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疾人体育的特殊意义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随着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日趋缓慢,体育成为经济的突破口得到大力发展,逐渐流行起来。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体育运动的开展和管理、体育设施建设,无疑为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无论是相对于身体正常发育,还是正常的社会生活参与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处于弱势地位的。
怎么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升社会参与度,推动残疾人社会地位的平等与正常人一样享受人类社会文明的经济、文化成果,一直是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社会问题。
国际残奥会的理念是“超越、融合、共享”这无不透露着让残疾人坚强起来,克服困难,独立顽强的关怀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有的运动都关乎生命和人道主义,运动面前人人不被抛弃。
残疾人体育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一、残疾人体育残缺的身体创造出不残缺的意志与生命力为社会正能量内容添写非凡一笔。
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里和社会生活都健康。
残疾人在运动中拼搏凸显出来的顽强乃至超越常人意志证明“我承认我身体残缺但我能够独立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2007-5-29 19:03年仅16岁的女孩,拖着受伤的双腿,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她就是佛山姑娘曹远航。
这一天昆明星耀体育运动城田径场跑道上,女子T(脑瘫)37级100米跑决赛马上进行,发令枪响过,运动员一齐冲上跑道直奔终点。
他们虽身患残缺可他们的面容没有丝毫畏怯在赛道上拼搏着,就在此时发生了叫人揪心的一幕,广东选手曹远航在出发几步即失足重重摔倒,双膝随即鲜血淋漓,左膝大块皮肤掉落。
正当在场边的教练和观众都在为这名小选手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感到惋惜时,接下来让他们看到却是曹远航摇晃着瘦弱的身躯从地上爬起死命往前冲,一直追到终点,与最前面选手足足缩短了20多米距离,以19秒72的成绩获得这个项目的第四名。
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相信重新站起就会有希望。
而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还不懂得这个道理。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一)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一)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
•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社会融合能力:残疾人体育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与社会其他成员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
•促进身心健康:残疾人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减轻残疾人的身体痛苦和不适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残疾人体育比赛通常需要团队合作,通过参与比赛,残疾人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激发个人潜能:残疾人体育活动可以激发残疾人内心的潜能,推动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残疾人体育的作用
•社会倡导: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可以引起社会对于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和倡导,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
•助力康复和康复体系建设:残疾人体育活动在残疾人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残疾人康复医疗体系的质量和效果。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传递正能量:残疾人体育活动可以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精神,鼓舞其他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也对整个社会起到激励作用。
总结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在于提升残疾人自身的身心素质,更在于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关爱。
通过残疾人体育活动,我们可以打破固有的偏见和歧视,建立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积极意义析考

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积极意义析考康复体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为残疾人恢复身心健康和调适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它在残疾人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
康复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体能,调节情绪,还可以提高残疾人的自信心。
随着康复体育的普及,残疾人的落后现象正在不断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康复体育对残疾人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康复体育能够强身健体,增强残疾人的生理机能。
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身体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与体育活动。
科学合理的康复体育,可以有效地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提高其身体素质。
例如,一些残疾人可以通过游泳、骑行等体育项目,从而增强肌肉组织的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体型,提高腿部的力量,从而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其次,康复体育有助于调节残疾人的情绪。
残疾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而导致自卑感,缺乏自傲,对自己失去信心。
康复体育可以帮助残疾人保持积极的情绪,培养他们追求胜利的精神,帮助他们改变负面的思维,从而提高残疾人的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环境。
此外,康复体育还可以为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残疾人如果能够通过体育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沟通与交往机会,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此外,残疾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养,拓宽知识面,丰富文化生活,激发自我改变的信心,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最终实现从被动成为主动,从消极走向积极的转变,达到融入社会的目的。
综上所述,康复体育对残疾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政策,把握体育入口,利用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促进残疾人康复的作用,提高残疾人的自信心,促进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并且,建立全国性的残疾人康复体育机构,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康复体育机会,保障其参加体育活动的权益,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体育的乐趣。
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认识和理解残疾人体育事业,哎呀,说起来真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你想啊,大家都知道,体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光是锻炼身体,还能磨炼意志、增强自信。
对残疾人来说,体育更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想象一下,一个在轮椅上的朋友,参加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奔跑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那种拼劲儿,简直让人感动得想哭。
你可别小看这场比赛,里面的每一个投篮、每一次传球,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挑战。
再说了,残疾人运动员的故事真是让人惊叹。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不屈不挠。
你看看那些参加残奥会的选手,真的是个个都是英雄啊。
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汗水和坚持。
有人说,他们和普通运动员比起来,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但我觉得这根本不是重点。
真正打动人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打破了常规,勇往直前,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这不可能”的反转。
残疾人体育不仅仅是比赛,它更是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仿佛每一个人都在为彼此的梦想加油。
你看到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面孔,心中会不禁燃起一股热血,觉得生活真美好。
那种团结的力量,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不管你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精神就是体育的精髓。
说到这里,咱们再聊聊残疾人体育的普及问题。
哎呀,这可是个大事儿。
虽然现在的关注度在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人对残疾人体育的认识不够。
很多人认为,残疾人运动就应该是简单的活动,殊不知,背后的训练和准备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就像一位优秀的厨师,光有好的食材还不够,还得掌握高超的烹饪技巧。
残疾人运动员同样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无数的训练,这样才能在赛场上挥洒自如。
社会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城市都能多建几处无障碍设施,那些残疾人朋友就能更方便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我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能看到更多精彩的比赛,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更是为了让整个社会都充满正能量。
21.残疾人体育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残疾人体育主讲赵素京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第一节残疾人体育基础知识一、国内外主要残疾人体育组织(一)国内残疾人体育组织残疾人体育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归口管理。
目前,根据参加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体的残疾类别不同,我国残疾人体育组织主要有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
中国残奥委员会前身即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代表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主要负责推广适宜肢残人士、视力残疾人士参加的体育运动。
中国特奥委员会前身为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代表智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主要负责推广适宜智力残疾人士参加的体育运动。
中国聋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代表听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成立了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
全国建设了27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训练基地,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和运动员训练需要。
(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国际残奥委员会(IPC)它是一个综合性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目前由174个国家及地区的残奥委会(NPC)和4个特定类别残疾人国际体育联合会组成。
国际残奥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总部设在德国,中国残奥委员会是国际残奥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现任国际残奥委员会主席是英国人菲利浦·克雷文先生。
国际残奥委委员会会员由国家(地区)残奥委员会、单项残疾人体育组织、洲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和4个特定类别残疾人国际体育联合会组成。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残奥会是由国际残奥委员会(IPC)负责组织的。
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SOI)总部设在美国,创立于1968年。
创始人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莱佛及其丈夫萨金特·施莱佛。
目前,参加国际特奥会组织及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
中国特奥委员会是国际特奥会的正式成员。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需求与适应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需求与适应残疾人体育运动是指以特殊群体——残疾人为主体,通过运动参与和竞技,提高身体素质和自我价值的活动。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其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适应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参与和成功体验。
一、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需求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由于其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会出现各种特殊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需求:不同残疾类型的运动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行动不便、平衡难以保持、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等身体方面的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相关辅助器具、运动改造设施和教练员的指导,以满足其参与运动的身体需求。
2.心理需求:残疾人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可能会面临自卑、焦虑、心理压力等问题。
因此,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建立积极的心理氛围,提供心理辅导和专业的心理支持,以满足其参与运动的心理需求。
3.交流需求: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可能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运动交流困难等原因,导致与他人的交流受限。
因此,需要提供辅助通讯工具和交流技巧培训,以满足其参与运动的交流需求。
4.社交需求:残疾人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同样需要满足社交需求。
然而,由于外界的偏见和歧视,残疾人在社交活动中可能会面临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适应性的社交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交活动,以满足其参与运动的社交需求。
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适应措施为了满足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需求,需要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
以下是几方面的示例:1.设施改造: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运动参与者,需要提供相应的设施改造,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参与体育运动。
比如,为视觉障碍者提供有防碰撞措施的场地和指引;为听觉障碍者提供视觉辅助设备等等。
2.器具辅助:根据不同残疾类型的运动参与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辅助器具。
比如,给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为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的人员提供辅助装置等等。
3.教练员培训: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需要对教练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残疾人体育是指针对残疾人群体开展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
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能改善残疾人的体质和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残疾人体育对于残疾人个体来说具有巨大的意义。
残疾人由于生理或心理原因,存在着一定的身体缺陷或功能障碍,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例如,通过参与轮椅篮球、残疾人游泳等项目,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
另外,体育活动还能培养残疾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活和工作。
残疾人体育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残疾人体育的开展,可以打破传统观念中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尊重。
残疾人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桥梁,不仅能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参与度,还能增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此外,残疾人体育还能激发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社会可以更加关注残疾人的需求和权益,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残疾人体育对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残疾人体育的开展,可以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在残疾人体育的推动下,可以建立完善的残疾人体育设施和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体育教练和康复师,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体育培训和康复治疗。
此外,残疾人体育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残疾人体育人才,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通过不断推动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可以提高残疾人事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竞争环境。
残疾人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残疾人的体质和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残疾人体育的推广和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残疾人体育的水平和影响力,才能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平等竞争的目标,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特殊体育知识点总结大全

特殊体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残疾人体育运动1、残疾人体育的起源和发展残疾人体育是指在残障人士助于康复和社会融合的目的下,开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
残疾人体育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为了帮助残障士兵康复,通过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50年代开始,残疾人体育运动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
1988年,首届残疾人奥运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开创了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新纪元。
2、残疾人体育的分类残疾人体育按照运动员的残疾类型可以分为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等。
不同类型的残疾对运动项目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残疾人体育运动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3、残疾人体育的影响和意义残疾人体育对残障人士的康复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残障人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融合能力。
同时,残疾人体育也能够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残障人士权益的关注和保障力度的增强,残疾人体育运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将为残疾人体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对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特殊体育教学1、特殊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难点特殊体育教学是在一般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特殊体育教学的特点是难度大、工作量大、对教师的专业要求高,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人文关怀和教学能力。
2、特殊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意义特殊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特殊体育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融入团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特殊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特殊体育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个别教学、小组教学、情景教学等,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特殊体育教学的评价策略特殊体育教学的评价策略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例如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进步和实际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残疾人体育的特殊意义
——从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谈起
GG120142 杨斌
[摘要] 2008年奥运会后,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残疾人的体育运动情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残疾人的运动竞技水平得到提高。
事实证明,体育运动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情绪,增加自信心,获得快乐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残疾人;体育运动;特殊意义
有专家对我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过调查,结论:有90.6%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因此,体育运动不论作为一种业余的锻炼方式,还是一种专门从事的职业,对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残疾人体育的特殊意义
中国残联前主席“联合国人权奖”获得者邓朴方说:“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
它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
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
”邓朴方的这段讲话是对残疾人体育的重要意义所作的深入浅出的精辟论述。
(一)康复健身
“这是残疾人体育的初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出现了伤残士兵康复中心活动小组,因战争而致残的人们,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获得康复,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于是,残疾人体育活动逐步受到重视。
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对残疾人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残疾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补偿残疾带给他们的不便,使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逐步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富有感染力
残疾人体育与健全人体育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社会教育意义更深刻、更感人、更具有震撼力。
残疾人由于肢体、精神或智力残疾使他们与健全人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
残疾人参加体育比赛活动,比的不仅是单纯的比赛运动技术和战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潜能挑战。
残疾人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是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战胜困难的凯歌。
许多观众在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后激动地说,健全人比赛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而残疾人体育比赛则震撼了我们心灵的内核。
(三)人权保障和文明建设的窗口
对残疾人的认识是反映人类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
在旧社会,由于人们受封建迷信思想中“报应”、“轮回”毒素的影响,对残疾人普遍采取歧视和嘲笑的态度,更不要说鼓励、支持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了。
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体育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可以说残疾人体育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世俗抗争、以自己的光辉业绩对社会进行教化的历史。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一方面说明残疾人体育本身就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中国从1984年起至2004年已参加了6届国际残奥会,从参赛人数、项目、成绩上看,一届比一届参赛的人数多,一届比一届取得的成绩好,受到国际好评。
从这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权保障的进步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为国争光的平台
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一样,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在为国争光的平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国际赛场上,奋勇拼搏,摘金夺银,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给中国6000万残疾人塑造了一个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形象。
正如在第九届国际残奥会上荣获金牌的残疾人运动员孙长亭所说:“健全人为祖国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代表中国;我们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夺得金牌之后,照样升国旗、奏国歌,我们残疾人也代表中国。
”
二、我国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挖掘残疾人的体能潜力,表现其特殊体育才华,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来实现平等、参与与共享的社会目标。
(一)蓬勃发展的残疾人群众性体育。
继1987年成立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之后,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体育协会也相继成立;在福利企事业单位、社区、特教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了各级残疾人体育业务培训班近300个,万余人次接受了培训;参加地、市、县级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和选拔赛的业余运动员累计已达到20余万人次;残疾人体育专职干部由90年代初不足10人发展到近30人,有近百名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介入残疾人体育训练、竞赛组织工作。
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与此同时还举办了近40次全国单项赛事,参赛项目由80年代的4个拓展到14个,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累计超过万人次。
(二)我国残疾人体育走向世界。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已相继加入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ISOD)、国际盲人体育协会(IBSA)、国际脑瘫人体育协会(CP-ISRA)、世界聋人体育联合会(CISS)、国际轮椅运动联合会(ISMWSF)、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SOI)、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联合会(FESPIC)等。
自1982年以来,我国参加了五届残疾人奥运会、五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四届特殊奥运会、两届聋人奥运会以及盲人运动会和多项世界锦标赛,共获得1600余枚金牌、破(超)185项世界纪录。
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十届残疾人奥运会上首次进入世界残疾人体育"十强",2000年第十一届残疾人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第六位。
中国代表团在第五、六、七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连续保持金牌、奖牌总数第一。
2008年还成功举办了残奥会。
(三)我国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我国承办国际性的残疾人体育赛事很少,与我们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赛场上的成绩不相匹配;2、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的数量在近期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残奥、聋奥和特奥发展不平衡,聋奥明显滞后。
相对于庞大的残疾人口数量我国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数量还不够;3、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的形式过于单一。
项目的设置过于侧重成绩的要求,忽视项目的推广、发展和承办国际赛事的需要。
(四)解决我国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不足之处的办法。
1、探索俱乐部联赛制和市场运作残疾人赛事的可能性;2、注重基层残疾人体育比赛的开展,为我国的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打基础;3、调整各类残疾人体育竞赛的安排,均衡发展各类体育竞赛,增加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的数量和场次,重视聋人群体体育竞赛的开展;4、开展多形式的残疾人体育竞赛,引入邀请赛、友谊赛、商业赞助杯赛等赛事,改变单一的竞赛性质和目的;开展和推广更多的残疾人体育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5、积极申办国际赛事,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结束语
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残疾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同时,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以其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不仅扩大了我国在世界的影响,激发了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而
且也为动员和更多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求是》杂志2008.8
周芳,《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出自浙江体育科学[J]2005、27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N],2010 年02 期。
《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