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培训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材料

杜郎口中学已经废除了导学案,学生自己编制学案。

在上海、江浙一带,正在实行由美国引进的“翻转课堂”—教师制作微课。(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录制成音频或视频再配以音乐),学生把微课带回家学习,再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师生共同解决。播放示例微课。

因此说我们即将面临又一次的教学变革。

经得起变革的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研究引导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方法。

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就是要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化学学科知识;

2、现代教育理论;

3、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途径:

一是要增加知识储备;

平时多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做到化学专业基础扎实,化学知识体系完善。

二是要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

注重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注重化学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了解现代教育理论。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育理论有机结合。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感悟、深化、升华才能使自己的一些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那么提高化学教师专业素养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其专业发展将成为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效。

因此,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专业化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当前需要我们教师承载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形成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形成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做到以下5点:

1、教师要成为教学的多面手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应对这一变化,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学识。

2、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也就是说学习的不单单是教材中的内容,教材内容是学习的最低限度,可以根据学情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快乐学习,高效学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3、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学习方法和技能。怎么创新?举个例子,CO2的性质实验设计与改进。

设计1、

将二氧化碳通入到装有适量石蕊试剂的试管中—变红—加热—变紫—结论

疑问1、是不是水使石蕊试剂变红?不会。

疑问2、二氧化碳使石蕊试剂变红?不准确。因为酸才能使石蕊试剂变红。

疑问3、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理论上行。实际由于色差小,不能成功。怎么改进?

设计2、让学生观察湿润的石蕊试纸的颜色,

然后将其装入试管中。

之后,将二氧化碳通入到装有湿润的石蕊试纸的试管中—变红—加热—变紫—结论。

疑问1.是不是水使石蕊试纸变红?不会。

疑问2.是不是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不准确。

设计3、

让学生分别观察湿润的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的颜色,进行对比。

将二氧化碳通入到装有干燥的石蕊试纸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之后,将二氧化碳通入到装有湿润的石蕊试纸的试管中—变红—加热—变紫—结论。

通过改进,使实验设计更严密,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并且有探究思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师应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的宗旨是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课程体系,要使教材能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材和教学更容易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图片资源进行教学就是合理利用教材。

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就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5、教师应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不只是机械的记忆。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立体式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原理,形成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是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针对咱们区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四环节”教学法适合我们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四环节”教学法。

“四环节”教学模式

首先进行分组:分组原则:

差异性原则:同一组学生学习成绩要有差异;分三等,优、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得分是不同的。

这样激励优帮差,为小组争取更高分数。

均等性原则:把学优生平均分配到各小组;由学优生数量决定分成几组;如果学优生数量多,一组中可以有多名学

优生;各小组人数可以不等。

流动性原则:差生在一个小组一段时间后,如果成绩没有提高或提高幅度较小,可以更换到其它小组。

分组目的:学生帮学生,优帮差。激发学习兴趣,快乐学习。

对学生进行分组,因为是学期初,刚刚学化学,还不了解学情,按照学生座位就近分组。这时学生回答问题得分是相同的。

等阶段性考试成绩出来后,再按成绩和学生性别进行分组。这时学生回答问题得分就不同了。比方6人为一组,共分为5组。在小组内1号同学成绩最好,6号同学成绩最差。

规定:若1号2号同学回答正确得1分,3号4号回答正确可以得2分,5号6号回答正确可以得3分。

老师在上课时手上都有一份学生分组名单,老师在提问后及时在名单上给学生计分,再统计各组所得分数,进行评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