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质点:只有质量但没有体积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显著影响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质点。

2.刚体:是绝对不可变形的物体。当物体变形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显著影响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刚体。

3.何谓转动惯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是描述物体转动时保持原来转动状态能力的物理量。转动惯量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质量的分布及转轴的位置有关。质量愈大、质量分布离轴愈远,转动惯量也就愈大。转动惯量越大,转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4.力矩:人体的各种运动多是肌肉的拉力矩作用于相应环节,使之围绕关节轴转动而实现的

5.力的评议定理,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于自身移动到任一点,但需要添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的力矩。

6.人体的平衡条件

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为0.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得到满足。

7.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除了物体的受力关系外,还有支撑面、重心的高低、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

8.人体平衡的特点

人体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人体的补偿作用;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人体的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

9.人体的解剖参考面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冠状面(与身体前或者后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和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10.人体关节运动形式

A屈曲和伸展,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B内收和外展,主要是以失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C内旋和外旋,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另外,前臂和小腿还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1.骨强度:骨在承载负荷的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2.骨刚度: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3.骨载荷:载荷即为外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

4.骨应力:当外力作用于骨时,骨以形变产生内部的阻抗以抗衡外力,即是骨产生的应力

5.各向异性:骨的结构为中间多孔介质的夹层结构材料,这种材料称为各向异性体,即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质不同。

5.骨受载荷的形式

拉伸载荷、压缩载荷、弯曲载荷、剪切载荷、扭转载荷、复合载荷

6.为什么骨是人体理想的结构材料

骨在人体中起到称重和杠杆作用,因此,要求骨既要强度打又要质量轻。骨的密度比钢和花岗岩要小,但骨的强度虽比钢低,却比花岗石高,因此骨的质量要比钢和花岗石轻的多;另外,骨对纵向压缩的抵抗抢,说明在压力情况下不易损伤,在张力情况下易损坏,只是因为骨小梁的排列是与骨轴平行的。人体胫骨与其他几种材料的物理性能比较可以看出,骨满足这一要求。上述各种材料的密度与强度等物理性能的比较可以看出,骨是人体支架最理想的结构材料。

7.骨松质的结构与功能适应性

8.骨折的生物力学

9.不同项目科学训练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10.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11.肌力以及肌力的影响因素

肌力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影响因素:A肌肉的生理横断面,B肌肉的初长度,C肌肉的募集,D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E杠杆效率

12.肌张力: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

13.肌肉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肉独立完成的,需要一组肌群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

14.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与“被动不足”

1)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如充分屈指后,再屈腕,则感到屈指无力(原来握紧的物体有松脱感),这就是前臂屈肌群发生了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的现象。

2) 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工作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后再屈髋,即直腿前摆,腿摆的不高,这是由于股后肌群发生了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15.牵拉缩短周期

第三章关节运动学

1.肩关节复合体:由胸骨、锁骨、肋骨、肩胛骨和肱骨近端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的关节构成。

2.肩、肘、腕、髋、膝、踝的关节活动度

3.肩袖肌群及其作用

4.肩肱节律:在正常的肩关节,盂肱关节外展个肩胛胸壁关节上旋之间存在有运动节律或时间顺序。上臂的外展与前去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共同完场,其中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场。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应以肩肱关节活动成1:2的比例活动,这种肩关节运动伴有肩胛骨旋转的节律性变化称之为肩肱节律。即肩部活动15,其中10由肩肱关节提供,梁歪5由肩胸关节活动提供。

5.盂肱关节的稳定机制

当双臂在身体两侧的休息位时,肱骨头保持静态稳定。盂肱关节的求我关节酒后是控制其静态稳定的机制之一,而关节囊上部的结构包括盂肱韧带等对肱骨头和盂窝之间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另一个重要的静态稳定机制的成分是肩胛胸壁关节,它保持着关节盂轻度的向上旋转。盂肱关节内的负压是静态稳定的另一个因素。

6.肘部与前臂的神经支配

屈肘肌受三个不同的周围神经分配: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和肱肌,桡神经支配肱桡肌和肱肌的外侧部分,正中神经支配旋前圆肌(旋前圆肌为二次级屈肘肌)。与之相比,伸肘肌即肱三头肌和肘后肌唯一的支配来源为桡神经,该神经的损伤可导致伸肘肌的完全瘫痪,而对于屈肘肌则必须累及三条不同的神经时才能使所有的肘屈肌瘫痪,这样有助于肘屈肌保留重要活动所需的手—口功能。

前臂旋前的肌肉由正中神经支配。前臂的旋后动作由肌皮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和桡神经支配的旋后肌以及其他起于外上髁和前臂背侧的桡侧伸腕肌群协同完成。

7.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即完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平均而言,前臂旋前约75,旋后约85

8.桡骨茎突的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表现

9.腕手运动的相互影响

腕的运动对于增加手指的精细运动控制的基本的。安置腕和指的反响相反改变了指肌腱的功能长度以至于指能获得最大的运动。伸腕和屈指是相互促进的,伸腕增加了屈值肌的长度,允许在伸的时候屈。相反的,腕的部分屈曲增加了指长伸肌的伸展,引起手指自动张开并帮忙手指完全伸展。

10.指屈肌腱滑车系统

它是腱纤维鞘在不同部位增厚所形成的。是一系列不同宽度、厚度和形态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其主要作用是约束指屈肌腱,防止形成弓弦畸形,从而充分发挥指屈肌腱的屈指功能。各滑车间的间距是与手指的屈曲功能相适应的。在屈指过程中,滑车间距的可变性使滑车相互靠近而又不致使滑车发生重叠,故滑车在防止肌腱形成弓弦的同时又不会妨碍手指的屈曲。

11.手精细握与有力握的区别

有力握是手指在三个关节弯曲时进行的有力动作,物体握在手指和手掌建,拇指位于物体的掌侧,对物体施加力以确保物体在手掌里。通常情况下,腕的尺侧偏移和轻微背区能增加屈肌肌腱的拉伸。精细握包括在一个精确控制方式中拇指和手指屈肌之间对小物体的控制。

一个重要区别是每个抓握中拇指位置不同。子啊有力握中,拇指内收;在精细握中,拇指外展。

手和前臂的关节也显著不同,手通常向尺侧偏移,腕约保持在中间位置以至于拇指的长轴与前臂的长轴一致。在这种方式下,旋前和旋后能从前臂传到物体。在精细握中,通常收位于桡侧偏移和尺侧偏移之间,腕明显背屈,以至于拇指的长轴与前臂的长轴不再在一天直线上。

12.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作用

脊柱从侧面观呈S形,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

具有支持躯干、负重、减震、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主要包括:保护功能、承载功能、运动功能、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