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2008—2009学年末教学质量抽测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08年秋七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抽调试卷分析

2008年秋七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抽调试卷分析

2008年秋七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抽调试卷分析为了切实把握我县初中数学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提高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的信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本期末县教研室随机抽取了巫溪中学、马坪初中、天宝初中、古路初中等16所中学七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学生试卷675份,组织教师集中阅卷,认真统计分析学生答卷情况,并对今后各校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2008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监测试卷,总分100分,试卷命制遵循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教学要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材为依据,注重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

试题难易适度,梯度分明,没有偏题怪题。

抽调的675份试卷总体答题情况统计:各题得分情况统计:答题情况具体分析: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10个小题,占总成绩的20%。

主要考查七年级上数学基础知识要求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由易到难呈现考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其中3,5,9小题出错率较高,第3小题运用等式性质变形,对于“cbc a =,那么b a =”不知道隐含着0≠c 这一条件,与“如果b a =,那么cbc a =”混淆,错误的选成B ;第5小题对2.6万精确到什么位不能正确判断,误选成A 或D ;第9小题不去动手操作,凭空想象,错误的选成A 。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有10个小题,占总成绩的20%,试题基本覆盖了七年级(上)教材的重点内容,试题与教材中的习题难度相当。

失分多的有14,17,18,20小题,14题去括号出错=+-)1(22a a -1或2)1(22=+-a a ;17题不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相反数、把-32与(-2)3的值混淆,因此不能正确找出值相等的一对数;18题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不会找等量关系,不知道一个长方形长减少1cm,宽增加2cm 成为一个正方形,长与宽就相等,从而得到等量关系;20题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问题,不会列代数式或不会从所列代数式中讨论求出播放时收益最大的播放方式。

七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分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分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考试基本情况本次考试数学命题,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来进行。

注重对“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学生发展,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与减少机械记忆性的内容,情景力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实际。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和基本运算的考查,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的考察和应用。

二、试卷内容分析:1、试卷题型:本次试卷题型由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整卷共27道题,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约为 48:36:16 。

2、试卷特点:(1)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

(2)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

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

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三、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及分析1、成绩统计表年级考试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七年级435 76.6 66.91% 10.45%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说明:(1)学生整体素质还可以。

(2)优秀生不太多,后进生面广,任务艰巨。

(3)有厌学情绪的人较多。

2、具体试题分析从答卷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

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各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第二题解答题.第18、20、题学生做题准确率低,说明学生没有看清题目,不善于审题;第三大题第22、23题,学生在格式上写得都不规范。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第二次测评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一)从试题结构上看:第一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二题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三题解答题共8个小题,共56分,含计算、解方程、求解题,应用题。

(二)从内容上看: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教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兼顾,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支撑、补充,以形成有机的联系,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

试题考查内容领域涉及到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全班参加考试的有28人,及格率是36%,优良率32%。

最高分97分,最低分15分。

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做题粗心大意,不够细心,特别是计算题出错最多。

后进生的基础太差,优生的成绩不够理想。

三、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数学概念理解不透。

第1、4、23题主要考查倒数、普查、角的平分线的概念,有一部分后进生不能准确理解概念,导致失分。

2、基础不扎实,计算不过关,失分严重。

计算上产生的错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到计算的问题。

我们的考生的确存在一批运算上的低能儿,运算能力差是造成他们数学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表现是: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计算技能低,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造成解题速度慢,在大量的“相对难度”的试题上浪费了时间。

其中的第19、20、21题,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得满分。

3.思维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6、7、22、24,题考查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好多学生不能正确列出方程。

4.推理能力差,部分学生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推理不严密。

第15、23题,学生不能规范写出解答过程,失分比较严重。

第26题出现的错误:(1)大部分学生出现“前松后紧”现象,留给做26题的时间不多。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考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考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考后反思一、试卷分析1、题型与题量全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有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解答题有8个小题,共75分;全卷合计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内容与范围3、试卷特点等方面(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差异。

纵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

尤其是本套试题提升了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

我俩班学生在测试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学习状况,中上水平的学生成绩比较理想。

如解方程组的测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数学课标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学目标。

本次试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思想。

二、成绩分析。

此次测试,虽然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归纳如下,以便于将来改进。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

一个学生知识不懂,老师可以再讲,可如果养成了做题不认真的习惯,那可是谁也帮不了。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光要注意知识的培方养,还要注意一些好习惯的培养。

2)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本套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部分。

二、试卷特点评析:1、关注学生的发展,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是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载体。

试卷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基础性较强,知识层面考查较低,主要想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试题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另外,教材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命题立足于教材,体现了对考生公平公正的的基本原则。

全卷一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

试题能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

2、创设探索思考空间,考查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试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确认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理解。

如第27题注重实际背景,考查应用能力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试题题材取自学生熟悉的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灵活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

反映出数学来源于社会现实又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基本事实,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

本此检测共三个大题,28个小题,满分150分。

第一大题是填空题共有10个小题,即1—10小题,共30分。

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8分左右,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5、9、10小题,主要是学生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太差,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因而不能得分。

其中第5、9小题表现为,对角和线段和差倍分的计算掌握不牢固.因而不能选对丢了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塔河五中房晓玲一、试卷的总体评价2009——2010学年度上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由塔河县统一命制。

试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试卷总分:120分,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展示,本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成绩分析班级参考学生28人,及格20人,及格率为71.4%,120分1人。

学生成绩整体良好,但已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答题情况分析(一)题是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此题学生得分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不该失分的也失分。

(二)题是选择题,此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也有能力的提高,多数学生失分较少,但有些学生马虎的厉害,会做的题也能算错,失误较多(三)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力,此题解方程失分较多,计算题也有失分现象,主要是平时应针对部分计算马虎的学生专门训练,同时,部分学生审题不准。

致使应用题理解题意有误,从而不得分。

四、对教学的几点反思作为数学,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彻底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础,尤其是计算能力还应多训练,多加强。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见多练,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卷分析表
702班级数学学科任教教师
统计
项目
题号










十一至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2
78
88
74
84
80
42
68
76
62
62.86
62
47.67
64.33
31.75
55
55.75
47.2
41.8
各题
主要
错例

原因
分析
第七题得分率低,学生对射线具有的表示方法没有真正弄清楚,以为-a一定是负数,两点之间,线段才最短,直线不会最短,直线是不能比较长短的,过三点可以话三条直线,但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是只能画一条直线哦。第十九题得分率低,本题是先化简再求值,考察整式的运算,去括号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掌握不好,平时也聊了很多,但对于差生总是搞不懂。第二十一题得分率低,本题是考察整式的实际应用,学生对基本的三角形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忘了,说明学生对以往学过的易忘记,二十二题得分率低。本题考察有理数的实际应用,学生应变能力差,第二十三题是求线段的长度,得分率低,说明平时练得少,没有去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步骤和方法,二十四题考察求角的度数,学生解题能力,第二十五题考察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段收费问题。得分率低。

试卷

评价

建议
本试卷从命题考察全书知识点来看,基本能覆盖,但少了找规律题,从试题的难易度来看,题目容易,从考察的试题结构来看,梯度还是能体现。
今后
教学

改进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背景介绍
该文档旨在分析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质量,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水平和问题所在,从而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

考试内容和难度分析
季末考试的数学内容包括:
- 整数与有理数
- 小数与分数
- 代数计算
- 几何图形与测量
- 数据与统计
考试的难度分析:
- 部分题目难度适中,考查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

- 部分题目难度较高,考查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表现分析
根据考试结果,我们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 80%的学生达到或超过本次考试的平均分。

- 15%的学生表现较好,获得了高分。

- 5%的学生表现较差,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普遍错误分析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我们进行了分析:
- 低级错误包括概念理解错误和计算错误。

- 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 某些题目涉及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测量,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教学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 设立辅导班和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弥补研究中的差距。

以上是对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和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69141282528730729801831866913780200400600800100020红塔区2008—2009学年末教学质量抽测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玉溪五中 魏旭萍一、基本数据2008-2009学年末七年级数学抽测成绩统计(表1)2008-2009学年末七年级数学抽测分数段统计表(表2) 分数段 人数 百分比(%) 分数段 人数 百分比(%) 0 37 0.62% 60——71 729 12.2% 1——11 69 1.2% 72——83 801 13.4% 12——23 141 2.4% 84——95 831 13.9% 24——35 282 4.7% 96——107 866 14.5% 36——47 528 8.8% 108——119913 15.3% 48——59 73012.2%120781.3%全体考生数学成绩分布直方图类别 考生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及格率 优秀率最高分 最低分 红塔区 596876.82858.5%31.1 %1201—1124—35 36—4748—59 60—7172—83 84—95 96—107108—11912—23120部份试卷抽样情况:(表3)题号 1 2 3 4 5 6 7 8 小计9 10 11 12 13 14 15 小计分值 3 333333324 333333 3 21 总分291 243 255 231 264 261 195 258 1998 219 227 148 264 210 1591981425平均分 2.9 2.4 2.6 2.3 2.6 2.6 2 2.6 20 2.2 2.3 1.5 2.6 2.1 1.6214.3得分率 1 0.8 0.9 0.8 0.9 0.9 0.7 0.9 0.83 0.7 0.8 0.5 0.9 0.7 0.50.70.68标准差0.5 1.2 1.1 1.3 1 1 1.4 1 4.96 1.3 1.2 1.4 1 1.4 1.5 1.4 6.32部份试卷抽样情况:(表4)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小计合计分值12 65468889 9 75 120 总分72033046132452651841167945763050218444平均分7.2 3.3 4.6 3.2 5.3 5.2 4.1 6.8 4.6 6.350.284.44得分率0.60.60.90.80.90.60.50.80.50.70.670.704标准差 4.5 2.60.9 1.3 1.6 2.9 3.4 2.2 3.8 2.620.129.41二、试卷分析2008-2009年度期末抽测七年级数学试卷试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创新意识方面的考查作了有益的探索,在体现新课标,落实减负精神方面也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1.试卷结构:试题总题量为25题。

其中客观题15题(选择题8题,填空题7题),共计45分;解答题10题,共计75分。

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分别为:38%和62%。

试题内容在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块内容所占比例是:56:47:17,知识内容符合初中数学三大知识块的内容比例。

2.试题分析:题号分值所考查的知识点所在知识领域题号分值所考查的知识点所在知识领域1 3 轴对称图形变换14 3 非负数的认识数与式2 3 幂的运算数与式15 3 变量观察数与式3 3 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直线型16 12 整式的运算综合数与式4 3 平行线的画法直线型17 6 化简求值数与式5 3 面积法求概率概率18 5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图形变换6 3 三角形的稳定性直线型19 4 推理填空直线型7 3 百万分之一的理解估算20 6 概率计算概率8 3 探索规律数与式21 8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直线型9 3 科学计数法数与式22 8 人文计算题数的认识10 3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线型23 8 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统计11 3 完全平方式的理解乘法公式24 9 数形结合综合12 3 镜面对称图形变换25 9 变量的认识综合13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线型3.试卷特点:①突出基础知识考查。

重点考查七年级下册数学主干的、核心的知识,如幂的运算、科学计数法、百万分之一的理解、三个乘法公式的理解及运用、整式的综合运算、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及画轴对称图形、平行线的认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理解、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及理解、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作了重点考查。

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如对非负数的应用、估算、镜面对称、探索规律、人文计算题及计算器的使用、三角形的特性、变量的观察等常考常新,第16、17题考察的是本册书幂的基本运算和整式的乘除运算。

②注重综合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

在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如选择题第3、4题的知识来源于课本,但对课本的内容又做了调整和提升;第7题在认识了百万分之一以后,题面回归生活,增加了估算的内容,试题不但强调了知识性也增加了趣味性;填空题第15题,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题的18、20、21、22、23题虽然以考查基础知识为背景,而每个题目都有一两个能力点,考查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整份试卷中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或与实际操作有联系的有8个题目,如第5题蚂蚁停在黑色方砖上的概率就是用面积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第6题窗子的窗钩安装体现了怎样的数学原理;估算蓝鲸体重的百万分之一;第23题象形统计图的理解及与条形统计图的转换等。

④试题信息量较大,问题具有多样性。

全卷总体信息量较大,除部分单一知识点的简单题外其余题目大都包含多个知识点和较大信息量,第22、23、25题分别设计了四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适度的递进性。

问题设计具有多样性,注意到探究性和适度的开放性,如第11、13题的解答具有多样性,第21题的全等三角形的理解要注重完备性,第20题的第(3)问:“盒子里面不是菠菜的概率是多少?”的设问具有新颖性,第24题的设计强调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理解乘法公式。

4.考生解答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有8个小题,满分24分,抽样平均分是20分,得分率为0.83。

8个题目中1、2、5、6题是单个知识点的容易题考生得分率比较高,第3题中构成三角形的边的条件上,还存在不会运用的问题;第4题是课本上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改编,学生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上仍然存在问题;第7题考查较小数的认识、估算,其中还要求学生熟悉单位换算;第8题考查探索规律的问题,学生要认真观察、归纳、总结、探索,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对部分同学也有一定的难度,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第7题的得分率相对要低一些。

第二大题(填空题)有7个小题,满分21分,平均分是14.3分,得分率为0.68,第9、10、12、13、15题考生答题较好,第11题答案是±10,很多学生答漏解,说明考虑问题缺乏完备性;第14题考察非负数的应用,部分学生对非负数的理解仍然存在问题;第15题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数形结合的方法不能很好掌握。

第三大题(解答题)有10个小题,满分75分,平均分是50.2分,得分率为0.67。

第16题由三个小题组成,考察整式的运算,含负指数幂、零指数幂的计算、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幂的乘方及乘除,分值为12分,平均得分是7.2分,得分率是0.6,主要错误是:零指数和负指数计算,幂的运算法则不熟练;第17题是考察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代数式得求值问题,满分为6分,平均分为3.3.,得分率为0.6,该题的解答情况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错误率大约为:40﹪,平方差公式的错误率约为:45﹪,主要的错误是计算不过关或公式记错,约有20%考生得0分。

第18题是作轴对称图形,满分为5分,平均得分4.6.,得分率为0.9,该题大部分学生被扣一分的原因是没有读完题,没有做说明,少数学生糊涂不认真,格子数错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19题是推理填空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为3.2.,得分率为0.8,主要错误是推理的因果分辨不清,乱写根据,定理记忆不准。

第20题是概率计算题,满分6分,平均得分为5.3.,得分率为0.9,本题得分率较高,失分的原因是第三问“不是菠菜的概率”,学生对逆向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第21题是全等三角形的理解,满分8分,平均得分为5.2.,得分率为0.6,主要错误是作图不完备,未能全部找出,等全等三角形的理解不够透彻,审题不清。

第22题是人文题,考察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背景来源于生活,有四个设问,满分8分,平均得分为4.1,得分率为0.5,主要问题是对有效数字不理解,审题不清,对“三餐”忽略,不注意单位换算,该题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有使用计算器的意识。

第23题是统计题,考察统计图的理解,象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转换,满分8分,平均得分为6.8.,得分率为0.8,答案的多样性能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24题是面积法解释乘法公式的关系,满分9分,平均得分为4.6.,得分率为0.5,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三者的关系式找不到,从而影响到下几问的解答。

第25题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满分9分,平均得分为6.3.,得分率为0.7,得分率最高的是(2)、(3)小问,失分最多的是第(1)问,学生对探索规律,用式子表示规律有认识上的难度,还有就是结果没有安要求表示,部分学生对结果自行进行了近似处理导致了扣分。

三、考试中反映出教学中存在问题1.部分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部分教师要加强教学的责任心,要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认真理解和把握教学要求与考试的复习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上好每一堂课。

认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本份试卷基本都立足于课标的要求,强调了“基础”,但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尽人意。

2.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对课堂进行合理定位,选好教学用题。

克服平时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或忽视技能训练对“双基”教学与落实带来的严重不足,导致的学生基础不扎实,每节课训练不到位,达标率不高.如第16、17题考察的是基本法则的掌握与应用,但是还是有好多同学没有获得基本的分数。

3.部分教师的教学不够规范、严谨,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少良好的审题习惯、规范的书写习惯、扎实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打折扣。

如第18题学生没有完成“说明它象什么”的解答,漏解、漏答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