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64页

合集下载

产业政策-PPT精选

产业政策-PPT精选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推 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扶持特殊类型地区 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快 建设主体功能区。
56
谢谢
(三)产业布局政策
是政府用以促进产 业的地区分布合理化 的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 是促进资源在空间上合 理配置
产业布局政策的着力点: 规划不同功能区;以发挥 各区域优势为着眼点促进 产业集中。
三、我国产业 政策演变的历史 回顾
在我国,产业政策一词最早出现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见 于1989年的《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 策要点的决定》。我国正式使用“产 业政策”概念较晚,但并不能因此否 定我国一直存在产业政策。
目前,工业增加值中,重工 业比重为70%左右。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影响:发
展方式粗放。资源依赖程度 高;吸纳就业能力弱;抵 御风险能力低。
2、政策思路:
(1)加强第一产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适度规模经
营,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实施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结 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 合、种养加一体发展。积极引导调整农 业种植结构。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我国产业 发展中的问题及 政策思路
(一)产业结构存在的 问题及政策思路
1、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存 在的主要问题
结构决定功能。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影响经济增长 速度、质量、抗风险能力。
主要问题:第一产业基础脆弱,
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 相对滞后。
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9年三次产 业比重分别为9.0%、40.5%、50.5%,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但仍具有明显的“重 型化”特征。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PPT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PPT
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思考 3.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如何布局港口? 【提示】 港口选址既要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又要 考虑自然条件,海港选址要求的自然条件为水域条件 (航行、停泊)与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入港 航道要求短、直、宽、深且少淤积;要有广阔水域和 深水岸线供船舶安全抛锚、停泊;陆域必须有良好的 地形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以求对港口的设备、建筑 以及港口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布置,同时要有良好而广 阔的腹地,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托。
三、城乡规划中的交通运输业布局 1.城市内部交通
(1)布局 原则
考虑城市_地__理__环__境____因素 合理布局_交__通___性道路和生__活____性道路 合理布置城市各种_交__通__线__路__和__设__施____ 交 通 场 、 站 的 布 局 满 足 人 们 _出__行___ 便
思考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条件为工业布局提供了可能性。 劳动力与技术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中间 纽带,技术是影响工业布局最活跃的因素;工厂 选址应尽量接近原料地、能源地和市场,以减少 运输费用,使工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工 业布局还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某城市道路体系规划体现的布局原则:功能明 确,类型清楚,方便居民生活并结合自然环境特 点等原则。 3.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交通性道路的两侧 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生活性道路 的两侧可大量布置住宅、公共建筑、停车场、公 共站点等服务设施。(2)长途汽车站宜布置在市区 外围,且满足人们出行便利与城市环境的要求。
针对训练 3.下图是德国柏林交通枢纽示意图,分析回答 相关问题。
(1)柏林市的城市道路网属于________式道路网。 (2)从图中可以看到,有若干条环线把众多的呈 ______状的干线线路连接起来。 (3)以上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一方面保证对城市提 供良好的________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客、货 流对________交通运输的压力。 (4)城市道路网规划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有:满足 人们________的需要、节约________、合理利用 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保护________等。

产业经济学第4章产业结构及其效应

产业经济学第4章产业结构及其效应

4、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征。 所谓产业国际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产业国际转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主要是生产要素差异(如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禀赋、产业技术水平、知识创新能力)、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市场状况等。产业国际转移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配置。 产业国际转移的一般趋势 第一,产业国际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产业国际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产业国际转移的特点 第一,产业国际转移进程加速; 第二,产业国际转移结构高度化 第三,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的主体 第四,产业国际转移方式多样化 第五,产业国际转移的区域集聚现象日益明显。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由适应性调整转入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第4章 产业结构及其效应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两大部类分类法
01
四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
其他产业分类方法: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02
*
*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中国的产业分类
改革开放前,在产业分类和经济统计中,一直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分类法,也就是五部门分类法,将物质生产领域的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 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分类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三次产业分类法,随后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5月对中国的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发布了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1985年5月,国家统计局确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界线,正式提出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随后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意见》,正式确立了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次产业为农业;第二次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指除了上述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又分为两大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和四个层次是:流通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个行业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
关系。
关键词:技术经济联系、数量比例关系
二、区域产业结构
● 不具备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和产业
● 形成了区域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 ● 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 区际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
3.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 市场机制 ● 计划机制 ● 政府调控机制
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一、区域主导产业
1.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产生长远性影响作用的产业 部门。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率计划机制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
值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
度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生产型占优势地位向服务型占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 (1)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的依据
●区域的自然禀赋
●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总体水平 ●地域分工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
1.区域专业化产业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 工意义、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关键词:能发挥区域优势 具有区域分工意义 主要为区外服务
(1)区位商(劳动力专门化率)
劳动力专门化率(SL)=
区域内某一产业劳动力人数占该区域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
该产业全国劳动力人数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阶段专题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
第十页,共26页。
二、主要铁路干线(tiě lù ɡàn xiàn)及枢纽
第十一页,共26页。
1.从图甲可以读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tiě lù ɡàn xiàn)的名称、走 向、起止点。
南北向的铁路线 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 (自东向西排列) 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 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自北向南排列) 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第十八页,共26页。
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tèdiǎn)及选择
运输方式 比较项目
运量 运价 运速
铁路
较大 较低 较快
公路
较小 较高 较慢
水运
大 最低 最慢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管道 大
第十九页,共26页。
【典例4】(2012·葫芦岛学业考)葫芦岛市的李嫂把批发来的几百千
克香蕉送到市场出售,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 )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
第六页,共26页。
【解析】(1)选A,(2)选B。本题考查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从图 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长城以北,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 主要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和大豆。B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 花江三江交汇处,称为(chēnɡ wéi)三江平原。
第七页,共26页。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解析】(1)选C,(2)选D。本题考查工业区的形成条件(tiáojiàn)。 图甲中的工业区是珠江三角洲,与沪宁杭地区相比,发展优势是靠近 东南亚地区,很多地方是“侨乡”。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于北 京市。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A.铁路(tiělù)
B.公路 C.水运
D.航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