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业发展现状特征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从世界各国市场营销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营销研究起步早,发展成熟.其本文所用理论多源于国外.(1) 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温德尔·史密斯的理论并最终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论。

STP理论中的S、T、P分别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意思。

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

目标市场营销有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市场细分,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顾客群体,并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

第二步,确定目标市场,通过衡量评估细分市场的吸引力,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

第三步,产品定位,即根据目标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企业现状,适当运用营销组合确立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市场位置形象,建立在市场上传播该产品的关键特征与收益。

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在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哪项策略最好取决于企业资源。

当企业资源有限时,集中性营销最合理,最好的策略还取决于产品差异程度。

无差异营销更适合于一些同质的产品。

设计上不同的产品则更适合于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策略。

此外还必须考虑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当企业介绍一种新产品时,比较可行的是只推出一种型号,此时最合理的应采用无差异营销或集中性营销。

但是,在产品生命周期成熟阶段,差异性营销变得更合理一些。

还有一个因素是市场差异程度。

如果大多数购买者有相同的品味,购买相同的数量和对市场营销活动反应相同。

那么无差异性营销是最合适的,最后一点,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策略也很重要。

若对手采取了市场细分法,则此时再用无差异性营销等于自杀。

相反,若对手采取了无差异性营销,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取得优势。

按定位理论创建者里斯和特劳特的观点,定位起始于产品,但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行动。

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调查

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调查

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调查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有利于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集聚创新人才,提升城市品位。

为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我们深入泗门镇、朗霞街道、阳明街道、经济开发区,以及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赴萧山、鄞州等兄弟县(市、区)学习考察。

在此基础上,多次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借鉴和总结提炼,现将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市立足产业特色和现实基础,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把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

通过大力推进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循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加速器。

当前,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总体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1.新兴产业初具雏形。

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光电与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据初步统计,截至年底,全市四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55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产值的18.7%。

其中:新装备46.8亿元,新材料50.0亿元,新能源9.5亿元,光电与信息48.7亿元。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我市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先后被宁波市政府认定为宁波市新兴产业基地,照明器材与新光源产业基地即将被认定为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2.发展领域逐步拓展。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引进,我市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在新装备产业中,自动化控制设备、节能型电力设备、医疗器械设备、高档精密塑料模具、高性能场馆专用设备等领域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大丰实业、鑫高益磁材、通迪锻造、远东制模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

在新材料产业中,加快推进了纳米改性塑料、电池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引进和培育了江丰电子、金和新材料、登天氟材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高科技企业,江丰电子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铝和钽溅射靶材产业化关键材料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薄膜液晶显示器用超高纯铝靶材制造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点项目。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唐山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毕业论文

唐山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毕业论文

唐山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毕业论文唐山学院毕业论文唐山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唐山市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系别:经济管理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年6月Tangshan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Abstract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in Tangshan Cit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City, Tangshan economy this year, rapid growth, main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el industry. Since 2001, as the country enters the new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y,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rar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fter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initially formed a business group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eel industry,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gradually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but there are still generally small scale enterpris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does not reasonable and other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This research path is to start from the main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Iron and Steel Company in Tangshan Cit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sons for,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he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Key words: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 Development status ; Analysis目录1 引言 ..................................................................................................................................2 唐山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概况 ......................................................................................2.1唐山钢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2分析唐山钢铁产业现状……………………………………2.1.1唐山钢铁产业经历的三个阶段…………………….2.1.2唐山钢铁产业的基本特点………………………….3唐山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 ...............................................................................................3.1唐山钢铁的布局及产业结构问题 ..........................................................................3.2唐山钢铁产业面对的内外环境问题 ...................................................................... 4唐山钢铁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唐山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4.2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4.3唐山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5 结论 .................................................................................................................................. 谢词参考文献 .............................................................................................................................. 外文资料1 引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在整个社会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简析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简析

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简析李书华,王艳晓(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467000,河南平顶3)摘要: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农产9加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加工技术不断提升,很多外来资本也不断投入加工业,中国农产9加工规模日益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9加工业实现了飞速成长和进步,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更新技术装备,政府则要加强农产9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主要论述中国农产9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产9加工业;农产9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特征;主要问题;措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到服务业、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周期较短、收入较多的特点,它更加符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同时也是我国需要优先考虑发展的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的繁荣可以迅速地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可提高农民的收入,有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

但在农产品加工发展过程中,,的,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现以%1.1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调,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从2000年之后不断增加,到2014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量实现%与的是,农产品加工业需的工量也多,业;但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业的重,业也%,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但是它的增速要工业业增速,业增速也工业业要%但农产品加工业的繁荣,可以更多提业% 1.2农产品加工出口不断繁荣有据,农产品加工增加%在2000年,农产品加工出口额大约在5000亿元左右,到201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总出口额达23000,增3多。

与同期工业,工业品增长幅度是7,由此可以农产品加工业作者简介:李书华(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交易额的总量要比工业品的出口总量低得多,我国农产品加工在的,有工业产品动,所以农产品加工需要的调%1.3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但与同期工业企业的展来说,幅度还是比较小的% 2000-2014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现增,平业及销售平也的态势,但与同期工业业相比,业增工业业从业增的85%%1.4整体的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农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落后,但随着现代经济社的发展,各个企业也在技术研发,我国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业也在迅速成长,如通过引发达国家技术及自主创新等,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的提升。

2023年离职率调研报告

2023年离职率调研报告

2023年离职率调研报告2023年离职率调研报告1人才的流动和流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用工的一大常态。

随着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个别行业离职率也逐年上涨。

在__年初,众达朴信数据部门针对__年离职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35份。

本报告对__年离职率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汇集了众达朴信专家顾问团队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在__年制定出合理的`人才保留规划,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

__年整体离职率超过28%,比__年高出3.2%;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19.6%,比上年增加2.2%。

这与全国经济下行,各行业加速转型有关。

民营企业离职率高达32.5%,稳居第一通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分析,民营企业离职率稳居第一,国企相对来讲职业环境更稳定。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企深化改革,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

传统行业离职率攀升,人才流失严重__年各行业在经济常态下,急剧变革。

传统行业重组在即,门店销售,餐饮行业,零售百货,服装纺织等行业受冲击尤为明显,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

高新技术产业走轻资产,知识型道路,离职率相对较低。

与上年相比,旅游/酒店,快消,贸易,金融行业离职率增长幅度均超过20%。

一线生产操作岗位离职率高,企业转型任务重受经济转型的影响,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

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前提。

生产操作,销售,工程建设等职位离职率超过30%,相对而言信息技术,行政,财务岗位较稳定。

中层离职率高,是企业无法回避的痛主管、专业经理、专员、助理等层级离职率超过20%,其中主管和专业经理层离职率高达四分之一。

同时总监和高层离职率也将超过10%。

毕业生缺少职业规划,入职一年离职率高达35.4%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

90后的新生代上班族,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成为其职业特征。

超七成员工因企业薪酬缺乏竞争跳槽总体来看,员工主动离职率远远高于被动离职率。

关于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分析和思考

关于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分析和思考

42农场经济管理 (2024/2)Nongchang Jingji Guanli关于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分析和思考孙皖阁(惠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摘要:工业软件是工业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领域。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都依赖国外软件,国产化比例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研发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业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潜力和实施进程。

在此背景下,国内应进一步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缓解当前核心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关键词:工业软件;行业现状;发展差距;发展机遇【作者简介】孙皖阁(1989—),男,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惠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业务四部,研究方向:金融学。

一、引言工业软件是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

工业软件是将工业技术软件化,即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的显性化、数字化和系统化,是工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工具。

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工业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对工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技术赋能、杠杆放大与行业带动作用。

本文将基于国内工业软件的行业现状、政策支持、主要问题、发展机遇,思考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策略和方式。

二、工业软件的分类根据2019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工业软件可分为业务管理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研发设计类三大类。

业务管理类软件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间信息和物流协作的效率等,代表企业包括SAP(思爱普)、Oracle (甲骨文)、Salesforce (赛富时)、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等。

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软件主要作用是提高制造设备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高制造过程管理水平等,包括MES、工业自动化系统等,代表企业包括Siemens (西门子)、GE (通用)、北京和利时集团、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旅游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对于旅游产业发
03
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政 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
旅游产业对社会的贡献
旅游产业对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全面分析和评估,以及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缺乏深 入探讨。
VS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研 究,特别是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 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 需要加强对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 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为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法律法规
健全的旅游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游客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04
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 战
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
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 旅游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这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 市场空间。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 列优惠政策,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的新趋势,旅游企业需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模式。
03
绿色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环保政策的加强,使得绿色发展成为旅游产
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企业需要采取环保措施,推动旅游产业的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工业发展现状特征调查与分析 20091061126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下面,就从工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工业国、工业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几个方面对世界工业展现状特征进行分析。

一、世界工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继续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并赋予工业化新的内容 1、信息产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导产业。 从20 世纪末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趋势,形成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并对世界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型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提升了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比重。 2.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提高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导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渗透。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将生产过程视为一种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的信息流动过程,从而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机器与劳动对象之间,以数字化作为共通的语言桥梁,建立起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应用计算机为主、实现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增加信息化而增殖的最终产品,以及适应这种高效、快速物流、信息流的新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组织形式。同时,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还使得新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使生产概念从传统的以制造为主,向研究开发、采购、库存管理、营销、财务、售后服务、用户和供应商关系等一切为创造和销售产品的活动延伸,产品价值的中心也由制造转向服务和信息,传统产业的生产已由单纯的提供产品向融实物、信息和服务为一体转变。 3.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上制造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出现了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由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设备,通过过程控制、准时生产、授权工作、质量管理等制造过程革新的精益制造,瞄准更小的市场、提供范围更广、寿命期更短的产品与式样等新的营销战略,使得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改进产品的质量、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成为可能,因而,新的生产方式同时具备了质量的可靠性、个性化的设计和合适的价格,并出现了准时制(JIT)、精益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SI MS)、敏捷制造、虚拟制造与虚拟企业等新型制造模式。 (二)、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趋势 1.国际直接投资由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部门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与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相伴随的是新一轮的世界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2.世界制造业分工呈梯级演进。由比较优势所决定,一般来说,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国际产业分工按照技术水平所处层次不同而呈现出梯级演进的特点:一是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创新产品开创期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则从事技术水平较高的成熟期的生产;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进行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靠适度规模的生产和不断渐进性的创新才能得到微薄的利润。二是从制造业产业链条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组装和零部件制造。 3.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呈现边缘化趋势。 (三)、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1.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主导全球化的主体。 2.国际分工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部或部门内部贸易的发展。过去传统的分工模式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提供初级产品、进口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发达国家则相反,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这种分工主要表现产业之间的分工。 3.以部门内部贸易和全球化为特征的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化产业”部门的形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导致了产品的全球性特征和国际化产业部门的形成。 4.国际分工模式向新的深度发展。传统制造业的跨国投资通常是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自己拥有生产制造设施与生产技术,自己投资建厂生产产品。要么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国外;要么是在海外投资建厂,在国外制造产品,或销往母国,或销往他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出现了新的模式,即由过去的企业内的跨国分工,转向跨国公司掌握核心能力,零部件则实行全球采购,产品进行全球营销。

二、发展现状及主要工业国 (一)、世界工业发展现状 1、就全世界而言,工业化进程依旧在不断深化,传统工业仍然在世界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步入后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在世界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以中国为例,中国传统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91%,固定资产原值的95%,利润的80%,上交税金的95%,从业人数的94%,出口的87%。传统产业创造了绝大部分的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有着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基础。 2、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生机勃发,发展迅速。 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新兴工业发展迅猛,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发展力量,如美国硅谷、日本北九州、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新兴工业区。 (二)、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 1、美国 作为世界上的头号资本主义大国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地位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2、德国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德国工业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是工业的中流砥柱,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高。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3、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俄罗斯工业主要是大型重工业,森林工业,军事工业,油气开发为主,分布于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西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工业建立在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因此,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的矿产产区,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为社会主义苏联创建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并为工业、农业的全面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迅速发展国防工业,加强国防实力,才能建立一个雄厚的经济基础.其工业区分布:1、圣彼得堡工业区。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工业区。又称中央工业区。主要是加工制造业。2、莫斯科工业区。主要为加工制造业。3、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要是石油、煤炭生产加工区。4、乌拉尔。主要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区。是俄罗斯最的冶金工业区。5、顿巴斯。主要为煤炭生产区。6、库兹巴斯。主要为煤炭、石油生产加工区。7、卡拉干达。主要为各种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区。8、埃基巴斯图兹。主要为资源生产加工区和石油、煤炭生产加工区。9、库尔茨克。主要为加工工业区。10、埃斯克--啊钦斯克。能源、资源、加工综合工业区。 俄罗斯80%的矿产资源、能源在亚洲部分。制造业集中在欧洲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工业点有:1、伊尔库茨克。2、伯力。3、海参威。 4、日本 其工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日本工业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先后从美国等工业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确立了本国的技术体系,工业迅速发展。目前,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之一。日本的重工业包括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窑业、纸和纸浆及其他工业。2009年机械工业占工业总生产的34.7%,金属占12.4%,食品占10.9%,化学占20.3%,纺织占2.8%,其他占18.9%。 5、中国 中国在世界工业体系中扮演者“中国制造”的角色。工业以制造业为主。我国传统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91%,固定资产原值的95%,利润的80%,上交税金的95%,从业人数的94%,出口的87%。

三、发展特点 (一) 全球工业“北强南弱” 全球工业具有以下特点:1、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尽管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在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仍远远落后。2、在发展中地区,东亚(含中国)的工业成就在各个方面都独占鳌头。3、在人均制造业附加值和外国直接投资方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中占领先地位。4、南亚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较好增长,但人均生产和出口方面的业绩都不尽如人意。5、中东和北非在人均制造业附加值方面略有进步。6、撒哈拉以南非洲(南非除外)在各方面都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7、工业活动和工业能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主要发达国家和少数主要发展中国家。

(二)、 中国工业是后起之秀 中国是自1985年以来工业成就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工业发展领域的多项具体指标有较大进步,如有关制造业附加值和制成品出口资料表明,中国自1985年以来在制造业附加值的份额增长了7%,出口份额增长了14%。在1998年制成品出口和制造业附加值国别份额排名中,中国分别以16%和29%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位。在高、中技术出口方面,中国的表现也特别值得注意。1985年中国还榜上无名,但到1998年已分别名列第11位和第13位;到1998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资源型出口领域中的表现也首屈一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