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教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

高层建筑、重要厂房和大型设备基础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由于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构造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大气温度变化、地基的塑性变形、地下水位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及动荷载的作用,引起基础及其四周地形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因基础变形及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也要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应视为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则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变形或开裂,影响其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初期,必须要对其进行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和平移。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设置在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位置的变化量。建筑物变形观测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变形测量点的布设、变形观测的精度与频率。

变形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每个工程至少应有三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②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③ 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取决于某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若为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其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若是为了研究建筑物的变形过程和规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即精度要求要高得多。通常以当时能达到的最高精度作为标准来进行观测。但一般还是从工程实用出发,如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大型连续生产的车间,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1㎜的沉降量;对一般规模不大的厂房车间,要求能反映出2㎜的沉降量。因此,对于观测点高程的测定误差,应在±1㎜以内。而为了科研目的,则往往要求达到±0.1㎜的精度。

为了达到变形观测的目的,应在工程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在调查建筑物地基负载性能、预估某些因素可能对建筑物带来影响的同时,就着手拟定变形观测的设计方案并立项,由施工者和测量者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施测方案,以便在施工时就将标志和设备埋置在变形观测的设计位置上,从建筑物开始施工就进行观测,一直持续到变形终止。每次变形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作出详细的记录;每次变形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并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工作。

变形观测的频率,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观测过程中,可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对于平面和高程监测网,应定期检测。

在建网初期,宜每半年检测一次;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

变形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倾斜观测、裂缝和位移观测等。

2 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是地基、基础和上层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沉降观测就是测量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与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变化量。研究解决地基沉降问题和分析相对沉降是否有差异,以监视建筑物的安全。

2.1 水准点和观测点的设置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埋设在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水准点的布设要把水准点的稳定、观测方便和精度要求综合起来考虑,合理地埋设。为了相互校核并防止由于个别水准点的高程变动造成差错,一般要布设三个水准点,它们应埋设在受压、受震范围以外,埋设深度在冻土线以下0.5m,才能保证水准点的稳定性,但又不能离开观测点太远(不应大于100m),以便提高观测精度。

观测点的数目和位置应能全面反应建筑物沉降的情况,这与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15m 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布置一个观测点;另外在最容易变形的地方,如设备基础、柱子基础、裂缝或伸缩缝两旁、基础形式改变处、地质条件改变处等也应设立观测点;对于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观测点。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稳固,通常采用角钢、圆钢或铆钉作为观测点的标志,并分别埋设在砖墙上、钢筋混凝土柱子上和设备基础上,如图11.1所示。

2.2观测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

施工过程中,一般在增加较大荷重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砖墙、安装吊车、设备运转等都要进行沉降观测。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施工中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工程完工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而定,开始时可每隔1~2月观测一次,以每次沉降量在5~10㎜为限,否则要增加观测次数。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再逐渐延长观测周期,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水准点的高程须以永久性水准点为依据来精确测定。测定时应往返观测,并经常检查有无变动。对于重要厂房和重要设备基础的观测,要求能反映出1~2㎜的沉降量。因此,必须应用S1级以上精密水准仪和精密水准尺进行往返观测,其观测的闭合差不应超过±0.6 ㎜(n为测站数),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对于一般厂房建筑物,精度要求可放宽些,可以使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闭合差应不超过±1.4 ㎜。

2.3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采用专用的外业手簿。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观测手薄中的记录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把历次各观测点的高程列入表11.1中,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沉降—荷重—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11.2所示

表11.1 沉降观测记录手簿:

3 倾斜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