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选修4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高效整合
专题一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及地位和影响1.思想成就 (1)“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 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 会人际关系。 (3)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 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 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不同点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 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 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 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③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 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 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 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 柏拉图宽泛得多
3.地位和影响 (1)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孔子是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 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 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 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 史名人之一。
专题二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 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相同点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 教学。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 步改良。
专题一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及地位和影响1.思想成就 (1)“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 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 会人际关系。 (3)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 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 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不同点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 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 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 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③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 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 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 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 柏拉图宽泛得多
3.地位和影响 (1)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孔子是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 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 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 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 史名人之一。
专题二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 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相同点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 教学。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 步改良。
(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专题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3)亚里士多德是集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创立了逻辑学,给后人留下了一 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典题示例 (2015·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 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 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 姓”。
理念论、理想国、 思想
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 “仁”
法治优于人治、“中 之道
庸之道”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吕克昂学园,教
教育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 提出“ “因材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六
创立的儒学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文化的主流
(1)据图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图一 孔子游历图 答案 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学的创立打 下了基础。 解析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 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
解析 答案
(2)据图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针对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孔子游历图 图二 孔子教学图 图三 邮票中孔子的形象
材料二 儒家学者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 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 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 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高中历史专题整合2东西方的先哲课件人民版选修4

治 学、 教 育思 想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创办阿卡德米学 创办吕克昂学园。
启发式教学、当仁不 园。既重视政治的 教学方法别具一
让于师等;创办私学, 研究,又重视自然 格;我爱我师,我更
广收门徒
科学知识
爱真理
想 问题放在优先位 得不确定的“意见”,而 究,认识中有错误,
置)
不能获得知识
但也有真理成分
政
治 思
仁与礼;为政以德
想
建立哲学家统治的理 想国;以法治国;国家的 目的是和谐与效率
归纳六种政体,提 出法治优于人治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伦理 思想
中庸
中道(出于哲学思 伦理学主题:正义 考,主张舍两端而
取其中)
专题整合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的哲学、政治、伦理、治学及教 育等思想的对比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敬鬼神而远之。 唯心主义,认为理念是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
哲 (敬:怀疑鬼神的存 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 物,物质世界和精
学 在。远:把探讨和解 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神世界不可分割;
思 决人世间的实际 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 物质世界值得研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 先哲单元课件 (共13张PPT)

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 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3分)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 会秩序的基础。要使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 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 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2、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
3、主要内容:
1)礼:克己复礼 2)仁:处理人际关系。 3)德: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4)中庸:协调“礼”与“仁”关系,“和而不同”“过
犹不及”
(二)孔子与教育
1、办学形式: 私学----打破改贵族垄断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 六经、“政事”、治国的本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一种 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属于 人生哲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理想国》(如何构建和谐的国家?) A、观点:
①理想国家是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他 们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 国家统治者: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
B、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 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 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3分)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 会秩序的基础。要使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 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 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2、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
3、主要内容:
1)礼:克己复礼 2)仁:处理人际关系。 3)德: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4)中庸:协调“礼”与“仁”关系,“和而不同”“过
犹不及”
(二)孔子与教育
1、办学形式: 私学----打破改贵族垄断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 六经、“政事”、治国的本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一种 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属于 人生哲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理想国》(如何构建和谐的国家?) A、观点:
①理想国家是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他 们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 国家统治者: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
B、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 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高中历史: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课件(人民版选修4)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允执其 中”
2。 “中庸之道”的应用?
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 义利:见利思义。 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个人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思考感悟:
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 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主张恢复周 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 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 形式,以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3)孔子又提出中庸的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 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 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推 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 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 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钱穆
思考讨论: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开我们已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 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 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会发 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 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承前启后 ——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
2。 “中庸之道”的应用?
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 义利:见利思义。 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个人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思考感悟:
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 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主张恢复周 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 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 形式,以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3)孔子又提出中庸的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 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 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推 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 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 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钱穆
思考讨论: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开我们已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 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 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会发 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 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承前启后 ——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要贡献 (1)提出“理念论”,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构成,理念先 于物质存在。 (2)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理想的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 产者三部分构成,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担任。 (3)创办柏拉图学园,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对各种问题 进行自由的讨论。 2.历史影响: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单元整合DANYUAN ZHENGHE
一二三
一、孔子 1.思想贡献 (1)创立儒家思想,他认为只有礼与仁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 想社会。仁、礼、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2)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 学生“成人”,甚至成为“君子”;注重因材施教。 (4)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2.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学说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 传统。 (2)孔子的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元整合DANYUAN ZHENGHE
一二三
一、孔子 1.思想贡献 (1)创立儒家思想,他认为只有礼与仁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 想社会。仁、礼、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2)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 学生“成人”,甚至成为“君子”;注重因材施教。 (4)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2.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学说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 传统。 (2)孔子的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人民选修4课件:专题2 东西方的先哲2

知识点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 办私学,创立 儒家 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 周礼 ,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 “ 正名 ”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 忠恕 ”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 仁 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 想社会。
3.思想 (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 汉武帝 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 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 派。
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史料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 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 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 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
3.周游列国 (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 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 其言论辑录在《 论语 》一书中。
5.因病逝世 公元前 479 年,孔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 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图解历史]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三 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 私学,主张“有教无 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 中华民族文化的 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 (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 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 人治 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史论归纳】 1.辩证评价
(1)积极 ①“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 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②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 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 ③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 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2古希腊的先哲课件人民版选修4

2.理想国 (1)内容 ①一个理想的正义国家应由各司其职的 统治者 、武士、 劳动者 三个等级的 公民构成。 ②理想的统治者—— 哲学家王 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也是最有智慧的人。 (2)实现途径 ①为统治者提供掌握哲学知识的严格教育 。 ②过集体生活,使 权力 和财产、家庭分离,从而一心为公。
3.影响 其设想的理想国被称为最早的 乌托邦 ,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 献。
3.政治观 (1)认为“人在本性上是 城邦 的动物”,但把奴隶和妇女排除在公民之外。 (2)政体上倾向于 民主 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 4.影响 (1)其哲学思想成为 中世纪 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2)其 自然观 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3)对正义与 民主 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教材整理1 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 1.雅典文化繁荣的条件 (1)军事胜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赢得了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 繁荣。 (2)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 对雅典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使雅典的民主制度发 展到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3)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被 马其顿 帝国所统治,但希腊哲学却在这 期间达到顶峰。
【深化拓展】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恩怨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 哲学认识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 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他也批评老师对 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雅典文化繁荣的表现 (1)雅典成为希腊各城邦的文化中心。 (2)希腊哲学达到顶峰,出现了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和 亚里士多德 三大思 想家,他们对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整理2 柏拉图与《理想国》 1.生平 (1)出身于贵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20岁时师从 苏格拉底 研究哲学。 (2)长达12年游历期间曾到麦加拉、埃及、南意大利,后来回雅典创办 学园 , 收徒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