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中净化槽技术的应用实践论述
农村环境整治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实践

农村环境整治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实践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水污染治理则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
在农村地区,水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
如何有效治理水污染,保障农民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下面将从技术实践的角度展开回答。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实践需要重视土壤改良。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因此,加强土壤改良,减少化学物质渗透到地下水的可能性,是有效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次,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在农村地区,很多家庭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接着,农村工业企业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农村地区,一些小型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造成工业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强化废水处理工艺,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是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措施。
然后,农村环境整治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实践还需要重视生态修复。
在农村地区,一些湿地、河流被填埋或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因此,通过生态修复措施,重建湿地、河流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治理水污染的长久之道。
此外,采用植物修复技术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实践的有效手段。
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富集和转化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在农村地区,引入适宜的植物种类,建设人工湿地等植物修复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物培养和活性污泥技术也是治理农村水体污染的重要手段。
生物培养技术通过培养一定的微生物群落,让其吸收、分解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活性污泥技术则是通过投放活性污泥,破坏有害物质的结构,促进有害物质的分解,净化水质。
小型净化槽工艺及其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农村 水环 境 问题情 况 复杂 , 点 源污染 , 既有 也有 面 源污 染, 污染 物 种类 繁 多 , 由于我 国地域 发 展 不平 衡 , 同地 且 不
22 小型 多功能净化槽原理 - 净化槽 的主要工艺是水解和接触氧化 ,也可 以配合投 加有效微生物(M) E 菌液使用 。 固形物的去除是通过沉淀分
W U Zih o e l(n e n oi iest fS in e a d T c n lg — a t a I n r Mo g l Unv ri o ce c n e h ooy,B oo a y a tu,In r Mo g l 4 1 n e n oi 01 0 0) a
Absr c n 0 d r t e u e t e e v r n n a o lt n f s a tr d e a e.t e tt s a d p o l ms o e g t a me t t a t I r e o r d c h n io me tl l i o c t e s w g p u o e h s u n r be f s wa e r t n a e i u a r t d e n e h oo y c a a t r t s a d f w p t f s l p r c t n tn e e aS iu s d n r r l wee su id a d tc n l g h r c e i i n o a h o mal u i ai a k w r l O d c se .Th e s— sc l i f o e fai
宁 夏农 林科 技 。NnxaJunlo g . n o s S i eh 0 1 2 1 )1 1 1 2 igi ora fA r a d Fr . c&Tc .2 1 ,5 ( 1 :1 - 1 i e .
农村污水排放现状与净化槽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农村污水排放现状与净化槽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摘要:我国乡村土地面积大,住户分布分散,污水管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比较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供水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根据这些条件,结合农村工业废水的现状和污水处理厂净化槽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污水排放;现状;净化槽;污水治理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区分散,污水管网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任意排放的现象非常严重,我国农村水资源对环境影响很大。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和污水处理净化槽设施的具体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农村污水排放特征与污染情况分析1.污水来源。
年排水量为600亿立方米,其中200亿立方。
农村生活污水和废水是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占农村人口的很大一部分。
农业废水可分为两类:黑水和灰水。
黑水是人体代谢物(粪便、尿液)和冲厕水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是高水平的污染物,主要以废水的形式存在,在农村地区使用时,废水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灰水是指不含有人体代谢物的家庭废水,包括以漂浮、有机物质、营养物质和微生物为特征的厨房洗涤废水。
2.特点。
目前,其村落分散,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因地区而异。
因此,不同地区的农村人口在用水量和水质方面可能不同。
总排放量巨大,估计每年农业废水98.6亿吨,COD9.04亿吨,氮1155万吨,磷1.09亿吨,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用水量不断增加,污水产量稳步增加。
日变化,农村污水处理随着村民生活节奏的变化,一般早洗漱煮早食,午餐、晚餐和晚上洗浴水,其余时间用水少甚至断流,变化不大。
季节变化,农村污水的变化不仅与日常变化有关,而且与季节有关,中国降雨影响季风,水量高,天气干燥。
为了保证灌装过程中的农村供水,耗水量大,排放后废水稀释,污染程度低;农村用水量相对不足,用水量少,自然用水量少,净化和稀释能力差。
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应用探讨

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应用探讨摘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点强化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是巩固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实施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也是保护和改善农村饮用水源环境的有效途径。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污水还是较为严重的,不利于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构建。
因此,本文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技术应用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1.1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推动力建立生态文明,基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发展经济是十分必要的。
对农村水域环境加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农村提供绿色安全的蔬菜、粮食与牲畜产品,保障人们食品安全。
1.2 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现阶段,我国积极推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其要求农村建立生态化且适宜居住的环境。
因而,治理农村水域环境,利于为人们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保障居民生活安全与健康。
治理农村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1.3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当前,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村是关键,其中农村环境问题更是难点,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都将会为城市建设埋下隐患,扩大城乡差距加剧矛盾。
所以小康社会建设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全面体现广大人民自身利益,将科学发展观基础要求落实到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此外,农村环境治理中,树立良好生态文明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农村污水治理现状2.1环保意识淡薄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居民依然采用传统的生活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缺乏生活方式改变意识,一些农村居民综合素质不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尽管近年来农村加大了相关的政策宣传力度,但是村民生活习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许多生活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流或池塘,不仅影响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影响农村用水安全,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一、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农村环境整治中,污水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按照传统方式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开展有效的污水处理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传统污水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简易沼气池、池塘过滤等方式,这些方式因为技术简单,设备低成本,一度在很多地方得到推广。
但是传统方式存在着处理效率低、臭味大、工艺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环境整治的需求。
三、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生物处理技术是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趋势之一。
通过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体在污水中降解有机物、除去氮、磷等物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比如人工湿地、植物滤池等技术,通过模拟自然的生态过程,净化农村污水,达到环境整治的目的。
四、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除了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也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厌氧/好氧一体化工艺、AD/AD工艺等,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五、生活污水与农业污水的处理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处理问题尤为突出。
生活污水一般经过截污、收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等步骤,再通过排放或者利用途径去除有害成分。
而农业污水主要是指畜禽养殖的废水,可以利用生物技术、膜技术等方式进行高效处理。
六、污水处理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污水处理技术往往需要集成应用。
比如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再比如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的结合,可以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等。
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
七、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除了对污水进行处理,资源化利用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通过适当处理后利用于农田灌溉、生态景观养护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排放治理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排放治理中的应用污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城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环境难题。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和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污水排放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排放治理中的应用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一、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的重要性农村地区污水排放治理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源,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分散的特点给污水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推广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的污水问题,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不足过去,农村地区多采用传统的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如沼气池和人工湿地等。
然而,这些传统技术往往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投资高昂、操作复杂等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有限,无法保证传统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先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反渗透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需求。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活性污泥法能够高效地去除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对于处理生活污水尤为适用。
而且,该技术设备投资相对较低,操作维护简单,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治理。
2.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进行水处理的技术。
它通过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物质。
相比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对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效果更好,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等优势。
在农村污水排放治理中,生物膜法能够更好地处理由于养殖业等所引发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3.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高效分离作用进行水处理的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净化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净化技术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和生活区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保护农村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净化技术的角度展开分析讨论。
1、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农村人口较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相对较大。
由于农村地区一般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很多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
集中处理是指将农村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到一起,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和净化;而分散处理则是指每家每户自行处理生活污水,比如建立家庭污水处理系统。
3、集中处理技术农村集中处理污水的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物理处理则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方式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
4、分散处理技术分散处理技术是指在每家每户建立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生化池、沉淀池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去除,使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较为清洁的水体。
5、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净化技术是指将处理后的污水再次进行净化,以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6、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除了污水处理和净化,农村生活污水还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
比如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进行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提高土壤肥力;利用污水中的热能进行能源回收等。
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本较高,不仅涉及设备采购和安装,还包括后期运行维护等费用。
因此,如何降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长足的改善,但是,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依然是一大难题。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正面临着许多难题,如如何保障农村环境卫生以及如何利用污水资源等。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技术、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
一、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常见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有植物沼气化、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多种技术。
其中,植物沼气化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植物沼气化处理系统由进水污水井、渗滤池、植物沼气化池、沼气收集池和出水池等组成。
在处理过程中,生活污水首先经由进水污水井进入渗滤池进行初步筛选,随后进入植物沼气化池进行沼气发酵,最后由出水池排放出去,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
另外,人工湿地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指以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湿地,采用适当的植物、介质和微生物等来处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养分。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而且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运营成本低廉,是一种典型的中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方式。
生物滤池则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全部或部分转化成无机物质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滤池处理系统由筛池、微生物滤池和出水池等组成。
在处理过程中,生活污水首先通过筛池进行筛选、去掉大颗粒、悬浮物等,随后流入微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除氨、去异味等效果,最后由出水池排放。
与其它污水处理技术相比,生物滤池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污水处理实践农村污水处理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如采用的处理技术不适用、污水管网建设难度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社会管理保障机制不足等。
因此,在农村污水处理实践中,需要探索可行的管理和保障方式。
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建立起农民的环保责任意识和管理机制。
通过宣传,培养群众环保意识,使他们将保护环境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环保管理机制,从生产到销售,从政策到制度,从设备到操作,从资金到技术,不断地提高污水处理的理念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污水处理中净化槽技术的应用实践论述
发表时间:2016-06-14T15:27:02.1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作者:叶铖1 王镇伟2 韩宏波2
[导读] 在安装和更换净化槽时,政府进行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在一些地区,还对净化槽的检维修和污泥处理等进行资金补贴。
叶铖1 王镇伟2 韩宏波2
(1.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311100;2.潍坊市园林设计院)
【摘要】农村布局分散,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其中未设排水渠道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村庄占96%。
目前,农村污水排放已成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应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其中应用较为成熟的处理工艺为净化槽技术。
据此,笔者主要讨论净化槽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用以启示我国分散式农村污水的处理。
【关键字】农村;污水处理;小型净化槽
一、引言
据国家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量为90余万亿吨,生活垃圾为2.8亿吨,另据一份对三峡库区、滇池、太湖等流域的抽样调查报告表明,农田的N、P流失量占第二位,农村生活污水占第一位。
另外,农村污水的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继而危及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的来讲,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污水收集系统不够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缺乏;管理维护制度不健全,因此急需开发一套满足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要求的污水处理工艺——净化槽技术。
在本案,笔者主要讨论净化槽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体以小型净化槽为例。
二、净化槽污水处理技术
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净化槽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按处理规模,可将净化槽划分为小型、大型净化槽,其中小型净化槽的处理人数为5-50人;大型净化槽的处理人数为50人以上;按制造方法,又可将净化槽分为FRP材质净化槽、钢筋水泥结构净化槽,其中FRP材质净化槽一般采用工厂批量生产+现场安装的施工方式,小型净化槽多为FRP材质;钢筋水泥结构净化槽一般采用现场施工,大型净化槽多采用钢筋水泥结构;按处理方式,还可将净化槽分为单独处理净化槽、合并处理净化槽。
目前,净化槽在日本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其影响,我国正逐步引进这一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以小型净化槽为例。
(一)处理工艺
小型净化槽是一种采用生物与物理方法净化处理农村家庭生活污水的设施,其不仅可以对家庭排放污水进行单独处理,还可以对社区排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小型净化槽的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二)工作原理
净化槽主要采用的是接触氧化和水解,同时亦可与有效微生物菌液(EM)配合使用,其中固体物一般利用沉淀分离槽及厌氧过滤槽来进行去除,具体通过预处理污水,使之沉淀下寄生虫、无机固形物及悬浮有机物,继而减轻生物处理工艺的实际负荷;过滤槽中的塑料填料上生长着厌氧生物膜,用以去除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
一般来讲,可以利用(接触)爆气槽及回转板接触槽来对污染物进行分离去除,其采用的是接触氧化工艺,即:利用反应器上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来减少污染物的总含量;污水经沉淀槽沉淀之后,再经设在沉淀槽末端的消毒盒及盒中填装的固体氯料消毒处理,最后再回流一部分污泥,而另一部分则先进行浓缩处理,再运至填埋厂。
实践表明,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小型净化槽具有有效去除营养盐、有机物的能力,且经其处理后的污水完全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
另外,小型净化槽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抗冲击负荷能力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利用。
(三)工艺结构
小型净化槽的一般规格为2.2*2.0* 5.4m,容积7.5m3及停留时间2.5d,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及另设防透层的结构,同时在格间设连通管,并为之设合宜的排水及吸水深度,继而为三格槽内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生长与繁殖条件。
小型净化槽主要由沉淀分离室、接触氧化室、二次沉淀室及消毒室组成,其中沉淀分离室主要实现对污水的厌氧分解,水一般在沉淀分离室停留2h,且BOD、SS的去除率约为50%,注意每隔半年清理一次沉淀分离室,并将清理的淤泥用作弄肥;在接触氧化室中,主要利用好氧生物来减少BOD的含量,并由泵为室内补充空气,继而为好氧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与繁殖环境;污水先后在二次沉淀室、消毒室停留1h、30min,并通过在水中加入氯或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其中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为100%,同时可使BOD的含量下降50%。
(四)净化槽的维护管理
在日本,净化槽技术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及法律法规体系,用以支撑净化槽在日本的广泛应用。
《净化槽法》是农村分散污水治理的一部综合性立法,其规定了制造、安装、维检修和清扫净化槽的具体要求及处罚意见,其中立法赋予净化槽系统的用户一些强制性的责任,比如定期维护和清理系统,接受水质的年检。
另外,为了推广净化槽的普及应用,日本建立了净化槽扶助金制度,制度规定:在安装和更换净化槽时,政府进行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在一些地区,还对净化槽的检维修和污泥处理等进行资金补贴。
三、净化槽的可行性研究
在我国农村地区,无法对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
对此,笔者主要从经济、技术和人员分配角度加以分析: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
农村地形高差较大,一些地区根本没有修建集中管网收集和处理污水的条件,即便沿主要道路安装管道,高昂的接管及污水提升泵站费也会大幅度增加污水处理成本;从技术角度来看,过长的管线及较大的日变化系数致使污水处理技术难度明显增加;从人员分配角度来看,污水处理管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均需大量的专业人员。
与此相比,基于净化槽的分散处理系统无论在经济上或是在技术上,均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日本的农村污水处理中,净化槽法主要分为家庭设施和村落排水设施两种,具体按村庄的住户数目来确定选择何种处理方式。
结合我国农村现状,可以将上述处理工艺用来实现我国农村分布式污水处理与管理,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在地势高差明显、集中度大的村庄,选取地势较低的地方对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二是在地形条件复杂、生活污水波动性大、村庄布局分散且规模较小的地方,采取分散污水处理模式,以降低运维成本及维护管理难度。
四、讨论
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引进和应用净化槽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此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加快装置的国产化进程,以降低装置在前期的投入成本;结合我国农村现状,对日本的净化槽技术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之更符合我国的国情,继而降低工艺的运维成本;建立健全净化槽技术规范体系,以保证装置的使用性能更高;规范净化槽的日常管理,以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制定完善的污泥收集方案;重视培养技术人员等。
总之,经过技术改良的净化槽在我国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理应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欣,赵军,郎咸明等.净化槽技术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65-4166.
[2]干钢,唐毅,郝晓伟等.日本净化槽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3,7(5):1791-1796. 作者简介:
叶铖(1983-),男,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族:汉,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