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及参考答案【VIP专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鼓励学生有所见解,特别是第一道简述题和最后一道论述题,给同学较大的发挥空间,请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参与活动周等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相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至少占总分30%。)

一、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但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对世界观问题所作的系统的回答,并给以理论上的论证。(2)就哲学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来说,它就是世界观,而就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来说,它又是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在一切旧哲学那里,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虽然某些哲学家也试图或曾经用某种物质因素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剥削阶级的偏见、认识的局限,不可能提出系统科学的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在于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在于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应特性。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是列宁的话,符合有关意识起源的论述。见

教材30页。

4.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

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里说的“创造”,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动力,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简言之,实践高于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未来预测的真理性,才能实现创造美好未来的目的。实践是人类进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认识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5.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本身也能创造价值。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尽管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但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而是科学技术劳动创造价值。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这段话。

参考答案要点: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创新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

不断创新,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证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可见教材123-125

页等。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

精神武器。”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要点: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为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自学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推解放而奋斗。

3.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试

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这一说法。

参考答案要点:“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为什么说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参考答案要点: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里,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代替了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但是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1)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在生产过程中它们只能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用,而劳动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2)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不能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机器再先进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制造出来并由工人的劳动进行控制的。使用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的企业,虽然在生产现场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

大量减少,但在现场以外为自动化生产设计产品型号、规格及工艺过程,编制生产程序向计算机输送信号等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增加了,他们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在“总体工人”中,劳动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复杂劳动是自乘或倍加的简单劳动,因此,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更多的剩余价值是“总体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共同创造的。(3)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首先采用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而这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劳动生产率特别高的工人的劳动。(4)如果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全体资本家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这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三、论述题(20分)

1994年开始,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一系列文章向全世界也向中国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假设中国在1990年至2030年期间将实现持续的快速的工业化,同时认为在工业化之前人口密度就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即人均占有耕地很少的国家和地区,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耕地的大量流失和粮食的大量进口。由此,他得出结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中国的经济繁荣将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并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危及全人类以及我们的后代的生存权利。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布朗的问题能否成立?为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1)适用原理:人口、环境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存在,但人口和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分析布朗问题:肯定这个问题有警示作用,我们要注意到人口和环境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指出不足,生产实践是动态的,一定数量人口与其环境的互动方式也是动态的。中国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以及工业化问题,要正视,但不能悲观。面对问题,人类是能够有所作为的,而生产方式对于一个社会的前景有决定性影响。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并列,显示中国重视协调人口和环境关系,而人口和环境的关系恰好是生产实践方式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