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地退化标准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簟 地 生 态
C YYXM A EUUU O
2年2 第7 业 畜 o第 o 期总1 羊 与 牧- 8 4 期
青 海 省天 然 草 地 退 化 原 因及 治 理 对 策
铁 桂春 t ,刘红献 2( 笔) 执
(. 1青海省大通县养殖业服务中心,青海 大通 8 0 0 ;2 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 1 10 . 大通 800) 110
1 天然草地退 化的原 因
度 的放 牧造 成 天然 草地 退化 ,产 草量下 降 。全省退 化
草 地 面 积 有 5. X1 m , 占 天 然 草 地 面 积 的 0 0 h 2 . %。 全省 天 然草 地 产 草 量 与 2 纪 5 代 相 71 4 0世 0年 比 ,下 降 了 3 %~ 0 5 0 8 %1 1 ,优 良牧 草 不 能 正 常生 长 、
11 人 为 原 因
黄 、贝母 、秦艽 等中藏药材 ;价格不 菲的食盐和煤 炭 ;
资源 丰富 的耐旱 、耐盐 碱 、防风 固沙 的灌丛植 物 。人
们大 量无序地 采挖 ,每 年仅 果洛 州挖 中草药 的人 数就
达 1 0万人 以上问 0 纪 8 。2 世 0年代采金 占用 草地 面积达
开花 、结实 ,再生 能力 减弱 。经破 坏 ,形成裸 地 ,造 成植 被
逆行演 替 。
1 . 滥采 乱挖 :青 海省有 品质 优 良的冬虫 夏草 、大 .2 1
天然草地退 化 的 凶总体上 分为人 为原 因和 自然
原 因两 大类 ~
年 草食 畜存 栏 折合 4 3 万个 羊 单 位 ,每个 羊 单 位 均 6 占有 天然草地 0 5 m ,超载 近 3万个 羊单位 翻 . z 4h ;祁 连 县草 食畜 存栏 折合 1 6万 个羊 单位 ,每个羊 单 位均 . 1 5
刚察县天然草地主要类型及退化状况

刚察县天然草地主要类型及退化状况索南拉毛【摘要】刚察县草地面积为71.20×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2%,草地可利用面积为69.07×104hm2,占草地面积的97.01%,构成了以草地畜牧为基础的畜牧业生产.全县共有6个草地类,5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28个草地型,分别占全省草地类组型的66.7%,25.93%和30.11%.在该县的天然草地上退化草地面积37.88×104hm2,占全县天然草地面积的53.20%,全县约有1/2的草地退化,有1/4的草地已进入中度和重度退化,实施草地保护十分必要.【期刊名称】《青海草业》【年(卷),期】2015(024)003【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刚察县;草地类型;退化【作者】索南拉毛【作者单位】河南县草原综合专业队,青海优干宁8115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刚察县天然草地主要类型及退化状况索南拉毛(河南县草原综合专业队,青海优干宁811599)摘要:刚察县草地面积为71.20×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2%,草地可利用面积为69.07×104hm2,占草地面积的97.01%,构成了以草地畜牧为基础的畜牧业生产。
全县共有6个草地类,5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28个草地型,分别占全省草地类组型的66.7%,25.93%和30.11%。
在该县的天然草地上退化草地面积37.88×104hm2,占全县天然草地面积的53.20%,全县约有1/2的草地退化,有1/4的草地已进入中度和重度退化,实施草地保护十分必要。
关键词:刚察县;草地类型;退化中图分类号: S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1445(2015) 03-0053-04草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行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而草地畜牧业则是刚察县主要经济支柱。
深入了解和掌握草地资源(含退化草地)的分布、类型特点和草地生产力、草地质量(含草地退化程度)、草地载畜量等基本状况,可以为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生态建设和建立生态保护机制等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为全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畜平衡及禁牧减畜等措施提供技术数据和参考依据。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我国北方草地近 300 万 km2, 是全国重要的放牧畜牧业基地, 又是北方和京津地区重要 的绿色屏障。近些年来在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 草地大面积退化, 成为 我国北方重要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为了查清草地退化情况, 我们在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 办公室支持下, 编制了中国北方退化草地分布图, 并就草地退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但应说明, 草地退化与草地群落的逆行演替并不等同, 前者含有对利用价值的评价, 后 者单指群落演替的方向。有些草地类型( 如杂类草草甸, 杂类草、禾草草原) 在顶极状态下利 用价值不高, 但在适当的利用强度下, 可提高其利用价值, 亦即群落虽发生了逆行演替, 但并 不能称之为退化。另外, 有些草地类型在长期不利或长期封闭情况下, 会向中生化方向演替, 草群适口性降低, 从牧场利用角度虽然也可称之为退化, 但这是进展演替, 并不能称之为逆 行演替。一般情况下, 人为活动和不利自然因素引起的草地退化均系逆行演替。
草地是一类特定的土地资源, 通常用做放牧场或打草场。过去, 我国许多学者研究过草 地退化, 并从不同角度出发, 对退化草地给出不同的定义, 如“草地退化是指草地承载牲畜的 能力下降, 进而引起畜产品生产力下降的过程”〔2〕; “草地退化是指放牧、开垦、搂柴等人为活 动下, 草地生态系统远离顶极的状态”〔3〕, 土壤硬度与沙粒含量增大、有机质含量减少, 是草 原土壤退化的主要指标〔4〕; “草地退化既指草的退化, 又指地的退化, 其结果是生态系统的退 化, ……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对平衡, 使生态系统逆向演替”〔5〕, 草地退化“包 括可见的与非可见的两类, 前者如土壤侵蚀和盐渍化, 后者如不利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的变化导致的生产力下降”〔13〕。这些定义与上述荒漠化定义是一致的, 可以认为, 由于人为 活动或不利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草地( 包括植物及土壤) 质量衰退, 生产力、经济潜力及服务功 能降低, 环境变劣以及生物多样性或复杂程度降低, 恢复功能减弱或失去恢复功能, 即称之 为草地退化。实质上, 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该系统
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
三、危害严重
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安全 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安全 加剧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全 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土地退化
四、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指天然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草群高度降 低、覆盖度降低和生产力下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失调的 生态恶化过程。
土地退化
表现:指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 过程,表现为以土壤有机质下降为标志的耕地退化和草场退化。
土地退化
二、土地退化的基本特征
(一)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发展快
土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水土流失 沙漠化 盐渍化 草地退化 其他
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发展: 土地退化的发展呈现出“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 20世纪50-60年代:土地退化由局部到大面积发生期 70-80年代:土地退化大面积快速发展期 90年代:土地退化持续发展,且部分得到控制期 21世纪:向控制土地退化,大面积生态治理方向发展期
广义的土地退化:指对生态安全造成威胁的土地退化。
表现:植物生长条件的恶化,直接损坏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通过水分与能量平衡交替,对全球气候及C、N、S、P等元素循 环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政策与社会的不稳定性,并加速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水体污染,温室气体向大气扩散等。 狭义的土地退化:指对食物安全造成威胁的土地退化。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
气候暖干化过程引发草地退化
中国北方地区6-8月降水量变化趋势(1951—1999年)
土地退化
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加速草地退化
• 过牧最直接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牲畜头数增长和水资源分布不 均是造成过牧的主要因素
•开垦草原直接破坏草地,间接加重了草地的负载量,粗放耕作,不 施肥、不灌溉、靠天吃饭,产量很低,多年形成的土壤结构被破坏, 有机物质含量迅速降低,冬春风蚀加剧,土壤粗粒化而且贫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_11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一、草地退化1.环境特征:草原地区一般雨量_____,自然环境比较______,易受______破坏。
2.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1)地带性分布:_______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
(2)非地带性分布:草山、草坡、草滩等。
3.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__________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饲养的牲畜数一旦超过了该牧场的__________,就会导致牧场退化,以至破坏。
4.退化的原因: __________→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数量→________________→牧场退化。
5.退化的表现:草群变得__________,产草量减少,草质__________。
6.退化后果:使整个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1)引起土地沙化和_________。
(2)使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3)物种濒于灭绝。
7.地区差异8.中国牧场(1)现状:______________情况严重。
(2)原因:过度_______、鼠害和_______。
思考交流:1.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二、保护草地1.草地退化的本质:.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⑫____________问题。
2.措施: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________结构、加速经济________才能有效解决。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最新)

退化草地治理实施方案一、基本概况(一)地形地貌。
X县位于X省最东端,地处黄土高原向X高原的过渡地带,X以X河、X河与X省X县和X区为界;西北和本省X 县毗邻;西以X与X县分界;南以X同X省积X县、X县隔河相望,全县整个地势西部高、东南部低,县境内地形复杂。
(二)气候。
我县大陆性气候特征较明显,降水少,气候干旱、温度变化较大。
年均气温6-9℃,极端高温为38℃;极端低温-22℃;年日照时数为2400-2600小时;无霜期170-200天,年降雨量350-700毫米;≥0℃积温2400-3400℃;十月下旬土壤开始上冻,翌年三月上旬开始解冻,冻土期125-128天。
从X到X地区作物生长期210-240天;X牧草萌芽时间为三月上旬,青草期四月上旬至十月下旬;浅山四月中旬至十月中旬;X四月下旬至十月中旬。
枯草期大约4-5个月。
(三)土壤。
X县土壤分布沿等高线呈带谱状,在不同地形分布着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垂直分布状况由低到高依次为灰钙土(X拔1650-2200m)、粟钙土(X拔2100-2450m)、黑钙土(X拔2400-2700m)、灰褐土(X拔2500-3300m)、山地草甸土(X拔2700-3300m)和高山草甸土(X拔3500-4200m)。
(四)社会情况。
X县土地面积283.62万亩,其中草原面积147.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88%;可利用草原面积126.3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5.90%,人工草地面积14.60万亩(其中多年生草地面积6.60万亩,一年生草地面积8.0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92%;天然草地平均产草量146.74公斤/亩,草原平均植被盖度59.52%;退化草地治理面积49.90万亩,涉及农牧户44773户210642人(其中贫困户6723户、贫困人口26919人)。
X年全县有牲畜447940头(只),其中牛51826头、羊38336只,农业总产值182340.1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55619.58万元,牧业人均收入1450元。
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四章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二、综合题 8.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2000~2016 年占用草地、增补耕地的面积
及相应区的降水情况表。读表回答问题。
用途 占用草地 增补耕地
面积/hm2 1 000 7 000
平均降水量/mm 370 150
指出占用草地、增补耕地分布差异并提出保护草地可采 取的合理化措施。
解析:表格数据呈现出了占用草地和增补耕地在面积和平均降水 量上的差异,而两者的分布差异应从降水量的不同上反映出来。 草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可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来回答。 答案:差异:占用草地分布在降水相对较多的半干旱区;增补耕 地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 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依法保护草地;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草场 保护,增强土壤肥力;严格限制生态脆弱区过度垦殖等。
5.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
A.滥采
B.滥垦
C.滥伐
D.滥牧
பைடு நூலகம்
6.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小麦的产量
解析:5.D 6.C 第 5 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景观分布是以 水井为中心,并且在邻近水井的地方出现了草原退化的现象, 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时为了靠近水源,在此过度放牧,从而导致 该地区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景观分布。第 6 题,由图示可判断 该地水资源匮乏,解决草地退化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 工草场。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7.据研究,5 000 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沙漠,近 50 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 1.0×106 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分级指标判定规则
在草地退化判定过程中,出现各项指标不一致时,采取以下判定规则。
9.1轻度退化草地以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百分比作为判定的主要依据。
9.2中度退化草地以退化指示植物的种类、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百分比作为判定的主要依据。
9.3重度退化草地以退化指示植物的种类,退化指示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百分比和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百分比作为判定的主要依据。
7.3重度退化
草群中原有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严重消退,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0%1以下,侵入植物骆驼蓬大量出现并占据草群优势,各种退化指示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40%以上;地表极度风蚀,表现为严重砾石化。
8低地草甸退化指标
8.1轻度退化
草群基本保持原有的外貌,草地总产量下降30%以下,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30%~50%,地表土壤含水量下降,容重增加,开始旱化。
3草地退化的特征
3.1草群的植物种类减少,高度变低,覆盖度变小,结构简单。
3.2草群中原有优势植物的生长发育减弱,数量减少,产量降低,并逐渐衰退或消失。
3.3适应性强、适口性差的植物种类和不可食的、有毒、有害的植物逐渐增加和侵入。
3.4草地退化指示植物增加。
3.5草地生境条件恶化,风蚀、水蚀、盐碱化、沙尘暴现象加重,地表砂砾和砾石增多;表土紧实度增强。
7荒漠草原退化指标
7.1轻度退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草群基本保持原有的外貌,草地总产量下降30%以下,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40%~60%,地表风蚀较重,有轻微覆沙或砾石化现象。
7.2中度退化
草群明显稀疏、低矮,退化指示植物阿氏旋花、一、二年生杂类草占据明显优势;草地总产量下降30%~60%,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0%~40%,各种退化指示植物的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5%~40%;地表风蚀严重,表现为中度覆沙或中度砾石化。
5.3重度退化
草群组成发生根本性改变,退化指示植物狼毒、星毛萎陵菜、一年生杂类草大量出现;草地总产量下降60%以上,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0%以下,各种退化指示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40%以上;地表土壤坚实,出现部分裸斑。
6典型草原退化指标
6.1轻度退化
草群基本保持原有的外貌,草地总产量下降30%以下,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40%~60%,地表有轻度的侵蚀、覆沙或砾石化现象。
6.2中度退化
草群中原有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生长明显衰退,阿氏旋花、星毛萎陵菜、牛心朴子、赖草、狼毒等退化指示植物大量出现;草地总产量下降30%~60%,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20%~40%,各种退化指示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5%~40%;地表有中度侵蚀、覆沙或砾石化现象。
6.3重度退化
草群中原有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消退,骆驼蓬、阿氏旋花、狼毒、牛心朴子、一年生杂类草等退化指示植物占据草群优势;草地总产量下降60%以上,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0%以下,各种退化指示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40%以上;地表侵蚀严重,或有大量的砾石和覆沙。
目 次
1
近年来,我区草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退化的程度逐步增强,草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全区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条件产生重大影响,但全区各地对草地退化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评价尺度。现制定本标准,以统一全区草地退化评价办法。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草原资源监测管理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书刚、乌力吉、金美荣、于佳军、李琳杰。
8.2中度退化
草群中原有优势植物发生明显衰退,草群覆盖度下降,草地总产量降低30%~60%,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20%~30%,地表土壤容重进一步增加,表土比较坚实。
8.3重度退化
草群中优势植物明显变化,草地总产量下降60%以上,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20%以下,地表土壤旱化,表土紧实。
4.2.3地表状况作为草地退化分级的重要条件。
5 草甸草原退化指标
5.1 轻度退化
草群结构和外貌无明显的变化,草地总产草量下降30%以下,原有优势植物产量站草地总产量的30%-50%;地表土壤比较干燥。
5.2重度退化
草群结构和外貌发生明显变化,原有优势植物衰退,出现的退化指示植物主要有:阿尔泰狗娃花、星毛萎陵菜、茵陈蒿、黄金蒿等;草地总产量下降30-60%,原有优势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0%-30%,各种退化指示植物产量占草地总产量的15-40%;地标干燥,土壤紧实。
3.6草地鼠、虫害增加,而相应的天敌减少。
4草地退化分级及原则
4.1草地退化分级
根据退化的程度,将退化草地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4.2草地退化分级原则
4.2.1草地退化分级是在同一类草地内进行,不同草地类分级指标不同。
4.2.2草地退化分级主要依据草群中优势植物和退化指示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占草群总产量的百分比来衡量。
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标准
11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地退化的级别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天然草地,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低平地草甸。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草地退化
草地植被变得低矮、稀疏,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草质变劣,生产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演变过程。
2.2草地退化指示植物
能够表现草地退化及退化程度的植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