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雷贝拉唑-果胶铋-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雷贝拉唑\果胶铋\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果胶铋,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将116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雷贝拉唑、果胶铋、甲硝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情况及HP及相关性溃疡,且有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高,副反应发生率低,依从性好。
【关键词】雷贝拉唑;果胶铋;甲硝唑;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消化性溃疡在医学界已形成共识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我们应用果胶铋、雷贝拉唑肠溶片、甲硝唑片作为治疗组,另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作为对照组来对比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照《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彭勃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80-187)]制定的PU诊断标准,116例HP相关性PU患者均有效典型的临床表现,(周期性与节律性的上腹疼痛,伴不同程度的反酸、痞满、嗳气等,体征(上腹部压痛阳性等),并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性PU,同时胃窦部黏膜取活检2块,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组织染色检测HP均为阳性,且排除恶性病变、梗阻、活动性出血及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71岁,平均41.2岁;病程2周~8年,平均2.1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9例,胃溃疡(GU)16例,复合型溃疡(CU)5例,对照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16~69岁,平均40.8岁;病程2周~9年,平均2.5年;其中DU 37例,GU 5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雷贝拉唑片20 ml,2次/d服用4周,果胶铋胶囊150 mg,3次/d,服用4周,甲硝唑片500,3次/d服用2周。
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

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目的观察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治疗组92例采用药物联合治疗与对照组88例单一药品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4.57%,对照组痊愈率为81.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可减少炎症反应,保护溃疡面,促进溃疡组织再生的修复作用。
标签:消化性溃疡;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效果;观察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理论上泛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破坏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及空肠吻合口附近,但绝大多数的溃疡却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所以称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成人(年龄在25~50岁),患者多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其发生与胃酸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伴多种并发症,例如,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1]。
本院采用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6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患者2周内未使用PPI类药物、铋制剂或抗菌药物,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消化道大出血和溃疡穿孔以及病理学检查无癌性病变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92例,男63例,女29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88例,男60例,女28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44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1 d 1次,1次20 mg,早餐前5~1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0.25 g,1 d 3次,1次0.5 g,胶体果胶铋50 mg,1 d 3次,1次150 mg,餐前半小时服用,15 d为1个疗程。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探讨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安然慢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4 年5 月至2015 年5 月我中心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胶体铋剂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n=25)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Hp清除率均具有积极作用,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colloidal bismuth agent quadrup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 collected in May 2014 to May 2015,the center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25)using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colloidal bismuth triple therapy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n = 25)using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colloidal bismuth agent quadruple therapy treatment,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of patient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Hp)cleara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ient and HP clearan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rabeprazole 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colloidal bismuth agent quadrupl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to improve the patient's symptoms,improve Hp clearance all has the positive role,and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process,the security is good,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 rabeprazole thiazole;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 Colloidal bismuth agent;Helicobacter pylori;Chronic gastritis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其可导致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嗳气、泛酸、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为溃疡、穿孔、甚至癌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经胃镜、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
对照组50例,给予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
7 d为一疗程,4周后进行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
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4.0%、64.0%,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6.0%、72.0%。
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四联疗法效果好,抗耐药,杀菌性强,毒副作用少,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消化性溃疡;Hp感染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为最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患,人群中约10%的人一生中曾患消化病[1]。
消化性溃疡治愈后一年复发率高达80%,大量资料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使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显著下降。
目前对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应用抑酸剂和抗生素四联用药治疗方案已为大家所公认。
笔者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新一代PPI四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观察对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溃疡的愈合率及根除率,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以上腹痛、腹胀、烧灼感、嗳气、反酸等症状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及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3岁,病程半年至26年,平均4.3年,溃疡最大直径为2.3 cm,最小直径为0.3 cm。
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40.2岁,病程半年至25年,平均4.2年,溃疡最大直径为2.2 cm,最小直径为0.2 cm。
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治疗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的效果

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治疗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的效果甄爱君(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甘肃 陇南 746000)[摘要]目的:分析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8例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将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普通组,将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p 的根除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普通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
与普通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 <0.05。
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p 的根除率为95.83%,普通组患者Hp 的根除率为87.5%;两组患者Hp 的根除率相比,P >0.05。
结论: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治疗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1-0117-02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溃疡性胃黏膜损伤、便血、消瘦、上腹部疼痛等[1]。
有研究指出,胃溃疡的发生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
相关的临床实践表明,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治疗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2]。
本文对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治疗Hp 阳性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雷贝拉唑联合二联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联合二联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魏晨曦;徐伟君;杨东兴【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1(032)006【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二联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观察对600例符合根除Hp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0例。
1组为6d服药治疗,2组为9d服药治疗。
选用PPI(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珠海润都)20mg,1次/d,拜复乐(莫西沙星)0.4g,1次/d(拜耳公司),艾克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新达制药)2片,3次/d,根除Hp治疗,计算根除率,阅时观察记录不良事件。
结果:Hp根除率在82%~92%之间,较标准的三联疗法(潘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g。
2次/d,14d的根除率为77%)根除率明显提高。
治疗期间味觉消失2例(停药后逐渐恢复),胃肠道反应113例,精神不振6例,均在停药后逐渐消失。
同时9d、6d的根除效果两组相同,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效果相同。
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拜复乐、艾克儿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6d疗程根除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总页数】1页(P1140-1140)【作者】魏晨曦;徐伟君;杨东兴【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25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2【相关文献】1.雷贝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J], 吕娜2.雷贝拉唑联合二联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J], 魏晨曦;徐伟君;杨东兴3.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加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J], 董新锋4.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加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J], 董新锋5.联合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石东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贝拉唑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对胃溃疡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价值。
方法自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5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2.04-2023.04,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观察组(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对比不同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开展雷贝拉唑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雷贝拉唑;抗幽门螺杆菌;胃溃疡胃溃疡属于消化系统溃疡病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提升,成为影响居民消化系统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
据调查可知,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由密切的关系,一旦发病,不仅损伤胃粘膜,还会加重胃酸分泌,使得患者胃部不适感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舒适性和健康水平。
药物是胃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以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以及抗生素的应用频次最高,但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不仅易出现不良反应,还会影响远期疗效[1],导致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遂需要进一步完善药物治疗方案。
雷贝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有研究表明,该药物安全性高,起效快,可快速缓解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遂本文从联合治疗的角度出发,分析雷贝拉唑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为例,从中抽取50例,均于2022.04-2023.04参与研究,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龄范围:24岁-44岁,平均(32.03±2.13)岁。
胶体果胶铋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胶体果胶铋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采取胶体果胶铋联合雷贝拉唑钠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时间资料2019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78例呼气试验阴性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资料。
按照双盲法给予分组处理,对照组(n=39)实施雷贝拉唑钠口服治疗,观察组(n=39)联合应用胶体果胶铋口服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复发率2.56%,满意度94.87%均更优(P<0.05)。
观察组上腹疼痛(5.06±0.82)d,腹胀(4.05±1.86)d,反酸(4.36±1.49)d,对照组上腹疼痛(8.79±1.11)d,腹胀(8.97±2.63)d,反酸(7.98±2.65)d,(P<0.05)。
观察组胃泌素(43.62±1.08)μg/L,胃蛋白酶原Ⅰ(132.78±4.09)mg/L,胃蛋白酶原Ⅱ(8.02±1.01)mg/L,(P<0.05)。
结论:围绕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工作进行研究,应用胶体果胶秘、雷贝拉唑钠联合治疗,可有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优化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关键词: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钠;慢性糜烂性胃炎引言:慢性糜烂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上皮损伤而形成的疾病,患者患病后呈现腹痛、上腹饱胀等症状,经内镜检查可观察到患者胃黏膜伴随糜烂性出血。
当前临床认为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应用药物治疗疾病,通过消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侵袭作用,强化胃黏膜保护,可有效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雷贝拉唑钠可有效调控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对壁细胞泌酸功能进行控制,有利于降低患者炎症,加快糜烂胃黏膜愈合,进而提升患者临床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但是该药物单独应用,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临床更加倾向于将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进而有效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胶体果胶铋属于胃黏膜保护药,在消化性溃疡中应用较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贝拉唑㊁胶体果胶铋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HP 相关性胃炎的效果观察霍江波,于淑霞,陈娟,徐涛,王珺,王蕾(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26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 相关性胃炎的应用价值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0例HP 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克拉霉素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㊁不良反应发生率㊁HP 感染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率㊂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9.65±4.57)d ,对照组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0.28±5.33)d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观察组HP 复发率为3.02%,对照组HP 复发率为11.66%,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观察组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满意率为85.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雷贝拉唑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HP 相关性胃炎,疗效更好,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㊂ 关键词: 雷贝拉唑; 胶体果胶铋;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516,R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9)05-0139-03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局重点攻关计划(No.首发CA2014-2-2021)作者简介:霍江波(1978-),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从事内镜下治疗相关疾病研究㊂ 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炎性改变,根据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多数急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可治愈,部分急性胃炎,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患者饮食不规律等,常可演变为慢性胃炎,胃炎一旦发展成慢性胃炎,其病情容易反复,尤其是当慢性胃炎合并了HP 感染时,其治疗用药变得更为复杂,疗程变得更加漫长〔1〕㊂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显示〔2-3〕,慢性胃炎,尤其是HP 相关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㊂基于此,笔者对在我院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600名HP 相关性胃炎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0例HP 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克拉霉素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168例,女132例,年龄30~70岁,平均45.25±6.48岁;观察组男152例,女148例,年龄32~68岁,平均45.78±5.31岁,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㊂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所选患者均经胃镜等检查确诊为HP 相关性胃炎,且为首次诊断及治疗㊂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溃疡㊁肿瘤㊁出血㊁息肉者除外;(2)治疗期间或治疗前4周,因感冒或其它疾病口服抗生素及有消化道副作用药物者除外;(3)严重肝㊁肾功能不全者除外;(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除外;(5)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除外㊂所选患者对本调查研究知情并签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㊂1.2 研究方法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珠海润珠制药,国药准字H20052317,规格:10mg*7s /盒,用法:20mg /次,2次/d)㊁胶体果胶铋胶囊(华北制药,国药准字H20073590,规格:50mg *36粒/盒,用法:200mg /次,2次/d);对照组联合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国药准字H44021518,规格0.5g*24s /盒,用法:1.0/次,2次/d)㊁克拉霉素胶囊(扬子江制药,国药准字H20050292,0.25mg*6s /盒,用法:0.5mg /次,2次/d),观察组联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同前)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1g*12s /盒,用法:0.2g /次,2次/d),疗程均为14d㊂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㊁不良反应发生率㊁HP感染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度㊂停药2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及胃镜,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病情复发情况㊂疗效评判标准:(1)治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如反酸㊁嗳气㊁腹胀㊁腹痛等完全消失,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面积消失;(2)显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显著改善,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消失面积>75%;(3)有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有所缓解,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消失面积50%~75%;(4)无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㊂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按总分100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中,满意≥90分,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满意数+较满意数=总满意数㊂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㊂2 结果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49例㊁显效124例㊁有效17例㊁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91.00% (273/300);对照组治愈120例㊁显效105例㊁有效45例㊁无效30例,治疗有效率为75.00%(225/300)㊂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2,P<0.05)㊂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胃炎相关症状如反酸㊁嗳气㊁腹胀㊁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19.65±4.57)d,对照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30.28±5.33)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皮疹6例,恶心5例,失眠4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18/300);对照组出现恶心10例,失眠7例,头晕和便秘各6例,腹痛㊁腹泻㊁头痛㊁皮疹各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45/3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P<0.05)㊂2.4 HP复发率比较 随访12个月,观察组HP复发率为3.02%,对照组HP复发率为11.66%,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2.5 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165例㊁较满意120例,满意率为95.00%(295/300);对照组满意136例㊁较满意119例,满意率为85.00%(255/3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㊂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HP相关性胃炎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㊂首先,HP相关性胃炎对人类主要危害之一,就是它具有传染性〔4-5〕,可通过口-口㊁粪-口和胃-口途径在人-人之间传播,且普遍人群易感㊂其次,中国HP感染具有低龄化趋势,尤其是11~12岁儿童发病率较高,由于患儿病情具有抵抗力差㊁病情复杂㊁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因而其日常㊁生活㊁学习,乃至身心健康均受到严重影响㊂再次,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HP感染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客观现象〔8〕,一方面,未注重相关HP感染筛查;另一方面,在已知或未知家庭成员中有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情况下,仍混用餐具,因而在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反复的同时,也将HP传染给了其他家庭成员㊂此外,抗生素耐药使得抗HP治疗方案存在不稳定的客观情况〔9-10〕,因而临床医生在选用抗HP药物时,除了往往需要多联给药外,还常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病情复发的患者,其抗生素的使用显得更为复杂,此外还需指出的是,由于多数抗生素不宜用于低龄患者,因而也造成了临床治疗方案的用药困难㊂综上所述,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㊁积极㊁有效地控制HP相关性胃炎的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复发率,在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㊂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年满18岁的患者中,使用雷贝拉唑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疗程较短,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讨㊂参考文献:〔1〕 王仲略,周刚,沈慧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817.〔2〕 骆泉,赵洁,徐关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胃炎及病理之间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476.〔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精简版(2017年,上海)〔J〕.重庆医学,2017,40(12):705.〔4〕 崔璨璨,李长锋,张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6):1287.(下转142页)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㊂2.3 病情改善情况 研究组无效㊁有效㊁显效和临床控制分别为0例(0.0%)㊁11例(22.0%)㊁9例(18.0%)和30例(60.0%),对照组分别为9例(18.0%)㊁20例(40.0%)㊁7例(14.0%)和14例(28.0%),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㊂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声嘶㊁心悸〔5例(10.0%)㊁3例(6.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1例(2.0%)㊁0例(0.0%)〕(P<0.05)㊂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n=50)组别FEV1增加量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FEV1预计值(⎺x±s)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0313752.3±4.372.6±5.588.5±7.1对照组0283153.2±4.570.1±3.275.6±6.5χ2 1.000 4.235 5.635 1.201 5.352 6.352 P>0.05<0.05<0.05>0.05<0.05<0.053 讨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气道炎症,患者分布在多种年龄段中,并且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㊂临床通过临床症状判断患者是否符合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㊁持续哮喘为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㊂信必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哮喘疾病的药物,属于一类吸入剂,主要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哮喘病患者,但是相关资料〔3〕显示,当单纯的信必可治疗哮喘时并不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需要加以相关的皮质激素或者是受体激动剂进行联合使用方可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4〕㊂异丙托溴铵是一种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属于非脂溶性药物,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患者机体内的乙酰胆碱收缩气道平滑肌,进而使得患者呼吸顺畅,降低哮喘病症的发生〔5〕㊂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1周)的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都得到缓解和改善,两组患者的ACT评分㊁FEV1增加量和FEV1预计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信必可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控制患者哮喘的病情,而单纯的应用信必可治疗的效果较差㊂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声嘶㊁心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㊂由此可见,采用信必可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后患者哮喘病情缓解的同时肺功能得到改善,可见采用信必可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㊂本文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我院将在后期扩大样本量,为证实重度支气管哮喘应用信必可联合异丙托溴铵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更详实的依据㊂综上所述,临床采用信必可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得病情,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采用和推广㊂参考文献:〔1〕 刘玮霞.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7.〔2〕 王红阳,崔存晓,喻昌利,等.信必可都保对重度COPD 患者稳定期疗效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259.〔3〕 徐苏,黄周庆.门诊使用爱全乐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10(9):120.〔4〕 欧阳万青,陈志忠,林远杰.信必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近期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5):123.〔5〕 朱筱慧,林云辉,赵慧霞,等.应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信必可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4(34):252.(收稿日期:2019-03-08;修回日期:2019-04-11)(上接140页)〔5〕 寿晓玲,胡芬,朱利月,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功能损害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2):1819.〔6〕 王红旗,杨爱平,张国祥,等.杭州萧山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7):958.〔7〕 赵帅,徐樨巍,李爱华.北京城区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0):754.〔8〕 汪荷,黄津芳,赵鸿雁,等.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34.〔9〕 巩会杰,张逸强,李东方.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㊁IL-17及TNF-α水平的影响〔J〕.传染病信息,2018,31(3):264.〔10〕 熊晶晶,黄永坤.益生菌在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106.(收稿日期:2019-03-09;修回日期: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