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光的波动性

合集下载

知识讲解光的波动性

知识讲解光的波动性

知识讲解光的波动性物理总复习:光的波动性编稿:李传安审稿:【考纲要求】1、知道光的⼲涉条件及现象;2、知道薄膜⼲涉的相关应⽤;3、知道光的衍射及偏振现象,了解其相关应⽤;4、知道光的⼲涉和衍射的区别与联系;5、能利⽤光的⼲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知识⽹络】【考点梳理】考点⼀、光的⼲涉要点诠释: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实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涉现象,证明了光的确是⼀种波。

2、光的⼲涉现象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即亮纹和暗纹相间的现象。

3、⼲涉条件光的⼲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波源。

(相⼲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波源的⽅法有两种:①利⽤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性极好的光)。

②设法将同⼀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四个图分别是利⽤双缝、利⽤楔形薄膜、利⽤空⽓膜、利⽤平⾯镜形成相⼲光源的⽰意图。

4、⼲涉区域内产⽣的亮、暗纹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n δλ=(n=0,1,2,3,……)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21)2n λδ=-(n=0,1,2,3,……)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L x dλ?=,x λ?∝。

⽤此公式可以测定单⾊光的波长。

⽤⽩光作双缝⼲涉实验时,由于⽩光内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亮纹,两边出现彩⾊条纹。

5、薄膜⼲涉当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可以看到在薄膜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当⼊射光是⽩光时,得到彩⾊条纹,当⼊射光是单⾊光时,得到单⾊条纹。

参与薄膜⼲涉的两列光是分别从薄膜的前表⾯和后表⾯反射出来的两列光。

⽤薄膜⼲涉可以检查⼯件表⾯是否平整,在透镜表⾯涂上增透膜以增⼤透射光。

薄膜⼲涉中的⾊散:(1)成因:由膜的前后表⾯反射回来的光叠加的结果,所以观察时只能在光源的同侧才能看到。

光的波动性原理及应用

光的波动性原理及应用

光的波动性原理及应用1. 光的波动性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原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一组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出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说明光是一种波动传播的现象。

•光的波长与频率: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而频率则决定了光的能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光的波长和频率也是光的波动性的体现。

•光的波动速度:根据光的波长和频率,可以计算出光的波动速度。

这个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等,即约为3.00 × 10^8 m/s。

2. 光的波动性应用光的波动性不仅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涉及到其他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光的波动性应用:•光学仪器:利用光的波动性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并制造许多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机等。

这些仪器能够放大和捕捉光的波动,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微小的物体或远处的景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常被应用于光学薄膜的制备、光栅的制造以及光波导器件的设计等领域。

它们可以用来修饰光的波动性,实现光的定向传输和调控。

•光波导:光波导器件利用光的波动性原理,将光束通过光纤或其他材料中的衍射光栅进行波导。

光波导器件在通信、传感和光子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通过控制光的偏振态,可以实现光的调制和传输。

这在光通信、光显示以及光存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光的波动性原理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物体发射、吸收或散射的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天文学等领域。

3. 总结光的波动性原理是光学研究的基础,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对于光学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利用光的波动性,我们可以实现光的传输、控制和调制,推动光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光的波动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物质性质、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

高二物理光的波动性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光的波动性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光的波动性【本讲主要内容】光的波动性 涉干的光⎪⎩⎪⎨⎧薄膜干涉波长关系折射率光速光频率杨氏双缝干涉,,,射衍的光⎪⎩⎪⎨⎧圆孔衍射衍射条件单缝衍射说波磁电的光⎪⎪⎪⎪⎩⎪⎪⎪⎪⎨⎧⎪⎪⎪⎩⎪⎪⎪⎨⎧电磁波产生机理射线射线紫外线红外线电磁波谱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γx振偏的光⎪⎩⎪⎨⎧光的偏振偏振片机械波的偏振【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现象:明暗相间条纹解析:⎪⎪⎪⎪⎪⎪⎪⎩⎪⎪⎪⎪⎪⎪⎪⎨⎧=⎪⎪⎭⎪⎪⎬⎫⎪⎪⎩⎪⎪⎨⎧+=⋅=-=∆≠-=∆≠→⎭⎬⎫⎩⎨⎧=∆→⎪⎭⎪⎬⎫⎪⎩⎪⎨⎧ 0,1,2k )1k 2(2k k 22r r r 0r r r ,r r ,P S S 0r P S S 0,f S S ,1212211211212,P 暗条纹明条纹距离不等波谷、波谷波峰、波峰距离相等相干光源振动方向相同步调一致相差为相同形成同时达平行单色光振动始终加强同时达中央明条纹——λλλ相邻两明纹或相邻两暗纹间距离:⎪⎪⎪⎪⎪⎪⎪⎪⎪⎪⎪⎪⎪⎩⎪⎪⎪⎪⎪⎪⎪⎪⎪⎪⎪⎪⎪⎨⎧⎪⎪⎪⎩⎪⎪⎪⎨⎧∴∆⋅=∆⎪⎪⎪⎪⎪⎩⎪⎪⎪⎪⎪⎨⎧=+-++⋅=∆-=∆+==-+=∆-=∆⋅==∆==⋅=⋅=⋅=∆∴≈∴⊥⊥⊥∴<<=-=∆++出现彩色条纹不同不同不同不同色光纹都适用无论相邻明纹或相邻暗暗纹明纹很小且很小上取点在x d L x d L )1k 2(2d L ]1)1k (2[2d L x x x x )1k 2(2d L x :d L k d L )1k (d L x x x x k d L k 22d L x :r d L x L x dtg d tg d sin d r ,OP O S ,OP D S P S D S ,d L d D S r r r D P S k1k k k 1k k 11112121212λνλλλλλλλλλλϕθθϕθ⎪⎪⎪⎪⎪⎪⎪⎪⎪⎪⎪⎪⎩⎪⎪⎪⎪⎪⎪⎪⎪⎪⎪⎪⎪⎨⎧⎪⎪⎪⎩⎪⎪⎪⎨⎧===⎪⎪⎪⎪⎩⎪⎪⎪⎪⎨⎧↑→↓∴⎪⎩⎪⎨⎧↑↓→=↑→=↓→⎪⎩⎪⎨⎧==不同不同不同不变光在不同介质中同紫红不同紫红不同紫红不同紫红不同波长不同速度相同光在真空中不同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n v n C v n v v n v C n v v C Cv n ,v ,,λνλννλννλνλνλνννν薄膜干涉:演示:⎪⎩⎪⎨⎧−−→−明暗彩色花纹——薄膜单色黄光形成薄膜——铁丝圈蘸肥皂水。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有许多特性和应用。

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光谱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下面,将对光的波动性和光谱进行归纳和分析。

1. 光的波动性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和干涉现象中。

1.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通过波动进行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约为3×10^8米/秒。

1.2 光的干涉干涉是光的一种波动性现象。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发生相长和相消干涉。

相长干涉使光强增强,相消干涉则使光强减弱。

2. 光谱光谱是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成分的过程,分为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和吸收光谱。

2.1 连续光谱连续光谱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

当白炽灯等物体被加热时,会发出包含所有波长的连续光谱。

2.2 线状光谱线状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组成的。

例如,氢光谱是指由氢气激发产生的光谱,它只包含具有特定波长的线状光谱。

2.3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光经过物质后被吸收或部分吸收的光谱。

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成分和特性,如分子结构等。

3. 光的色散和折射光的色散和折射也是与光的波动性和光谱密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3.1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率的不同而偏折角度不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例如,将白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时,可以看到从紫色到红色的连续光谱。

3.2 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出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4. 光的应用光的波动性和光谱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4.1 光学仪器许多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光谱仪等,都是基于光的波动性和光谱原理设计和制造的。

它们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物体、观测远处的星系,以及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特征。

4.2 光通信光通信是一种利用光传输信息的技术。

由于光的波动性和传输速度快的特性,光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知识点总结.doc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知识点总结.doc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知识点总结.doc波动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作为大学物理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波动光学是大学物理知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总结:1. 光的波动性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电磁波。

根据电磁波的性质,光具有波动性,即能够表现出干涉、衍射等现象。

光的波长决定了其在物质中能否传播和被发现。

2.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接触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发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给人们带来很多视觉上的感受和体验,如反光镜、镜子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光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称为折射。

光在空气、玻璃、水等介质中的折射现象被广泛应用到光学、通信等领域中。

4.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干涉条纹。

这是因为两束光的干涉条件不同,它们之间产生了相位差,导致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分为光程干涉和振幅干涉。

光经过狭缝或小孔时,其波动性会导致光将会分散成多个波阵面。

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衍射可以改变光的方向和能量分布,被广泛应用于成像和光谱分析等领域。

6. 偏振偏振是光波沿着一个方向振动的现象,产生偏振的方式可以通过折射、反射、散射等途径实现。

光的偏振性质在光学通信、材料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波动光学是大学物理学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光的波动性、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对于工程、光学、材料等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深入了解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都有助于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

第五章:光的波动性(含解析)

第五章:光的波动性(含解析)

光的波动性一. 双缝干涉 1.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如图,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2)现象:屏上得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3)结论:证明光是一种波. 2.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1)当光从两狭缝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λ的整数倍时,这些点出现明条纹;当路程差为半波长12λ的奇数倍时,这些点出现暗条纹.(2)和一般波的干涉一样,光干涉的条件是两列光的频率相同,能发生干涉的两束光称为相干光. 3.计算波长的公式设两缝间距为d ,两缝到屏的距离为l ,当d 和l 一定时,计算表明:当l ≫d 时,相邻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为Δx =ldλ.利用此式,测出条纹间距离Δx ,即可求出光的波长. (1).双缝干涉示意图 (2).单、双缝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 上后,又照到双缝S 1、S 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3).明、暗条纹产生的条件 亮条纹:屏上某点P 到两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个波长的偶数倍. 即|PS 1-PS 2|=k λ=2k ·λ2(k =0,1,2,3…)时出现亮条纹.暗条纹:屏上某点到两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即:|PS 1-PS 2|=(2k +1)λ2(k =0,1,2,3…)时出现暗条纹.(4).干涉图样的特点(1)单色光:干涉条纹是间距相等、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中央为亮纹.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的条纹间距最小.(2)白光: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原因是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两侧的彩色条纹.(3)条纹间距: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Δx =ld·λ(其中d 为两逢间距,l 为两缝到屏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分析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问题的步骤:1.由题设情况依λ真=n λ介,求得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波长. 2.由屏上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判断光屏上出现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3.根据明条纹的判断式Δr =k λ(k =0,1,2…)或暗条纹的判断式Δr =(2k +1)λ2(k =0,1,2…),判断出k 的取值,从而判断条纹数. 二. 薄膜干涉 1.定义由薄膜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2.应用(1)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2)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 (3)太阳镜片上的反射膜. 3.薄膜干涉原理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时,在薄膜的不同位置,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于是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两列波相遇后被相互削弱,于是出现暗条纹. 4.薄膜干涉的应用(1)用干涉法检查平面①原理:如图所示,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与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用单色光照射时,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空气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波的路程差相同,两列波叠加时相互加强或减弱的情况相同,因此若被测面是平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线,如果干涉条纹是弯曲的,就表明被测表面不平.②判断法——矮人行走法,即把干涉条纹看成“矮人”的行走轨迹.让一个小矮人在两板间沿着一条条纹直立行走,始终保持脚踏被检板,头顶样板,在行走过程中:a .若遇一凹下,他必向薄膜的尖端去绕,方可按上述要求过去,即条纹某处弯向薄膜尖端,该处为一凹下.(如图中P 点)b .若某处有一凸起,他要想过去,必向薄膜底部去绕,即条纹某处弯向薄膜底部方向时,该处必为一凸起.(如图中Q 点)(2)增透膜①增透膜的厚度:膜厚为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②增透膜增透的原理:因增透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从介质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的路程差为λ2,所以两列光波相互削弱,使反射光的强度大大降低,透射光的强度得到加强.③对“增透”的理解:如果用宏观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两束反射光相互抵消,并没有增加透射光的强度,因此,此过程只是“消反”,却不能“增透”.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反射光的能量被削弱了,透射光的能量就必然得到增强.增透膜是通过“消反”来确保“增透”的. 薄膜干涉中的规律1.用单色光照射薄膜时,两个表面反射的光是相干的,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2.用不同的单色光照射,看到亮纹的位置不同.3.用白光照射时,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条纹,看起来就是彩色的. 三. 光的衍射1.单缝衍射现象(1)当单缝较宽时,光沿着直线方向通过单缝,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一条跟单缝(或圆孔)宽度相当的亮线.(2)把单缝调窄些,可以看到屏上亮线也随之减小.(3)当单缝调到很窄时,光通过单缝后就明显地偏离了直线传播方向,到达屏上以后,不再是一条很窄的亮线,而是照到了相当宽的地方,并且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再调小单缝,条纹也随之变得清晰、细小.2.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狭缝)时,绕过障碍物或通过小孔、狭缝传播到阴影区域的现象.3.衍射图像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 4.三种衍射图样的比较(1)单缝衍射图样(如图所示) 单色光衍射 白光衍射①中央条纹最亮,越向两边越暗;条纹间距不等,越靠外,条纹间距越小.②缝变窄通过的光变少,而光分布的范围更宽,所以亮纹的亮度降低.③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跟入射光的波长及单缝宽度有关,入射光波长越大,单缝越窄,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就越大.④用白光做单缝衍射时,中央亮条纹仍然是最宽最亮的白条纹.(2)圆孔衍射图样①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越靠外,圆形亮条纹的亮度越弱,宽度越小.如图所示:②圆孔越小,中央亮斑的直径越大,同时亮度越弱.③用不同色光照射圆孔时,得到的衍射图样的大小和位置不同,波长越大,中央圆形亮斑的直径越大.④白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中央是大且亮的白色光斑,周围是彩色同心圆环.⑤只有圆孔足够小时才能得到明显的衍射图样.在圆孔由较大直径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光屏上依次得到几种不同的现象——圆形亮斑(光的直线传播)、光源的像(小孔成像)、明暗相间的圆环(衍射图样).(3)不透明的小圆板衍射图样(泊松亮斑)(如图所示)①中央是亮斑.②周围的亮环或暗环间距随半径增大而减小.5.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异同点单缝衍射双缝干涉不同点产生条件只要狭缝足够小,任何光都能发生频率相同的两列光相遇叠加条纹宽度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各相邻条纹等间距亮度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清晰条纹,亮度基本相等相同点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四. 光的偏振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2.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只有沿这个方向振动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这个方向叫作透光方向.3.线偏振光:光的振动方向限在一个平面内的光.4.自然光:通常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大量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互不相干的线偏振光组成.5.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1.几个概念(1)自然光——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振动的光.(2)偏振光——沿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3)起偏器——自然光通过后变为偏振光的偏振片.(4)检偏器——检测投射光是否为偏振光的偏振片.2.偏振原因光是横波,是电磁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振动方向均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所以光有偏振现象.(1)自然光经过反射或折射后会变成偏振光,如自然光射到两介质分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和折射角之和为90°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光.(2)光波的感光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引起的,因此常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在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的方向可以沿任意的方向,光振动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的光就是自然光,光振动沿着特定方向的光就是偏振光.3.偏振光的两种产生方式(1)让自然光通过偏振片.(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对偏振的理解:1.偏振片是由特定的材料制成的,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叫作“透振方向”,只有沿透振方向振动的光才能通过偏振片.2.偏振片上的“狭缝”表示透振方向,而不是真实狭缝.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4.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可以变成偏振光.5.当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不同时,透过偏振片的光的强度不同.五. 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1.激光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度大、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覆盖波段宽而且可调谐.2.激光的应用:根据激光的特性,在工、农、科技及社会各方面有广泛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激光加工、激光全息照相、激光检测、激光通信、激光医学、激光照排、光盘等方面.激光的应用与对应的特性激光的特点1.激光首先是光,激光遵循光的一切规律,如折射、反射、衍射、干涉等.2.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具有一般光源所不具备的特点,如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3.针对激光的每一个特点,都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六. 练习1.(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1题)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是横波(B)都能传输能量(C)都能在真空中传播(D)都具有恒定的波速答案:B解析: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都能传输能量,选项B正确。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知识点总结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知识点总结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知识点总结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性和偏振性。

理解光的偏振和波动性对于研究光学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光的偏振和波动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指光的传播具有波动性质。

光波的特点包括波长、频率和振幅。

1. 波长:光波的波长指的是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波长与光的颜色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2. 频率:光波的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的个数,通常用ν表示。

频率与波长之间有关系:频率等于光速除以波长,即ν=c/λ,其中c为光速。

3. 振幅:光波的振幅表示波的强度或能量大小。

振幅越大,波的强度越大。

二、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的电矢量(电场的方向)仅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振动。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片实现。

常见的偏振情况包括自然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1. 自然光:自然光是指光波中的电矢量在所有方向上均匀振动,其光波是由许多不同方向的分量构成的。

2. 线偏振光:线偏振光是指光波中的电矢量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其振动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线偏振光可以由偏振片产生,偏振片只允许某个特定方向上的光通过,而将其他方向上的光吸收或透过。

3. 圆偏振光:圆偏振光是指光波中的电矢量在平面内旋转,形成螺旋状振动。

圆偏振光可以由波片产生,波片具有调整电矢量旋转方向和速率的功能。

三、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有密切的联系。

光的波动性决定了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而光的偏振则涉及光波的方向性和振动方式。

1. 光波与偏振:光波可以存在不同的偏振状态,包括线偏振、圆偏振和自然光。

不同偏振状态的光波在传播中表现不同的特性,如透过偏振片的能力和相位差的变化等。

2. 光的波动性与固体材料:光的波动性对于固体材料的光学性质和物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光的折射、反射、散射和干涉等现象都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来解释。

3. 光的偏振与光学器件:光的偏振可用于设计和制造各种光学器件和设备,如偏振镜、液晶显示屏等。

光的波动性解释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光的波动性解释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光的波动性解释光的波动性和干涉在物理学中,光被认为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干涉现象来解释。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的相互影响现象。

光的波动性是基于光是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电磁波的性质。

光波在空间中传播时,电场和磁场的振动会引发电磁波的传播。

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性。

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证据之一。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叠加形成一个新的波形。

如果两束波的幅度相位相同,它们将加强,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我们称之为构成干涉的光波是相干的。

相反,如果两束波的相位差为180度,它们将相互抵消,形成暗的干涉条纹。

干涉现象可以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叠加。

根据波动理论,电场和磁场的叠加会导致干涉现象。

例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光波通过两个狭缝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可以通过波动理论来解释,即两个狭缝成为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干涉现象的解释不仅能够证明光的波动性,还能用来解释各种干涉器件的工作原理。

例如,杨氏双缝干涉仪利用两个狭缝产生相干光波,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光的波动性。

同样地,迈克尔逊干涉仪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利用光的波动性来测量光的相位差和其它参数。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干涉现象被用于光的测量、干涉光谱仪的设计、光学薄膜的制备等领域。

通过对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总的来说,光的波动性和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概念。

光的波动性通过干涉现象得到解释,并且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总复习:光的波动性编稿:李传安审稿:【考纲要求】1、知道光的干涉条件及现象;2、知道薄膜干涉的相关应用;3、知道光的衍射及偏振现象,了解其相关应用;4、知道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区别与联系;5、能利用光的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知识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光的干涉要点诠释: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实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的确是一种波。

2、光的干涉现象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即亮纹和暗纹相间的现象。

3、干涉条件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①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②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四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4、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n???(n=0,1,2,3,……)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21)2n????(n=0,1,2,3,……)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Lxd???,x???。

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5、薄膜干涉当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可以看到在薄膜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当入射光是白光时,得到彩色条纹,当入射光是单色光时,得到单色条纹。

参与薄膜干涉的两列光是分别从薄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出来的两列光。

用薄膜干涉可以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在透镜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大透射光。

薄膜干涉中的色散:(1)成因:由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叠加的结果,所以观察时只能在光源的同侧才能看到。

(2)形状:明暗相间的条纹。

纹的亮暗与膜的厚度有关。

考点二、光的衍射要点诠释:1、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叫光的衍射。

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

关于衍射的表述一定要准确(区分能否发生衍射和能否发生明显衍射)。

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3、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4、衍射与干涉的比较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波长越大,干涉和衍射现象就越明显,也越容易观察到干涉和衍射现象。

考点三、光的偏振激光要点诠释:(一)光的偏振1、光的偏振自然光是指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各个方向强度相同。

偏振光是指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2、偏振光的产生方式偏振光的产生方式是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获得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光的偏振理解:(1)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引起的,因此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2)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包含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

(3)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叫偏振光。

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的入射方向合适,使反射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光,且它们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多数光都是偏振光(如图)。

(二)激光1、产生机理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如果在入射光子的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在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激辐射。

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

2、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激励源和谐振腔组成。

3、激光的主要特点及应用(1)平行度好(方向性好)精确测距:激光雷达;刻制光盘(2)相干性好(频率单一)做相干光:干涉、衍射传递信息:光纤通信记录信息:全息照相(3)亮度高(强度大)机械加工:打孔、焊接、切割医学上:光刀军事上:激光武器(“死光”武器)科研上:引发核聚变考点四、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目的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实验器材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实验原理双缝干涉中两个相邻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x?与波长?、双缝间距离d及双缝到屏的距离L满足Lxd???。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x?用测量头测出。

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1)所示。

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

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2)所示。

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1a,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2a,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纹间的距离。

即12xaa???。

实验步骤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1)将光源、单缝、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使单缝与双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cm。

(5)放上单缝,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6)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1a,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2a,1a与2a之差即为n条亮纹的间距。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5)换用不同的滤光片,重复实验测量其他单色光的波长。

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纹间的距离。

即12xaa???。

数据处理为了得到准确的某种单色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实验中通常用常用的重复测量、计算求波长的平均值的方法。

还可以换用不同的滤光片,重复实验测量其他单色光的波长。

误差分析x?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a,再推算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1axn???。

注意事项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或干净软片轻轻擦去。

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移且竖直。

4、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主要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干涉条纹的理解及计算例1、(2015 新课标Ⅰ卷)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______Δx2 (填“>”“<”或“=”)。

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测得第一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n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答案】(1) > (2分) 0.300 (3分)【解析】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Lxd??? (λ为光的波长,L为屏与双缝之间距离,d 为双缝之间距离),红光波长长λ红>λ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较大,即Δx1>Δx2, 条纹间距根据数据可得210.5mm2.1mm=2.110m5x?????,根据Lxd???可得Ldx???,代入数值得:d = 3.00×10-4m = 0.300mm . 【考点】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举一反三【变式1】(2016 天津卷)如图是a、b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大C.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的饱和电流大D.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产生a光的能级能量差大【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比b光干涉条纹的间距要小,由于是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因此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所以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小于b光的速度,A错误;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的临界角,B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光电流大小与光子的能量和光强有关,故无法判断饱和电流的大小,选项C错误;a光的频率高,光子的能量大,故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这两种光时,产生a光的能级能量差大,D正确.故选D。

【变式2】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使用的双缝间距离d=0.1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m,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亮纹的间距是3.8cm,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多少?假如把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是4/3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少?【答案】6.30×710?m;22.810m??。

【解析】由条纹间距x?、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及波长?的关系,可测光波的波长;同理知道水的折射率,可知该波在水中的波长,然后由x?、d、L、?的关系,可计算条纹间距。

由Lxd???可以得出,红光的波长3270.1103.8106.3106.0dxmmL????????????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6.30×710?m。

如果整个装置放入水中,激光器发出的红光在水中的波长为776.31034.7104mmn???????????这时屏上条纹的间距是22.810Lxmd???????。

【变式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答案】AC【解析】光的干涉现象中,条件间距公式Lxd???,即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

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选项A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选项B错;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选项C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选项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