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采油PPT课件】聚合物驱油基础知识

6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聚合物用量(PV.mg/L)
喇南一区中心井含水与聚合物用量关系
40
产 油
30 (104t)
年产油 比例 累积产油
33.8
26.74 24.4
31.15
33.07
34.50
40
年 产 油 比 30 例
(%)
20
10 2.38
0 0
19.3 18.33
11.67 8.42
喇南一区油层注聚前后流度变化
试验 区块
一区葡 I1-2
流动 系数
872
注聚前
吸水厚 流度 度(m) (k/μ)
14.8 58.7
流动 系数
注聚后
吸水厚 度(m)
流度 (k/μ)
k/μ下 降幅度 (%)
144
14.8
9.7
82.2
油井生产压差放大,产液指数下降
生产
10.0 8.0
6.07
6.75
7.08
压差
6.0 4.0 3
3.77 3
生产压差放大4.26MPa
2.0 0
150
300
450
600
750
产液 指数
4.0 3.5 3.37 3.0 2.5 2.0 1.5 1.0
0
3.76 2.6
150
产液指数下降幅 度62.7%
1.49
1.38
1.4
300
450
600
喇南一区生产压差、产液指数变化曲线
粘7 度
6
5
4
3 20
三次采油

混相驱
2.CO2驱油技术 C02是一种容易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 态)存在的物质,其临界温度为31℃,这在 大多数油田都能满足。CO2在原油中的溶解 能力很高,因而容易形成混相。这些就是 选择C02做注入剂的主要原因。
混相驱
注入C02有利于驱油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①使原油膨胀; ②降低原油粘度和密度; ③对岩石起酸化作用; ④降低注入液和原油的界面张力; ⑤压力下降时可以造成溶解气驱。
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
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也进行过超声波 采油技术的研究,但因材料、技术等原因 停顿了一段时间。1981年,华北油田率先 进行了超声波破乳、降阻的冷输试验和超 声波增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玉门、大 庆、吉林、辽河、新疆等油田也陆续开展 了超声波采油的现场试验。全国已召开过 三次物理方法采油的工作会议,包括对超 声波采油技术进行总结。
四、热力采油
热力采油是一类基本的采油方法,它通过对油层 加热,促使原油粘度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原本不 流动或流动差的原油得以采出。因此,热力采油 更多地是作为首次或二次采油的基本手段加以广 泛的应用,世界上几乎全部的高粘稠油都是通过 热力采油方法进行开采的。热力采油用做三次采 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加以应用倒是不多的,热 力采油作为三次采油方法,主要用在一些原油粘 度介于稀油和热采型稠油之间的低粘度的普通稠 油提高采收率上:
热力采油
(2)注蒸汽采油 蒸汽以其良好的热载体、很高的汽化潜热、 来源丰富、成本低而成为热力采油的基本 介质。热采一般采用湿蒸汽(干度70%—80 %左右),这样可以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注蒸汽采油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蒸汽吞吐 与蒸汽驱。
《三次采油技术》课件

THANK YOU
油田开发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02
通过降低采油成本和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可为
油田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03
经济效益分析需要考虑技术实施成本、采收率提升、
原油销售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估。
04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研发
化学驱油技术
研发新型的化学驱油剂,提高采收率。
热力驱油技术
研究高效的热力采油技术,如蒸汽驱和火烧油 层等。
废弃物处理与再利用
对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和再利用。
节能减排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采油过程中的能 源消耗和碳排放。
05
三次采油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目前,三次采油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 包括采收率低、采油成本高、技术难 度大等。
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如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采收率;优化 采油工艺,降低采油成本;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等。
天然气驱油
通过向油层注入天然气,利用天 然气的低粘度、高扩散性等特点 ,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 采收率。
烟道气驱油
通过向油层注入烟道气,利用烟 道气的低粘度、高扩散性等特点 ,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 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
• 微生物采油:通过向油层注入微生物菌液或微生物代谢产物,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洗 油效率、降低原油粘度等,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表面活性剂驱油
通过向油层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 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碱驱油
通过向油层注入碱性溶液,与油层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复合驱-三次采油

关于提高采收率技术国内外发展
国外
• 国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以 美国发展最快。主要与美国石油 需求量大而最近几十年新发现地 质储量少有关。1977年,美国公 开报道了三元复合驱这种三次采 油方法。20世纪90年代,随着石 油价格急剧回落,美国政府可以 从中东获得稳定且价格低廉的原 油,从而减少对提高采收率技术 研究和试验的经济支持。2000年 以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回升, 美国等国家政府又开始投资和支 持此项技术的研究开发,但仅限 于基础理论研究和驱油用表面活 性剂及聚合物的开发研制等方面。 其他国家对于三元复合驱的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制作人:
1 、油田的三次开采
•
2 、三元复合驱
• 复合驱:是指两种或两 种以上驱油成分组合起 来的驱动。 • 三元复合驱:三元复合 驱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 碱(A)、低浓度的表面活 性剂(S)和聚合物(P)的复 合体系驱油的一种提高 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油的开采目前要经历3 个阶段:l阶段是利用油 田原有的能量开采,采收 率只有10~20%;2阶段为 注水阶段,通过注水维持 地层压力,我国油田早期 注水驱采收率最终也只有 25~45%;3阶段为强化开 采阶段,依靠物理化学方 法。在众多的三次采油技 术当中,化学驱油是目前 比较好的方法,而化学驱 中又当属三元复合驱效果 最佳。
应用化学剂,是否污染环境?
三元复合驱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推广需要大量应用化学剂,不能不让人担 心会影响环境。 由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含有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成分和性质比 水驱和聚驱复杂。油水分离难、气液分离难、悬浮固体去除难,这些“难”, 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经过多年攻关,大庆油田确定了工业化应用的“两级沉降+两级过滤” 的三元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大庆油田依靠自主研制的水质稳定剂和破乳剂, 结合游离水脱除装置、电脱水装置等新型处理工艺设备,实现油水顺利分离, 让三元复合驱驱油产生的含油污水回注达标。
《三次采油技术》PPT课件

根据各井段所需实施二氧化碳的配注
加压装置
图 2-17 二氧化碳注入流程图
ppt课件
32
二氧化碳吞吐技术
CO2单井吞吐机理
– CO2的溶解特性 – 降低原油粘度 – 膨胀原油体积 – 碳酸水溶解钙质而获得增产的。
CO2单井吞吐特点
– 投资少、见效快,增产单位体积原油所用CO2量少等特点, – 适合于CO2气源不丰富的井场、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 – 也是一种稠油冷采的工艺技术。
4. 三元相图: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表示三 个纯组分或三个拟组分的相态特征图。用于测 定不同体系组分的相态特征。
ppt课件
4
基本概念
1. 相包络线:体系中存在的单相和两相的分隔 线,它是由泡点线和露点线在临界点相连接而 成。
2. 系线:两相区内两个平衡共存相的连线。其 两端的坐标位置分别代表体系的两个平衡相的 组成。
16
CO2 驱机理
CO2 的溶解气驱作用 混相驱替 膨胀原油作用 降低原油粘度 碳酸水提高岩石渗透率
ppt课件
17
混相驱替机理
CO2与原油的混相取决于原油的组成、油藏压力和温度。 在油藏压力中等以上和油藏温度较高的油藏,注入的CO2 与原油
通过多次接触,不断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组分C2-C6,加富注入气, 从而达到动态混相,即蒸发气驱混相。
ppt课件
27
二氧化碳驱的筛选
油藏参数
原油粘 度,cp 含油饱和
度
Geffe24 (1973)
<3
>0.25
Lewin25 (1976)
<12
>0.25
油藏深度
>3000ft
油藏温度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介绍课件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年 份
14
国内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应用情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三次采 油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室内走入矿 场,从简单的探索试验到进入工业性应 用的几个阶段。
6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
7
汇报内容
一、三次采油基本概念 二、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三、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四、江苏油田油藏开发状况
五、江苏油田三次采油应用现状及潜力
8
国外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应用情况
全球EOR产量为1.39亿吨,约占世界产量的4%,热采 和注气为主要方法 美国EOR产量为4500万吨,占美国石油年产量的12%, 注气和热采为主要方法
已基本成熟。三元复合驱技术也从室内进入矿场,取得了比水 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的好效果。
18
国内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应用情况
大庆油田聚驱产量及占总产量的比例
自96年工业化推广至2002年
12月大庆油田共投入聚合物驱工
业化区块25个,投入注聚井 4043口,累计注入聚合物干粉
Ö ò ¶ ¬ Í ¿ £ ú Á Í ² É Ó Î ² ý ´ È
1200 1000 817 800 600 400 200 0 1996 1997 1998 1999 ±¼ Ê ä £ ¬ Ä ê 2000 295 559 17.1 14.7 15.2 827 907 953
1135 22.6 18.5
25
20
15
35.086 ×104t ,累计增油
2103.26×104t。2003年大庆三 次采油产量达到1044 22.6%。 ×104t , 占大庆油田当年总产油量的
三次采油科研技能类课件

三次采油科研技能类课件
以下是三次采油科研技能类课件的一些主题和内容:1. 采油工艺与技术
- 常见的采油工艺
- 采油井的构造和类型
- 采油井的定向钻井技术
- 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动技术
- 人工举升技术
-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技术
- 确定产能和产量的技术
2. 采油设备与工具
- 常见的采油设备和工具
- 人工举升设备和工具
- 人工举升的维护和维修技术
- 井筒和管柱的维护和保养技术
- 井眼修井技术
- 各种阀门、泵的使用和维护技术
3. 采油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 采油过程的监测方法与技术
- 井底测量与监控技术
- 油井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 监控油井流量和压力的技术
- 控制采油过程的自动化技术
- 油井工作状态的判断与故障诊断技术
4. 采油地质和油藏工程
- 采油地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油藏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
- 油藏测井技术
- 区域油藏的动态模拟方法
- 油藏压力曲线和产能预测技术
- 油藏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5. 采油环境和安全管理
- 采油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 油井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技术
- 油井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灭火和排放控制技术
- 油井生产废弃物处理和环保技术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三次采油科研技能类课件中的主题,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次采油工程技术》 ppt

2
结果。所以聚合物在注水早期阶段即油层可流动油较高时应用,更为有效。 结果。所以聚合物在注水早期阶段即油层可流动油较高时应用,更为有效。 聚合物驱的使用受地层水的矿化度限制, 聚合物驱的使用受地层水的矿化度限制,特别是二价金属阳离子对它降粘
2
严重(黄原胶耐盐性稍好,但它的生物稳定性差) 严重(黄原胶耐盐性稍好,但它的生物稳定性差),一般含盐度不能超过 100000mg/ 100000mg/1。另外聚合物对机械、化学、温度、含氧等降解作用都很敏感,聚 另外聚合物对机械、化学、温度、含氧等降解作用都很敏感, 丙烯酰胺最高使用温度93℃ 黄原胶为75℃ 另外聚合物在地层中损耗量、 丙烯酰胺最高使用温度93℃,黄原胶为75℃。另外聚合物在地层中损耗量、注 93℃, 75℃。 入能力(地层渗透率) 可流动油饱和度等都限制了聚合物驱的使用。 入能力(地层渗透率)、可流动油饱和度等都限制了聚合物驱的使用。
2
补充了油层能量,将可流动的油驱出,从而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热采主要 补充了油层能量,将可流动的油驱出,从而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应用于高粘稠油油藏。 应用于高粘稠油油藏。
2
● 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是把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注入水中,增加水的粘度,改善油 聚合物驱是把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注入水中,增加水的粘度, 水的流度比,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堵塞特高渗透层或微裂缝,从而提高注入 水的流度比,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堵塞特高渗透层或微裂缝, 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量。但聚合物不能使水已波及地区的残余油饱和度有 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量。 很大的降低,因此,聚合物驱增加的采收率是在达到经济极限以前加快采油的 很大的降低,因此,
4、聚合物驱举升工艺技术 (1)聚合物驱油井地层流体流入动态:IPR曲线 聚合物驱油井地层流体流入动态:IPR曲线
结果。所以聚合物在注水早期阶段即油层可流动油较高时应用,更为有效。 结果。所以聚合物在注水早期阶段即油层可流动油较高时应用,更为有效。 聚合物驱的使用受地层水的矿化度限制, 聚合物驱的使用受地层水的矿化度限制,特别是二价金属阳离子对它降粘
2
严重(黄原胶耐盐性稍好,但它的生物稳定性差) 严重(黄原胶耐盐性稍好,但它的生物稳定性差),一般含盐度不能超过 100000mg/ 100000mg/1。另外聚合物对机械、化学、温度、含氧等降解作用都很敏感,聚 另外聚合物对机械、化学、温度、含氧等降解作用都很敏感, 丙烯酰胺最高使用温度93℃ 黄原胶为75℃ 另外聚合物在地层中损耗量、 丙烯酰胺最高使用温度93℃,黄原胶为75℃。另外聚合物在地层中损耗量、注 93℃, 75℃。 入能力(地层渗透率) 可流动油饱和度等都限制了聚合物驱的使用。 入能力(地层渗透率)、可流动油饱和度等都限制了聚合物驱的使用。
2
补充了油层能量,将可流动的油驱出,从而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热采主要 补充了油层能量,将可流动的油驱出,从而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应用于高粘稠油油藏。 应用于高粘稠油油藏。
2
● 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是把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注入水中,增加水的粘度,改善油 聚合物驱是把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注入水中,增加水的粘度, 水的流度比,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堵塞特高渗透层或微裂缝,从而提高注入 水的流度比,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堵塞特高渗透层或微裂缝, 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量。但聚合物不能使水已波及地区的残余油饱和度有 水的波及体积,增加产油量。 很大的降低,因此,聚合物驱增加的采收率是在达到经济极限以前加快采油的 很大的降低,因此,
4、聚合物驱举升工艺技术 (1)聚合物驱油井地层流体流入动态:IPR曲线 聚合物驱油井地层流体流入动态:IPR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采油技术》
16
CO2 驱机理
CO2 的溶解气驱作用 混相驱替 膨胀原油作用 降低原油粘度 碳酸水提高岩石渗透率
《三次采油技术》
17
混相驱替机理
CO2与原油的混相取决于原油的组成、油藏压力和温度。 在油藏压力中等以上和油藏温度较高的油藏,注入的CO2 与原油
通过多次接触,不断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组分C2-C6,加富注入气, 从而达到动态混相,即蒸发气驱混相。
4. 三元相图: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表示三 个纯组分或三个拟组分的相态特征图。用于测 定不同体系组分的相态特征。
《三次采油技术》
4
基本概念
1. 相包络线:体系中存在的单相和两相的分隔 线,它是由泡点线和露点线在临界点相连接而 成。
2. 系线:两相区内两个平衡共存相的连线。其 两端的坐标位置分别代表体系的两个平衡相的 组成。
70年代人们对烃类气体混相驱的兴趣达到巅峰。
80年代:随着天然CO2气藏的发现,CO2驱现场试验项 目逐渐增加,注入方案也发展为连续注入法、水气交
替注入法和水气同时注入法。
90年代以来,CO2驱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提高采收率的方 法。
我国由于CO2资源量较少,CO2驱项目很少,但单井 CO2吞吐试验项目很多。有一个氮气驱项目。
3. 极限系线:三元相图中过临界点的切线。用
于判断达到混相的气、油组成条件。
《三次采油技术》
5
三元相图
一个体系含有三个组 分A、B和C,该体系 始终落在等边三角形 之内。
体系中各组成可用重 量百分数、摩尔百分 数或体积百分数表示。
P点代表着一个三组分 体系。
三元相图的三个顶点 各代表一个单组分.
《三次采油技术》
6
三元相图
系线规则
– 两个体系的混合物的组成点位置一定处于两 个体系组成点的连线上
– 例如:组分B与M混合后,形成一个新体系P, P点一定落在连线上。
杠杆规则
MP PB
B的含量 M的含量
《三次采油技术》
7
三元相图
采用系线规则和杠杆规则可以确定任何 两个体系混合物的组成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三组分达到气 液平衡。相图中有两个区,一个是两相 区,另一个是单相区,二者被相包络线 分隔。相包络线是由露点线和泡点线在 临界点相连而组成的。
气体混相驱Miscible Flooding
《三次采油技术》
1
基本概念
1.相:具有均一性质(密度、粘度等内在性质) 的单组分或多组分体系的混合物。如油水体系 有两个相——油相和水相。
2.泡点压力:液相存在的最小压力,是无限少 的气相与液相达到共存的压力。
3.露点压力:气体存在的最大压力,是无限少 的液相与气相达到共存的压力。
《三次采油技术》
8
三元相图
两相区内有一点P,它可 以分成平衡气相Y和平衡 液相X,根据杠杆规则及 PX和PY的距离比值,可 以计算出气相和液相的相 对含量。
两相区内连接平衡气相和 平衡液相的直线称为系线 (如XY)
临界点B点表示的是平衡 气相与平衡液相组成完全 相同的组成点,即两相界 面张力为零。
4.临界点:具有相同物理性质的气相与液相共 存的极限条件点(压力、温度及组成),它是 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三次采油技术》
2
基本概念
1. 临界凝析压力:流体处于单相的最低压力点, 也是相包络线上最大压力点。
2. 临界凝析温度:流体处于单相的最低温度点, 也是相包络线上最大温度点。
3. 组分:具有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一 体系。如液化石油汽有乙烷、丙烷、丁烷等组 分。
《三次采油技术》
11
气体混相驱
在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气体混相驱具有非常大 的吸引力。因为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后, 界面张力趋于零,驱油效率趋于100%。如果这 种气体混相驱技术与流度控制技术结合起来, 那么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可达95%。因此,气体 混相驱已成为仅次于热力采油方法的,处于商 业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三次采油技术》
12
气体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的注入气体有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烃 类气体有干气(贫气)、富气和液化石油气(LPG)等, 非烃类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和烟道气。
按注入气体的类型,气体混相驱可分为干气(贫气) 驱、富气驱、LPG段塞驱、二氧化碳驱、氮气驱以及 烟道气驱等方法。
按混相机理,气体混相驱又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 (如LPG段塞驱)和多次接触混相驱。
《三次采油挥发的 组分如C1、N2、CO2;
第二个拟组分:把中等挥 发性组分C2-6
为第三个拟组分:不易挥 发的组分(如C7+)作。
每一个拟组分只能表示出 平均分子量和密度
《三次采油技术》
10
气体混相驱
50年代到60年代,全世界先后进行了150多个工程项目。
而在高压低温油藏,二氧化碳冷凝为富含二氧化碳的液相,与原 油一次接触就能达到混相。但是,在绝大多数油藏条件下,二氧 化碳与原油的混相过程为蒸发气驱混相。
《三次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
13
气体混相驱
一次接触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
多次接触混相驱
LPG段塞驱 丙烷段塞驱
二氧化碳驱 富气驱
氮气(烟道气)
干气驱
《三次采油技术》
14
气体混相驱
一次接触混相驱。指注入气体(如LPG)与地层原油 可以以任何比例混合,立即达到完全互溶的混相驱替 过程。
多次接触混相驱。指注入气体与原油通过多次接触后, 才能达到混相的排驱过程。
– 凝析气驱(如富气驱) – 蒸发气驱(如二氧化碳驱、干气驱、氮气驱、烟道气驱等)。
《三次采油技术》
15
气体混相驱
富气驱和二氧化碳驱
– 所需的混相压力较低 – 对原油组成的要求也低 – 较高的采收率 – 最有吸引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干气、氮气和烟道气驱
– 所需的混相压力高 – 对原油组成的要求也高
4. 拟组分:具有性质相近的不同烃类组分的混 合物,如C2——C6为一个拟组分。
《三次采油技术》
3
基本概念
1. 组成:某一物质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有 体积、重量、摩尔等组成表示法。
2. 压力—温度(P-T)相图:体系的相态特征 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图。用于确定油藏类型。
3. 压力—组成(P-X)相图:体系的相态特征 与压力、相数或组成的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