差。天气骤变、贼风入侵及畜舍的保温不当,都可造成仔猪的免疫力下降,此时期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在体内繁殖,造成仔猪腹泻[2]。仔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30℃,最佳湿度为60%~70%。若舍内的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过大时都会引起仔猪的腹泻。

2传染性腹泻

2.1病毒性腹泻的因素

2.1.1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疾病。临床上常以厌食、呕吐、腹泻、失水为特征。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能够迅速传播给各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仔猪的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没有死亡。康复猪带

毒,在不良的环境下可重新排毒导致本病的发生。该病的病原是冠状病毒,此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于冬春季。病毒传播可通过猪只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乳汁及呼吸道传播。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乳汁中的免疫抗体可为仔猪提供保护。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科蔓延全群。首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粪中常加有未消化的凝乳快。仔猪表现极度的口渴,脱水,体重迅速下降,年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极高。

2.1.2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行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各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仔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以上。其特征为呕吐,腹泻。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环境、饮水、交通工具等而传染。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乳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2.1.3轮状病毒感染

病毒存在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除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可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环境下发病率高。病毒经口进入动物机体并顺利抵达小肠,经胰蛋白酶激活而感染小肠绒毛的上皮,在其中增殖使其发生变性,溶解或脱落,绒毛遂缩短变宽。隐窝细胞未及分化成熟就移向感染发病的绒毛上皮,并取代其位置,于是发生吸收不良导致腹泻。8月龄以内的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

2.2细菌性腹泻因素

2.2.1猪痢疾

由猪痢疾密螺旋体菌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病情重者可导致死亡,愈后猪生长很慢。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下痢,严重者发生水样腹泻并带有黏液和血液。粪便混有脱落的黏膜,味腥臭,色灰白[3]。发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畜舍的环境卫生没有达到适宜猪生长的要求。

2.2.2仔猪黄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潜伏期短,患后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并排出黄色浆糊样的粪便,内含有凝乳块,很快消瘦死亡。剖检尸体可见严重脱水,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大量黄色的液状内容

物,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的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坏死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d以内的仔猪。3d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高达100%。

2.2.3仔猪白痢

本病发生于10~30d的仔猪,一般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的糊状粪便,味腥臭,性黏腻。病猪表现畏寒、弓背、行动缓慢、脱水、呼吸次数增加、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加。病程2~3d,长的一周左右,能够自行康复,死亡很少,但有反复病例,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剖检尸体外表苍白,胃肠有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2.2.4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d 新生仔猪多见,0~3d发病率70%以上,4~7d的为10%左右,第二周为13%左右,第三周为5%左右,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坏死排出红色的稀粪便为主,病程短,死亡率高。该病在较偏远的地方常发生。

3寄生虫性因素

3.1猪球虫病

在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都可发生。主要是由艾美属和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球虫在体内寄生,一般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d仔猪的危害较大。病畜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发育迟钝、时有死亡[4]。

3.2线虫病

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蛔虫、食道线虫、毛尾线虫,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血性下痢。

4小结

仔猪腹泻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准确分析发病的原因,提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助于早期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从而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猪场的出栏头数,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促进养猪场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