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地面气候及地震烈度资料
关于乌鲁木齐市的环境分析

课程论文科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概论》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地信101 *名:***学号: ********* 成绩:关于乌鲁木齐市的环境分析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解决途径摘要: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大大下降,尤以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为严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正文:可持续发展思想即使早就提上日程,但在经济发展的大势下环境保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选择乌鲁木齐是因为环境问题的典型性及有待解决的迫切性。
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人说在乌鲁木齐走半天鼻子就黑了,我想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是重度污染城市之一。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现就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河流域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噪声污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乌鲁木齐城市基本现状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常驻总人口约241万人。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三面环山,海拔680m~920m,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平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300mm,年均蒸发量3000mm。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目前钢铁、煤炭、机械、电力、石油化工、棉毛纺织、皮革制造,印刷等现代化企业分布较多。
科学文化事业也迅速发展。
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乌鲁木齐的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资源充足。
乌鲁木齐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采煤层总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称。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烈度表

内蒙自治区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30g:
第一组:土默特右旗,达拉特旗*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包头(除白云矿区外的 5 个市辖区),呼和浩特(4 个市辖区),土默特左旗,乌海(3 个市辖区),杭锦后旗,磴口,宁城,托克托*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喀喇沁旗,五原,乌拉特前旗,临河,固阳,武川,凉城,和林格尔,赤峰(红山*,元宝山区)
第二组:阿拉善左旗
4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集宁,清水河,开鲁,傲汉旗,乌特拉后旗,卓资,察右前旗,丰镇,扎兰屯,乌特拉中旗,赤峰(松山区),通辽* 第三组:东胜准格尔旗
5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赉特旗,翁牛特旗,兴和,商都,察右后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乌审旗,苏尼特右旗
第二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白云
第三组: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四王子旗,察右中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设计地震分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设计地震分组
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
第三组:乌恰,塔什库尔干。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第三组:阿图什,喀什,疏附。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巴里坤;
第二组:乌鲁木齐(天山、沙依巴克、新市、水磨沟、头屯河、米东),乌鲁木齐县,温宿,阿克苏,柯坪,昭苏,特克斯,库车,青河,富蕴,乌什;
第三组:尼勒克,新源,巩留,精河,乌苏,奎屯,沙湾,玛纳斯,石河子,克拉玛依(独山子),疏勒,伽师,阿克陶,英吉沙。
4、抗震设防烈庋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木垒;
第二组:库尔勒,新和,轮台,和静,焉耆,博湖,巴楚,拜城,昌吉,阜康;第三组:伊宁,伊宁县,霍城,呼图壁,察布查尔,岳普湖。
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鄯善;
第二组:乌鲁木齐(达坂城),吐鲁番,和田,和田县,吉木萨尔,洛浦,奇台,伊吾,托克逊,和硕,尉犁,墨玉,策勒,哈密;
第三组:五家渠,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区),博乐,温泉,阿合奇,阿瓦提,沙雅,图木舒克,莎车,泽普,叶城,麦盖堤,皮山。
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额敏,和布克赛尔;
第二组:于田,哈巴河,塔城,福海,克拉玛依(马尔禾);
第三组:阿勒泰,托里,民丰,若羌,布尔津,吉木乃,裕民,克拉玛依(白碱滩),且末,阿拉尔。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乌鲁木齐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乌鲁木齐的降水变化特征比较明显。
降水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因此对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乌鲁木齐的降雨主要分为年降水、季节降水和月降水等不同时段。
在年降水方面,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表明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在变少。
在季节降水方面,主要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
乌鲁木齐的季节降水在不同季节都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夏季降水最为丰富,占全年降水的绝大部分;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在月降水方面,乌鲁木齐的降水量在不同月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在7月和8月份降水最多,而在12月和1月份降水最少。
其次,乌鲁木齐的降水相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特征。
降水的相态可以分为雨、雪、雨夹雪和冻雨等不同形式。
乌鲁木齐的降水相态以雨为主,其次是雨夹雪和雪,冻雨的比例较小。
乌鲁木齐的降水相态与气温密切相关,夏季温暖时以雨为主,冬季寒冷时则以雪为主。
由于乌鲁木齐的气候特点,降水相态的变化也影响着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作物种植。
最后,乌鲁木齐的降水变化特征还表现在极端降水事件上。
极端降水事件是指降水量超过一定阈值的极端天气现象,其对地表径流、洪涝灾害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乌鲁木齐的极端降水事件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短时强度大,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和预警,以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的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年降水、季节降水、月降水和极端降水事件等方面。
了解和分析这些变化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乌鲁木齐的降水情况,为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农作物种植和灾害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为了分析乌鲁木齐低层大气逆温变化特征,通过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2000-2004年的探空观测资料,从逐日探空原始记录中提取得到贴地逆温、脱地逆温的底部、顶部高度、温度,分析它们的变化情况.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都存在逆温层.冬季是逆温特征最为显著的季节,强度最强,平均为1.06℃/100m.冬季逆温发生频率最高,平均为89%,贴地逆温厚度最厚,平均为860m,脱地逆温底高平均为534m,顶高平均为1187m.由于蒙古反气旋的冷空气在准噶尔盆地堆积,使得乌鲁木齐冬季近地面大气稳定.。
1961-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气候特征及干湿区变化

1961-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气候特征及干湿区变化沙比提;买买提;欢乐希;哈布拉哈提;木拉提;耿燕;冯丽晔;陈亮【摘要】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干湿气候变化,基于乌鲁木齐地区及其周边9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方法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分析年降水量、年潜在蒸散量和年干湿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突变前后空间分布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干湿气候分区指标,探讨了乌鲁木齐地区干湿气候区划的变化。
结果表明:近54 a,乌鲁木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干湿指数分别以11.61 mm·(10 a)-1和0.01(10 a)-1的倾向率显著(P≤0.05)增大,年潜在蒸散量以-13.91 mm·(10 a)-1的倾向率显著(P≤0.001)减少,且各要素于1987年发生突变。
乌鲁木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干湿指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山区多(大)、平原少(小)”的格局,年潜在蒸散量则表现为“山区小、平原大”的特点。
乌鲁木齐地区可划分为极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4个干湿气候区。
1987年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明显扩大,而干旱区明显减小,极端干旱区也有所减小。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dry-wet climate change in Urumqi region of Xinjiang,based on the monthly climate data of nin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Urumqi region during 1961 -2014,the changing trend,abrupt chang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hang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abrupt change of various dry-wet climate elements including annual precipitation,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T0 )and dry-wet index,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accumulative anomaly,three-dimensional and quadratic trend surface simulation and inverse-distance square weighting residual error revising based onArcGIS.The change of dry-wet climate division was studi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dry-wet climate zoning index.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A wetting trend was evident in recent 54 years in Urumqiregion,generally,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dry-wet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te of 11.61 mm·(10 a)-1 and 0.01(10 a)-1,but ET0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a rate of -13.91 mm·(10 a)-1,and the abrupt change for both of them happened in 1987.In general,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dry-wet index were larger in Tianshan Moun-tain areas than those in plain areas,while ET0 was larger in plain areas than that in Tianshan mountain areas in Urumqi region.Urumqi reg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4dry -wet climate zoning including extremely arid area,arid area,semi-arid area and sub-humid are-a.The semi-arid area and semi-humid area expanded significantly,but arid area and extremely arid area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1987 in Urumqi region.【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8页(P448-455)【关键词】ArcGIS;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气候区划;乌鲁木齐地区【作者】沙比提;买买提;欢乐希;哈布拉哈提;木拉提;耿燕;冯丽晔;陈亮【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1]。
新疆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新疆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处于亚洲内陆干旱区,在其辽阔的领土上,分布着山脉、沙漠、盆地和高原,这使得新疆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新疆的气候特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新疆的气候特征。
由于新疆地处内陆,处于中亚大陆与太平洋气团相互作用的边缘地带,因此经常受到来自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交互影响。
在新疆的高山地区,如天山山脉,气候以冰川气候和高山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而在新疆的盆地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气候则偏向于干燥和寒冷。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和干旱气候。
其次,新疆的气候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在新疆地区也明显感受到了气温的上升。
数据显示,新疆的平均气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过去的10年里,新疆的平均气温比过去的平均水平高出了数度。
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不仅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冲击,也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除了气温上升,新疆地区的降水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许多研究表明,新疆的降水量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这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新疆的气候变化趋势,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首先,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室效应是导致新疆气温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人类活动对大气中的热量留存造成了影响,这使得新疆的气温在不断上升。
其次,干旱化趋势也是新疆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了更高的蒸发量和水分的流失,进而使得新疆的降水量减少。
此外,新疆地区地形复杂,地处内陆,缺乏大范围的水体,使得新疆的降水量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的影响也更加显著。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新疆正在采取行动来应对。
政府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倡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近55年新疆乌鲁木齐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

近55年新疆乌鲁木齐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摘要本文利用新疆乌鲁木齐气象站(站号51463)1956年~2010年的气象数据,对近55年乌鲁木齐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风向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的年平均风速为 2.5m/s,鲁木齐的平均风速整体呈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可用多项式y=-0.0583x+26.432进行拟合;乌鲁木齐最大风速55年平均值为18.2m/s,平均风速最小的年份是1996、1997和1999年,其最大风速不超过11m/s;风速最大的年份是1977年,最大年平均风速为30.7m/s,其整体呈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最大风速的风向最多的是SE、SSE和ESE;乌鲁木齐在春季和冬季大风较多,出现百分比分别为41.8%和25.5%,秋季和夏季出现大风的次数相对较少,百分比分别为18.2%和14.5%关键词乌鲁木齐;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风向;季节变化0 引言新疆乌鲁木齐地处我国西北,气候较为干燥,地表覆盖植物相对较少,是冷空气入侵的重要区域,在天山等地形作用的影响下,特别容易出现多风天气。
大风是影响新疆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不仅影响着新疆人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发电等,而且对新疆人民的日照生活有重大影响。
另外,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是冷空气入侵的关键区域之一,因此掌握新疆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对于内蒙、华北等地的沙尘大风天气预报也极为重要。
为深入研究各地区大风的特征,揭示其区域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形成机理及其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发展情景,众多学者探讨了不同地区大风的气候特征、动力成因及其引起的灾害进行了很多探讨。
作者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956年~2010年的大风数据资料,对乌鲁木齐近55年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大风速的风向以及出现的月份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乌鲁木齐大风的气候特征,旨在为乌鲁木齐的大风天气预报提供参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更好地进行气象为农服务。
1 材料与方法本文所用51463站气象数据来自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年值数据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鲁木齐市地面气候及地震烈度资料
项目名称 单位 数值
站台位置 东经 °′ 87°37′ 北纬 °′ 43°47′
海拔高度 m 917.9
气
温
最冷月平均 ℃ -15.4
最热月平均 ℃ 23.5
极端最高 ℃ 40.5
极端最低 ℃ -41.5
年平均 ℃ 5.9
设计计算用
采暖期天数
日平均温度≥30℃天数 d/a 34.2
日平均温度≤5℃天数(日平均温度) d/a(℃) 162(-8.5)
日平均温度≤8℃天数(日平均温度) d/a(℃) 177(-7.3)
日平均温度≤5℃起止日期 日/月 24/10-29/3
日平均温度≤8℃起止日期 日/月 16/10-10/4
室外计算
(干球)
温度
冬
季
采暖 ℃ -23.0
空气调节 ℃ -27.0
最低日平均 ℃ -33.3
通风 ℃ -15.0
夏
季
通风 ℃ 29.0
空气调节 ℃ 34.1
空气调节日平均 ℃ 30.0
日较差 ℃ 9.8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 18.7
室外计算
相对湿度
最冷月 % 80
最热月 % 44
最热月14时平均 % 31
平均风速 冬季 m/s 1.7 夏季 m/s 3.1
年平均 m/s 2.6
最多风向及其
频率
冬季 % S/11(C/30)
夏季 % NW/15
全年最多 % NW/11(C/17)
极大风速及风
向
风速/标准风压 m/s/Pa 30.7/600
风向 \ SSE
最大积雪厚度厚度/雪荷 mm/Pa 480/600
最大冻土深度平均值/极值 cm 133/139
地下土壤温度
-0.8m处历年平均值 ℃ 9.9
-1.6m处历年平均值 ℃ 10.1
雷暴日数 d/a 9.3
冰雹日数 d/a 0.6
沙暴日数 d/a 4.0
有雾日数 d/a 40.2
雾淞厚度 mm \
年蒸发量 mm 1914.1
大气压力
冬季 102Pa 919.9
夏季 102Pa 906.7
降水量 一日最大值 mm 57.7 一小时最大值 mm 13.4 10分钟最大值 mm 6.0
历年平均值/极大值 mm 277.6/401.0
年降水天数平均值/极大值 d/a 88.3/121
地震烈度 度 Ⅷ
乌鲁木齐 风向频率(%) (1:3) 最大风速(s/m)(1:5)
图注:———风频 ––––风速
方位
N 9 14
NNE 5 13
NE 6 16
ENE 2 8
E 2 14
ESE 1 25
SE 5 27
SSE 7 23
S 9 28
SSW 5 11
SW 7 13
WSW 1 12
W 2 12
WNW 3 20
NW 11 16
NNW 9 18
C 17
说明:
1. 乌鲁木齐气象资料录自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范缺少部
分,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1951—1980《地面气候资料》、GB50178—93《建
筑气候区划标准》和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内补充。各标准和资料中
相同内容数据不同时取其较大者。
2. 乌鲁木齐地震资料录自《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地震出版社出版,1991
年12月第一次印刷)。
3. 表中符号“\”为暂时缺少的数据。
4. 凡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
以内时,除特殊地区外可参照引用本数值,超出上述标准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
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按内插法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