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初 中 语 文 课 的 导 入 艺 术苏国梁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课件(2024秋)
侯景之乱
侯景是羯族人,先任东魏将领,拥兵10万,镇守河南,后因内部矛盾 投降南梁,梁武帝封其为河南王。梁宗室子弟萧渊明被东魏俘获,梁武帝 打算用侯景与东魏进行交换,这件事激怒了侯景,他于548年举兵反叛。 549年,侯景攻陷台城,梁武帝在宫中膳食不供被饿死。侯景又东掠三吴, 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551年,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次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大败侯景军, 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2. 南朝上承东晋,终于隋朝,先后出现了宋、 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
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 )
A.政权更迭频繁 C.政权并立形成
B.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发达
3.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图所示的人口数据变化有利于( A )
A.江南经济开发 C.南方环境治理
阅读课文,填写东晋基本信息。
东晋形势图
时间:317年 建立者:司马睿 都城:建康 统治范围:江南
材料中的“王”和“马”分别指的是谁?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 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 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中“王”指以王导、王敦为代表 的大贵族王氏家族,“马”指东晋皇族司马氏,它的实质 是皇族和士族共治天下。
• 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 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 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 • 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素养启示
比较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的发展,说 说你得到的启示。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找准三处采分点,三法”破解“卡壳”处-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找准三处采分点,三法”破解“卡壳”处-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
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 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 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十八岁时, 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不知疲倦。当时同辈人都对他肃然 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目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常 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对点训练】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
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 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 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节选自《南史·徐勉传》)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句式类型:
“祭酒王俭每见(之)”为省略句;“此子非常器也”为 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
译文: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目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解析]“目”,名词做状语,用目光;“常器”译为“普通人”。
任务三
关键虚词:两个“之”(“而”次之) 译文: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 后供给用度。(“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老弱之不养”指没有人养活的 老弱的人。“而”,连词,表承接,可以不译)
任务三
【对点训练】
10.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2013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2013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2013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散步莫怀戚2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3*羚羊木雕张之路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二单元6 我的老师魏巍7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8*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9*王几何马及时10《论语》十二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11 春朱自清12 济南的冬天老舍13*风雨贾平凹14*秋天何其芳15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文从字顺第四单元16 紫藤萝瀑布宗璞17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8*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19*在山的那边王家新20 虽有嘉肴《礼记》写作突出中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第五单元21 化石吟张锋22 看云识天气朱泳燚23*绿色蝈蝈法布尔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25 河中石兽纪昀写作条理清楚第六单元26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27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8*女娲造人袁珂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30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课外古诗词背诵1.龟虽寿曹操2.过故人庄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5.夜雨寄北李商隐6.泊秦淮杜牧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8.观书有感朱熹9.浣溪沙晏殊10.如梦令李清照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附录写好硬笔行楷字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2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3*丑小鸭安徒生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 伤仲永王安石写作叙事要完整第二单元6*黄河颂光未然7 最后一课都德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10 木兰诗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第三单元11 邓稼先杨振宁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第四单元16 社戏鲁迅17 安塞腰鼓刘成章18*竹影丰子恺19*观舞记冰心20 口技林嗣环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 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4*真正的英雄里根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写作勤于修改第六单元26 猫郑振铎27 斑羚飞渡沈石溪28*华南虎牛汉29*马布封30 狼蒲松龄写作描写要生动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1.山中杂诗吴均2.竹里馆王维3.峨眉山月歌李白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5.逢入京使岑参6.滁州西涧韦应物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9.约客赵师秀10.论诗赵翼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附录临摹、欣赏颜体书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 芦花荡孙犁3 蜡烛西蒙诺夫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5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写作学习写消息第二单元6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7 背影朱自清8 台阶李森祥9 老王杨绛10 信客余秋雨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单元11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2 桥之美吴冠中13 苏州园林叶圣陶14 故宫博物院黄传惕15 说“屏”陈从周写作说明要抓住特征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7 奇妙的克隆谈家桢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 生物入侵者梅涛20 落日的幻觉黄天祥写作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第五单元21 桃花源记陶渊明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5 杜甫诗三首杜甫望岳春望石壕吏写作学会说点儿道理第六单元26 三峡郦道元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课外古诗词背诵1.长歌行《汉乐府》2.野望王绩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5.黄鹤楼崔颢6.送友人李白7.秋词刘禹锡8.鲁山山行梅尧臣9.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附录欣赏王羲之书法汉语词类表(虚词)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藤野先生(鲁迅)2 我的母亲(胡适)3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4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5 *我的童年(季羡林)写作记叙的线索第二单元6 雪(鲁迅)7 雷电颂(郭沫若)8 *短文两篇(巴金)日月9 海燕(高尔基)10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写作借物抒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严春友)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13* 旅鼠之谜(位梦华)14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15 喂——出来(星新一)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第四单元16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17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8 吆喝(萧乾)19 *春酒(琦君)20 *俗世奇人(冯骥才)泥人张好嘴扬巴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21 与朱元思书(吴均)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学写书信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30 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写作学写游记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终南别业(王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苏幕遮(碧云天、黄花地)(范仲淹)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附录欣赏唐人狂草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毛泽东)2 雨说(郑愁予)3 *星星变奏曲(江河)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济慈)夜(叶赛宁)写作写诗歌第二单元5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7 《傅雷家书》两则8*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写作写演讲稿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第三单元9 故乡(鲁迅)10* 孤独之旅(曹文轩)11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2* 心声(黄蓓佳)写作写故事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5 *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写作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8 *杨修之死(罗冠中)19 范进中举(吴敬梓)20 *香菱学诗(曹雪芹)写作扩写和缩写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24 *出师表(诸葛亮)25 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写作续写和改写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名著导读《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附录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2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4 *外国诗两首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写作审题和立意第二单元5 孔乙己(鲁迅)6 *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7 变色龙(契诃夫)8 *热爱生命(节选)(杰克•伦敦)写作选材和加工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 谈生命(冰心)10 那树(王鼎钧)11 *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12 *人生(勃兰兑斯)写作布局和谋篇第四单元13 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14 变脸(节选)(魏明伦)15 *枣儿(孙鸿)16 *音乐之声(节选)(勒曼)写作写实和虚构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 公输《墨子》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作个性和创新第六单元21 曹刿论战《左传》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 *愚公移山《列子》24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写作讲究文采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文背诵《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附录谈谈散文谈谈戏剧文学。

教师语言艺术心得体会教师语言艺术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语言艺术心得体会教师语言艺术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语言艺术心得领会- 教师语言艺术念书心得领会大家看过教师语言艺术没有?《教师语言艺术》是1998 年语文第一版社第一版的图书,作者是郭启明。

下边是为大家准备的教师语言艺术念书心得领会,!教师语言艺术念书心得领会范文篇1听完《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演讲后,我感想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艺术,第一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

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表现出来的。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仔细地推测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韧不拔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教课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

假如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服气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和蔼,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服气你,跟从你,这样就会形成优异的互动。

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互相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点、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感情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拥有生成新思想、新思想的特质。

可赐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余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

在讲堂教课中,如何奇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翻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觉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奇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交流师生心灵的桥梁 ?使学生感觉老师的可亲可敬 ?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眼前永久也研究不完的课题。

跟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点、对语言好坏的权衡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如何运用语言才能充足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课方法适应培育21 世纪所需人材的需要 ?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内心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课成效 ? 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遗憾的是,我们在语言运用上,并无充足惹起重视。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范畴,和《季氏将伐颛臾》同在一板块。

学习的意义也和《季氏将伐颛臾》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并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

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落实文言句式。

教学中反复朗读,继续增强文言文的语感能力。

目标与要求: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了解《孟子》。

2、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4、人文教育上,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二、简介孟子及其思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皱县东南人)人。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也更加活跃的“百家争鸣”的时代。

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突出了“民”的地位,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

孟子还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好品性是一个人先天固有的,君子能够一生保持本性,小人常常失去本性。

这就是他的善性论。

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关于孟子的事,有“断织教子” “孟母三迁”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完整版)

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完整版)

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学汉语、文学教科书分析摘要:20世纪50年代汉语、文学教科书是我国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的产物,它们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选材经典、插图精美等特点,对当时及后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语;文学;教科书1956-1958年,我国中学语文课程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教育部颁发了汉语、文学的教学大纲,并组织人员编写了各自的课本。

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一次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尽管改革仅试行了三个学期便匆匆结束,但它确实对当时及后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分析、研究当年的汉语、文学教科书,有利于深化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促进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建设。

一、汉语、文学教科书的由来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主要是沿用和改编老解放区的教材,例如: 195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宋云彬等人编辑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就是在老解放区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精神加以改编的,其特点是比较强调政治性,注重实际,力求实效。

但缺点主要是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各类文章都是不分单元的,课本里没有系统的语言规律知识,文学方面的要求更谈不上。

实际上,早在1951年3月,时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秘书长的胡乔木同志在中央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中等教育会议上就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二者所负担的任务不同,所以不能互相代替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着特别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没有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语文教育同文学教育可联系起来,但不能混淆”。

在这一形势下,人们开始对语言学和文学的性质及其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开始酝酿。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生命,生命(杏林子)4、紫藤萝瀑布(宗璞)5、童趣(沈复)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第二单元6、理想(流水河)7、*短文两篇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0、《论语》十则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11、春(朱自清)12、济南的冬天(老舍)13、*山中访友(李汉荣)14、*秋天(何其芳)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第四单元16、化石吟(张锋)17、看云识天气18、*绿色蝈蝈(法布尔)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20、*山市(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第五单元21、风筝(鲁迅)22、羚羊木雕(张之路)23、*散步(莫怀戚)24、*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冰心)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第六单元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28、*女娲造人(袁珂)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30、*寓言四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名著导读:《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附录:硬笔书法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阅读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3、*丑小鸭(安徒生)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伤仲永(王安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第二单元6、*黄河颂(光未然)7、最后一课(都德)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10、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第三单元11、邓稼先(杨振宁)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第四单元16、社戏(鲁迅)17、安塞腰鼓(刘成章)18、*竹影(丰子恺)19、*观舞记(冰心)20、口技(林嗣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荒岛余生(笛福)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4、*真正的英雄(里根)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第六单元26、珍珠鸟(冯骥才)27、斑羚飞渡(沈石溪)28、*华南虎(牛汉)29、*马(布封)30、*狼(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附录:临摹、欣赏颜体书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阅读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2、芦花荡(孙犁)3、蜡烛(西蒙诺夫)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7、背影(朱自清)8、台阶(李森祥)9、老王(杨绛)10、信客(余秋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2、桥之美(吴冠中)13、苏州园林(叶圣陶)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15、说"屏"(陈从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梅涛)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走上辩论台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核舟记(魏学洢)24、大道之行也(《礼记》)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观潮(周密)29、湖心亭看雪(张岱)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怎样搜集资料课外古诗词: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野望(王绩)送友人(李白)黄鹤楼(崔颢)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附录:欣赏王羲之书法汉语词类表(虚词)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阅读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鲁迅)2、我的母亲(胡适)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第二单元6、雪(鲁迅)7、雷电颂(郭沫若)8、短文两篇(巴金)日月9、海燕(高尔基)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11、敬畏自然(严春友)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13、旅鼠之谜(位梦华)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15、喂--出来(星期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8、吆喝(萧乾)19、春酒(琦君)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泥人张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吴均)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马说(韩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柳宗元)27、岳阳楼记(范仲淹)28、醉翁亭记(欧阳修)29、满井游记(袁宏道)3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赠从弟(其二)(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无题(李商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名著导读:《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附录:欣赏唐人狂草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阅读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毛泽东)2、雨说(郑愁予)3、星星变奏曲(江河)4、外国诗两首蛔蛔与蛐蛐夜(叶赛宁)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鲁迅)10、孤独之旅(曹文轩)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2、心声(黄蓓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8、杨修之死(罗冠中)19、范进中举(吴敬梓)20、香菱学诗(曹雪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司马迁)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23、隆中对(陈寿)24、出师表(诸葛亮)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名著导读:《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附录:1、怎样读诗2、怎样读小说3、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4、常用修辞格简表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阅读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4、外国诗两首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5、孔乙己(鲁迅)6、蒲柳人家(刘绍棠)7、变色龙(契诃夫)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冰心)10、那树(王鼎钧)11、地下森林狂想(张抗抗)12、人生(勃兰兑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13、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14、变脸(节选)(魏明伦)15、枣儿(孙鸿)16、音乐学习(节选)(勒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墨子》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鱼我所欲也《孟子》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左传》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愚公移山《列子》24、《诗经》两首关睢蒹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文背诵《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附录:谈谈散文谈谈戏剧文学。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苏国梁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摘要]: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更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通过教学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体裁、题材,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有: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故事背景导入;歌曲情境导入;抓住文题,激趣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对联诗词导入;直观导入;角色导入、交流谈话启发导入等[关键词]:语文、导入、兴趣、技巧、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

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先生以传神的笔调,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其他的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今天,让我们走进《范进中举》,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二、故事背景导入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背景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陋室铭》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知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依依江水清,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自警自省。

这样,学生的,饶有兴致的投入到兴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饶有兴趣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

三、歌曲情境导入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既与课文相符合又符合学生生活情趣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既能得到音乐的熏陶,又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贝多芬传》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

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

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抓住文题,激趣导入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

在教学《品质》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品质”,然后,我对品质进行了解释,既有质量高低的意思,又有人的修养方面的好坏的意思,既然这样,高尔斯华绥用‘品质’做标题有什么用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靴子的质量是文章中的情节发展的基础,又能注意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的中心主题。

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培植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而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文题导入,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学生却是兴趣盎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拨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快被调动,接下来的深入文本,探究文本便是水到渠成。

五、设置悬念导入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

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

例如:在教学《论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

公元906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

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

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

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

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为什么半部论语就可安邦定国、保境安民。

它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六、对联、诗词导入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

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继的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少年壮志。

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欣赏完马致远在《秋思》中给我们描绘的秋天后,也许你们心中的秋天会是另一番意境。

这样就勾起了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七、角色导入角色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消除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恐惧感,激起欣赏的兴趣。

在欣赏《范进中举》这一作品的人物形象时,因为事先进行了名著的解读,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范进中举》的人物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胡屠户和范进,表演一下范进向胡屠户借钱要进京赶考的片段,表演时一定要把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

”话音刚落,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要求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中度过。

由此导入新课,学生能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来欣赏作品,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

八、直观导入又叫绘映图示导人法,语文挂图,尤其是电化教育手段的输入,为导入新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比如幻灯片、录像片等的运用,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

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形式。

虽然现成片子还不可能系统齐全。

但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设法自制、自录一些,还是可行的。

在讲授《三峡》时,我在挂出绘有三峡地图小黑板后,指着地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县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读一读《三峡》,能让我们在品读文字中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

”又如在《爱莲说》中让学生观看配有《咏荷》的诗词的夏季荷花盛开的画面录像,因为是实景,所以学生在赞叹美的同时也对荷的特点有所了解。

运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语文导入,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了解,事半功倍。

九、交流谈话启发法语文的学习重在一个"趣"字,教师教得有趣味,学生自然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趣味。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约、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

比如说"戋"字,本意是少而小,加上水就变成了浅,加上贝就变成了贱,比如"休"这个字,是一个人正靠在树木边上,还有小土尘、日月明等等师:汉字有意思,词语更有意思。

如"左右"一词,怎么理解?(生举左手,生再举右手)但如果将词语放到句子里,"我左右不了你",意思就大不相同了。

再比如说"东西"一词,哪些是东西呢?生:语文书、尺子、粉笔……师:老师是东西吗?生:你不是东西!师:这不是骂人吗?(生众笑)师:你看,汉语是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别有意思,因为中国每一个语言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感受语言时,需用心去品味,创作时更要反复斟酌、仔细研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善于炼字、精于推敲的苦吟诗人所创作的《题李凝幽居》本节课,我并没有急于出示课题,而是饶有兴致地同学生话起了这有趣的中国汉字。

从"戋"到"休",由"左右"至"东西",学生时而点头称是,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精彩作答。

这不仅让学生们在享受愉悦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孩子与汉语言文化的亲和力,与语文的亲和力,并更加有意识地联系到文章的相关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除此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小测试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语感传送”导入法。

“动手操作”导入法等等。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