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与实务课件
合集下载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判断题
1. 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 2. 审计准则体系所规范的所有内容都属于法定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 审计业务 和出具审计报告时,都必须遵照执行。( ) 3. 国家审计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 ) 4.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定的。 () 5. 会计师事务所全部由注册会计师组成,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 依法纳税。 ()
思考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 审计产生于( )的需要。
A. 查错பைடு நூலகம்弊 B. 提供审计信息
C. 公证
D. 经济监督
2. 审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
A. 经济活动
B. 会计记录、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
C. 财务收支
D. 会计资料
)。
3. 审计的客体是指( )。 A. 被审计单位B. 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 C. 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D. 有关的法规和审计标准 4. 在审计工作中,揭示审计对象的差错和弊端,属于审计的( )。 A. 促进作用B. 防护作用 C. 证明作用D. 宏观调控作用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于( )。 A.1980年9月B.1993年10月 C.1996年1月D.1998年1月 6. (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 件。 A. 公正性B. 独立性C. 权威性D. 真实性
第三节 审计目标与审计对象
➢审计目标
1.政府审计目标 2.民间审计目标
➢审计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 2.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审计实务培训课件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了解国家根本大法、基本法律及行政法规中与审计工作相 关的规定。
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
掌握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明确审计机 关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熟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政、财务、税收、金融等方面的 法律法规。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诚信为本
坚守诚信原则,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得因任何利益或压力而违背职业道德。
制定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
01
防范措施
提出针对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强化监督检查等。
02
应对策略
探讨发现舞弊行为后的应对策略,如及时报告、保护现场、配合调查等
。
03
持续改进
强调对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的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
法律法规与职业道
07
德规范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汇总审计发现
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异常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形成 审计发现清单。
分析审计发现
对审计发现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重要性、风险程度及可能的影响 。
制定处理意见
根据审计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意见,如调整账目、完善制度 等。
编写审计报告初稿
1 2
编写报告概述
简要介绍审计目的、范围、方法和主要发现。
要点二
审计分类
根据审计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 审计和社会审计。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 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 的企业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或人 员对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社会审计 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 审计。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件网络版-审计方法

(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方法(范围检查法)
1. 详查法 2. 抽查法
根本要求:样本特征能代表总体特征 关键在于:抽样规模(抽多少)
选样方法(如何抽) 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统计抽样法
第一节 审计方法体系
统计抽样法
统计抽样法:又称数理抽查法,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的原理,按随机原则在审计总体 中抽取一定数量内容作为样本进行审计,再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第一节 审计方法体系
审计工作不是毫无规律可言,审计方法有自己的体系。广义的审计方法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 即审计方法指导思想、审计规划方法、审计实施方法、审计管理方法。狭义的审计方法体系主 要指审核稽查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狭义的审计方法体系。
统计抽样法有三个主要特点: 依靠概率论的原理进行抽查,不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样本规模由审计总体的
数量因素决定; 样本不是人为的重点选择,而是根据随机原则,保证了被审项目总体各部分被选择抽样的
机会均等; 根据随机抽取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较为科学合理。
统计抽样的具体运用有两种,一是在控制测试中用来估计总体特征的发生率,即属性抽样。 二是在细节测试中用来估计总体数额的差异值,即变量抽样。
第一节 审计方法体系
第六章 审计方法
01 审计方法体系 02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1. CP:审计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先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 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的正确性的方法。 CPA的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 施审计程序,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抽取有关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 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2. 演变路径 任意抽样法(任意性)→判断抽样法(主观性)→统计抽样法(现代形式:科 学性)
1. 详查法 2. 抽查法
根本要求:样本特征能代表总体特征 关键在于:抽样规模(抽多少)
选样方法(如何抽) 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统计抽样法
第一节 审计方法体系
统计抽样法
统计抽样法:又称数理抽查法,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的原理,按随机原则在审计总体 中抽取一定数量内容作为样本进行审计,再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第一节 审计方法体系
审计工作不是毫无规律可言,审计方法有自己的体系。广义的审计方法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 即审计方法指导思想、审计规划方法、审计实施方法、审计管理方法。狭义的审计方法体系主 要指审核稽查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狭义的审计方法体系。
统计抽样法有三个主要特点: 依靠概率论的原理进行抽查,不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样本规模由审计总体的
数量因素决定; 样本不是人为的重点选择,而是根据随机原则,保证了被审项目总体各部分被选择抽样的
机会均等; 根据随机抽取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较为科学合理。
统计抽样的具体运用有两种,一是在控制测试中用来估计总体特征的发生率,即属性抽样。 二是在细节测试中用来估计总体数额的差异值,即变量抽样。
第一节 审计方法体系
第六章 审计方法
01 审计方法体系 02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1. CP:审计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先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 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的正确性的方法。 CPA的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 施审计程序,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抽取有关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 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2. 演变路径 任意抽样法(任意性)→判断抽样法(主观性)→统计抽样法(现代形式:科 学性)
审计实务培训课件)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01
02
03
04
总结词
了解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工作底 稿的编制
审计证据
为了支持审计结论,需要收集 各种证据,如财务报表、凭证
、合同等。
工作底稿
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文档, 用于编制审计报告和存档。
工作底稿的作用
帮助审计人员整理思路、复核 工作、保证质量,并为后续审
计提供参考。
02 财务报表审计
06 审计报告与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审计报告的内容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委托人、审计对象 、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审计方法、审 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
VS
审计报告的格式
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包括标 题、收件人、引言、正文、结论、意见和 建议等部分,其中正文应详细阐述审计发 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信息技术审计的范围与程序
范围
包括对硬件、软件、网络、数据 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程序
通常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实 施、审计报告编写和后续跟踪等 步骤。
信息技术审计的技巧与工具
技巧
包括风险评估、系统控制审查、数据 验证和文档审查等。
工具
包括审计软件、网络监控工具、漏洞 扫描器和数据恢复工具等。
收入类科目审计
对企业的各项收入进行审计,包 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等,核实收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
成本费用类科目审计
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审计 ,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 等,核实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和合 规性。
现金流量表审计
现金流量表审计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 的财务报表,其审计目的是确保报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件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企业的 透明度和可信度,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审计的范围:审计的范围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经营成果、合 规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审计的方法:审计的方法包括审查、观察、询问和分析等,以获取充分、 相关和可靠的证据,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估。
廉洁自律: 审计人员应 保持廉洁自 律,不得利 用职权谋取 私利,维护 审计行业的 良好形象。
审计职业道德的实践要求
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不当影响和干扰 保持诚信,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审计工作 保持谨慎,对审计结果进行充分验证和确认 保持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 保持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跨领域合作:与信息技术、金融 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审计实务 的创新发展
未来审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转型对审计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跨国公司审计的挑战与机遇
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与建议
感谢观看
汇报人:
• 审计的特点: a.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b. 客观 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偏袒任何一方。 c. 保密性: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必 须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d. 规范性:审计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a.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 b. 客观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偏袒任何一方。 • c. 保密性: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必须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 d. 规范性:审计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的范围:审计的范围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经营成果、合 规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审计的方法:审计的方法包括审查、观察、询问和分析等,以获取充分、 相关和可靠的证据,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估。
廉洁自律: 审计人员应 保持廉洁自 律,不得利 用职权谋取 私利,维护 审计行业的 良好形象。
审计职业道德的实践要求
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不当影响和干扰 保持诚信,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审计工作 保持谨慎,对审计结果进行充分验证和确认 保持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 保持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跨领域合作:与信息技术、金融 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审计实务 的创新发展
未来审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转型对审计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跨国公司审计的挑战与机遇
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与建议
感谢观看
汇报人:
• 审计的特点: a.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b. 客观 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偏袒任何一方。 c. 保密性: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必 须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d. 规范性:审计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a.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 b. 客观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偏袒任何一方。 • c. 保密性: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必须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 d. 规范性:审计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基础课件.ppt

1. 防护性作用
通过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 监督和鉴证,揭露错误和舞弊,制止违反财经法规、 侵占资产等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 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 促进性作用
通过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 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指出其合理方面,以便 继续推广;针对其不合理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及时 纠正。对于经济活动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提出挖掘潜力所在,以便挖掘利用,从而提高经济 效益。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英国股份 制企业制度。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 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 与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 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
(二)审计的特点
1. 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 作时,在实质上和形式上不存在任何影响其独立、客 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的事项。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独立原则
客观原则
公正原则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的要求
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对助理人员 和其他专业人员须负有责任
接受后续教育
(三)注册会计师应遵守的相关技术规范
(3) 执行业务时,必须依据我国有 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专 业技术标准。
LOGO
目录
1
审计
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
确定审计目标
4 制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5
评估审计风险
目录
6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7
审计方法
8
审计证据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件网络版-总论

思考:公允性与真实性什么关系?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三)民间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帐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现象)
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 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 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 的确定应考虑审计对象、审计属 性、审计职能、审计委托者对审 计工作的要求等因素。 审计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 和倾向性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01 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02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03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04 审计分类 05 审计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审计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标、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熟悉审计的基本分类; 了解我国审计的其他分类; 熟悉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设置情况、职责权限; 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同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 理解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关系。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三)民间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帐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现象)
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 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 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 的确定应考虑审计对象、审计属 性、审计职能、审计委托者对审 计工作的要求等因素。 审计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 和倾向性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01 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02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03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04 审计分类 05 审计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审计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标、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熟悉审计的基本分类; 了解我国审计的其他分类; 熟悉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设置情况、职责权限; 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同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 理解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