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革详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新订教材的修订内容及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新订教材的修订内容及理解秋季就要使用的一年级修订版教材,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如今总算是现了真身——大家在网上很容易搜得到了。
一、主要变化单元还是八个单元+入学教育单元,但是,八个单元有变化,识字单元还是两个,课文单元从四个变成了三个,并且名称变了,被冠名为“阅读”单元。
课文数相应的从原来的14篇变成了10篇,汉语拼音单元从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三个。
再细致对比梳理,变化就更鲜明了。
入学教育单元,以往的目录中只有“我上学了”四个字,现在在下面列出了具体内容。
以往这个部分包括三课,现在加了一课《我爱我们的祖国》。
这是明确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构共同的身份认同。
第一个识字单元从五篇课文减为四篇,原来的《日月水火》目录中改成了《日月山川》,题目改了两个字,“水火”变成“山川”,视野仿佛一下子开阔,胸怀也因之开阔了,时空感更强烈了。
第五课《对韵歌》调整到了第二个识字单元中。
从第一个识字单元中删了是不是更合适,我现在觉得更合适,因为这个单元主要是认识和学习象形字。
往后看,会发现,口语交际从教材目录中消失了,变成了语文园地中的一个板块。
(虽然我特别重视听说的价值和教学,但是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和目标的编排设计对学生真实听说能力的发展有多大作用,我至今表示怀疑。
)拼音单元从两个分解成了三个单元,主要是将原来的第一个拼音单元分成了两个单元,原来的《i u ü y w》按照韵母和声母,分成了两课,《y w》放到了第二单元。
这有一定的道理。
原来的第一个课文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小小的船》改成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现在四篇课文就都顺理成章统一在“季节”主题之下了。
以往我们设计学习任务时,《小小的船》的确很难自自然然作为其中合情合理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这个变化很好。
第六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
删掉了《画》,换成了《对韵歌》。
删掉《画》,挺好的,毕竟“远近、有无、来去”这些字的识记,不比“大小多少”更简单容易,不大符合“由易到难”的设计编排规则。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标准人教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标准人教版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对于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下面我将分析这本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小明和小红》、《爷爷的胡须》、《水果篮子里的苹果》、《小水滴的故事》四个单元,涵盖了字母、字形、声母、韵母、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既包含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话题,又融入了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其次,教材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思维。
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思考题或小练习,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再次,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
教材附带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资料等资源,方便教师使用。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语音投影、音韵训练、拼读游戏等,帮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教材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习惯。
教材中的课文以生活化为主题,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同时,教材还引导孩子们接触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总之,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是一本富有特点和亮点的优秀教材。
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并逐步培养阅读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积极借助这本教材的优势,努力帮助孩子们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分析

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梳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教材的主要特点和课程设置。
教材特点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教材内容包含了语文的各个方面,如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2. 渐进性:教材按照年级递进,内容难度逐步增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3. 多样性:教材内容广泛,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文体和题材的作品。
4. 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5. 有趣性:教材设计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课程设置概述以下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的课程设置进行的概述:1. 一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包括基础拼音教学、词语研究、简单课文阅读、绘本阅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
2. 二年级语文教材进一步拓展了词汇和阅读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3. 三年级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和文学欣赏。
4. 四年级语文教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五年级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6. 六年级语文教材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论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以其综合性、渐进性、多样性、生活化和有趣性的特点,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全面的教材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比

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比
一、新版改成了大开本
和数学、英语书一样,改成了16开(之前是小32开),字也放大了。
有过孩子从亲子阅读向自主阅读过渡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桥梁书一般都会选用字大、字少的。
如果读物上密密麻麻一片小字,对孩子来说阅读压力很大,我相信很多成年人亦有同感,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头”的书总是让人心生畏惧,也是为什么大家总喜欢看一些漫画书。
这是从外观上来说。
二、识字量减少.
新版识字表一共300字,其中只有100字需要达到“会写”的标准。
之前的课本,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要求会认会写450个汉字。
表面上看起来,半年有一百八十多天,平均下来一天还不到三个字,这是针对咱们家庭教育来说的考虑。
而计算一下实际的上学天数,再考虑到语文课能够分配的实际时间,就发现压力还是挺大的。
我曾经建议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自己来制作字卡,老师反馈说,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三、不是课本里出现的每一个字,都要求孩子认识。
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都知道,在做阅读的时候不要把每个生词都查出来,有些生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猜,还有些就要忽略。
汉语阅读也是一样的,如果一篇文章你必须把里面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认识、理解了才能读,那阅读效率可就
太低了。
我认为家长应该引导小朋友,在最初的阅读中就树立起“不求甚解”的观念,区分好精读和泛读。
课本里一些比较难的生字,比如“鼹鼠”、“淅沥沥”、“省略号”,在生字表里都没有出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1.基本结构: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卷的综合研究分为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叩开诗歌之门》。
其中,“敲开诗歌之门”的主题在整个安排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活动,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
除第六组外,共有28篇课文、14篇精读课文和14篇略读课文。
这七组教材由“导论”、“课例”、“口语交际练习”和“复习与拓展”组成。
示例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后有思维练习,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词练习。
一些文本后面跟着“信息袋”或“阅读链接”。
整本书有三次“信息袋”和两次“阅读链接”。
“口语交流练习”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专栏。
回顾与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和“随时间积累”为固定栏目,“展示平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店”和“趣味语言”交替安排。
其中,“趣味语言”、“成语故事”和“课外书店”分别安排两次,“展示平台”安排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这本书需要120字。
精读课文后,要求能写的单词以正方形排列。
教科书附有一份生词表。
为了复习和测试生词并积累单词,在每组课文后建立“单词清单”。
其中,“读、写、写”中的单词来源于精读课文,由可写单词组成。
要求具备读写能力;“阅读和记忆”中的一些单词是精读,一些是略读。
只要它们被识别和记忆,就不需要书写。
这本教科书的注音符号与五年级的一致。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中的生词,每次记一次;同一文本中的同一单词只有在第一次出现时才被拼音。
出现在其他地方的新词不再是音标。
新词的注音用括号标出,多音词的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阅读,课文中的生词用元音标记;对于一些需要在语言环境中朗读或轻读的单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出一些提示。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简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解析一、前言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遵循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结构2.1 一年级上册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拼音认读、汉字书写和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主。
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儿歌、童话、古诗、口语交际等。
2.2 一年级下册本册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汉字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儿歌、童话、古诗、口语交际、看图写话等。
2.3 二年级上册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儿歌、童话、古诗、口语交际、看图写话、作文等。
2.4 二年级下册本册教材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
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儿歌、童话、古诗、口语交际、看图写话、作文、课外阅读等。
2.5 三年级上册本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内容主要包括:识字、散文、童话、古诗、口语交际、作文、课外阅读等。
2.6 三年级下册本册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内容主要包括:识字、散文、童话、古诗、口语交际、作文、课外阅读、文学创作等。
2.7 四年级上册本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内容主要包括:识字、散文、童话、古诗、口语交际、作文、课外阅读、文学创作、批判性思维训练等。
2.8 四年级下册本册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内容主要包括:识字、散文、童话、古诗、口语交际、作文、课外阅读、文学创作、批判性思维训练等。
2.9 五年级上册本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本教材注重时代性,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口语交际部分,设置了“文明礼仪”、“安全常识”等话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安全意识。
同时,在语文园地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设计了“阅读欣赏”、“写作创作”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趣味性教材注重趣味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汉语拼音部分,设置了“拼音游戏”、“拼音歌谣”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拼音。
在识字部分,设计了“看图识字”、“词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字词。
在语文园地部分,设置了“趣味阅读”、“趣味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教材评价本教材编排合理,内容丰富,注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同时,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教材中仍存在一些内容简单、重复或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研究目标方面,本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能够准确地拼读和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并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此外,学生还应该喜欢研究汉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在阅读方面,学生应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研究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最后,在口语交际方面,学生应该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 I I Key words ................................................................... I I 一、1993年版及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1)(一)选文的篇目变化对比 (1)1.整体篇目变化对比 (1)2.共有篇目的统计 (2)3.独有篇目的统计 (2)(二)选文的体裁对比 (2)(三)选文的题材对比 (4)二、选文对儿童精神的培养对比研究 (5)(一)一般价值取向对比 (5)(二)政治价值取向对比 (7)三、1993版和2001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的原因探析 (8)(一)社会背景不同 (8)(二)编写原则不同 (8)四、未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的趋势探讨 (9)(一)“人文性”将成为选文的主要依据 (9)(二)“思想政治性”选文仍将占据较大比重 (10)(三)“俗文化”将进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10)五、结语 (10)注释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2)九十年代至今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情况研究——以人教版为例宾欢(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2班 20120122201)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总共出版了十套小学语文教材,而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也一直处在变动中,每一次选文的变动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课题以九十以来人教版的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从选文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找出两套教材的差异,分析选文变化的原因,希望对今后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提供可行的建议,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课题主要从选文的体裁,题材,篇目变化,以及选文对儿童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未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趋势进行预测,探讨今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沿革以及变化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选文;人教版;Since the ninety'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changes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human education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ltogether published ten sets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also has been in the changes and changes in every text are subject to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is topic to 90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since two sets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content selec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textbook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hope t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make it towards a better direction.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selection of the genre, subject matter, changes in the table of contents, and selection of children's value outlook on influence on research, and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to the fu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trends, explore the future people education editio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 history and trend.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 renjiaoban;九十年代至今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情况研究——以人教版为例宾欢(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2班 20120122201)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总共出版了十套小学语文教材,而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也一直处在变动中,每一次选文的变动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课题以九十以来人教版的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从选文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找出两套教材的差异,分析选文变化的原因,希望对今后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提供可行的建议,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课题主要从选文的体裁,题材,篇目变化,以及选文对儿童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未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趋势进行预测,探讨今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沿革以及变化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选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可以说是价值取向的现实反应,选文标准不同将直接引起入选课文的不同,然而不一样的课文又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活和世界,老师和学生们在教育与学习我们的课文过后就会发生态度、价值观和情感方面的不同。
九十年代至今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紧跟时代的步伐,从1992年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到2001年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材的变革是一个时代变迁的反应,体现了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不同标准。
一、1993年版及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基本情况对比分析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编写、出版了一套小学教材,以下简称1993年版。
2001年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那也是我们新世纪的第一套小学语文的教材。
以下简称2001版。
(一)选文的篇目变化对比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不断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它的篇目变化上。
1.整体篇目变化对比这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从篇目总数量上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1993年版教科书一共有297篇课文,包括精读、略读课文。
2001年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篇目总数量达到了353篇。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以课文为媒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掌握母语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
因此,2001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数量的增多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便可以使教学得目的更加效益化。
2.共有篇目的统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让小学语文选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两套教材直接存在着承接的关系,在变动中也存在着不变。
据统计,1993版和2001版这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共有篇目有138篇。
这说明我们的教材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也沿袭了原来版本的经典篇目,如《司马光》《黄山奇石》《狼牙山五壮士》《少年闰土》等。
另外,传言中的所谓“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现象并没有出现。
相反,2001年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都是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经典并没有离去,只是根据时代进步的需求丰富了选文。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1993版有些文章换了题目重新出现在2001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如1993版第三册的《蓝树叶》在2001版更名为《蓝色的树叶》。
这种做法是为了儿童对课文更好的理解。
3.独有篇目的统计这两套教材又有自己独有的篇目,说明两套教材在选文上具有流变性。
1993版的独有篇目有159篇,而2001版的独有篇目则达到了215篇。
2001版小学语文教材在199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改革,独有篇目同比增长35%。
这改革是时代的创新,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大量带有新时代烙印的文章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去,比如《金钱的魔力》,这篇文章表达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揭露了社会中的现实。
在拜金主义横行的21世纪,这篇文章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间接性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同时,21世纪“一纲多本”的压力以及时代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也是2001版独有篇目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选文的体裁对比体裁,在现代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由于小学语文体裁的特殊性,笔者在此将小学语文体裁分为记叙文、童话、诗歌、神话、说明文、寓言、应用文及其他。
在此,记叙文包含了以上体裁之外的所有文体。
表1两个版本教材选文体裁数量及比率对比1993版体裁数量百分比2001版体裁数量百分比记叙文 206 69.36% 记叙文 211 59.78% 诗歌 51 17.17% 诗歌 45 12.75% 童话 24 8.08% 童话 46 13.03% 寓言 3 1.01% 寓言 5 1.42% 说明文 9 3.03% 说明文 32 9.07% 神话 0 0 神话 4 1.13% 应用文及其他 4 1.35% 应用文及其他 10 2.83% 合计 297 100% 合计 353 100%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体裁在记叙文、诗歌、寓言在数量及比率上相差不大。
但是两个版本选文在体裁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据统计2001版在说明文、童话、应用文及其他这几种体裁在数量和比率上明显高于1993年版,而神话更是2001版新增体裁。
体裁不同,也就造就文章的语言风格、形象塑造甚至情感表达的不同。
皮亚杰发展阶段理论觉得此时小学生尚处于具体运算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在众多的体裁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是记叙文的主要手法,语言风格生动、活泼、质朴、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在1993版和2001版的选文体裁方面都占据了大量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