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合集下载

单片机是指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

单片机是指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

1.2单片机的构成及特点单片机是指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或EEPROM、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及串行口,并行I/O接口等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1、单片机的特点从结构上看,单片机不但与通用微型计算机一样,是一个有效的数据处理机,而且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过程控制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块单片机就具有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只要加上所需的输入/输出设备,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满足各应用领域的需要。

单片机结构中包含有通用计算机的功能部分,而且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功能。

b5E2RGbCAP通用计算机的CPU主要面向数据处理,其发展主要围绕数据处理功能、计算速度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CPU的主频达到数百兆赫兹<MHz),字长普遍达到32位。

单片机主要面向控制,因为控制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处理相对简单,所以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功能比通用计算机相对弱一些,计算速度和精度也要相对低一些。

p1EanqFDPw通用计算机中存储器组织结构主要是针对增大存储容量和加快CPU对数据的存取速度。

单片机中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存储器芯片直接挂接在单片机总线上,CPU对存储器的读/写直接用物理地址来寻址存储单元,存储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为64KB。

DXDiTa9E3d通用计算机中的I/O接口主要考虑标准外设<如CRT、标准键盘、鼠标、打印机、硬盘、光盘等)。

用户通过标准总线连接外设,达到即插即用。

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外设都是非标准的,且千差万别,种类繁多。

单片机的I/O接口实际上是向用户提供的与外设连接的物理界面。

RTCrpUDGiT单片机的特点(1> 单片机的存储器ROM和RAM是严格区分的。

ROM称为程序存储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数及数据表格。

RAM则为数据存储器,用作工作区及存放用户数据。

这样的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单片机用于控制系统中,有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空间,把开发成功的程序固化在ROM中,而把少量的随机数据存放在RAM中。

黄玉清制作(精)

黄玉清制作(精)
在一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称微 处理器。有时简称CPU.
(2).微型计算机MC(MicroComputer)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I/O及辅助电路. 通过总线与其它部件相连.
黄玉清制作 2005.9
第一章:计算机组成结构
(3) 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 MicroComputer System),简称MCS。
第一章 小 结
1.4.2 带符号数的表示
带符号数的表示:
符号位一般用二进制数码的最高位表示,称该位为 符号位。 0:正数, 1:负数
IBMPC微机:带符号数的表示:补码表示
黄玉清制作 2005.9
第一章:数的使用
1.4.3 数的使用
一个存在的数,由于解释的不同,可以表示不 同的数值。 可以是无符号数,也可以是带符号数。 例如:在8位二进制下 11111111B=0FFH 当作为无符号数表示255, 当作为带符号数表示-1。 因此,数的使用全由编程者决定。
黄玉清制作 2005.9
第一章: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
2.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用户软件。
应用软件 语言处理程序(解释、编译) 各种标准程序库 数据库管理 服务性支撑软件 操作系统 裸机 软硬件层次 应当指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缺一不可。
黄玉清制作 2005.9
第一章:计算机构成
1.1.2 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是由硬件与软件两大子系统组成。 硬件与软件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 提供物资基础,软件提供最终实现手段。
黄玉清制作 2005.9
第一章:计算机组成结构
计算机的组成-冯· 诺依曼结构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硬件组成
(1)微型计算机 ) (2)外部设备 ) (3)输入输出通道 ) (4)操作台 )
第一章 绪论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 .
软件是指能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软件是指能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它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 它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整个系统 的工作都是在程序的指挥下进行协调工作的。 的工作都是在程序的指挥下进行协调工作的。软 件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 件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另一类是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
给定信号 控制器 执行机构 被控对象 被控参数
变换发送单元
测量元件
图1-1 闭环控制系统框图
返回本章首页
第一章 绪论
中给出了开环控制系统框图。 图 1-2中给出了开环控制系统框图 。 它与闭环控 中给出了开环控制系统框图 制系统不同, 制系统不同,它的控制器直接根据给定信号去控 制被控对象工作。 制被控对象工作。被控制量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对 控制量不产生影响。与闭环控制系统相比, 控制量不产生影响。与闭环控制系统相比,它的 控制性能较差。 控制性能较差。
返回本节
第一章 绪论
THANK YOU VERY MUCH !
本章到此结束, 本章到此结束, 谢谢您的光临! 谢谢您的光临!
结束放映 返回本章首页
返回本节
第一章 绪论
2.采用新型的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 .采用新型的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是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是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或 分 散 型 微 处 理 器 控 制 系 统 ) (Distributed Microprocessor Control Systems)的简称。 )的简称。 是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 1-10是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 它以微型计算机为 是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核心, 把微型机、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 核心 , 把微型机 、 工业控制计算机 、 数据通信系统 、 显 示操作装置、 输出通道、 示操作装置、输入 /输出通道、模拟仪表等有机地结合起 输出通道 采用组合组装式结构组成系统, 来 , 采用组合组装式结构组成系统 , 为实现工程大系统 的综合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的综合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_汪吉鹏)电子教案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_汪吉鹏)电子教案1

N = ±( a n-1 ╳ 2 n-1 + a n-2 ╳ 2 n-2 + … + a0 ╳ 20 + a-1 ╳ 2 -1 + … + a -m ╳ 2-m )
(XXX)2或(XXX)B
数制:0、1
进位规律:例如逢(二10进11.一23),2或借(一101当12二3)B
权:2i 基数:2 系数:0、1
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微型计算机系统知识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飞速的 发展,已经历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发展的过程,目前正在研制 第五代计算机,虽然在某些方面已有一些突破,但其基本结构仍未有 大的改变。这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以硬件为标志,同时也包括了软件技 术的发展。
(1)每一种计数制有一个确定的基数R,每一位的系数ai有R中可能的取值。 (2)按“逢R进一”的方式,在混合小数中,小数点右移一位相当于乘以 R,小数点左移一位相当于除以R。
微型计算机系统知识
1.4.2 几种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 R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N = ±( a n-1 ╳ R n-1 + a n-2 ╳ R n-2 + … + a0 ╳ R0 + a-1 ╳ R -1 + … + a -m ╳ R -m )
(XXX)8 或(XXX)O
数制:0、1、2、3、4、5、6、7
权:8i 基数:8
进位规律:逢八进一,借一当八。
微型计算机系统知识
4. 十六进制数
十六进制是以16为基数的计数体制。在十六进制中,每位用数码 0~9、A、 B、C、D、E、F 种的任何一个表示,逢十六进一。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返回本节
4
CMOS
主板
ISA插槽
主板电池 控制芯片 PCI插槽 / 串行 并口插 槽 Socket7 插槽 键盘插座 CACHE 内存插槽
Pentium (奔腾)主板 奔腾)
返回本节
外围设备连接口
PS/2 鼠标接口 打印机接口(25 针孔)
键盘接口
COM1 USB 接口 (9 针孔)
COM2 (9 针孔)
返回本节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 系统软件是管理、 监控 、 资源(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软件。包括: 资源(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软件。包括: ⑴ 操作系统 ⑵ 程序设计语言 ⑶ 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处理程序 ⑷ 工具软件
返回本节
2.应用软件 .
应用软件是用户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如各种工程计算、 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如各种工程计算、模 拟过程、辅助设计和管理程序、文字处理 拟过程、辅助设计和管理程序、 和各种图形处理软件等等。 和各种图形处理软件等等。
光盘驱动器
返回本节
DVD外形 外形
返回本节
6 输入设备 键盘
功能键 主键盘和 打字键 控制键 小数字键 编辑键 状态显示灯
104键盘 键盘
返回本节
键 Shift



又称上档键, 又称上档键,利用此键来输入上档字符 大写字母锁定键, 大写字母锁定键,利用此键来输入大写字母 位于键盘最下面的一个最长的键,按下空格键, 位于键盘最下面的一个最长的键,按下空格键,将输入一个空 格字符 按下此键可使光标回退一格, 按下此键可使光标回退一格,删除光标左边的一个字符 回车键。按下此键,表示前面的输入结束 回车键。按下此键, 制表定位键 转换键, 转换键,此键通常和其他键组成特殊功能键 控制键, 控制键,通常和其他键组合在一起使用 系统的热启动, 使用的方法是: 按住Ctrl和 Alt键不放 , 再击 键不放, 系统的热启动 , 使用的方法是 : 按住 和 键不放 打Del键 键 返回本节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I/O接口的概念将在第7章介绍,常用接口芯片在第9、第10以及第11章介绍。
6、输入输出接口、鼠标等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指令、指令系统和程序 指令: 指令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它由一串二进制代码组成。 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
操作码
操 作 数
指明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的类型或性质,如取数、加法、减法或逻辑乘等。
汇编语言:
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语法习惯,易被用户掌握和使用。
高级语言程序“看不见”机器的硬件结构,不能用于编写直接访问机器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设备控制软件。为此,一些高级语言提供了与汇编语言之间的调用接口。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作为高级语言的一个外部过程或函数,利用堆栈来传递参数或参数的地址。
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是计算机惟一能够直接识别并执行的程序,而用其他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经过翻译才能变换成机器语言程序,所以,机器语言程序被称为目标程序。
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表达的计算机语言;
机器语言:
一条机器指令控制计算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
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数据是由二进制数0和1组成的代码;
ROM BIOS
硬 盘
RAM
② 执行自举程序
⑥执行 引导 程序







CPU
① 执行加电自检程序
⑤ 装入引导程序
⑦ 装入操作系统
CMOS







⑧运行 操作 系统
显示初始界面
DOS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MS-DOS则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 MS-DOS采用模块结构,它由五部分组成: ROM中的BIOS模块 IO.SYS模块 MSDOS.SYS模块 模块 引导程序。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概述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仅有硬件而没有配备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硬件是软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软件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接口,是计算机系统发挥强大功能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其中由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组成中央八处理器(CPU)3.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OS)、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检测诊断程序、编译系统、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包括管理软件、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及为用户需求开发设计的软件等。

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工作的,决定了计算机发挥的作用,因而,目前应用软件开发正在向标准化、模块化方向发展,提高应用软件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1.2.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冯.诺依曼原理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被人们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他提出了“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3)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冯.诺依曼机的工作原理:数据或指令通过输入设备输入计算机,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运行过程中,数据从存储器读入运算器运算,中间结果也要存入存储器中,最终将结果经输出设备输出。

人们用机器自身具有的指令编排的指令序列,即程序,也是数据的形式由存储器送入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向机器的各个部分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另一种信息是控制信息,它由控制器发出,用来控制机器的各部件执行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如下:(1)CPU访问输出输入接口(2)读入数据并运行(3)暂存结果(4)输出结果1.2.3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运算器是负责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考核知识点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考核知识点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考核知识点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杨全胜2017版和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课程代码04732)考试大纲编写。

1.考核知识点1.1.微型计算系统概述1.1.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其中,硬件系统包括主机和外设,软件系统包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硬件系统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系统软件包括BIOS、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

1.1.2.总线在微型计算机中的作用微型计算机中各部件之间及微型计算机与设备之间通过总线相连,它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或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导线,一般由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3组组成。

地址总线:一般是单向总线,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

数据总线:是双向总线,既可以从CPU传送数据信息到外设和主存,也可以从主存和外设向CPU传送数据。

控制总线:每根的方向是一定的,它们分别传送控制信息、时序信息和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控制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的使用。

1.1.3.微型计算机系统主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下面一些常见的性能指标来衡量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好坏。

字长: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

主频:CPU工作时的节拍由计算机主时钟控制。

主频就是主时钟不断产生的时钟脉冲的固定频率。

速度: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主存容量和存取时间:主存容量是指微型计算机中内部存储器能存放数据的最大字节数。

已知32根地址总线,最大主存容量是2的32次方=4GB。

微型计算机内主存完成一次读写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存取时间。

兼容性:通常是指同一个软件不加修改就可在两台机器上运行。

1.1.4.程序如何转换成最终的电子信号一个高级语言描述的程序,需要经过编译、连接、执行,才能最终变成一个个电子的数据信号、地址信号或控制信号,完成所需的工作。

无论是高级语言的程序还是汇编程序,最终都要转换成机器能识别的机器指令,这些机器指令再在CPU的工作下转换成各类电子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俗称计算机或电脑,是一种具有高速数值运算、自动信息处理、逻辑判断和超强信息存储记忆功能的电子设备,也是一种能按照程序员事先安排的程序来工作,高速地处理各类数据信息的智能化设备。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现代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起始于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这是一台由电子管构成的重达30吨并能按照事先安排的指令快速完成指定计算任务的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自此,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这期间,计算机的构成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几个发展阶段,对应了电子计算机发展的4个时代,而微型计算机属于第4代电子计算机产品,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集成电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电子计算机按体积、性能、用途和价格指标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5类。

从工作原理上来讲,微型机与其他计算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直接面向个人用户的,其结构、功能和售价也是全面适应个人用户的。

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其性能与微处理器的性能直接相关。

微型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1.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特征的。

微处理器自1971年问世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1971—1973年,标志着第1代微机的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问世了,其代表性产品是Intel公司的4004和8008微处理器,分别是4位和8位微处理器。

8008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8位的微处理器,其集成度约4000个晶体管/片,芯片主频仅1MHz。

1974—1977年,出现了标志着第2代微机的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其代表产品有Intel 8080、M6800和Z80等,集成度有了大幅提高,已具备了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中断、DMA等控制功能,主频约2MHz。

由于有了较完善的指令系统,软件可采用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

1978—1984年进入了拥有16位微处理器的第3代微机时代。

这个时代的微处理器代表产品是Intel 8086、Intel 8088、M68000和Z8000等,集成度和运算速度比上一代有了成倍的提高,主频时钟已超越了5MHz。

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也更加丰富和完善,也有了配套的操作系统和多任务处理功能。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79年,IBM公司以8088作为个人计算机(PC)IBM PC系统的微处理器,自此开创了PC时代。

1982年,Intel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处理器80286,主频达20MHz,各方面性能指标大幅提高。

IBM PC/AT微机就是基于这款处理器的代表机型。

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对应第4代微机。

其代表产品是Intel 80386/80486,Motorola的M69030/68040等,最为经典的80386 DX集成度已高达每片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达33MHz,而Intel于1989年推出的80486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和速度要高于80386 DX 4倍,特别是在其指令系统中首次采用了精简指令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对应第5代微机。

这个时代的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是Intel的奔腾系列芯片。

这个系列芯片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性能均大大优于上一代的32位微处理器,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6年至今应该属于单片多核或64位微处理器时代。

通常认为Intel多核的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是第6代处理器。

另一方面,AMD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面向个人机的64位微处理器Athlon 64和Athlon 64 FX被认为开创了又一个新的微机时代。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的不断更新换代,微型计算机正向着更微型、更高速、更廉价、更低能耗、更强功能和更多用途方向发展。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及其完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是与整个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而这一切又决定了微机系统的基本性能和功能。

但就现代一个不算长的历史阶段而言,典型的微机系统的组成有其一致性。

1.2.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间的关系1.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是整个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和总控制单元,决定了微机的基本性能;微处理器就是把运算器、寄存器组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功能部件,是具有计算机系统运算和控制功能的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2.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MC)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芯片为核心,配以一定规模的半导体存储器、系统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及其控制单元、硬盘、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电路和辅助电路构成的装置,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即裸机。

·2··3·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1章3.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 ,MCS )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部存储器设备、电源、机箱以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系统,简称“微机系统”。

单纯的微型计算机总体上只是一个硬件模块的组织结构,本身无法运行;如果在微机中建立起必要的软件,就能独立执行程序,完成运算和逻辑判断功能。

但是,微机所运行的程序和所需的数据需要通过外部设备输入,而运算完成后的结果也需要显示器或打印机之类外部设备输出帮助显示或打印出来。

显然,微型计算机除了需要软件外,还要配备必要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能投入实际应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是3个含义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概念,对应着互为依存的各类软硬件部件,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如图1-1所示的结构来描述。

微型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服务性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微型计算机 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外部存储器(如U 盘、移动硬盘)等 微处理器(CPU ):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等系统总线: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各类串行、并行接口电路 存储器:RAM 、ROM 、高速缓冲存储器、硬盘等、 软件系统应用软件:汇编语言、编译系统、各种软件包、文字处理系统等图1-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2 微机系统基本结构图1-2给出了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基本电路结构示意图。

微机硬件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译码控制模块、系统总线控制模块、系统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各类外部设备等部件组成。

在如图1-2所示的微机结构中,CPU 是核心部件,通过系统总线控制模块和译码控制模块,来控制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系统总线,与其他部件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完成指定的计算和控制任务。

系统总线控制模块微处理器CPU 存储器 各类外部设备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 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系统总线译码控制模块微型计算机主机图1-2 微机系统的硬件基本结构具体而言,CPU 指挥控制模块,经由系统总线把需要执行的指令代码从存储器中取出,进入CPU后实行执行指令的操作,完成各类运算、逻辑判断,或对外设进行输入或输出的控制操作,从而完成程序员预设的各类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存储器是微机存放和记忆程序、数据的重要部件。

通常把位于主机内部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内存,也称为主存,由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部分组成,属于主板(焊有所有微机芯片的印刷电路板,即PCB)内的存储器,而主板外或主机外部的用于存放大量信息的存储器则称为外存。

外存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硬盘存储器,用于存储微机运行必需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对于现代微机来说,微机的独立运算和控制已完全无法实质性地离开硬盘,因此硬盘存储器应该属于微机主机内部的部件,但属于主板外存储器。

另一部分属于主机外部的,可以暂时不介入微机运行和控制的辅助型存储器,包括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大存储量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设置在外部设备(简称外设)与系统总线之间的专门电路,又称I/O接口,用于协调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

系统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简称三总线。

系统总线把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有机地连接起来,用来传送微机内部各部件间的信息;数据总线传送各类数据,其中包括指令代码、运算数据、中间数据和结果数据;地址总线上的信息主要是针对存储器具体存储单元或具体外设对象的地址信息,这些地址信息指出了数据的来源或传送的目的地;控制总线传送CPU对存储器或I/O设备的控制命令和I/O设备对CPU 的请求服务的信号。

整个系统总线的工作由系统总线控制模块统一安排和指挥。

外部设备,即I/O设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直接为计算机本身的顺利运行而服务的,必须与外界及时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图形或文字识别仪、条码读入器、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等;另一部分是暂时不会影响计算机运行的外设,如打印机、外部存储器(如U盘、光盘等)、开环控制对象(如步进电机)、大屏幕LED显示器、VGA显示器等。

1.2.3 微机硬件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1-2所示,微机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设组成。

主机包括PCB主板、I/O接口卡(又称适配器)以及电源、机箱等部件;微机的外设很丰富,典型的外设有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光盘驱动器、网卡、摄像头等设备。

PC主机大部分电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和接插模块,是安装在机箱内的PCB主机板上的,外部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主机板相连。

主板几乎集中了微机系统的全部功能,控制着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能够根据系统的要求调度各个子系统并为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提供完整的硬件保证。

主板上最常规的部件是CPU、系统支持芯片组、内存芯片、I/O接口、总线扩展槽、键盘或鼠标接口、可充电电池以及各种开关和跳线等,还集成了显示卡、声效卡、网卡、调制解调卡等接口部件。

主板上的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和用作主存的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主板上还有一种只读存储器,用于上电自检程序、基本外设输入/输出控制程序和系统配置程序等。

·4··5· 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1章主板上还安装有总线接口插槽,即总线插槽,可用于插接各类I/O 接口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