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颡鱼饲料配方的研究

合集下载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2-饲料工业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2-饲料工业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陈曦飞,许洁,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黄颡鱼对饲料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能量比、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2)黄颡鱼配合饲料的研制概况;3)针对黄颡鱼营养学研究以及其配合饲料研发的现状,对今后开展黄颡鱼营养与配合饲料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黄颡鱼; 养殖生物学; 营养需求; 配合饲料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Diets ofYellow Catfish(Pseudobagrus sp)Chen Xifei, Xu Jie, Ai Chunxiang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Oceanography,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 ChinaAbstract: This was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formula diets of Yellow Catfish(Pseudobagrus sp). It included the following parts: 1)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protein, lipid, carbohydrate, Protein-energy ratio, and Vitamins for Pseudobagrus sp; 2) General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n formulated diets for Pseudobagrus sp; 3) Several suggestion to the further studies on 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formulated diets for Pseudobagrus sp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Key words: Yellow Catfish(Pseudobagrus sp); nutrient requirements; formula diet 黄颡鱼(Pseudobagrus sp)是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主要种类包括黄颡鱼P.fulvldraco、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光泽黄颡鱼P.nitidus、岔尾黄颡鱼P.eupogon等,分布在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经常食用,不仅得到了美味的享受,还能起到健身治病的作用[1],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自然水域中的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其养殖势在必行.本文简要概述黄颡鱼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发的进展,以期为其营养生理、饲料配制以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09CB118702)和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环境友好型饲料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开发”(2010NZ0002-2)部分资助.作者简介:陈曦飞(1986~),男,硕士研究生.*通迅作者:艾春香(1967,2~),男,博士,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教学与科研工作.一、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要量蛋白质是维持黄颡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健康和繁殖的重要营养素,它不仅是机体用于生长和修复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也是酶、激素、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饲料中最主要和高成本的营养素,因此,研究蛋白质营养需求已成为国内外水产动物营养首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表明,黄颡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种类、鱼体大小、生理状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饲料中非蛋白能量数量、养殖密度、养殖模式、日投饲量、评价指标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迄今,有关黄颡鱼蛋白质营养需求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性成果.研究表明,随着黄颡鱼个体的发育,其食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对饲料中蛋白质需求发生了变化.研究指出,黄颡鱼鱼苗最适蛋白质需求量为45%,最适能量需求量为14MJ/kg[2].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水平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如37%[3],32%[4], 8.46%~44.35%[5], 35%~45%[6], 39.49%~44.5%[7], 39.73%[8], 41.74%~43.38%[9], 35.58%~40.60%[10],38%[11], 45%~50%[12], 42.9%~43.5% [13];中成鱼饲料中蛋白质营养需求量约为38%左右.可见黄颡鱼的最适蛋白质含量应在38%~45%之间[14].此外,不同蛋白源及动植物蛋白比对黄颡鱼的生长与健康影响显著.采用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对照组)、30%、50%和70%的鱼粉4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黄颡鱼的研究表明,黄颡鱼的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储积率随豆粕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但30%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黄颡鱼体内ATPase活性、SOD和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黄颡鱼体内AT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70%试验组黄颡鱼体内SOD活性和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15].均重为11.4g黄颡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鱼粉、豆粕为动、植物蛋白源,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5%,动物性蛋白质百分含量为67%时,黄颡鱼生长最快,对饲料利用效率最好[16];当黄颡鱼鱼种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45%,动植物蛋白比为6:4时,能满足其对氨基酸的营养需求,有助于提高饲料效率[17].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含量多少,还取决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确定养殖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分析动物体内必需氨基酸含量.饲料的氨基酸谱和养殖动物的氨基酸谱相近,则该饲料为良好饲料.至今,有关黄颡鱼饲料中氨基酸适宜含量的研究较为缺乏,但对黄颡鱼肌肉氨基酸分析的结果可以为配合饲料氨基酸的含量与平衡提供理论参考.根据不同学者分别对武汉黄颡鱼、鄱阳湖黄颡鱼和广西桂江黄颡鱼(每100g肌肉干样)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资料[18-20],计算出各种必需氨基酸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含量范围分别是(%):精氨酸 1.81~2.32,组氨酸0.73~0.94,异亮氨酸 1.42~1.82,亮氨酸2.52~3.25,苏氨酸1.36~1.75,缬氨酸1.36~1.74,蛋氨酸0.79~1.02,苯丙氨酸1.27~1.63,赖氨酸2.91~3.74,色氨酸1.42~1.83.可见配合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最低的是胱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赖氨酸,而一般饲料原料中,特别是植物性饲料中含赖氨酸量少,因此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增加赖氨酸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的用量.2. 脂类的需要量脂肪是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在鱼类繁殖、生长、对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以及对维持有机体生理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鱼类对脂肪有较高的消化率,加之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较低.因此,脂肪就成为鱼类的重要能量来源.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类代谢紊乱,饲料蛋白利用率下降,同时还可发生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但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抗病力下降,同时也不利于饲料的贮藏和成型加工.研究表明,粗蛋白含量为44.35%的饲料饲养6g左右的黄颡春片鱼种,其饲料中脂肪适宜的含量为7%~8%[5].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粗脂肪含量在5%~8%[6]或为7%~9%[21].以鱼油/豆∶,W/W)为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5.21%、7.23%、9.27%、11.31%、13.33%、15.37%油(11的半纯化饲料,投喂体重约8g的黄颡鱼40d的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当脂肪含量>11.31%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肝体比和肌肉渗出损失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综合各项指标,确定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1.31%[22].饲料脂肪含量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 rusvachelli Richardson)幼鱼生长和鱼体着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含量为4.17%~9.99%,饲喂瓦氏黄颡鱼幼鱼6w和10w时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饲喂叶黄素饲料5w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含量不再升高,达到稳定;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饲料中7.02%脂肪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幼鱼体着色的需要,脂肪含量过高影响鱼体着色;着色好的瓦氏黄颡鱼体色至少能保持7w,不褪色;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皮肤酪酪氨酸酶活力和黑色素无影响[23]. 瓦氏黄颡鱼仔稚鱼从开口摄食到孵化后20d期间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为11.1%~15.1%有助于其生长发育[24].有关黄颡鱼脂肪的营养需求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果各异,但黄颡鱼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7%~8%时涵盖量最大.在进行黄颡鱼饲料配方设计时,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以考虑5%~9%.脂肪酸对鱼类的免疫功能产生显著的影响,黄颡鱼摄食的饲料中亚油酸、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18.48%~21.62%时,其免疫力较强[25].磷脂能有效促进黄颖鱼仔稚鱼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增加存活率;同时,磷脂能够维持黄颗鱼仔稚鱼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自由基对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系统活力和ATP酶活性,处于成长期的仔稚鱼体内细胞高速增殖,自身合成的磷脂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饲料中应适量添加磷脂[26].研究表明,14日龄和21日龄的黄颡鱼仔稚鱼的体长、体重、日增重、体重相对增长率随饲料中磷脂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认为黄颡鱼仔稚鱼的配合饲料中磷脂添加量为6%[26,27].3. 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碳水化合物是鱼类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较便宜的能量物质,且有助于饲料的制粒和成形.碳水化合物缺乏时,鱼就把蛋白质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增加脂肪的积累.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高,而且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不同其利用率不同.鱼类对单、双糖的消化率较高,淀粉次之,纤维素最差,有不少鱼类不能利用纤维素.在鱼类营养学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30%,冷水性鱼类为21%.研究表明,饲料中总糖含量为33%~41%时黄颡鱼的生长状况最佳,与肉食性鱼类相似[5].粗蛋白含量为38.54%的饲料饲养1冬龄黄颡鱼鱼种时,5%的粗纤维含量,其饵料系数较低[27].黄颡鱼成鱼养殖专用配合颗粒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0%~23%,粗纤维含量为5%~6%[21]. 研究表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6%,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4-36%,蛋白能量比为24~28.2 mg protein kJ-1时,黄颡鱼幼鱼的生长佳和饲料利用率高,碳水化合物表现出了节约蛋白质效应[28].也有研究表明,黄颡鱼幼鱼饲料较适合的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3%~41%,粗纤维含量为1.5%[5].4. 能量和能量蛋白比黄颡鱼日粮能量水平是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因素之一,黄颡鱼对能量的需求实质上概括了对日粮蛋白、脂肪、糖类三大营养物质的总需求,黄颡鱼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长,需要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水平,只有黄颡鱼在能量需求获得满足的前提下,各种营养物质才能发挥营养生理作用,否则,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日粮中能够满足需要,仍然会导致黄颡鱼生长不良.但是,日粮中能量水平亦不宜过高,否则同样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因此,在配合饲料中合理的能量/蛋白质配比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利用能力、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有关黄颡鱼饲料中的能量蛋白比研究较少.研究表明, 体重5~6g的黄颡鱼饲料中适宜蛋白含量为44.35%,适宜能量需求量为16.01MJ/kg,适宜能量蛋白比为35.4~36.4 MJ/kg[29];体重为(11.65±0.85)g的黄颡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7.58%~39.02%,适宜的能量蛋白比(C/P)为38.29~39.23 kJ/g蛋白[30];体重为(4.7±0.6)g的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1.47%~43.38%,最佳能量蛋白比为40.1MJ/kg[9];体重为12~80g的黄颡鱼饲料中适宜蛋白含量为38.78%,适宜能量需求量为13.19MJ/kg,适宜能量蛋白比为34.52 MJ/kg[31];体重为0.2g~2g阶段的黄颡鱼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和能量需求量分别为45.00%,14.00MJ/kg,最适能蛋比为31.74;2.0g~20g的黄颡鱼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和能量需求量分别为40.00%, 13.00MJ/kg,最适能蛋比为32.31[32]. 黄颗鱼幼鱼饲料的总能适宜值为19.89~20.06MJ/Kg,适宜能量蛋白比为46.35~52.93KJ/g[33],也有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6%时,饲料的适宜蛋白能量蛋白能量比为24~28.2 mg protein kJ-1时, 黄颡鱼幼鱼生长良好,饲料转化率高[28].综上所述,设计黄颡鱼幼鱼的饲料配方,注重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不仅可达到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养殖效果,而且可提高黄颡鱼的生产性能及减少某些能量蛋白比失调引发的疾病的发生.5.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维生素是维持黄颡鱼健康、正常繁殖、促进黄颡鱼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黄颡鱼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个体大小、年龄、生理状态、生长率、性成熟阶段、疾病、水温、水质和养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维生素缺乏时,除导致鱼厌食、增重减慢、死亡增加外,还会出现缺乏症.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黄颡鱼需要维生素B1、B2、B6、B12、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胆碱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及A、D、E和K等脂溶性维生素.制约黄颡鱼对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很多,如生长阶段、饲料组成、养殖模式等.生长速度快的阶段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一些,因此黄颡鱼稚幼鱼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较高.黄颡鱼种饲料中维生素C的最适含量600~800mg/kg[10],且包膜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磷酸酯维生素C,这与其具稳定性且进入机体后缓释及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力高有关[34].黄颡鱼鱼体体色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金黄素和金菊黄饲喂两个月后可显著改善黄颡鱼体色,添加加丽素红改善鱼体体色效果不理想,此外,在饲料中使用玉米、玉米蛋白和虾壳粉饲料原料可维持鱼体体色[35].有关黄颡鱼饲料中维生素的营养需求研究较少,在配制饲料时可以参考温水性鱼类的维生素需要量进行配制.关于矿物质的营养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作为渗透压的调节物质、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酶的作用、作为生物电子传递物质、作为骨骼的主要组成物质等.综合分析主要表现为作为生理活性物质、结构组织物质参与鱼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起作用起来.在实施鱼类健康养殖和营养平衡的要求下,对于养殖鱼类应该满足快速生长、提高对饲料利用率的条件下,鱼体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正常的抗病和抗应激能力,鱼体各部位协调生长发育而保持正常的体型.因此对不同矿物质的营养需求主要应包括矿物质元素种类的满足,每种矿物质元素量的满足和各种矿物质元素之间比例的平衡,即种类、量和平衡比例的需要.黄颡鱼所需要的矿物质中常量元素主要有:Ca、P、Na、Mg、K,微量元素主要有:Cu、Fe、Mn、Zn、I、Se等.每100g黄颡鱼(肌肉干样)中含粗灰分5.57g,含钙39.58mg,磷187mg,铜0.33mg,锌5.33,铁4.75mg,锰 3.03mg,硒747.06[22].尽管黄颡鱼能从水环境中通过鳃、体表、肠道等直接吸收矿物质,但集约化养殖模式下远不能满足其对矿物质的营养需求,许多元素需要从饲料中进一步得到补充,然而迄今,有关黄颡鱼的矿物质营养需求研究很少.黄颡鱼饲料中无机盐的适宜含量为1%~2.5%[5]. 黄鳝鱼幼鱼饲料中P含量为0.89%时其生长性能较好[36].黄鳝鱼幼鱼饲料中Cu含量为3.13-4.24mg/kg时其生长性能较好[37].有研究表明,投喂含Cu6.5mg/kg、Fe80mg/kg、Mn30mg/kg、Zn90mg/kg的饲料,黄颡鱼的生长和免疫效果最佳[38].二、黄颡鱼配合饲料研发黄颡鱼配合饲料一般采用鱼粉、虾糠、豆粕、菜粕、酵母粉、无机盐、多维、植物油等原料科学配制而成,可以生产成沉性料,也可以生产成浮性料,其质量的关键在于原料质量,故应该严格把握原料采购、库管和出厂检验关,重点监测饲料原料的过氧化值.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发霉、氧化变质的原料,氧化酸败饲料不但会改变黄颡鱼体色,重则导致发病死亡.根据黄颡鱼营养需求以及其配合饲料实际应用效果,建议黄颡鱼前期养殖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9%~45%,粗脂肪含量5 %~8%;后期养殖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32%~38%,脂肪7%~9%即可.此外,由于黄颡鱼口裂较大,饲料粒径要相应加大,以粒径2.0mm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mm以上.采用沉性硬颗粒配合饲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min的稳定性,使用浮性配合饲料会更好地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黄颡鱼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三、开展黄颡鱼营养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的若干建议随着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多种养殖模式的开发,其养殖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其苗种解决以后,黄颡鱼是否能成功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关键是否能研发出配方合理、工艺先进的安全、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系列配合饲料,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要.目前有关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如开展了蛋白质需求量研究,但尚未开展氨基酸的营养需求研究;其次,黄颡鱼对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研究很少;再次,黄颡鱼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需求研究仅见零星报道.为此,今后应大力加强各种养殖黄颡鱼的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以促进其优质化、系列化、专门化配合饲料的开发,进而推动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业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1. 继续开展黄颡鱼属各主要养殖品种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生理、营养需求和蛋白能量比研究,特别是微量必需营养素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的研究,建立氨基酸平衡模式,同时制定黄颡鱼营养标准,以期为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发提供科学数据.2.开发新的饲料蛋白源、脂肪源和碳水化合物源,以期开发出营养均衡与成本较低的安全、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黄颡鱼系列配合饲料.3.大力开展各种养殖模式下的黄颡鱼营养需求参数,合理设计季节饲料配方,同时开展其营养生态学研究,减轻黄颡鱼养殖的自身污染,为生产出环境友好型配合饲料提供理论支持.4. 深入开展黄颡鱼营养与其免疫关系之间的研究,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提高鱼体自身的免疫抗病力,减少化学合成药物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黄颡鱼产品,同时,大力开发绿色免疫添加剂,以提高黄颡鱼的养殖成活率.5.开展饲料营养与黄颡鱼营养品质关系的研究,以营养手段提高黄颡鱼营养品质.6.开展饲料营养与黄颡鱼内分泌关系的研究,探讨营养与黄颡鱼体色的相关性.同时,大力开展黄颡鱼营养生态学研究,丰富其营养学研究内容.7. 系统开展黄颡鱼早期营养需求研究,强化生物饵料营养,开发出开口饵料和早期饲料,并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摄食习性,为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发提供基础参数.8.开展黄颡鱼系列配合饲料加工工艺研究,生产出能满足其摄食习性和消化生理的安全、高效和环境友好型配合饲料.同时,加强投喂技术体系研究,以提高摄食率及饲料效率,减轻养殖自身污染.参考文献[1]魏国,王广艳,王雪飞.浅析黄颡鱼的营养、养殖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水产,2007,121(5):38~40.[2]邹祺,何瑞国,高振岭黄颡鱼鱼苗蛋白质、能量最适需要量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4,24(9):59~60.[3]邹社校.黄颡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9, 19(2): 143~145.[4]王永莉,蒋吉生,王义民,等.黄颡鱼的生物学及池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0,6:33[5]韩庆,夏维福,罗玉双,等.不同营养水平对黄颡鱼春片鱼种生长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02, 23(7): 43~44.[6]刘庆国.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浅析[J].科学养鱼,2002,12:34~35.[7]周秋白,吴华东,吴凤翔,等.黄颡鱼蛋白需求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763~765.[8]王武,石张东,甘炼.江黄颡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12(2):185~188.[9]李敬伟,李文宽,骆小年,等.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的研究[J]. 水产科学,2005,24(9):17~19.[10]王吉桥,王文辉,程鑫,等.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5,29(4): 512~518.[11] 杨严鸥,周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生长、ATP酶活性和免疫力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4,14: 41~43.[12]刘丙阳,邱春刚,刘旭光.黄颡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含量及动植蛋白比例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水产,2006,3:83~86.[13]孙翰昌,徐敬明.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396(16):30~32.[14]李光辉,邹社校.蛋白水平对黄颡鱼体成分及饲料利用的影响[J]. 养殖与饲料,2006,9:12~13.[15]杨严鸥,张艳,潘宙,等.豆粕替代不同水平的鱼粉对黄颡鱼饲料利用、ATP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6,15:39~41.[16]夏维福,韩庆,罗玉双,等.不同动植物蛋白比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3,23(3):45~46.[17]韩庆,罗玉双,夏维福,等.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3):259~263.[18]黄峰,严安生,熊传喜,等.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评价[J].淡水渔业,1999,29(10):3~6.[19]张明,陶其辉,肖秀兰等,鄱阳湖黄颡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1,13(3),39~42.[20]黄钧,陈琴,陈意明,等.黄颡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20(1):45~50.[21] 沈庭栋.黄颡鱼池塘主养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3,1:20~21.[22]韩庆,田宗城,夏维福,等.黄颡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J]. 水产科学,2005,24(7):8~11.[23]袁立强,马旭洲,王武,等.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色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 17(5):577~564.[24]Zheng K K, Zhu X M, Han D,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growth, survival and lipid metabolismduring early ontogeny of Pelteobagrus vachelli larvae[J]. Aquaculture,2010,299: 121~127.[25]王吉桥,闫彦春,柳圭泽,等.脂肪酸对黄颡鱼的影响[J].北京水产,2006,6:39~45.[26]卢素芳.磷脂在黄颡鱼仔稚鱼人工微粒饲料中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7] 赵娜.饵料中不同磷脂水平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28]Ye W J, Tan X Y, Chen Y D,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to carbohydrate ratios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 (Siluriformes, Bagridae,Pelteobagrus)[J]. Aquaculture Research, 2009, 40, 1410~1418. doi:10.1111/j.1365-2109.2009.02239.x[29]温小波,刘瑛琪.黄颡鱼1冬龄鱼种的生长研究[J].水利渔业,2003,2:18~19.[30]韩庆,夏维福,罗玉双,等.不同能量水平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J]. 内陆水产,2002,9:36~37.[31]蒋蓉,宋学宏,叶元土,等.黄颡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蛋白比[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19(4) :252~257.[32]王爱英.黄颡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的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3]邹祺.黄颓鱼不同生长阶段适宜营养水平的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4]余连渭.黄颗鱼幼鱼蛋白质和能量需要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5]王文辉,王吉桥,程鑫,等.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黄颡鱼生长和几种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6,13(6): 951~958.[36]Luo Z,Tan X Y, Liu X, et al.Dietary total phosphorus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fulvidraco[J]. Aquacult Int,2010,18:897~908.DOI 10.1007/s10499-009-9310-2.[37]Tan X Y, Luo Z, Liu X, et al. Dietary copper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9, 1~7. DOI: 10.1111/j.1365-2095.2009.00720.x[38] 蒋蓉. 铜、铁、锰、锌对黄颡鱼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D]. 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黄颡鱼种对三种配合饲料消化率的研究试验报告

黄颡鱼种对三种配合饲料消化率的研究试验报告
姜艳华 徐彦 山 张 家松 常树 芳
( . 林省沙河水库管理局 1吉 舒兰 12 0 ) 36 0
2吉林省水产科 学研 究院 .
10 3 长春 ) 303
饲料的营养价值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 成 , 也取决 于鱼类对 饲料 中的养分 或能量 的吸收 和利用率 。有 关消 化率的研究 是鱼类 营养生理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 。它为生态系统 的能流和物 质循环过程 的研究提供 了重要 的参
法。试 验饲料 的原料取 自本院松原 中试 基地饲料厂 , 均为 当年购进的生产原料 。
1 3试验条件 . 1
饲养容器为长方形玻璃水族箱 , 格为 6c 3c 2c 增 氧过 滤泵 6个, 规 0m× 2m× 7 m; 型号为 R . 20 功率 为 S 10 ,
8 加热棒型号 H 0 , w; Q98 功率 20 0 W。
黑龙 江水 产
21 0 0年 第 2期
嗅觉和触觉 。在试验前 期 , 即在 玻璃钢罐 中饲养 时 , 游泳 能力差 , 喂时应将料在盆 中用 水搅 匀 , 投 均匀地泼 撒在 水面上 , 饲料很快地 沉入水 底 , 而施 氏鲟 又是底 栖摄 食的鱼类 , 能够很好地 摄取饲 料 。此时期 其味觉 器官 已经
1材 料 与 方 法 11 验材料 .试 11 试 验 用 鱼 .. 1
20 年 1 月 1 取 自月亮 湖水库池塘 内饲养 的秋片鱼种 , 06 0 5日 平均体重 51(.. _ ) . 4 6 艉 。选取体质好 , g 5 3 无
病 无 伤 的 黄 颡 鱼 种 10尾 。试 验 用 鱼入 水 族 箱后 用 各 自的 试 验 饲 料 驯 养 1周 , 饿 2 2 饥 d称 重 后 备 用 。
养试验 。试验水族箱的编号按第一组 1 、撑 第二组 3 、撑 第三组 5 6 。 }2 , } 撑4 , 、挣

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

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

我省农民专业养鱼合作社已在古田、武平和上杭等地建功立业,但常有人询问,养什么样的鱼能赚钱?做什么样鱼饲料有赚头?或许鮠科黄颡鱼属(P seudo bagrus sp)值得一提。

现特撰《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一文供参考。

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研发艾春香黄颡鱼(P seudo bagrus sp)是鮠科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主要种类有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分布在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尚具食疗功效,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

因此,大力发展其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现将黄颡鱼的养殖生物学及其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发概要总结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1. 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光线要求暗,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

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6.0~9. 0,最适pH值为7.0~8.4。

耐低氧能力一般。

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 mg/L 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会窒息死亡。

2.食性黄颡鱼食谱较广,且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食物组成有所变化,它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鱼卵、虾、螺、蚌、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而且随环境、季节变化和鱼体的大小不同,其食性有所差异,春季常吞食鱼卵,季节寒冷时食物以小鱼居多,底栖动物渐渐减少;体长2cm~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cm~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 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

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

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配置养殖饲料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黄颡鱼的食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吧!一、黄颡鱼的饲料配方1、鱼粉30%,豆饼30%,麸皮10%,次粉16%,肉骨粉1%,矿物质1%,多维1%,鱼油1%。

2、鱼粉30%,豆粕20%,菜粕25%,麸皮10%,小麦8%,玉米5%,无机盐等2%。

3、鱼粉8.5%,豆饼25%,菜饼30%,麸皮20%,大麦10%,玉米5%,骨粉1%,食盐0.5%。

4、鱼粉15%,豆饼35%,麸皮30%,玉米5%,槐树叶5%,大麦8.5%,生长素1%,食盐0.5%。

二、黄颡鱼的饲喂方法1、投喂原则:根据科学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喂养、充足喂养为主,不能千篇一律地喂养,按照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

2、投喂量:黄颡鱼鱼种,在开始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能出现集群摄食的场面;若投放冬片鱼种,4月前的投喂量为体重的1%~3%,生长旺季为体重的5%~8%。

3、投喂次数: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下午各1次。

若池塘在凌晨前出现浮头现象,在增氧情况下,投喂时间适当往后推。

三、黄颡鱼如何节约饲料1、严格的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改善水质,使黄颡鱼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生长环境。

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黄颡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黄颡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

2、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马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搭配品种,可充分利用饲料,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提高饲料使用效率。

3、科学的投喂饵料饵料的投喂是否规范既影响着黄颡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

天然水域的黄颡鱼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

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

一种黄颡鱼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黄颡鱼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黄颡鱼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养殖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中,鱼类养殖是养殖业中的重要一环。

而鱼类的养殖中,诱食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介绍一种黄颡鱼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为鱼类养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一、研究背景黄颡鱼是我国南方水域中的一种重要鱼类,其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但是,黄颡鱼的食欲并不强,容易出现拒食现象,这对养殖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诱食剂,可以帮助养殖者提高黄颡鱼的食欲,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的黄颡鱼为野生种,体长在15-20cm之间。

实验所用的诱食剂为鱼粉、鱼油、鱼骨粉、酵母粉、鸡蛋粉等原料。

2. 实验步骤(1)将鱼粉、鱼油、鱼骨粉、酵母粉、鸡蛋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诱食剂。

(2)将诱食剂均匀撒在黄颡鱼的饲料中,观察黄颡鱼的食欲变化。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诱食剂能够有效地提高黄颡鱼的食欲,使其摄食量明显增加。

在实验过程中,黄颡鱼对诱食剂的吸引力非常强,能够主动向诱食剂所在的饲料区域聚集,摄食量也明显增加。

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诱食剂对黄颡鱼的生长和免疫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黄颡鱼诱食剂,该诱食剂能够有效地提高黄颡鱼的食欲,促进其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

同时,该诱食剂还具有成本低、易于制备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黄颡鱼诱食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黄颡鱼饲料配方的制作技术

黄颡鱼饲料配方的制作技术
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 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后磨成粉末,再将牛粪、虾粉、幼鱼粉、蚯蚓粉、骨粉、豆粕、小麦粉加水混合搅拌后,撒 入水中沉底,便于黄颡鱼服食。
实施例五
一种黄颡鱼饲料配方,按以下配比的原料配制:牛粪60份、虾粉25份、幼鱼粉20份、蚯蚓粉 20份、骨粉1份、豆粕25份、小麦粉15份。先将牛粪、虾、幼鱼、蚯蚓、豆粕、小麦烘干后
磨成粉末,再将牛粪、虾粉、幼鱼粉、蚯蚓粉、骨粉、豆粕、小麦粉加水混合搅拌后,撒入 水中沉底,便于黄颡鱼服食。
技术说明书
一种黄颡鱼饲料配方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颡鱼饲料配方。
背景技术
目前,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域常见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因其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丰富等优 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黄颡鱼虽然抗病能力较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 起疾病,导致黄颡鱼成活率降低。传统的黄颡鱼饲料不能满足病害防治、提高黄颡鱼消化、
实施例二
一种黄颡鱼饲料配方,按以下配比的原料配制:牛粪35份、虾粉16份、幼鱼粉12份、蚯蚓粉 12份、骨粉0.6份、豆粕16份、小麦粉8份。先将牛粪、虾、幼鱼、蚯蚓、豆粕、小麦烘干后
磨成粉末,再将牛粪、虾粉、幼鱼粉、蚯蚓粉、骨粉、豆粕、小麦粉加水混合搅拌后,撒入 水中沉底,便于黄颡鱼服食。
实施例三
免疫能力的要求,从而得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颡鱼饲料配方,其能有效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量的特 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黄颡鱼饲料配方,按以下配比的原料配制:牛粪30~60 份、虾粉15~25份、幼鱼粉10~20份、蚯蚓粉10~20份、骨粉0.5~1份、豆粕15~25份、小 麦粉5~15份。

鮰鱼饲料配方

鮰鱼饲料配方

鮰鱼饲料配方简介鮰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被称为黄颡鱼。

它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因此在养殖业中备受青睐。

为了保证鮰鱼的健康成长,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鮰鱼的科学配方,旨在提供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信息。

饲料配方基础成分1.蛋白质:蛋白质是鮰鱼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大豆粉、豆粕、虾粉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可以选择玉米粉、小米等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

3.脂肪:适量添加脂肪可以提高食欲和增加能量摄入,可选择植物油和动物油作为脂肪来源。

添加剂1.维生素:维生素对于促进鮰鱼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高至关重要,可以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2.矿物质:矿物质是鮰鱼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可以添加钙、磷、铁等。

3.酶制剂:酶制剂可以帮助鮰鱼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

配方比例根据鮰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可以制定不同配方比例。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配方比例:成分比例(%)蛋白质30碳水化合物50脂肪 5维生素 2矿物质10酶制剂 3制作过程1.将所需成分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

2.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干粉混合均匀,可使用搅拌机或手工搅拌。

3.添加适量的水,使混合物变成糊状,搅拌均匀。

4.将维生素、矿物质和酶制剂加入混合物中,再次搅拌均匀。

5.将混合物挤压成颗粒状或片状,可以使用模具进行造型。

6.将制作好的饲料晾干,保证其保存时间和品质。

注意事项1.饲料配方需要根据鮰鱼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在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营养。

2.饲料配方中的添加剂需要按照科学比例添加,避免过量或不足。

3.饲料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清洁,避免杂质和细菌污染。

4.储存饲料时要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避免受潮和变质。

以上就是一种适用于鮰鱼的科学配方。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给予鮰鱼,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清洁,并储存于适宜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段大元帅
●制作:段大元帅
1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俗称:昂刺鱼,
刚针,黄骨聪,昂公鱼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黄鳍鱼、 三枪鱼、汪丫鱼……
2
分布: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营底栖生活,昼伏夜出。
食性: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觅
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 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
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黄颡鱼需要维生素B1、B2、B6、 B12、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胆碱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 维生素及A、D、E和K3等脂溶性维生素。所需要的矿物质中 常量元素主要有Ca、P、Na、Mg、K,微量元素主要有Cu、Fe、 Mn、Zn、I、Se等。 据黄钧等(2001)测定每100g黄颡鱼肌肉(干样)中含粗灰分 5.57g,含钙39. 58mg,磷187mg,铜0. 33mg,锌5. 33mg,铁 4.75mg, 锰3.03mg,硒747.06μg。 目前缺少黄颡鱼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资料,我们 在配制饲料时,参考温水性鱼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参 考配方进行配制(见表3),效果较好。
碳水化合物在饲料中不仅为蛋白质合成提供碳架,为鱼类提供能量,并 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还可作为粘合剂,增加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 减少其他营养成分的溶失,也有利于水质的保持。但鱼类是天生的“糖 尿病患者”,对糖类即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低于蛋白、脂肪,添加过 量容易形成糖应激,影响其生长及健康,因此要注意配合饲料中的含量。 黄颡鱼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为24%~36%。,我们选取含量为30%。
表3 黄颡鱼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参考配方
经过计算,维生素总占比为0.1797%,矿物质混合盐总占比 为4.163%
☞ 董桂芳等指出,饲料中添加500~800mg的谷胱甘肽可以有效缓解黄 颡鱼饲料中微囊藻毒素的毒性。 ☞ 史春路指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壳聚糖510g能有效提高黄颡鱼的生长 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 白东清等㈣研究指出,枸杞多糖可以有效提高黄颡鱼免疫细胞的活性。 ☞ 朱浩等报道,黄颡鱼饲料中添加0.01%的芽孢杆菌与0.01%低聚糖 复合剂和1%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均能显著提高增重率、成活率及肝脏、血 清免疫酶的活性。
Ye等(2009)发现饲料碳水化合物有一定的蛋白质节约效应。张世亮(2011)比较 了瓦氏黄颡鱼对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六种不 同糖源的利用,发现糊化玉米淀粉组黄颡鱼生长及饲料效率最好,微晶纤维素组最差, 结果显示大分子糖比单糖更有利于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饲料利用。
经证实,糊化玉米淀粉比玉米淀粉有更高的利用率和 颗粒饲料的粘结性。 糊化玉米淀粉具有较强的粘性和弹性,吸水及润胀性 良好,适用于对虾、鳗鱼、甲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使用。 具有冷水可溶、粘弹性强、分散性好、凝沉性小等特 点。与鱼粉、酵母以及各种鱼饲料添加剂混合后加水 制成的饲料,具有较强的粘性和弹性,在水中能长时 间不散(16-20小时)。
其他配方含量比
原料 鱼粉 豆饼 菜籽饼 玉米 麸皮 含量% 30 15 15 10 10 原料 鱼粉 豆饼 比例% 25 20 原料 比例%
鱼粉
豆饼 菜饼 麸皮 玉米 大麦 植物油
15
25 20 15 10 5 3
菜饼
小麦粉 玉米 复合盐 氨基酸添加 剂 多维素
28
20 3 2 1.5 0.5
次粉
糊 化 玉 米 淀 粉 优 势
1、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具有理想的粘着效果, 保证营养全价,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粉 尘少。 2、容易生产制取,粘结剂本身就是动物的营养 素,不妨碍饲料营养成分,不妨碍消化吸收。 3、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不与其 它饲料成分发生不良化学反应。 4、无毒、无不良异味,且有良好适口性和诱食 性。 5、用量少,易混合,成本低,能带来养殖经济 效益。
谷胱甘肽分子结构
壳聚糖分子结构
芽孢杆菌显微图
万寿菊粉可以有效提高黄颡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 增强机体免疫力。在本次试验中,饲料中最适添加 水平为5.00%~6.00%,在此水平下,黄颡鱼生长 性能最佳,不仅有效提高了黄颡鱼肌肉的系水能力, 还有效增强了黄颡鱼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小球藻的添加对黄颡鱼抗免疫黄颡鱼的生长、体色 以及免疫力有显著影响,综合黄颡鱼的生长性能、 体色变化及免疫力情况,当饲料中小球藻添加量为 1.60%时,黄效提升黄颡鱼的免疫 力。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小球藻 最适添加量为1.60%。
3
4
口感: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
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
蛋白质及 氨基酸的 需要量
脂类的需 要量
碳水化合 物的需要 量
维生素和 无机盐的 需要量
功能添 加剂
黄颡鱼食性杂偏肉食性,蛋白质是其生长及体增重的物质基 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体 增重及免疫力,减弱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导致发病率和死亡 率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而过高则降低蛋白质效率,增加氮 的排放,进而恶化水质,污染环境;故投喂黄颡鱼的饲料, 要特别保证蛋白质的适宜水平及质量。
配合饲料 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动物的生产实践经验及生产要求,
有选择地将多种饲料原料(含饲料半成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一系列的科学 加工而成的混合物。 饲料配方 是指加工某一饲料产品时,选用的原料种类及其相互间搭配的比 例总称。 配合饲料因营养全面、消化利用率高、促长防病、可扩大水产动物的饲料来 源、适应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等特点,得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配合饲料不是简单地将多种饲料原料进行混合,而是以水生动物营养研究、 饲料分析与评价为基础,结合不同养殖方式、不同的水体环境条件及养殖目 的和养殖生产中积累的经验等,用科学合理的配方计算方法设计各种原料间 的比例,然后以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制加工而成的一种工业化的商品饲料。
经查阅文献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刘庆国(2002)认 为黄颡鱼饲料中粗脂肪含量在5%-8%,而沈庭栋(2003) 认为粗脂肪含量为7%-9%。 综合来看,我们选取脂肪含量为8%。 Tips:在配制黄颡鱼饲料时,应当合理搭配鱼油、磷 脂、豆油、玉米油等不同油脂原料,注意其合理比例, 以满足黄颡鱼对各种脂肪酸的需求量。
脂肪
饲料中适量的脂肪含量可分解供能,从而可 以节约蛋白质,脂肪是保证鱼体正常生长发 育的必需营养物质,是鱼体必需脂肪酸(EPA、 DHA及亚油酸、亚麻酸)的来源,并作为脂 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帮助其吸收,此外,还 参与某些维生素和激素的合成。
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会在鱼体组织中沉积, 严重时将导致鱼体脂肪肝、肝胆综合征等, 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
thanks!
综合黄颡鱼的各方面 营养需求,本次配方
数据如下表所示
原料 鱼粉 豆粕 豆油 鱼油 葵花籽油 糊化玉米淀粉 矿物质混合盐 维生素混合物 谷胱肽 壳聚糖 芽孢杆菌 万寿菊粉 小球藻 微晶纤维素
含量% 12 28 3.2 2.4 2.4 30 4.16 0.18 0.05 0.5 0.01 5 1.6 10.5
植物油 复合盐
10
2 2
复合盐
复合维生素 复合氨基酸
3
0.5 3.5
复合维生素
复合氨基酸
0.5
5.5
适当添加小鱼小虾
搭配部分鲜活动物性饵料
补 充 说 明
本次饲料配方相比于其他配方添加了谷胱 甘肽,壳聚糖,芽孢杆菌,万寿菊粉,小 球藻,微晶纤维素,以增强黄颡鱼免疫, 抗氧化力,增大增重率,成活率。考虑到 成本和最终效果,改用豆粕(部分)和糊 化玉米淀粉,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黄颡鱼的蛋白需求量在35.58%~43.5%,幼鱼阶段低于成鱼 阶段。本次报告我们的饲料配方选取蛋白需求量为40%。
替代蛋白源
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及厄尔尼若现象等不良气候和人为 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粉资源日益减少,世界鱼粉的供应已远远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水产养殖需求寻找可替代鱼粉的蛋白源也 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 杨严欧等人研究指出,在黄颡鱼饲料中豆粕可以替代 30 % 的鱼粉而不会引起生长的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