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21章

合集下载

第21课 欧姆定律及电路连接(原创by明珠学校)(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第21课 欧姆定律及电路连接(原创by明珠学校)(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实物图
电路图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
的作用: 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 断开。 应____ 2.闭合开关前,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 电阻最大 应移到_________ 位置。 R
实验一.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 次序 (1) (2) (3)
5Ω 电阻R=_ 电压 电流 /伏 /安 1 2 3
电源 、 ___________ 电阻R 、 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 R' 、 开关 S 、 ___________ 电压表 、 ___________ 电流表 等。 ____ __ ______ _______
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改变或保持导体(电阻R)两端的电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目的: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原理: R=U/I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实验原理:
因为 R=U/I,所以,只 要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阻两 端的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 过被测电阻的电流,就可根 据R=U/I算出电阻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 个规律叫欧姆定律。 I ( A ) U 2.公式: I = 单位:U(V) R R( Ω)
3.变换公式:
U=IR
U R= I
I
R
U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到目前所学的电学知识为止,我们 学了哪些物理量? 哪些可以直接测量?哪些不能?
实验数据记录
U(V) 1V 2V 3V 0.6
R=

电工学)电子技术21章

电工学)电子技术21章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高电平
电平的高低 一般用“1‖和 “0‖两种状态 区别,若规定 高电平为“1‖, 低电平为“0‖ 则称为正逻辑。 反之则称为负 逻辑。若无特 殊说明,均采 用正逻辑。
UCC 1
低电平 0
0V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电路
21.3.2 二极管“与” 门电 ―与” 门逻辑状态表 路
1. 电路
R1
T1 A B C
+5V
R4
R2
T3
T2
E1 E2 E3
T4 Y B T5 R5 C
多发射极 三极管
R3
等效电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2. 工作原理 (1) 输入全为高电平“1‖(3.6V)时
+5V
钳位2.1V 4.3V E结反偏
A ―1‖ B (3.6V) C
“或”、“非”的意义。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与”逻辑关系
A + 220V B
A Y 0 0 1 1
状态表 B 0 1 0 1
Y 0 0 0 1
逻辑表达式: Y = A • B
Hale Waihona Puke ―与”逻辑关系是指当决定某事件的条件全部 具备时,该事件才发生。 设:开关断开、灯不亮用逻辑 “0‖表示,开关 闭合、灯亮用 逻辑“1‖表示。
21.4 TTL门电路
(三极管—三极管逻辑门电路)
TTL门电路是双极型集成电路,与分立 元件相比,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和微型 化等优点,目前分立元件电路已被集成电 路替代。下面介绍集成 “与非”门电路的 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第21课 欧姆定律及电路连接(原创by明珠学校)(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1

第21课 欧姆定律及电路连接(原创by明珠学校)(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1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
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讨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 导体的电阻大。 + = 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讨论2:若有n 个电阻R1、R2、· · · 、Rn串联, 则它们的总电阻R 等于多少?
育网 -
应用1.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
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 丝的电阻是32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1)画电路图 解题步骤: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I
R=32Ω I=? U=36V 已知: U=36V R=32Ω
求: I 36V U = ≈ 1.13A 解:I=. R 32Ω 答:车床照明灯正常工作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 1.13A.
1222Ω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课堂练习
1.有甲乙两导体,甲导体的电阻是2Ω ,两端电 压是2V;乙导体的电阻是4Ω ,两端电压是8V。 某学生计算甲导体中的电流I甲时,列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5.4
串联电路的电阻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
相等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___ 等于 各部分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______
6V 0.4A V R2
S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U不变 I / I = R / R 1 2 2 1 综 合
欧姆定律:导体 中的电流跟导体 应 用 两端的电压成正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R = R1+ R2 比,跟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 。 即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I = U / R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1/R = 1/ R1 + 1/R 2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图(b )中,电流mA 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 V A = 4×1 = 4V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V C = 0图(d )中,电流mA 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 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 I 12466=++=, 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西安交大的电机学课件19第六篇、第21、22章见电工学24章第十章课件的17、18、19章

西安交大的电机学课件19第六篇、第21、22章见电工学24章第十章课件的17、18、19章
8
结论:
当电机对称运行时,则电枢电流产生的全部磁通感应的电势
如下描述
Ead Eaq E jId X ad jIq X aq j Id Iq X
jId X ad X j X aq X Iq jId X d jIq X q
Ead ad Fad Id X ad — 称直轴电枢反应电抗 Eaq aq Faq Iq X aq — 称交轴电枢反应电抗
则感应电势用电抗压降来表示:
Ead jId X ad Eaq jIq X aq 而 E jIa X j(I d I q ) X
(稳态运行时)
以上凸极机4个电抗
X d 凸极式同步电机的直轴同步电抗;
X q 凸极式同步电机的交轴同步电抗;
X ad X aq

凸极式同步电机的直轴电枢反应电抗; 凸极式同步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电抗 。
前述隐极机3个电抗
X a 隐极式同步电机的电枢反应电抗; X S 隐极式同步电机的同步电抗; X 同步电机的漏磁电抗 。
I f Ff n f E0
I F Fad ad Ead
a
a
Faq aq Eaq
U
Ia E
E0 Ead Eaq E U
故得电势平衡方程式:
E0 U (Ead Eaq E ) E0 U jIq X q jId X d
18
3、空载特性试验的用途
① 判断电机设计是否合理,确定磁路的 饱和程度。
② 可判断励磁系统的故障以及三相绕 组的对称性。
③ 空载特性结合短路特性(在后面介 绍 )可以求取同步电抗的不饱和值。

《电工学》全套课件 PPT

《电工学》全套课件 PPT

I=0 U=U0=E
图2.24 电路开路的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4.3 短路
电源短路时的特征可用下列各式表示:
U=0 I=IS=E/R0
图2.25 电路短路的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构成回路中的各段电 压间关系的。对于图2.35所示的电路,如果从回路adbca 中任意一点出发,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沿回路循 行一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的电位升之和应该等于电位降 之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时,该点的电位是不会发生变 化的。此即电路中任意一点的瞬时电位具有单值性的结 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的功率和电流都相应增加。就是说,电源输
出的功率和电流决定于负载的大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3.2 电流的测量
测量直流电流通常都用磁电式安培计,测量交
流电流主要采用电磁式安培计
(a)安培计的接法
(b)分流器的接法
图2.20 安培计和分流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RA I0 I R0 RA
可以储存磁场能量。 用途:LC滤波器,调谐放大电路或谐振均衡, 去耦电路 分类: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单层、多层、蜂房、 带磁芯及可变电感线圈。 主要技术参数:电感量L和品质因数Q。 电感量是指电感器通入电流后储存磁场能量的 大小,其单位是H、mH和H。1H=103mH, 1mH=103H。
(2-14)

RA
R0 I 1 I0
(2-15)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例2-5] 有一磁电式安培计,当使用分流器时,表头的满
标值电流为5mA。表头电阻为20。今欲使其量程(满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P2 = U2I2 = (−90) ×6W = −540WP3 = U3I3 = 60 ×10W = 600WP4 = U4I1 = (−80) ×(−4)W =320W P5 = U5I2 = 30 ×6W = 180WP1 + P2 =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E=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I3= 0−3 + 1 −I3= 0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电工学ppt课件

电工学ppt课件

注意:电位和电压的区别
某点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得不同, 电路中其它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 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
可编辑课件PPT
36

c
4A
20 a
5
10A
6A d
+
6
+
_ E1=140V E2=90V _
b
Uab=610=60V Uca=204=80V Uda=56=30V
一、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电路:电流所通过的路径。它是由电路元件按 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电路的作用一: 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
升压 变压器
输电线
降压 变压器
电灯 电动机
电炉
电源
中间环节
可编辑课件PPT
负载
8
电路的作用之二:传递和处理信号。



电源 (信号源) 中间环节
负载
电路的组成:电源、负载、中间环节三部分
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电路元件理想化
(模型化)。
主要有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源元件。
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元件所组成的电路,就是实
际电路的电路可模编辑型课件。PPT
10
三、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路的物理量
电流 电压 电动势
电 池
灯 泡
I
+ E
R
+
U
_
_
电源
负载
可编辑课件PPT
11
电路中物理量的方向
I
a
c
RO +
+ -
E
U
_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F从 S C R
C
SD
RD
Q
S
F主 C 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
R
1 1
状态保持不变。
于月森
J C 1
0
K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C高电平时触发器接 收信号并暂存(即F 主状态由J、K决定, F从状态保持不变)。
Q
Q
Q Q
C下降沿( )触发器翻 转( F从状态与F主状 态一致)。
C低电平时,F主封锁 J、K不起作用 要求C高电平期间J、K 的状态保持不变。
于月森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3)J=1,K=0 设触发器原 态为“0‖态
0 Q 1
Q
1 Q 0
F从 S C R
C
Q
翻转为“1‖态 设触发器原 态为“1‖态
SD 1
为“?”态
F主 S 1 C 0R 1 0 11 0 0 J CK
1
Q
0 Q
RD
1 0 1
0
于月森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Q
0 Q
1 0 1
0
于月森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J=1, K=1 设触发器原 态为“ 1‖ 态 (1)J=1,K =1
跳转
Q1
Q
Q0 Q
F从 S C R
C
为“?”状态 J=1, K=1时,每来 一个时钟脉冲,状 态翻转一次,即具 有计数功能。
SD
RD
Q
S
F主 C
Q
1.电路结构
Q
Q
基本R-S触发器
& G1 SD 反 馈 线
跳转
& G2 RD
& G3
& G4 C
导引电路
& G5
& G6
D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3 维持阻塞 D 触发器 Q 0
2.逻辑功能 ( 1) D = 0 当 C = 0时 触发器状态不变 当 C = 1时 触发器置“0‖ SD & G1
0 1 不定
克服办法:采用 JK 触发器或 D 触发器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2 主从JK触发器
1.电路结构
Q
Q Q 互补时 钟控制 主、从 触发器 不能同 时翻转 1
Q
从触发器
反 馈 线 SD
F从 S C R
C
RD
Q
S
主触发器
F主 C
Q
R
S JQ R KQ
R
1
J
0
于月森
1
CK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J=0,K=1 设触发器原 态为“1‖态
1 Q 0
Q
0 Q 1
F从 S C R
C
Q
翻转为“0‖态 设触发器原 态为“0‖态
SD 0
为“?”态
F主 S 0 C 1R 1 0 00 1 1 J CK
1
Q
1 RD Q
1 0 1
0
21.1 双稳态触发器
21.1.1 R-S 触发器
21.1.2 主从J-K 触发器 21.1.3 维持阻塞D 触发器 21.1.4 触发器逻辑功能转换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 双稳态触发器
双稳态触发器: 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逻辑单元电路,它能储存 一位二进制码。 特点: 1、有两个稳定状态“0‖态和“1‖态; 2、能根据输入信号将触发器置成“0‖或“1‖态; 3、输入信号消失后,被置成的“0‖或“1‖态能 保存下来,即具有记忆功能。
1
1Q
& G2
1 0
RD
1
0
& G3
0
& G4
1 1
C
封锁
& G5
& G6
在C = 1期间,触发器保持“0‖不变
于月森
D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3 维持阻塞 D 触发器 2.逻辑功能 ( 1) D = 1
当 C = 0时 触发器状态不变 当 C = 1时 触发器置“1‖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同时变 1后不确定
2. 可控 RS 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
Q
Q
.
& G1
.
& G2
SD
导引电路 & G3 & G4
RD
S
时钟脉冲
于月森
C
R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SD,RD 用于预置触 发器的初始状态, 工作过程中应处于 高电平,对电路工作 状态无影响。 当C=0时
& G4
S1
于月森
C
1
R1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可控RS状态表 S 0 0 1 1 R 0 1 0 1 Qn+1 Qn 0 1 不定
跳转
逻辑符号 Q Q
SD S C R RD C高电平时触发器状态由R、S确定 Qn—时钟到来前触发器的状态 Qn+1—时钟到来后触发器的状态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画出可控 R-S 触发器的输出波形 可控 R-S状态表 C
S
R Q 0 不定
S 0 0 1 1
R 0 1 0 1
Qn+1 Qn
0 1 不定
Q 1
C高电平时触发器 不定 状态由R、S确定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存在问题: 时钟脉冲不能过宽,否则出现空翻现 象,即在一个时钟脉冲期间触发器翻 转一次以上。 C Q=S Q=R S 0 0 1 1 R 0 1 0 1 Qn+1 Qn
触发器保持 “0‖态不变 Q1
.1
& G1 1 SD
于月森
& G2 0 RD 复位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0
(2) SD=0,RD = 1
设原态为“0‖ 态
0 1
Q
Q
1
.
0 0 1
.0
& G2
& G1 翻转为“1‖ 态
SD
1 RD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设原态为“1‖ 态 结论: 不论 触发器原来 为何种状态, 当 SD=0, RD=1时, 将使触发器 置“1‖或称 为置位。 1 1
Q
Q
.
& G1
.
& G2
1 SD
被封锁
1
& G3
1
& G4 0 被封锁 R C
RD1
R,S 输入状态 不起作用。 触发器状态不变
S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当C=1时 触发器状态由R,S 输入状态决定。
Q
Q
.
& G1
.
& G2
触发器的翻转 1 SD 时刻受C控制 (C高电平时 打开 & G 3 翻转),而触 发器的状态由 R,S的状态决 定。 S
逻辑符号 Q Q
1
1
SD J C K RD
C下降沿触发翻转
SD 、 RD为直接置 1、置 0 端,不受时钟控制,低 电平有效,触发器工作时SD 、 RD应接高电平。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JK 触发器工作波形
下降沿触发翻转
C J
K
Q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3 维持阻塞 D 触发器
于月森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1 R-S 触发器
1. 基本 R-S 触发器 两互补输出端 正常情况下, 两输出端的状态 保持相反。通常 以Q端的逻辑电 平表示触发器的 状态,即Q=1, Q=0时,称为“1‖ 态;反之为“0‖ 态。 Q Q
.
& G1 SD 两输入端
于月森
.
反馈线
于月森
Q
.
1
1 0 若先翻转
& G2
1
1
RD 0
若G1先翻转,则触发器为“0‖态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基本 R-S 触发器状态表
逻辑符号
SD
1 0 1 0
RD
0 1 1 0
Q
0 1 不变
功能 置0 置1 保持
Q
Q
SD RD RD(Reset Direct)-直接置“0”端(复位 低电平有效 端) SD(Set Direct)-直接置“1”端(置位端)
C下降沿( )触发器 翻转( F从状态与F主 状态一致)。
SD
F从 S C R
C
RD
Q
S
F主 C
Q
R
1
J
0
于月森
1
CK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S JQn R KQn
S ' R ' Qn+1 Qn 0 0 0 1 0 1 0 1 C高电平时F主状态 由J、K决定,F从状 态不变。 C下降沿( )触发器 翻转( F从状态与F主 状态一致)。
(4)J=0,K=0 设触发器原 态为“0‖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