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出新—文征明与沈周山水画风格之比较

合集下载

探析沈周《庐山高图》的艺术特色

探析沈周《庐山高图》的艺术特色

I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一探析沈周《庐山高图》的艺术特色马瑛江苏师范大学摘要: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成为"明四家”。

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受父亲伯父的艺术熏陶,博学多才,师承于风格各异山水画大家,经过不断的临摹学习后自成一派,从精简派走向豪放派逐渐呈现出成熟的趋势。

《庐山高图》采用高远的构图方法给人以雄浑壮阔,宁静幽远的艺术感受。

笔者主要从《庐山高图》的整体画面进行赏析,并通过谢赫"六法”的六个角度来——分析作品的绘画风格,以此进一步解读沈周从“细沈”向"粗沈”转变的过程中他的绘画情感与风格的转变,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创作《庐山高图》这幅作品背后他本人的审美趣味与想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庐山高图》"吴门画派”谢赫"细沈”"粗沈”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37-02一、《庐山高图》的创作背景(一)沈周生平及艺术成就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受书画熏陶,花鸟、山水、人物俱精,尤其擅长山水画,世代隐居吴门。

幼时像其父伯父学习,师承杜琼、谢缙等之后又大量临摹王蒙、荆关董巨、元四家的山水画,这对于他之后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名画家的艺术风格往往与他所生存的环境有关,例如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对他带来的影响都会让他的艺术风格也有所变化。

沈周出生于明代经济发达的苏州,淡泊名利,交友甚广,专事诗文、书画,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悠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始终从事书画创作。

一心沉浸于写诗作画,这为他之后自成一派的文人画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周作为“明四家”之一的著名文人画家,也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他的山水画技法影响了当时一大批文人的绘画风格。

沈周在繁杂的山水绘画体系中不断地学习,突破了前人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多营造凄冷孤寂的意境,注入的浓郁的生活意趣使山水画显得灵动鲜活。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现实与人文。

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

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

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

这时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为主,许多评论说是借宗教作为盾牌。

我反对这种说法,对西方世界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占据着他们很大一部分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归根究底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宗教艺术,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会的宗教艺术。

这一点要首先明确。

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

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

文艺复兴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端(13世纪末-14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是艺术家们对新的艺术精神和元素的探索阶段。

这时的艺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规范,却能体现出艺术家们对新的艺术技法的追求。

更真实地反映画面上的内容,成为当时意大利艺术家所关注的核心。

于是他们开始着手研究古代雕刻,研究希腊罗马的绘画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写实风格。

对这种新风格起决定性影响的人,是佛罗伦萨画家乔托;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

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的开创性大师,他是第一个把写实风格和明暗远近法结合起来的艺术家,迈出了绘画中关键性的一步。

此外,他还把优美的叙事同忠实的观察结合起来,使绘画不再是文字的简单图解,具有了独立的意义。

但无可否认,乔托作为文艺复兴初始期的探索者,其对构图的空间关系,对色彩的处理,甚至对明暗对比等等技法仍然是比较幼稚的,但作为开创历史的先河,乔托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受到世人的肯定的。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美术(15世纪):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美术的进展构成了非常错综复杂的场景。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高剑父
(1879—1951) 原名麟,字爵廷。广东番禺 人。1906年赴日,东京美术院 毕业,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 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 历任广州市立艺专校长,中山 大学教授。1949年移居澳门。
高奇峰
(1889—1933) 名嵡,字奇峰,以字 行,广东番禺(今广州) 人。留学日本,同盟会 会员,与兄高剑父、陈 树人画脉相连,画技高 超,世称“二高一陈”、 “岭南三杰”,也是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之一。
画风:笔力雄健,风格粗犷豪放。 主要画家 :
★ 戴进(领袖,杭州人)
吴伟(武汉人)张路(河南开封人) 蒋嵩(南京人)
风格:笔力 雄健,气势
奔放
戴进 《风雨归舟
图》
吴伟 山水画作品
蒋嵩 山水画 张路 山水画
吴门画派(吴派)
(158)
★ 明朝中期,江南的苏州因经济繁荣
逐渐成为文人画家的聚居之地,开始形 成以“明四家”为代表的地域画派,史 称“吴门画派”,简称“吴派”。吴派 以画山水为主,兼及花鸟、人物,主要 画家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这 个画派的主要艺术风格是:雅洁清淡、 追求笔墨情趣。吴派属文人画派,对明 末中国的画坛影响很大。
山水画——“清初四王”
175
1. 王时敏(董其昌弟子,四王 之领袖,江苏太仓人)
2. 王原祈(江苏太仓人) 3. 王鉴(江苏太仓人) 4. 王翬(江苏常熟人)
“四王”山水画 ——清代宫廷的复古山水画派
“四王”主要临摹古代各朝的山 水画家的作品,他们以仿古为能 事,缺少艺术的创造性,但受到 皇帝的喜欢和倡扬,被标榜为清 初山水画的正宗和楷模。
王时敏的山水画
王原祈的山水画
王翚的山水画
清初的“金陵八家” (180)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真正元人以前无论用何种手段所作的画,只要有水准,如今也是博物馆的珍品,即使明代及清代早期人之伪作,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它们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仍有特殊地位。

然而,了解一下明代以后书画作伪手段,对于我们今天鉴识书画仍有启发。

我们把当代最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得出的一些结论辑录在此,一定能给书画爱好者些许启发。

(一)明代书画作伪的情况明代社会经济日趋发达,商品生产和交换打开新局面,主要在淮扬和苏、杭一带较为明显,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书画艺术,也随之成为商品,因此书画作伪的情况比前代增多,一时古今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

经常见到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加以改头换面。

这种现象,在明?quot;院画"和"浙派"画中屡有发现。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画家的作品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的名款,冒充宋画出售。

添款的例子如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无款。

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伪款,企图当成郭熙的山水画。

又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铃有印章二方。

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宋马远弘衣渡口图》,但经过鉴定比较,其画法风格不类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俘,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铃?quot;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

他人不能假借。

还有一幅马磷款的《观瀑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但从它的风格看,很明显是明代"浙派"一路画风,因而马磷款是伪造。

再如上海博物馆藏有周臣《观瀑图》轴,是件功力深厚,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后人擦去原款,画上补书唐寅诗题,抬高身价。

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文献著录中也有过这方面的记载。

清顾复《平生壮观》卷十林良条云?quot;迩来三人(即指林良、吕纪、戴进)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

管窥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发展

管窥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发展

管窥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发展【关键词】:山水画;萌芽;发展;画派;风格【中图分类号】g622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远在西周时期就在帝王的冕服、玉器的装饰纹样中就已经出现,但这些都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山川形象作为人物画的装饰背景出现在画面之中,如汉代的画像砖《煮盐图》画面中山的形象占据了大半空间,但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并不是山,而是制盐的过程。

直至魏晋时期,山水的形象才由背景变为主题,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画坛。

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做的《女史箴图》中出现了结合完美、表现真实的山林、鸟兽等元素,画家以俯视的角度用丰富的线条来表现山峦的变化,创造了山水画的表现基本技法,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崇尚老庄清淡玄学的兴起,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激情等因素使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勃然兴起,以老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玄学造就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审美观,并出现了一批擅长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第一批山水画论文,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发现一幅当时的山水画作品,但我们从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这两篇重要的山水画文献中,可以体会到当时山水画发展的水平。

宗炳的”畅神说”及王微的绘画观点不谋而合的强调了主客体的融合,自然与精神的合一,这些理论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以较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的理论登上了画坛,顾恺之、宗炳、王微等画家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隋唐时期山水画在南北朝萌芽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展子虔的《游春图》被张彦远誉为”唐画之祖”,此画在透视关系上不仅表现出了空间的一般关系,也注意到了空间的深度,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

同时该画在表现技法上也极具特点:山以单线勾勒,填以青绿,用笔工整,傅色浓烈深沉,为唐代青绿山水画一派开了绪端。

盛唐以后经过一批艺术家的推波助澜,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派和以王维、王墨、张璪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派,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继承和发展了展子虔一系画风,他们的画对后世青绿山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代都有追随者,被后人推之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之祖。

吴门画派于“文人画”的继承与新变

吴门画派于“文人画”的继承与新变
发展高 峰期 , 其艺术风格在北宋时期得以基 本确 立。 作为明代 最 为著名 的文人 画派—— “ 吴 门画派 ”对后世产 生 了深远 影
响。

绘 画方面山水 、 人物 和花 鸟都极精到 。 山水多是高人雅士
急流引退 、 遁世独 处的主题 , 这 正是其 思想感 情的表现 。他早 年学 习周 臣 , 后 师法李唐 、 刘松 年 , 作 品恢 弘雄 浑 , 墨 色浓厚 , 变化多端 , “ 不囿成法 , 自出新 意” 。常运用小 斧劈皴 间或乱柴
代初期 以浙江 、 钱塘 、 戴进为代表 的“ 浙派 ” 占优势, 而中、 晚期 则成为 了“ 吴派 ” 的天下 。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 了许多名家 , 为文征 明、 唐 寅所 器 仇英擅长画人物 、 山水 、 花鸟 、 楼阁界画 , 尤长 于临摹。他 所作的人物画以仕 女和历史题材绘 画为 主 ,吸收南宋 马和之 及元人 的技 法 , 对尤 求 、 禹之鼎 以及 清宫仕女 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大影 响 。 山水画多学赵伯 驹 、 刘松年 , 发展南宋李 唐 、 刘松年 、 马远 、 夏
圭 的“ 院体画” , 贯通前人之长 , 加 以变化 , 形成工而不板 、 研 而
又拜在周 臣门下学画 , 在人物和山水方 面获得很大成功 。 源也 ” 。 在 中国绘 画发展史上, 吴 门是一个画家辈 出的地区 。 尤 重 ,
二、 吴 门画派代表人物
( 一) 沈 周
沈周 , 列“ 吴 门四家 ” 之首 , 在 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 。沈周 的艺术质朴 , 有情致 , 他研究前人优 秀理论 与技法 , 融会 贯通 , 创立了 自己的风格。 绘画兼收并蓄 , 以山水为主 , 早年 承受 家学 , 兼师杜琼。 后 来博取 众长 , 出入宋 元各 家 , 继承 董源 、 巨然 以及 黄公 望 、 王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作者:马祥和王月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12期【摘要】明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折中主义”时代,产生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在艺术上延续了自宋元以来的优秀文人画传统,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时代风格。

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旗手和开创者,其艺术主张和山水画风格对该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对沈周绘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转变历程作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个性风格的彰显,又体现了他“远于古人”的创造力,从而重构起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体系。

【关键词】山水;庐山高;笔墨;技法【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纳西东巴教《神路图》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沈周的师承关系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常州(今苏州吴县)襄城人。

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沈澄、父亲沈恒均工诗善画,沈周从小聪明伶俐,在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也酷好诗词、书画。

沈周绘画的主要取法基础源于元人,他早期热衷王蒙,中期偏向黄公望,晚期痴心吴镇,而倪元林则贯穿全过程。

沈周学习元人,更多的是将元人技法演化为自己绘画的方式。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会同时出现多人的面貌。

如《策杖行吟图》的画面构图关系,取法倪元林,但远景的山石结体却是黄公望,笔墨之清润又源于吴镇;从画面近处几棵树的画法来看,基本形态取法倪元林,然其用笔用墨却相去甚远。

倪多用干笔斜拖,笔触粗而透气,显得干练而挺拔;沈周却用笔湿腻,行笔不果,显得细致,倒颇有王蒙风范。

沈周在广师古人的基础上,以元人为基点,丰富自己的画面形式,并逐渐体现出沈氏山水画面貌中的粗、细两种风格,俗称“粗沈”“细沈”。

二、《幽居图》的特点沈周山水画早期取法王蒙,作品多呈现出结构严谨、精细缜密、笔法工细的特点。

变法传统 推陈出新——沈周《庐山高》的艺术特色

变法传统 推陈出新——沈周《庐山高》的艺术特色

沈周 ( 1 4 2 7 — 1 5 o 9 )字 启南 ,号石 田, 晚年 又 号 白石 翁 。江 苏 长 出: “ 石 田翁 可谓 诸 家大 成 ,诸 家者 , 隋至 五季 ,若 展 子虔 ,郑 乾 、大 小 李 将 军 、 王 炜 、 王洽 、贯 通 、警 号 、 梅 花道 人 、倪 、 洲 ( 今 江 苏苏 州 )人 , 居 相 城 ,其 处在 苏州 城 和 常 州 之 虞 山之 黄 、王 、集 大成 而各 尽其 致 ,而又 能融 合笔端 , 自成一 家 。 ” 间 , 是 以人 亦 称 其 “ 相 城 翁 ”。沈 周家 学渊 源 , 出生 于 书 香 门
第 ,其祖 父 是 “ 元 四家 ”之 一王 蒙 的好 友 ,善 诗文 ,工 山水画 。
《 庐 山 高 图 》 为 浅 绛 山水 ,纸 本 ,纵 1 9 3 . 8 厘米 , 横 9 8 厘
伯父 沈 贞吉 、父 亲沈 恒 吉 皆工 善画 ,是 苏 』 , H 有 名 的画家 ,拥 有 不 米 ,现藏 于 中 国台北 故 宫博 物 院 。隽 秀 、润 湿而 又苍 劲 的用 笔用 少艺 术 藏 品 ,许 多宋 元 名 家 的绘画 都 曾是他 家 的 收藏 。沈 周 并受 墨 ,纷 繁 、宽博 而又 伟 岸 的造型 布局 ,高致 绝人 ,坚 实 酣 豪 ,便 杜琼 等 前辈 熏 陶 ,主要 继承 元代 文 人 画衣钵 。在家 族环 境 的熏 陶 是沈 周 师法 宋元 ,又 创 新意 的饱 含激 情 、令 人 叹为观 止 的代 表 之 下 ,沈 周从 小就 表 现 出了极 高 的艺 术天 分 和勤 奋 的治 学态 度 ,据 作 。这 是沈 周 四十一 岁 时为 祝贺 老师 陈 宽七 十寿 辰 的精 心之 作 。 《 明史 》载 “ 沈 周 , ……年 十 一 ,游南 都 ,作 百 韵诗 ,上 巡抚 侍 此 画仿 王蒙 笔法 ,图 中山峦 层叠 ,草木 繁茂 ,气 势 恢 弘 。画面 中 郎崔 恭 。面 试 《 凤 凰 台赋 》 ,援笔 立 就 ,恭大 嗟 异 。及长 ,书无 的 两 棵 互 为盘 缠 的劲 松 处 于 右 下 角 的 山坡 上 ,形 成 画 面 中 的 近 所 不览 。 ” 由于他 的这 些特 点使他 具 有多 方面 的 文化 修养 ,书法 景 ;画 面 的中心 也就 是 中景 是著 名 的庐 山瀑 布 ,水 帘 高悬 , 飞流 雄 厚浑 朴 , 山水 、花 鸟、 人物 兼 善 ,尤 以 山水 为 长 。明代 的 文学 直 下 ,一座 木桥 斜跨 于 两崖 之 间 ,这样 就冲 破 了 由于 表现 流水 所 家 、史 学 家王 世 贞说 : “ 沈 启南近 元 人 , 山水为 尤 ” 。他 中年画 使用 的飞 白 的呆 板 效果 ,两 侧 峻岩 峭壁 ,呈 内收 的态 势 。瀑 布的 法 严谨 细 秀 ,用笔 沉着 劲 练 , 以骨 力 胜 ;晚 年笔 墨简 放粗 豪 ,气 上 方 是 耸 立 的庐 山主 峰 ,云 雾 缭 绕 , 整 个 群 山 的态 势 向高 远 发 势雄 强 。所 作 率 意纵逸 ,寓有 野逸 之 趣 ,成 为 明代复 兴文 人 画 的 展 。构 图 中下 面 的山坡 , 中 间的瀑 布 ,高 远 的庐 山主 峰 , 由下而 先锋。 “ 四绝 ”的全 才文 征 明 《 题石 田先 生 画》 云 : “ 神 完 意到 上 , 从近 到 远 ,近 、中 、远 三 景连 贯 ,一 气呵“ 师古” 的基础之上 ,推 陈出新 。身为 “ 昊 王 蒙 、黄公 望 、特 别崇 拜吴 镇 。他 曾说 : “ 吴镇 学 巨然 ,心 的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