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旳是( C )
60°
30°
30° A
0°
30° C
60°
风带 B
15° 0°
气压带
15° D
(4)考虑A、B、C、D----高下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旳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别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旳高下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旳分布图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旳分布图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旳影响 (北半球)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被切断旳高压
1月 亚洲高压(内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
蒙古—西伯利
气压带
亚高压
7月 亚洲低压(印 夏威夷高压 副热带高
度低压)
气压带
课堂演练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旳季节移动旳说法正
确旳是: BD
A. 赤道低气压带旳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旳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课堂演练
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冬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
地球上旳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16张PPT)

带、风带〔风向〕
[小组合作]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例如:数量、分布、盛行风 的风向……〕
七
个南
气北
压 带
对 称 、
和相
六间
个 风
分 布
带
[问题探究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北纬90°
66°34′
23°26′ 0° 23°26′
冷(高压)
〔低压〕
[问题探究2] 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上下纬之间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
[小组合作]
〔以北半球为例〕 讨论低纬环流圈 的形成: ①赤道上空的风 为什么不能一直流 向极地上空? ②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如何形成的? ③低纬度近地面 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 是什么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冬压至日带-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冬至日-春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B.乙地位于300N附近 D.②是冷性气流
图2为“某日南半球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 带,完成3-4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风向〕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讨论低纬环流圈的形成:
[小组合作]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例如:数量、分布、盛行风 的风向……〕
七
个南
气北
压 带
对 称 、
和相
六间
个 风
分 布
带
[问题探究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北纬90°
66°34′
23°26′ 0° 23°26′
冷(高压)
〔低压〕
[问题探究2] 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上下纬之间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
[小组合作]
〔以北半球为例〕 讨论低纬环流圈 的形成: ①赤道上空的风 为什么不能一直流 向极地上空? ②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如何形成的? ③低纬度近地面 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 是什么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冬压至日带-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冬至日-春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B.乙地位于300N附近 D.②是冷性气流
图2为“某日南半球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 带,完成3-4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风向〕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讨论低纬环流圈的形成: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2.2 第1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41张PPT)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中纬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 北信 风 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 风 带
3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S
极地高气压带 90°S
(1)三圈环流中各气压带的位置、成因、性质即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名称
位置
气流
成因
特征
对气候 的影响
极地 高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 °
60 ° 30 ° 0°
30 °
60 ° 90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什么而移动?如何移动的?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 12月22日北移 带季节移动 6月22日南移
北极
300N
00
第二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90°N
极地东风带
活动
1月
7月
低气压
甲
乙
2、甲图中,东亚与南亚的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3、乙图中,东亚与南亚的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季风的 概念、
分布和 成因?
填表
东亚
南亚
风向
冬 季
性质
成因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夏 性质 季
成因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 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详解PPT课件

第7页/共85页
(1)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
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哪一幅图中的风带控
制下形成的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表明向
北移动,d表明不移动,b风向不对,均错误。第
第29页/共85页
考向调研
考向一 气压中心的形成
【例1】(2009·广东地理)读图,回答(1)~(2)
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 甲处在低压系统控制下,在北半球,气旋
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
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可判断出为东南风。
第30页/共85页
第31页/共85页
C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 由图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气 流为主,同纬度海洋上处于高压控制下,气流以下 沉气流为主,M地处于回归线附近,所以原有的副 热带高气压带被M地低气压所切断。
第22页/共85页
答案 (1)B (2)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 (3)低纬 下 (4)大陆与海洋相比,热容量小,夏季增温迅速, 形成相对低压中心 夏 西南 东南 信风 地转 偏向
第23页/共85页
(1)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
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哪一幅图中的风带控
制下形成的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表明向
北移动,d表明不移动,b风向不对,均错误。第
第29页/共85页
考向调研
考向一 气压中心的形成
【例1】(2009·广东地理)读图,回答(1)~(2)
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 甲处在低压系统控制下,在北半球,气旋
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
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可判断出为东南风。
第30页/共85页
第31页/共85页
C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 由图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气 流为主,同纬度海洋上处于高压控制下,气流以下 沉气流为主,M地处于回归线附近,所以原有的副 热带高气压带被M地低气压所切断。
第22页/共85页
答案 (1)B (2)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 (3)低纬 下 (4)大陆与海洋相比,热容量小,夏季增温迅速, 形成相对低压中心 夏 西南 东南 信风 地转 偏向
第23页/共85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西
七月
洋
亚速尔
高压
副亚洲极(蒙地古-低-西伯气利亚压)高带压 亚欧大陆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60N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大西洋 欧亚大陆 太平洋
副热带高 亚速尔 亚洲 夏威夷
7月 气压带
高压
低压
高压
副极地低 冰岛
亚洲
阿留申
1月
气压带
低压
高压
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 冬季
低气压带 附近
合上升
极地
南北纬90° 终年寒冷, 下沉运动 冷干(寒冷干燥)
高气压带 附近
气流下沉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所控地区降水较少(大
风带 带高压带之间
陆东部除外)
中纬西 副热带高压带与副 西南风 西北风 风带 极地低压带之间
所控地区降水较多
对气候的影响
所控地区降水较少(大 陆东部除外)
所控地区降水较多
所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这个假设否定掉, 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大压
• 三个风带分布在什么位置?分别叫什么? • 风向如何确定? • 绘制南半球风带的风向,并确定风带名称
七
个 气 压 带 和
六
个 风 带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七月
洋
亚速尔
高压
副亚洲极(蒙地古-低-西伯气利亚压)高带压 亚欧大陆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60N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大西洋 欧亚大陆 太平洋
副热带高 亚速尔 亚洲 夏威夷
7月 气压带
高压
低压
高压
副极地低 冰岛
亚洲
阿留申
1月
气压带
低压
高压
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 冬季
低气压带 附近
合上升
极地
南北纬90° 终年寒冷, 下沉运动 冷干(寒冷干燥)
高气压带 附近
气流下沉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所控地区降水较少(大
风带 带高压带之间
陆东部除外)
中纬西 副热带高压带与副 西南风 西北风 风带 极地低压带之间
所控地区降水较多
对气候的影响
所控地区降水较少(大 陆东部除外)
所控地区降水较多
所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这个假设否定掉, 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大压
• 三个风带分布在什么位置?分别叫什么? • 风向如何确定? • 绘制南半球风带的风向,并确定风带名称
七
个 气 压 带 和
六
个 风 带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39张ppt课件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副高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特征:
高温多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
探究
7月北移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A
B
1.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 , B 月(1月或7月)。 2.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3.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4.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 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风 带
气压带
年降水量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极 地 少雨带
赤道多雨带
探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何规律?
说一说: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23.5ºN
23.5ºS
0º
祝您成功!
说一说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ppt课件

C气流暖而轻,D气流冷而重。冷暖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 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 (3)A处是__副___极__地__低____气压带,它是__动__力___因素形成的。
4.图中的①和③分别是指( ) 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D.西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处是__东___北__信___风带,它是__低__纬___度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2)C所处的风带,吹___西__北___风,气流来自__副___热__带__高___气压带。为什么C 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赤道低气压带
0°
东南信风
上
升
低气压
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地面
30 °
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
30
带
°
盛行西风
3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
极地东风 °
赤道 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爬升
极锋
90°
下
极地高气压带
沉
温度取决于纬度:
低纬炎热,中纬温暖,高纬寒冷
6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 30°N 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 赤道低 )气压带 ( 低 )气压 受热膨胀(上升)
近地面
高空
高纬 中纬 低纬
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
S
N
90°
60°
30°
0°
30°
60°
90°
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 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 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图中的①和③分别是指( ) 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D.西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处是__东___北__信___风带,它是__低__纬___度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2)C所处的风带,吹___西__北___风,气流来自__副___热__带__高___气压带。为什么C 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赤道低气压带
0°
东南信风
上
升
低气压
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地面
30 °
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
30
带
°
盛行西风
3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
极地东风 °
赤道 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爬升
极锋
90°
下
极地高气压带
沉
温度取决于纬度:
低纬炎热,中纬温暖,高纬寒冷
6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 30°N 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 赤道低 )气压带 ( 低 )气压 受热膨胀(上升)
近地面
高空
高纬 中纬 低纬
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
S
N
90°
60°
30°
0°
30°
60°
90°
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 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 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三圈环流
——单圈环流
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对称赤道分
布,且高低相间;
全球共有六个风带,对称赤道分布, 风向东西方向相同,南北方向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而发生移动。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夏威夷 高压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热印带度高低气压压带
夏威夷 高压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热印带度高低气压压带
1月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冰岛低 副极地低
低压 压
压带
3. 季风环流
1). 什么叫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 显著改变的现象
2). 典型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T冷<0℃)
亚洲东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T冷>0℃)
亚洲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北大 被切断的 西洋 气压带
1月
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月份
亚欧 大陆
北太 平洋
北大 被切断的 西洋 气压带
7月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副热带高 高压 高压 压带
1月
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月份
亚欧 大陆
北太 平洋
北大 被切断的 西洋 气压带
7月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副热带高 高压 高压 压带
中纬西 副高与副极 风带 低压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极地东 风带
副极低压 与极地高
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温湿 干冷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C
A
B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低纬 环流 中 纬 环 流
90°S
高纬环流 极锋
极地高压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
环流
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0° 赤道
低压带
30° 副热带
高压带
60° 副极地
低压带
90° 极地
高压带
若该环流分别代表低纬环流、中 纬环流、高纬环流,则图中A、B、C 分别代表什么?
A
C
B
1.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课堂演练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课堂演练
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2) 南半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带 状分布
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月份
亚欧 大陆
北太 平洋
7月
90°N
极地东风带
环
副极地低压带
60°N
流
中纬西风带
低纬 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0°
1.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2. 三圈环流
——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
②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0°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带
30°S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西风带
60°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洋
洋
6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单圈环流
90°
60° 30° 0 3°0°
60° 90°
单圈环流
高
低
低
90° 高60°3源自°0 3°0°高 90°
低
60°
1.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
② 地球不自转 ③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锋
中 纬
高纬环流
23°26´N 0° 23°26´S
66°34´S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课堂演练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地高气 压带
分布
南北纬10 之间
20-30之间
南北纬60 之间 极点至80 附近
成因
热力 原因
动力 原因
动力 原因
热力 原因
气流 对气候 运动 的影响 上升 湿热
下沉 干热
上升 温湿
下沉 干冷
风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压与 风带 副高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B A C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6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60°
30°
30° A
0°
30° C
B
60°风带
15° 0° 气压带
15° D
课堂演练
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60°
30°
30° A
0°
30° C
B
60°风带
15° 0° 气压带
15° D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赤道低气 压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