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思路与实践
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摘要:在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初步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但仍然存在诸如认识不够深、技术衔接不够高、工作进展不够齐等问题。
本文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同时,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数字校园;高校档案;信息化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指高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和要求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的文件、档案等信息进行挖掘、整合,使档案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服务。
在“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明确任务,使档案信息化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科技的产物。
十多年来,高校档案管理方式发生了从手工向现代化、从封闭向开放的根本性转变,但是档案信息化程度依然偏低,与高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战略资源。
档案既能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又能维护高校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然。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感受不深,热情不高,不愿增加额外投资。
不少高校没有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不到位,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兼职档案人员较少接受专门培训。
甚至有的高校至今没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高校党委议事日程。
这些直接制约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严重降低了档案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功能。
(二)技术衔接不够高按理说,档案文档一体化管理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在高校数字校园内,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教学科研管理、文书处理有效衔接,校内各种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信息处理能力极大提高,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无缝交接和有效管理。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浅谈

数 网字 络记 编载 织历 未史 来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思路
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战略、主 要任务、信息化架构和实施策略等。
通过对高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理解找准 信息化战略定位,明确战略层面的信息化需求。
根据业务和信息化现状,通过自我诊断和差 距分析定位业务信息化需求。
依据信息化需求来规划信息化的目标、战略 和任务。 依据信息化目标战略和任务来规划信息化架 构和实施策略。
数 网字 络记 编载 织历 未史 来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
下表中是一些常用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
数 网字 络记 编载 织历 未史 来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提出了一种衡量无形资 产的方法--平衡计分卡。首先,它是一种管理工具, 它能将战略转化为绩效目标;其次,平衡计分卡作 为一个管理系统,建立平衡计分卡系就是建立新衡 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它包含的“绩效的驱 动因素”与“领先引导指标”,使它跨越了绩效衡 量层次,直接进入了战略的衡量层次。经过十几年 的发展,平衡计分卡(BSC)从BSC1.0版本(平衡 计分卡)、BSC2.0战略中心性组织、BSC3.0战略地 图、BSC4.0组织协同,发展到BSC5.0版本闭环管理。
数 网字 络记 编载 织历 未史 来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
引用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作为高校信息化战 略规划的方法,能够清晰地阐明高校的发展目标和 发展战略;能够把高校发展战略与信息化支撑战略 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其描绘出的信息化支撑战略与 高校发展战略更加匹配;能够保持学校信息化战略 支撑框架的稳定,更容易识别信息化支撑的战略业 务;能够为信息化战略支撑目标得到更为客观和科 学的衡量(评估)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每一 项信息化投资的价值。
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以科研项 目为依托 , 坚持侧重工程和应用 的研究型 教学和科研理念 , 致力 于教学科研一体化 的探索和 实践 , 使教学促进科研 , 科研服务教学。以此确立教 学科研一体化的基本思想 , 其思想如图 1 所示 。
、
高校教学 科研 一体化 的基本 思想
基于建设具有地方工科特色的现代教育教学,
研制了一批高水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 使教学 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 的生长点。 从科研的角度来看 , 教学实践使教师对数据结 构和算法的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 , 不仅如此 , 讲课 训练了教师逻辑严谨 、 重点突出的科学思维能力 , 使
三、 学科研 一体 化的效果 教
( 教学科研一体化促进学生科研水平的提 高 一) 教学科研一体化促进 了学生科研水平 的提高 , 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 、 创新与综合 的能力。每学 期教师都应布置几个大作业 , 在完成大作业 的过程
侧 重 工 程 和 应 用 的 研 究 型 教 学 和 科 研 理 惫
圈 1 教学科研一体化示意 豳
二、 教学科研 一体化 的意义
课程建设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 其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
( 教学科研一体化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二) 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 更要教会学生 如何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创建概念的网状理解方法。 教学的 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给学生知识 , 更重要 的是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 的方法。在数据结
讲授中。在实验课 程中, 立一定 的由学生 自我完 设 成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 及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实验 的科学性讨论。通过上述程序 , 使学生养成科学、 规 范地进行科研活动的习惯 。 采取多种形式 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课程 内容 的理解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例如 ,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
高职一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构建

高职一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构建[摘要]实践教学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精髓。
文章探讨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发一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思路与对策,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为例,创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一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开放式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整合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化方面。
高职教育在新时期要真正实现内涵发展,必须从实践教学层面进行改革。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职内涵建设已成为国家实施教育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高职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自主建构内心确信的过程,学习者在构建内心确信的过程是借助教师和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并使之产生有意义的关联、整合的过程。
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情境、途径和过程。
支持不同的学习者进行“发现式”“互动式”“探究式”“自主式”和“协作式”学习,为学习者创建建构主义的学习情境。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以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主要研究健康的人格和自我实现。
强调学习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①,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整体人为对象”,在培养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态度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要点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要点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要点分析:
1. 系统建设要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档案、成绩、考勤、奖惩等信息。
- 实名制考勤系统: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规范学生考勤管理。
- 校园卡管理系统:用于学生一卡通办理、消费和流水查询等。
- 毕业就业管理系统: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校企对接等
功能。
2. 数据管理要点:
- 数据标准化:确保数据唯一性和规范性。
- 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防止信息泄露和
攻击。
- 数据共享:建设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3. 服务管理要点:
- 校园网络:稳定、安全、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
- 教育技术支持:提供多种技术支持措施,如远程技术支持、
在线培训等。
- 学生服务:开展完善的学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4. 绩效评估要点:
- 系统监测:通过对系统使用情况、数据统计等进行监测,对
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和改进。
- 数据质量检查: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评估和纠错,确保数据质量。
- 用户满意调查: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针对问题改进服务质量。
综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建设、数据管理、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估等要点。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一、综述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建设的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受到了政府和各方的关注,信息化建设正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
近年来,我国规划的大型信息化项目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虽然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高校规模的不一,信息化建设现状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概况1、硬件设施建设有关部门从多方面对高校的硬件信息化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电子信息化手段,支持高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2、软件设施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软件设施是建立在硬件设施基础上,重点用于支持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如教学支持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
三、存在的问题1、资金分配不均由于高校规模的不一,信息化建设规模的不一,资金分配上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使资金分配的不公平对大学信息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2、信息系统整合不够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信息系统,但由于各系统之间的不协调和耦合性较低,导致信息系统的整合效果不够理想。
四、发展趋势1、智能化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它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领域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放信息化为了满足招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领域信息共享的需要,国内高校正在加快开放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
五、结论总之,信息化建设正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高校规划和构建智慧校园提供便利。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校企合作模式下5G应用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模式下5G应用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校企合作、5G应用、理实一体化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为加速和引导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2017年12月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将5G 规模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作为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5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元年,意味着这四家企业可以在合乎法规的前提下开展和5G有关的相关运营工作。
2019年12月13日,工信部正式宣布,将会在2020年实现全国地级市5G网络覆盖。
5G首先在国内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建设,随后才会逐步扩展到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
2020年底,全国将建设开通55万个5G基站。
近期,在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的背景下,有关 5G 的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要求密集发布,以 5G 建设为代表的新基建将成为逆周期调节对冲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2020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契机,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教育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5G网络理论上较4G网络有更多优势如高带宽,低时延,多并发等,但在建设初级阶段,存在网络覆盖区域不足,5G应用需求发掘不足等问题。
随之而来,围绕5G网络将产生大量的岗位需求,来解决这些问题。
就目前的就业市场而言,缺少5G应用的相关人才。
高校信息化建设新闻稿

高校信息化建设新闻稿高度重视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多次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中国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高校必须抓住息化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息化作为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支点,以教育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01 新时代要求高校以更高站位谋划息化建设思路2022年3月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国家智慧教育上线启动仪式。
他要求,全国教育系统要认真研究深入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要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国家智慧教育顺利上线,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坚定推进息化建设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有阶段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国家智慧教育主页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教育的作用,并持之以恒不断完善该建设,将——❖有利于缩小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有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有利于把中国的制度优势、教育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核心优势;❖有利于教育系统深刻思考新时代教育如何做好“四个服务”的根本性问题。
此前,怀进鹏同志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2年春季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聚焦数字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息技术在教育息化方面的应用逐步推广,教育息化出现加速发展的新形势。
在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以教育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高校教育教学?如何满足高校师生在研究、科研、管理服务中对教育息化的新需求?这些新问题新要求亟待我们重新审视高校息化建设现状,站在更高的起点谋划新时代高校息化建设思路和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思路与实践 蒋东兴 许庆红 谢矜 向春 李功强 (清华大学 校长办公室 北京:100084)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规划,协调一致实施,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的有序进行。本文提出的一体化建设思路阐述了如何做好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并以清华大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实践为例,说明一体化建设思路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一体化;总体规划;信息标准
Reflections o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Jiang Dongxing, Xu Qinghong, Xie Jin, Xiang Chun, Li Gongqia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ident Office,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We should design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t global level, and actualize it with consistent step. This paper gives a proposal for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expatiates how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general layout and practice it in cooperation. It also analyses the cas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o show how to do it.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ion, general layout, Information Standard
1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211工程”及相关计划的推动,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大的发展。以清华大学为例,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网络用户涵盖了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等校内各类人群和无法计数的校外访问者,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 但是,由于高校信息化是一项新鲜事物,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理论和通用的模式,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软硬件发展不够协调:不少高校开始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应用系统建设容易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交换,形成信息孤岛,更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应用缺乏有效集成:由于同样的原因,以及应用系统可能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开发,并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同一个用户,进入校园网的不同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另外,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又暴露出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弊端。 用户缺乏统一的界面: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的逐个进入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大学之一,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思路并逐步付诸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出来和专家们一起交流。
2 一体化建设思路 所谓一体化建设思路,是在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针、策略、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建设,按照规划协同地推进学校信息化。要搞好高校信息化的一体化建设,关键是要抓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两个环节。
2.1 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 做好总体规划是搞好高校信息化的关键,可以说,前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有关系。总体规划的制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校的信息化现状、需求,特别是学校发展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的基础上,结合IT技术的发展形势做出科学、全面的规划。时间上,很多不成功的规划就是没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学校现状与需求缺乏清楚的认识:由于不少学校的规划都是一些IT公司因为商业需要去做的,在做规划时注重的是新技术的引入和新项目的实施,而缺乏对于学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的充分了解,因此做出来的规划千篇一律,不能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难以有效地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工作。如果按照规划实施,其结果往往是管理、应用和技术脱节,建设的信息化系统难以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形成“花架子”。 对学校的整体发展缺乏远见:由于中国高校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学校的发展、变革都很快,因此高校信息化的建设面临着高校大发展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总体规划。如果规划的制定者不能够充分了解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发展缺乏远见,很容易造成规划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要么是不断地修改规划,要么只能丢弃规划,使得制定的总体规划失去作用。 对IT技术的发展缺乏充分了解:高校信息化的本质,简单的说就是以IT技术支持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发展。因此,要做好高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充分了解IT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用成熟、先进而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来实施学校的信息化,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因为IT技术的发展而被迫改变技术路线。 由于做好一个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而真正做到科学、全面的规划又是这么困难,因此建议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总体规划,并且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做到: 管理、技术相结合:要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必须有学校高层的管理人员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符合学校的需要,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有学校的信息化支持部门参与,这样才能保证与学校信息化现状的衔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还需要有资深的信息化专家(可以是本校信息化部门的,也可以是其他部门乃至专业公司的)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规划与IT技术发展的统一。 实事求是、周到细致:要充分了解学校的需求,包括发展的需求,根据需求来确定规划,而不是根据技术来定规划;要了解学校信息化能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情况,根据实际投入来定规划,而不能做成太过理想不能实施的规划;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方针、策略,也要有细致的实施计划,单纯粗线条的规划很难落实实施。 站在整体的高度全面规划:高校信息化一般情况下会落实到一个部门来牵头实施,但是规划的制定者一定要站在整体的高度来规划,而不能站在部门的立场来看问题;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来做全面的规划,而不能偏重于一个方面。 应该说,再科学、全面的规划也是有时效性的,因此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总体规划,有时根据需要和发展修订规划也是必要的。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要做一个高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有如下方面应该认真考虑: 安全、高效的宽带网络 规范、统一的信息标准 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 个性化的信息门户 接口规范的支撑平台 功能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 关联整合的校园一卡通 功能完善的校园数据中心 可移动的网络办公环境 周到实用的网络安全体系 规范有序的运行服务体系 此外,作为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还需要有需求分析、经费预算、实施计划以及支持机构建设等内容。
2.2 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 总体规划做好后,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的实施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如项目组织者的选择、软硬件的选型、实施队伍的选择、实施进度安排等等,但是,从宏观组织管理来说,有两个方面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是协同,二是有序。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与服务器系统)和软件系统需要协同建设,硬件环境的建设可以适度超前,但不必过于豪华,否则会导致资金的严重浪费;软件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要及时跟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中,系统之间也需要协同考虑。对于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来说,整个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部门,如教务系统和网上教学系统涉及到教务部门,人事系统涉及到人事部门,财务系统涉及到财务部门,设备资产系统涉及到设备管理部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则涉及到各个部门,等等。在高校的信息化体系中,各个系统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相互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财务系统和教务系统中的教师信息都是从人事系统中来,而人事系统中的工资信息和设备资产系统中的经费信息都与财务系统关联,等等。因此,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最好是规划的指导下协同、有序的进行,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通用的接口与平台,这样才能形成有机集成的大学信息系统。切忌各部门各自为政,不协商就建设与自己职能相关的业务系统,这样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此外,在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思路中,还需要强调管理规范的建设和信息化支持机构的建设。因为信息化建设之后是运行,正常运行才是信息化真正发挥作用的保障,而只有建立好管理规范和支持机构,才能保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