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毕业设计大纲
[建筑土木]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文本范本[管理资料]
![[建筑土木]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文本范本[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0e522c5022aaea988f0fab.png)
摘要本规划题目为《连云港市猴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中遵循区域一体化、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性原则,以“面向未来地缘人文,拓掘进步时代脉搏,塑造滨水特质空间”为规划理念,打造一个集商贸、居住、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配套区。
规划着重于城市空间的总体控制,为下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地域文化与滨水空间相融合的地区亮点。
在本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现场踏勘和访问相关部门的方式进行现状调研,依据现状资料分析结果和相关规划案例的研究进行方案对比,然后确定设计方案,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规划中依托盐坨站特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展示其独特的地区文化——盐文化,以高标准、高定位,打造盐文化街区。
同时猴嘴街道作为传统小镇,保持其特有的小镇形象,从人性化角度,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使原居民具有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本项目的建设将会为周边产业园区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也会对旧城改造、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布局土地使用盐文化AbstractThis planning on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for Houzui area in Lianyungang ”, followed in the coordination and overall benefit principle to“face the future geopolitical humanities, dig progress extension the pulse of The Times, sh aping waterfront character space for planning idea”, makes a collection of trade and business, live, travel, culture in a modern public supporting focuses on urban space overall control, to the next level of planning to provide basis, the realization regional culture and waterfront space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is scheme design process, the inspection and access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way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other planning case studies scheme contrast, then sure design pla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lanning scientific and the planning of Yantuozhan stood on the special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show its unique local cultural-salt culture, high standard, high position, make salt culture the same time the streets as traditional Houzui town, keep its peculiar image, from the small town of humanized Angle, perfect all kinds of basic facilities, the original residents have strong regional identity. This project will be around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ark provide better supporting service, for urban renewal,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for urban development to make the contribution.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Layout Land use Salt cult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1)文本部分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规划布局 (16)第三章建筑间距、退后红线与限高控制 (18)第四章城市五线控制 (19)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 (20)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21)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引 (24)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5)第十章附则 (26)附表一规划用地汇总表 (27)附表二公共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29)附表三道路规划一览表 (32)附表四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33)说明书部分第1章规划综述 (43)434343434343444444444444第2章现状条件分析 (46)46464747474950515253第3章定位、目标、发展思路与规模 (54)54《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纲要 (54)《连云港开发区概念规划》 (54)54545556565757第4章用地布局规划 (58)58585959(R) (61)(C) (61)(W) (62)(T) (62)(S) (63)(U) (63)(G) (63)(E) (63)63636365656667686870717172727272727273747475777979808080818282828383848585858686868686868787第6章街坊划分及开发强度控制 (89)8989(包括商住用地) (89)8989888989第7章五线控制规划 (92)“五线”控制 (92)92929292第8章规划实施措施 (93)93939495959595969696结论 (97)致谢 (99)参考文献 (99)ContentsAbstract in Chinese (Ⅰ)Abstract in English (Ⅱ)TEXTChapter One General (15)Chapter Two Layout (16)Chapter Three Building the red line and the height limit spacing back control (18)Chapter Four City "five line" control (19)Chapter Five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20)Chapter Six Road traffic planning (21)Chapter Seven Municipal facilities planning (22)Chapter Eight Urban design guide (24)Chapter Nin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25)Chapter T en Remarks (26)Schedule a Planning land summary form (27)Schedule b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schedule (29)Schedule c Road planning schedule (32)Schedule d Plot index control list (33)MANUALChapter 1 Planning View (43). Planning background (43)The change of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43)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43)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aspirations (43)Peripheral area development touches (43)This planning main task (44). Planning scope and based on (44). Planning scope (44). Planning based on (44). Planning principles (44). Regional harmony principle (44). Prospective principle (45). Overall benefit principle (45)Chapter 2 Current condition analysis. (46). Surrounding area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46).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47).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47).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48). Traffic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level of traffic facilities planning requirements (49). Present situation public facilities (50). Present situ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52). Status building analysis (52).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mmary (53)Chapter 3 With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targeted scale (54). Master planning of this area requirement (54).“The city of lianyungang city planning (2008-2030) ”outline (54)concept planning of lianyungang development zone (54). Region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alysis (54). Function orientation (54). Space image orientation (55). Location choice (56). T argeted (57). Development thought (57). Planing scale (57)Chapter 4 Land layout planning (58). Spac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ivision (58). Space structure (58). Functional partition (59). Land use planning (59). Land layout (59). Residential land layout (R) (61). Public facilities (C) (61). W arehousing land (W) (63). Foreign land for traffic (T) (63). Road square land (S) (63). Green space (G) (63). Other land (E) (63). Integrated traffic planning (64).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the principle (64). Road system planning (64). Traffic organization mode (66). Major transportation node planning (66). Urban public transport planning (67). Static traffic planning (67).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 (69). Planning principles (69). Education facilities (71). Medical and health facilitie (72). Recreational sports facilities (72). Commercial facilities (73). Administrative facilities (73). Financial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73). Community service facilities (73). Green space landscape system (73). Green space system (73). Landscape system planning (74). Urban design guidance (75). Particular purpose area (75). Urban design guidance (76)Chapter 5 Municipal facilities planning (78). W ater supply engineering (78). Drainage engineering (79). The rain engineering (79). Sewage projects (80). Electricity and gas engineering (81). Power engineering (81). Heating projects (83). Status (83). Planning based on (84). Heating way (84). Heat load forecasting (84). Heating engineering planning (85)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86). Status (86). Demand forecast (87). Postal engineering planning (87).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87). Communication pipeline planning (88).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88). Status (88). Planning based on (88). Garbage forecast (88).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ject planning (88)Chapter 6 Neighborhood division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control (89). Neighborhoods (89). Development intensity control (89). Residential sites (89). Commercial banking land (89). Other facilities (89). Building density (90). Building height limit (90). greening rate (90). Land compatibility (90)Chapter 7 Five line control instructions (93). "Five line" control (93). Road red line control (93). Green green line control (93). River protection the blue line control (93). Municipal facilities yellow line control (93)Chapter 8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94). The plan implement the main character (94).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94). Update old city guide (95). The plan implement timing Suggestions (96). Recen (96). Middle (96). Forward (96). The existing planning to put the proposal (97). Houzui set district (97). T aipei maturity of residential area (97)Conclusion (98)Thanks (99)T eference (100)绪论一、课题背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连云港提出了“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战略指导思想,新一轮的规划建设全面展开。
城市规划毕业提纲.doc

城市规划毕业提纲我们写也需要先写出提要。
在执笔前把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内容的提要。
以下就是2篇关于城市规划毕业,供大家参考!城市规划提纲一摘要4-5Abstract 5目录6-10第一章绪论10-1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1.1.1 研究背景101.1.2 研究意义10-1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21.2.1 研究内容11-121.2.2 研究方法121.3 研究框架12-14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14-22 2.1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基础14-17 2.1.1 中心地理论14-152.1.2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152.1.3 增长极理论15-162.1.4 核心边缘理论16-172.1.5 点轴空间体系理论172.2 交通对区域影响效应研究进展17-222.2.1 国外研究进展17-192.2.2 国内研究进展19-212.2.3 国内外研究趋势与尚存问题21-22第三章厦漳泉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格局22-293.1 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提出223.2 厦漳泉大都市区经济社会格局基本态势22-273.2.1 厦漳泉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格局23-253.2.2 厦漳泉大都市区交通发展格局25-273.3 本章小结27-29第四章厦漳泉大都市区时空压缩效应演变趋势特征29-51 4.1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交通规划方案的归纳梳理29-34 4.1.1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公路交通规划方案29-314.1.2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31-334.1.3 其他城际交通方式规划方案33-344.2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交通可达性及其演变特征34-49 4.2.1 可达性度量方法34-364.2.2 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时距演变36-404.2.2.1 整体平均交通时距演变36-384.2.2.2 城际间交通时距演变特征38-404.2.3 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可达性演变特征40-494.2.3.1 县市内部可达性40-434.2.3.2 县市对外可达性43-474.2.3.3 综合可达性47-494.3 本章小结49-51第五章交通影响下的厦漳泉大都市区经济社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51-735.1 厦漳泉大都市区经济指标与交通发展空间耦合51-575.1.1 县市经济质量与交通发展相关性51-535.1.2 县市经济指标与交通发展空间耦合53-565.1.3 基于耦合特征的厦漳泉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格局预测56-575.2 厦漳泉大都市区规模等级结构演变57-635.2.1 县市空间联系评价方法57-585.2.2 县市规模等级格局分析58-615.2.3 基于空间联系隶属度的规模等级结构演变61-635.3 厦漳泉大都市区中心体系结构与发展热点演变63-72 5.3.1 区域中心腹地范围演变与中心体系结构演变63-67 5.3.2 交通节点服务范围演变特征与发展热点预测67-72 5.4 本章小结72-73第六章总结与展望73-766.1 主要结论73-74 6.2 创新点746.3 不足与展望74-76 76-80致谢80-81城市规划毕业提纲二摘要5-7Abstract 7-8第一章绪论13-341.1 研究缘起13-171.1.1 国内现象:金陵台强拆事件13-15 1.1.2 国外城市:意大利历史保护15-16 1.1.3 问题思考:理性衡量的可能16-17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17-181.2.1 研究对象171.2.2 相关概念17-181.3 国内外研究与进展18-311.3.1 国内研究18-261.3.2 国外研究26-301.3.3 小结30-311.4 研究意义31-321.4.1 研究目的311.4.2 研究意义31-321.5 研究方法与路线32-34 1.5.1 研究方法32-331.5.2 技术路线33-34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形态价值评估基础理论研究34-51 2.1 评估对象:历史文化街区34-432.1.1 概念甄别34-372.1.2 分类与核定标准37-382.1.3 国内街区发展概况38-412.1.4 国外街区发展概况41-432.2 评估载体:形态43-462.2.1 街区形态解构方法43-452.2.2 街区形态构成要素45-462.3 评估本体:价值46-502.3.1 街区主要价值46-482.3.2 街区形态价值解析48-502.4 本章小结50-51第三章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估体系构建51-65 3.1 历史街区形态价值评估的目标与原则51-53 3.1.1 评估目标513.1.2 评估原则51-523.1.3 评估步骤52-533.2 历史街区形态价值评估的概念模型53-54 3.3 评估体系构建的方法研究54-563.3.1 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搭建543.3.2 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54-563.4 评价指标的阐释与权重计算56-653.4.1 评价指标的生成及阐释56-613.4.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61-65第四章实例研究65-1114.1 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65-81 4.1.1 城市发展概述65-664.1.2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概况66-70 4.1.3 本体价值评估70-714.1.4 表征价值评估71-794.1.5 综合评估79-814.2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81-924.2.1 城市发展概述81-824.2.2 历史文化街区概况82-854.2.3 本体价值评估85-864.2.4 表征价值评估86-904.2.5 综合评估90-924.3 肇庆市历史文化街区92-107 4.3.1 城市发展概述92-934.3.2 历史文化街区概况93-94 4.3.3 本体价值评估94-954.3.4 表征价值评估95-1044.3.5 综合评估104-1074.4 评估结果比较总结107-1114.4.1 形态价值总体比较107-1094.4.2 表征价值比较109-111第五章形态价值评估体系的延伸探讨111-118 5.1 形态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关系探讨111-114 5.1.1 形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关系111-1145.1.2 形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1145.2 评估体系的适用性与反思114-1185.2.1 评估体系的适用性114-1155.2.2 评估体系的相关反思115-118结论118-121主要结论118-119主要创新点119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19-121参考文献121-125附录125-138附件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125-128附录2 现行的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评价因子构成128-130附录3 广州历史城区内23片历史文化街区清单130-131附录4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评价体系权重调查表131-132附录 5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评价体系权重专家打分结果132-133附录6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评价体系权重133-134附录7 肇庆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评估体系指标层专家打分结果134-135附录8 佛山恩宁路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前指标层专家打分结果135-136附录9 佛山恩宁路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指标层专家打分结果136-137附录10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指标层专家打分结果137-13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38-139致谢139-140附件140。
《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Urban Detailed Planning Practice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是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必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住宅区设计理论的学习,以及对设计规范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相关规划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学习和掌握住宅小区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详细规划课程设计(论文),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两种形式,并由学生自行选择参与:(1)课程设计,主要针对那些对设计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设计的能力。
(2)课程论文,针对那些对城市规划管理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要求学生搜集、查阅有关资料,以提高运用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1.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住宅户型设计、住宅区详细规划设计。
住宅区详细规划设计要求在指定基地的条件下,运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城市中档居住小区,面积约10-20公顷。
根据基地具体环境条件、居住对象、历史文脉、城市景观及有关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构思,形成具有适用性、舒适性、环境适应性的城市居住小区方案,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宣,努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一个生活方便、安全、优美、理想居住环境。
2.课程论文的题目:可以自选,但必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可以任选下面的题目作为课程论文的题目。
(1)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新区开发建设的导向作用(2)如何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3)城市设计在大型居住区详细规划中的引用(4)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探讨(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探究(6)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工作的问题与对策(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经济学分析(8)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质量的几点意见(9)如何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10)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11)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探讨(12)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13)浅析居住区规划设计(14)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规划(15)适应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居住区规划(16)基于人类心理需求的居住区规划设计(17)生态和谐——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新(18)居住区规划与节能(19)城市居住区规划对文化与环境的关注(20)影响居住区规划的深层结构要素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采用教师课堂当面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城乡规划毕业设计(一)2024

城乡规划毕业设计(一)引言概述: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城乡规划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背景、设计目标、方法和技术,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一、规划背景:1. 城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规划需求和意义:阐述进行城乡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包括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二、设计目标:1. 城市发展:制定符合城市特点和需求的发展目标,包括城市建设、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方面。
2. 农村发展:确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涵盖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
三、方法和技术:1. 数据收集与分析:介绍收集和整理城市和农村发展相关数据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2. SWOT分析: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
3. 空间规划:通过绘制城市和农村的空间规划图,确定城市功能区划和农村发展区域,并进行土地利用优化。
四、大点4(可根据具体内容自行拟定)五、总结:综合以上所述,城乡规划毕业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设计。
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城乡地区,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毕业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综合因素,灵活运用规划理论和技术手段,以期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
《城市规划设计1》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设计1》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ity Planning and Design1学分:8学分学时:128学时理论学时:128学时教学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必修),教学重点是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与居住组团规划设计。
掌握有关住宅建筑设计的法规与规范,掌握城市居住组团规划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住宅设计和居住组团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与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完成从建筑单体设计到城市规划设计的过渡,掌握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居住组团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组织外部空间和道路交通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住宅设计(56学时)1.住宅建筑的类型与功能2.公寓型住宅的平面、立面与剖面设计3.公寓型住宅的实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住宅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熟悉相关法规与规范,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住宅单体建筑的设计与分析。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对现有的住宅进行个案分析,了解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
重点:掌握住宅设计的基本原理、户型平面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难点: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需求,合理组织住宅室内空间和设计住宅的外部造型,以及剖面中楼梯的做法。
二、居住组团的规划设计(72学时)1.居住组团的构成要素、规模和规划结构形式2.居住组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3.居住组团的外部空间组织与设计4.居住组团规划的工程技术规划及经济分析5.居住组团实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居住组团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掌握相关法规与规范,学会协调道路交通、住宅、公共建筑、绿地系统和外部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居民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和空间需求,同时在教师指导下较好的完成居住组团规划设计。
重点:掌握居住组团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难点:学会合理组织居住组团的外部空间,并处理好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的关系。
作业、习题与实习:1.住宅设计2.居住组团规划设计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顾馥保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目录第一章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指导思想 (3)三、建设原则 (3)四、规划重点 (3)五、规划依据 (4)六、规划期限 (4)七、规划范围 (4)第二章镇域现状概况 (4)第一节区位 (4)第二节人口现状 (5)第三节旅游资源现状 (5)第四节自然地理条件 (6)第三章镇域规划 (7)第一节空间规划 (7)第二节面临问题 (7)第三节指导原则及产业发展定位 (7)第四节职能规划 (8)第五节发展的必要性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9)第四章镇区现状 (9)第一节居住资料: (9)第二节教育情况: (9)第三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9)第四节公共服务设施 (9)第五节商业、金融 (10)第六节文化娱乐 (10)第七节对外交通: (10)第五章镇区规划 (10)第一节镇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10)第二节规划统筹 (10)第三节镇区用地布局 (11)第四节功能结构规划 (12)第六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 (12)第六章某小区详细规划 (12)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区位分析 (12)第二节规划结构 (12)第三节用地规划 (12)第四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2)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一)宏观政策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10年来,西部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也由“开发”逐渐转到“开放”。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在多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西部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再次部署。
城市规划概论设计纲要

城市规划概论设计纲要城市化是一切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带有客观规律性。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制造业进而向社会服务业为主转化。
这个转化的实现,又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因制造业与社会服务业本身的要求,从事这些劳动的劳动者必须相对集中,从而产生了人口聚集的需求,城市化过程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
因此,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化程度越高,亦即第二、第三产业越发达,则城市化程度越高。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现代化;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相应的变化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面对这一现实,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符合自身的特点。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动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势必带动和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以及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需要与可能,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大城市的畸形膨胀,促进中小城市的合理发展,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有计划、有比例循序而进。
(2)强调生产力合理布局,城市化呈现均衡性,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要逐步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正确处理全国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一个地区而言,也要正确处理区域内个城镇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达到各种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合理发展。
强调生产力合理布局,就一定要求城市建设与发展能够与各地区经济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达地区与较不发达地区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使城市化逐步呈现均衡性。
发展得比较快的城市要帮助发展得比较缓慢的城市,大、中城市要带动小城市(包括建制镇)的发展,使各类城市都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
课程编号:060912
计划学时:14周其中讲课:实验或实践: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参考教材: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
课程主要任务是完成一项综合性的城市规划设计,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并撰写相关设计说明。
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的内容: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自行拟定。
设计题目要求能够涵盖学生四年所学的相关知识。
可以是总体规划项目,有一定的复杂性,中心镇以上层次;也可以是详细规划项目,例如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城市旧城更新规划设计等。
二、毕业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一)文字文件成果要求
该项目的文字成果为城市规划设计说明书。
内容是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思进行具体解释说明,补充图纸无法完全表达的内容,8000字以上。
文字格式见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二)图纸文件成果要求
1.规划设计说明
2.区位分析图
3.总平面图
4.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图
5.道路系统规划分析图
6.竖向规划图
7.管线综合规划图
8.建筑设计选型
9.鸟瞰图、透视图或模型、三维动画
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四、导师成绩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