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学分: 6 总学时:108

实验(上机)时数:

开课专业: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无机化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第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学位课)。该课程的讲授内容既要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又要为其他几门后继课程准备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无机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的基础知识及重要元素、离子、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鉴定、结构、用途等;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注意知识内容的更新,及时介绍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

在一年级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教好重要元素的性质、结构和用途。各族的讨论内容不求全,但都有一些侧重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无机化学基础。教学上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二、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无机化学发展趋势、气体(4学时)

本章的要求:

本章首先介绍无机化学发展趋势,然后在理想气体方程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再介绍气体分子运动。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2 气体混合物

1.2.1 分压定律

1.2.2分压定律的应用

§1.3 气体分子运动论

§1.4真实气体

习题

第二章热化学(6学时)

本章的要求:

1.掌握焓和焓变化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及他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并且懂得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2.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会从物质的热力学函数表中查Δf HΘ、Δf GΘ、SΘ,并用于计算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

3.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4.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会用其求算Δr G和K平衡。

5.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理解ΔG与ΔH及ΔS的关系,并回用于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2.1 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2.1.1 系统和环境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2.1.3 过程

2.1.4 相

2.1.5 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 热和功

2.2.2 热力学能

2.2.3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3.1 反应热和焓

2.3.2 热化学方程式

§2.4 Hess 定律

习题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

本章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了解速度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1 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3.1.2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

3.2.1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3.2.2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式的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3.2.3 浓度对时间的定量关系

§3.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方程式

3.3.1 Arrhenius 方程式

3.3.2 Arrhenius 方程式的应用

§3.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3.4.1 碰撞理论

3.4.2 活化络合物理论

3.4.3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3.4.4 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3.5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3.5.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3.5.2 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习题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8学时)

本章的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4.1 标准平衡常数

4.1.1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4.1.2 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4.1.4 标准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

§4.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4.2.1 判断反应程度

4.2.2 预测反应方向

4.2.3 计算平衡组成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4 Le Chatelier 原理

4.3.5 两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4.4 自发变化和熵

4.4.1 自发变化

4.4.2 焓和自发变化

4.4.3 混乱度、熵和微观状态数

4.4.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4.4.5 化学反应熵变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5 Gibbs 函数

4.5.1 Gibbs 函数[变]判据

4.5.2 标准摩尔生成Gibbs 函数

4.5.3 Gibbs 函数与化学平衡

习题

第五章酸碱平衡(8学时)

本章的要求: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2.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pH的意义,熟悉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了解溶

液pH的近似测定。了解拉平效应与区分效应。

3.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多元弱酸电离的

机理;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4.初步了解强电解质理论;了解离子氛、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6.掌握各种盐类水解平衡的情况和盐溶液pH值的计算。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碱的相对强度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pH

5.2.1 水的解离平衡

5.2.2 溶液的pH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1 一元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2多元酸的解离平衡

5.3.3 盐溶液的酸碱平衡

§5.4 缓冲溶液

5.4.1 同离子效应

5.4.2 缓冲溶液

5.4.3 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5.5 酸碱指示剂

§5.6 酸碱电子理论与配合物概述

5.6.1 酸碱电子理论

5.6.2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5.7 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5.7.1 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

5.7.2 配合物的稳定性

习题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6学时)

本章的要求:掌握K 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掌握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熟悉有关溶解积常数的计算。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6.1.1 溶解度

6.1.2 溶度积

6.1.3 溶解度和溶度积间的关系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6.2.1 溶度积规则

6.2.2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6.2.3 pH 对溶解度的影响-沉淀的酸溶液

6.2.4 配合物的生成对溶解度的影响-沉淀的配位溶解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6.3.1 分步沉淀

6.3.2 沉淀的转化

习题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8学时)

本章要求如下:

1.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方法;

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3.会用奈斯特方程式来讨论离子浓度变化时电极电势的改变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

7.1.2 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2 电化学电池

7.2.1 原电池的构造

7.2.3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7.2.4 原电池的最大功与Gibbs 函数

§7.3 电极电势

7.3.1 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

7.3.2 标准电极电势

7.3.3 Nernst 方程式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7.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7.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7.4.4 元素电势图

习题

第八章原子结构(8学时)

本章要求:

1. 要求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 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常见元素的电子

构型;

3. 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 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他们与原字结构的关系。

§8.1 氢原子结构

8.1.1 氢原子光谱与Bohr 理论

8.1.2 电子的波粒二相性

8.1.3 Schrodinger 方程与量子数

8.1.4 氢原子的基态

8.1.5 氢原子的激发态

§8.2 多电子原子结构

8.2.1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8.2.2 核外电子排布

§8.3 元素周期律

8.3.1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8.3.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习题

第九章分子结构(8学时)

本章的要求:

1.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定性了解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

§9.1 价键理论

9.1.1 共价键的键型

9.1.3 杂化轨道

§9.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9.3 分子轨道理论

9.3.1 分子轨道

9.3.2 同核双原子分子

9.3.3 异核双原子分子

§9.4 键参数

9.4.1 键级

9.4.2 键能

9.4.3 键长

9.4.4 键角

9.4.5 键矩与部分电荷

习题

第十章固体结构(6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

1. 四种晶体类型的特征,特别是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状况;

2.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 初步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4.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定义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10.1 晶体结构和类型

10.1.1 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10.1.3 球的密堆积

10.1.4 晶体类型

§10.2 金属晶体

10.2.1 金属晶体的结构

10.2.2 金属键理论

10.2.3 金属合金

§10.3 离子晶体

10.3.1 离子晶体的结构

10.3.2 晶格能

10.3.3 离子极化

§10.4 分子晶体

10.4.1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10.4.2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10.4.3 氢键

§10.5 层状晶体

习题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6学时)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3.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

1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1.2 配合物的磁性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1.2.1 价键理论

11.2.2 晶体场理论

11.2.3 分子轨道理论

习题

第十二章s区元素(3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和结构性质与存在、制备、用途之间的关系。2.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氢化物的性质。

3.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碱性和盐类溶解度、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4.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的一些重要性质。通过对比锂、镁的相似性等了解对角线规则。

§12.1 S区元素概述

§12.2 S区元素的单质

12.2.1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2.2 S区元素的存在和单质的制备

§12.3 S区元素的化合物

12.3.1 氢化物

12.3.2氧化物

12.3.3 氢氧化物

12.3.4 重要盐类及其性质

12.3.5 配合物

§12.4 锂、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12.4.1锂的特殊性

12.4.2铍的特殊性

12.4.3 对角线规则

习题

第十三章p 区元素(一)(4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p区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2.掌握p区元素化合物的制备。

§13.1 p区元素概述

§13.2 硼族元素

13.2.1 硼族元素概述

13.2.2 硼族元素的单质

13.2.3硼的化合物

13.2.4 铝的化合物

§13.3 碳族元素

13.3.1碳族元素概述

13.3.2碳族元素的单质

13.3.3碳的化合物

13.3.4 硅的化合物

13.3.5 锡、铅的化合物

习题

第十四章p 区元素(二)(6学时)

本章要熟悉下列内容:

1.氮在本族元素中的特殊性;

2.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3.本族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从磷到铋氧化态的化合物渐

趋稳定的规律性;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4.氧化物的分类;

5.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6.离域л键的概念

7. SO2、SO3、亚硫酸、硫酸和他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及其盐等的结

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4.1 氮族元素

14.1.1 氮族元素概述

14.1.2 氮族元素的单质

14.1.3 氮的化合物

14.1.4 磷的化合物

14.1.5 砷、锑、铋的化合物

§14.2 氧族元素

14.2.1 氧族元素概述

14.2.2 氧及其化合物

14.2.3 硫及其化合物

习题

第十五章p 区元素(三)(4学时)

本章要求:

1.熟悉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制备和用途,除了掌握共

性外,还要抓住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2.熟悉卤素单质和次卤酸及其盐发生歧化反应的条件和递变的规律;能较熟练的

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个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

3. 掌握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一般的了解希有气体的发展简史,单质的性质、用途和从空气中分离他们的方

法。

5. 了解希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6.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15.1 卤素

15.1.1 卤素概述

15.1.2 卤素单质

15.1.3 卤素的氢化物

15.1.4 卤化物多卤化物卤素互化物

15.1.5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15.2 稀有气体

15.2.1 稀有气体的发现

15.2.2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5.2.3 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

15.2.4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15.3 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15.3.1 P区元素的氢化物

15.3.2 P区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15.3.3 P区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15.3.4 P区元素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习题

第十六章 d 区元素(一)(7学时)

本章要求:

1. 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的特点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

2. 掌握过渡元素钛、钒、铬、钼、钨和锰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 掌握铁、钴、镍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用途。一般了解铂系元素

的性质、化合物和用途。

§16.1 d区元素概述

16.1.1 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

16.1.2 d区元素的物理性质

16.1.3 d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16.1.4 d区元素的氧化态

16.1.5 d区元素离子的颜色

§16.2 钛钒

16.2.1 钛及其化合物

16.2.2 钒及其化合物

§16.3 铬钼钨多酸型配合物

16.3.1 铬、钼、钨的单质

16.3.2 铬的化合物

§16.4 锰

16.4.1 锰的单质

16.4.2 锰的化合物

16.4.3 水溶液中锰的离子及其反应

§16.5 铁钴镍

16.5.1铁、钴、镍的单质

16.5.2铁、钴、镍的化合物

16.5.3水溶液中铁、钴、镍的离子及其反应

习题

第十七章 d 区元素(二)(6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铜、银、锌、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

3.掌握Cu(I)、Cu(II)、;Hg(I)、Hg(II)之间的相互转化。

4.掌握IA和IB;IIA和IIB族元素的性质对比。

§17.1 铜族元素

17.1.1铜族元素的单质

17.1.2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7.1.3 水溶液中铜族元素的离子及其反应

§17.2 锌族元素

17.2.1锌族元素的单质

17.2.2锌族元素的化合物

17.2.3 水溶液中锌族元素的离子及其反应

习题

第十八章f区元素(4学时)

本章的基本要求:

1. 掌握镧系元素单质性质。

2. 掌握镧系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用途。

3. 掌握镧系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及提成。

§18.1 镧系元素

18.1.1 稀土元素简介

18.1.2 镧系元素概述

18.1.3 镧系元素的单质

18.1.4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习题

课时安排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五、课外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布置复习思考题或作业等,课内、课外学习时间比1:2;珍惜答疑时间。

六、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70%,平时作业和表现30%。

修订人:吴惠霞杨红

2012.12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并能很好地解释无机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和事实,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1.物质状态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方程;掌握液体的蒸发,沸点;了解晶体的种类及特点。 2.原子结构 掌握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波粒二象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3.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离子的特征,离子晶体,晶格能;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氢键。 4.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可逆途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生成热与燃烧热,从键能估算反应热;反应方向概念,反应焓变对反

应方向的影响,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 5.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反应速率理论,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6.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掌握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 G mθ的关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7.溶液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8.电解质溶液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和盐的水解,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9.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电极电势的应用;了解化学电池。 10.稀有气体 了解氢的成键特征,氢的性质、制备方法,氢的化合物,稀有气体的结构。11.卤素 了解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12.氧族元素 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无机酸

《无机化学下》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沁阳六中胡小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碱盐)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学时数:72 学分:3 @ 2010年 4 月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无机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及典型反应,熟知元素周期表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二、设计思路 . 本课程的构建以“化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教学工作项目设置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化工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它基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的需要,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深广度及科学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学和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数据表达与处理、玻璃管加工及塞子的打孔、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电导率仪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最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思维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工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专业知识目标:

2013年南京理工大学813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一、复习参考书 1.无机化学. 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气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 2.气体混合物的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重点:分压定律 第二章热化学 1.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 4.Hess定律 重点:焓变及Hess定律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式 4.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重点: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 1.标准平衡常数 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3.化学平衡的移动 4.自发变化和熵 5.Gibbs函数 重点:标准平衡常数及其应用、Gibbs函数 第五章酸碱平衡 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3.缓冲溶液 4.配位平衡 重点: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配位平衡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度和溶度积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重点: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1.电化学电池 2.电极电势 3.电极电势的应用 重点: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八章原子结构 1.氢原子结构 2.多电子原子结构 3.元素周期律 重点:波函数的意义、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九章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分子轨道理论 4.键参数 重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第十章固体结构 1.晶体结构和类型 2.离子晶体 3.分子晶体 重点:分子晶体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 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重点: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第十二章s 区元素 1.s 区元素概述 2.s区元素单质 3.s区元素化合物 4.对角线规则 重点:s区元素化合物 第十三章p区元素(一) 1.p区元素概述 2.硼族元素 3.碳族元素 重点:硼的化合物锡、铅的化合物

无机化学答案下(2)

( 第13章稀有气体氢 (1) 第14章卤素 (3) 第15章氧族元素 (5) 第16章氮和磷 (8) 第17章碳硅硼 (15) 第18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21) 第19章金属通论 (24) 第20章 s区金属(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26) @ 第21章 p区金属 (29) 第22章 ds区金属 (35) 第23章 d区金属 (44) 第24章 d区金属(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 (53) 第25章 f区金属镧系与锕系金属 (57) 第26章无机合成化学简介 (59) 第27章特殊类型的无机化合物 (60) 第28章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61) ; 第29章无机固体化学简介 (62) 第30章核化学 (63) 第13章稀有气体氢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什么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 (4)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5)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2;SiH4;NH3;AsH3;;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 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99057B1 建议课时数:54 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密切相关。《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合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各个岗位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例如,《有机化学》设置有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遵循“加强基本训练、体现职业特色、建立环保意识”的原则,以药学研究中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回流、蒸馏、

分馏等实验操作练习均为培养学生后期对药物提取、分析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据我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门课程总学时设为54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2)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基本知识。(5)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6)了解与医药有关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及用途。 (7)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对有关化学问题具有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力。 (8)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理解和分析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理论和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 (1)学会有机化学实训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学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 (2)学会蒸馏、回流、分离、萃取等有机化学基本单元操作。 (3)掌握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 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绿色化学理念。 (2)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无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6 一、考查总目标 《无机化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基础理论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水溶液化学原理(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元素化学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和应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物质结构基础:约35分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约25分 水溶液化学原理:约35分 主族元素:约30分 过渡元素:约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填空题:每空2 分,约35分 简答题:约35分 完成并配平反应方程式:10分 计算题:20 分 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 原理;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2、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化学原理去掌握有关无

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能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熟悉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掌握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分子量、式量等基本概念。 2.了解电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掌握波函数、电子云、原子轨道、电子层的概念,会看波函数与电子云图形,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三原则和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特殊情况除外),能书写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并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性质。 4.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若干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势、电负性)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第二章分子结构 1.了解路易斯结构式。 2.熟悉键能、键长、键角和键的极性等键参数的概念,并能用键参数解释分子的稳定性、极性等性质。 3.掌握价键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理解杂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一般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 4.理解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和特点,了解等电子体原理。 5.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第一、二周期简单 的双原子分子的形成及稳定性,其中以O 2分子和N 2 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分子轨道表示式为重点。 6.掌握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论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元素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 7.了解分子间力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理解分子间力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8.理解氢键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掌握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无机化学下试题(一)

<无机化学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难溶盐饱和溶液中,Ag+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AgCl (b)Ag2CO3(c)Ag2CrO4(d)AgBr (K sp,AgCl=1.56×10-10K sp,Ag2CO3=8.1×10-12K sp,Ag2CrO4=9×10-12K sp,AgBr=7.7×10-13) 2. 已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Cu2++2e=Cu φo Cu2+ /Cu=0.337V Cu++e=Cu φo Cu+ /Cu=0.522V 由此算得Cu2++e=Cu+的φo Cu2++等于 /Cu (a)0.184 (b)0.352 (c)0.859 (d)0.152 3. HF,HCl,HBr,HI 的水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HI (b)HF (c)HBr (d)HCl 4. H2S水溶液放置后变浑是由于 (a)与水中杂质作用(b)被空气氧化(c)见光分解(d)生成多硫化物 5. 硼砂的化学式是 (a)B2O3(b)H3BO3(c)NH4BF4(d)Na2B4O5(OH)4·8H2O 6. CO2分子偶极矩为零,这一事实表明该分子是 (a)以共价键结合的(c)直线型的并且对称 (b)角型的(d)以离子键结合的 7. 保存SnCl2水溶液加入Sn粒的目的是防止 (a)SnCl2水解(b)SnCl2被氧化(c)SnCl2歧化(d)SnCl2分解 8. 含有П46离域大п键的是 (a)ClO3-(b)SO32-(c)SO3(g)(d)SOCl2 9.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金属键(d)离子键 10. +3 价铬在过量强碱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 -(c)Cr3+(d)CrO42- (a)Cr(OH)3(b)CrO2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基础》是生物工程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 时 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 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2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与生物、医药、电子、能源、环境、材料、地质、矿产等领域的重叠范围也越来越大。本考试科目要求应试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检测技能、应用技术,初步掌握新化合物及新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和应用的方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时刻关注与无机化学交叉的学科。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答题、推断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基础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及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

熟悉: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系和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二、分子结构 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轨道形成、能级、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键参数;共价健;离子键;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晶体结构 掌握:晶体中晶胞、晶格的基本概念;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密堆积规则及简单的结构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如石墨)的特点;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晶体及其内部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离子极化 第二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状态函数、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有关能量守衡方程、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熟悉: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热力学各基本概念;内能、焓、自由能、熵等状态函数。 二、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反应熵及其作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判据的应用。 熟悉: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反应历程。 熟悉: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水溶液化学原理 一、水溶液

无机化学下册参考答案

第十章P 333作业参考答案 思考题 1、(4)极化力与极化率 极化力:描述阳离子对阴离子变形的影响能力。 极化率:描述离子(主要指阴离子)本身变形性的大小。 13、离子的极化力、变形性与离子电荷、半径、电子层结构有何关系?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性质有何影响? 举例说明。 答:(1)离子极化力的影响因素: 阳离子的正电荷越高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大; 当阳离子的电荷相同和半径相近时,阳离子极化力大小与其最外电子层结构关系是18e、18+2 e->9~17 e- > 8 e-。 ⑵离子变形性的影响因素:阴离子半径愈大、变形性愈大;阳离子变形性与它最外层电子构型有关:18e、 18+2 e-> 9~17 e-> 8 e-。 (3)离子极化结果:使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阴阳离子间的配位数减小、溶解度减小、熔点降低、颜色加 深。 14、试用离子极化的概念讨论,Cu+与NV半径相近,但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I小得多的原因。 答:Cu+最外层电子结构是18e而N6是8e。C1的极化力大于N6, CuCI中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使离子键减弱,所以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CI。 17、形成氢键具备的条件是:元素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有孤对电子(F、O N三种元素具备条件)。 习题: 1、填充下表 7、下列物质中,何者熔点最低?NaCI KBr KCI MgO 答:KBr熔点最低(因为阴阳离子的半径均大,晶格能小) 8、熔点由高到低:(1)从NaF到Nal熔点降低。

9、下列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属于哪种类型? Ba 2+8 e- Cr3+9~17 e- CcT 18 e- Pb 2+18+2 e- S 区d 区ds 区p 区 10*、I的半径最大、极化率最大。 11、写出下列物质极化作用由大到小顺序 SiCI 4> AICI 3> MgC2>NaCI 12、讨论下列物质的键型有何不同? (1)CI 2非极性共价键(2)HCI 极性共价键 (3)Agl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4)NaF 离子键 16、试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AgF易溶于水,而AgCI、AgBr、AgI难溶于水,并且由AgCI到AgBr再到AgI溶解度依次减小。 答:AgF是离子键,所以易溶于水。而AgCl-AgBr-Ag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程度增大,所以难溶于水,且溶解度减小。 第^一章P366作业参考答案 思考题 1、区别下列概念 (2)、d—d跃迁:在晶体场理论中,一个处于低能量轨道的电子进入高能量轨道,叫做 d —d跃迁。此过程吸收相当于分裂能的光能。 (3)、晶体场分裂能:中心离子5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在配体影响下分裂为两组(一组能量低、一组能量高),两组的能量差叫分裂能。 4、试述下列理论 (1)价键理论: A、形成体(M)价层有空原子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B、形成体的空轨道在配位体作用下进行杂化,用杂化轨道接受L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M - : L ; C、杂化轨道不同,配合物空间构型不同。 (2)晶体场理论: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表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信息表 二、课程性质和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实训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化学原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 表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定位分析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术进行“讲-演-练-评”,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的应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重点强化溶液浓度的计算及配制、各种仪器操作技能的规范训练。通过实训的练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 表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教学目标 (三)课程学时分配 表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实践课程安排 表5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教学安排表

四、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类型:开放试题 该课程为考查课,期末考试采取开放试题考试方式,成绩综合核算按过程性考核成绩占100%。过程性考核:课堂考勤、课堂表现、操作规范、结果评价等。 五、教学条件要求 (一)校内实训室 表6 校内实训室表 表7 校内实训室表 表8 校内实训室表

药学、药物制剂-《无机化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9031028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开课单位:药学院化学学科 学分:6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4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人:杨怀霞编写日期:2009年8月28日 前言 【开设目的】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s区、p区、d区、ds区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该课程发展史,发展方向,内容安排,与药学的关系。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章溶液 【目的要求】 掌握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四个性质,了解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 【目的要求】 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吉布斯能的定义,会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吉布斯能变,标准吉布斯能变。熟悉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利用吉布斯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及反应的自发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学年第二学期无机化学下册期中试题

北华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无机化学期中考试卷 1.氟与水猛烈反应, 并伴随燃烧现象,其主要反应产物有( ) A . HF 和O 2 B. HF 和FOH C. HF 、O 2和FOH D. HF 和O 3 2.实验室中制取少量HBr 所采用的方法是( ) A.红磷与Br 2混合后滴加H 2O 固体与浓H 2SO 4 C .红磷与H 2O 混合后滴加Br 2 在水中歧化反应 3.下列含氧酸的氧化性递变不正确的是( ) >H 2SO 4>H 3PO 4 >HClO 4>H 5IO 6 >HClO 3>HClO 4 >HClO 3>HIO 3 4.在热碱溶液中,Cl 2的歧化产物为( ) -和ClO - -和ClO -2 -和ClO - 3 -和ClO -4 5.卤素单质与磷反应能生成三卤化磷而不能生成五卤化磷的是( ) 2 C 6.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

3 C 7.下列单质硫在常温下稳定性最大的是( ) A.斜方硫 B.单斜硫 C.弹性硫 D.无定形硫 8.分子结构和中心原子杂化类型都与O 3 相同是() 2 C 9.为使已变暗的古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使用的方法是() A.用SO 2漂白B.用稀H 2 O 2 溶液擦洗 C.用氯水擦洗 D.用O 3 漂白 10.与Zn粉反应可生成Na 2S 2 O 4 的试剂是() 3 C 11.与FeSO 4 和浓硫酸发生棕色环反应的是() 2 C 和S 2 2-反应的产物是( ) 和S 和S 13. 在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析出白色AgH 2PO 4 B. 析出黄色Ag 2 HPO 4 沉淀 C. 析出黄色Ag 3PO 4 沉淀 D. 不析出沉淀 14.黄磷与KOH溶液共热,反应产物为( ) 和K 3P 和 3 C和K 3 P 和PH 3 15.与Na 2CO 3 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盐沉淀的离子是() ++++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