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划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划分

作者:王连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本文从改革的内容入手,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之后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主线,归纳总结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路线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用商品经济替代产品经济、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即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这个过程伴随着党解放思想的历程,社会主义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历程,邓小平理论从产生到发展和完善的历程。

第一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初始阶段:

(一)时间和标志:从1978年到1992年。从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阶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初始阶段。(二)这一阶段主要任务:逐步加大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范围,确立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明确改革的市场取向。在这个阶段里,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要实现国民经济比1980年翻一番,基本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等。

(三)基本过程

①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1982年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尽管当时还是把市场定义为调节手段,开始承认了市场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③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属性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市场经济作用和地位奠定基础。同1982年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相比,具有了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属性仍然是计划经济,但是需要市场起辅助作用。后者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④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要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为主为辅”已经不提了,我们发现这种提法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有了相当大的不同。“计划和市场的内在统一”进一步肯定和扩大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不仅仅是商品经济了,而且应该是市场经济了;二是这时的市场经济还带有计划的属性。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阶段

(一)时间及标志: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上个世纪末,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阶段。

(二)基本过程

①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为了验证自己的那些论断,亲自视察南方,更加坚定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破天荒地提出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全新观点。

②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名词。这表明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经十四大审议以后,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③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