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毕业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有关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论文

有关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论文

有关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论文word格式论文有关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论文【关键词】中西医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汲取中医护理、西医护理、新兴边缘学科的护理研究之长,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结合中医基本理论与方法,实施保持和增进人类健康的护理过程。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其发展的可行性及策略,主要从以下几面进行探讨。

1 中、西医护理学的特点1.1 西医护理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三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护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护理操作技术更为科学、规范、实用,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

系统化整体护理成为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去考虑人类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服务于整体的人。

但西医护理,大多采用对症护理,即见效快,疗程短,但难免有副作用或不可避免的损伤,西word格式论文医护理在康复、强身、健体等方面也应充实和发展。

1.2 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理论和方法。

1.2.1 中医护理的原则 ,1,扶正邪,护理的目标是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去除致病因素。

,2,标本缓急,急则护标,缓则护本。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视临症表现施护症候相同,护理方法一样,症候不同,护理方法不同。

,4,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为主,强调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

这些理论与方法正是整体护理要纳入的重要内容。

1.2.2 中医护理的特点 ,1,整体观,中医理论以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对待人体和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经络将人体各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体现脏腑之间,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尤其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论,表明人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又是一个整体。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2)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2)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2)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篇3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发展策略摘要:中西医临床专业长期面临时间短,学科任务重,学生负担重的矛盾,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该专业教育的现状和“5+3”的临床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对中西医结合办学的前期研究基础,进一步提出适合我校我院“围绕‘3’、优化‘5’”的发展策略,实现长达8年的院校教育和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最后达到该专业学生具备中医、西医两套本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切实提高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5+3”模式;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教育;临床培养模式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在全国医学院校中较早开办的专业。

该专业已经被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生源和就业情况好,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该专业对我省乃至全国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校及全国的兄弟院校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长期改革与实践中,该专业也一直面临时间短,学科任务重,学生负担重的矛盾,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5+3”模式下,实现长达8年的院校教育和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最后达到该专业学生具备中医、西医两套本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切实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岗位胜任力”[1]尚待探索,在此仅将我院“围绕‘3’,优化‘5’”的思考与实践分述于下。

首先我们应当将“5+3”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而非将其作为两个截然分开的时间段来执行,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完善人格,增强人生幸福指数这个共同的“1”而设定的。

1紧抓“黄金般”的大学新生阶段化“听基础”为“用基础”大学新生具有其他年级不可比拟的优势:高考成功的喜悦和轻松,对新专业知识强烈的渴望,较为扎实的英文功底和文理基础,对社会及家庭前所未有的热心关注。

因此本阶段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要比例协调、松紧有度、动静相宜。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索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方案实验诊断学是发展最为迅猛、集中高新精尖技术最多的医学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又称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既要学习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又要学习西医的新成就、新技术,还要学习中西医结合课程,比中医或西医临床专业的课程要多出很多,时间非常紧张。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跟上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为此,我们将微课引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一种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利用微课建立一种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授课模式,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探索出更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案。

1微课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特点微型化微型化是微课的典型特征,即时间的微型化和内容的微型化。

首先,微课时间简短,一般不超过10min,适应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时间紧而任务重的特点。

其次,微课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一个课程一个主题,适应于实验诊断学涉及学科多、涉及临床多、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

微课将每一个零散的知识点、每一个抽象的概念升华为简短课程,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重点内容,且不易产生疲劳,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视频化视频化是微课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没有视频就没有微课。

视频展示法本身即为大班授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而微课的视频化使其魅力十足。

视频化适应于实验诊断学微观性、定量性、数据化、抽象化[5]等特点,使静态的数据化为动态的影像,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画面,微观世界生动地呈现。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师承制)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蔡瑞康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师承制)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蔡瑞康

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师承制)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关键词:白癜风白驳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干预学术思想摘要:蔡瑞康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临床工作5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立法遣方,灵活善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将中医与西医两种诊疗体系有机结合,提出了皮肤病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治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皮炎、湿疹、银屑病、痤疮等常见的皮肤病,效果显著,享誉全国。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1%~2%,治疗方法虽多,但起效慢、疗程长、治愈率低,是皮肤科顽症之一。

蔡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肝肾不足、气血不和、气滞血瘀所致;治法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辅以疏肝理气解郁药物,精心研制出经验专方“白驳汤”。

本课题通过采用皮肤镜、皮肤图像分析系统、皮肤颜色测量仪等现代医学观测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客观测量,研究导师白驳汤中医西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辨治思想。

结果证实,结果证实,(1)白驳汤中西医结合组起效快,各时间段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增加白驳汤方显示了更佳的疗效;(2)两组白斑的色素恢复的过程都是渐进的,疗效与治疗时间的程正相关性,说明对于白癜风这种慢性难治性皮肤病,应强调坚持连续治疗的重要性,疗程长是该病的治疗特征之一;(3)疗效观测指标可以量化,比以往的临床单纯感官判断更加敏感和客观。

皮肤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可观察到毛囊周围出现的色素点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白斑早期复色迹象;(4)白癜风发病和加重与精神因素密切在本次研究中得到证实,让患者及时了解到疗效进步,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辅以疏肝理气解郁调治,有助于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增加治疗信心、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进而提高总体疗效。

本课题还通过对门诊12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干预和分组检验,目的是判断心理干预在白癜风治疗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 论文

中西医结合 论文

2013-2014 中西医结合导论论文中西医结合的认识报告A repor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专业 :2012美容医学班学号 : 12613035指导老师:吴成长学生:汪姗姗论文完成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完成时间:2014/4/18摘要:中西医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学科,面对新兴的学科,描述各界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了解以及发展的态度。

并针对中西医结合现存的状态,其次,提出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的措施,实现美好蓝图。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看法态度现状措施正文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中医历史的大国,但自从西医随着西方传教士踏上这片神州大地后,我国医学同时存在着两个医学体系“中医学是整体观,是辩证医学,西医学是是还原论,是辨病医学[1]。

各界人士对着两种医学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质疑和挑战,人们认为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足够的科学道理,以至于将中医学推到了濒临灭绝的局面。

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保护数千年来为人类健康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的医学,毛主席指出中国不可能长期两种医学,只能存在一种辩证的医学,实际上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真理一元论说,对同一事物全面的真理性认识的客观真理只有一个,中医学是中国的国粹,是我们祖祖辈辈从亲身实践中得到的全面总结,它的实践性、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同时西医基于科学的学科,从分子到物质,都是经过试验得出可靠结论,二者同有优点,也有不能忽视的缺点“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基于中医学和西医学都不完美,如果二者互取所长,纵深发展,在互补的情况下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那么中医学结合必将是最好的出路。

一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中西医整体治疗的毕业论文

中西医整体治疗的毕业论文

中西医整体治疗的毕业论文中西医整体治疗的毕业论文一、概念、病因及病机1、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是指慢性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衰退性疾病,常见于泌尿科、妇科和消化科。

许多医务工作者质疑慢性盆腔痛的存在,因为有些患者通过诊断性检查并不能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

国际疼痛学会(IAPS)将慢性盆腔痛定义为没有明确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盆腔疼痛,有明显的妇科起源但没有明确的组织损伤和病因。

临床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发现许多CPP患者疼痛程度与病理改变的程度之间并不成正比,躯体化主诉常常是一种或唯一的症状出现在妇科医师面前。

目前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定义为:CPP是引起盆腹腔多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通常是指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和(或)器质性原因导致的以盆腔及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周期或非周期性疼痛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症候群,持续6个月以上。

2、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CPP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育龄女性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14.7%的育龄女性患有盆腔痛。

其病因包括: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症、盆腔术后、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和后屈子宫,及其他相关疾病引发的盆腔疼痛,如泌尿系统疾病(膀胱间质炎、神经源性疼痛),胃肠源性CPP等。

3、现代医学对CPP的认识及诊治现代医学主要借助于各种检查手段,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目前腹腔镜检查是最有效的协诊手段,可达85%。

大量研究发现[1,2]CPP的发生与神经纤维异常增生及神经冲动传导异常有关,目前对导致这些异常的原因不明确,对可能发生的机制:①女性生殖器官受来源于盆丛和下腹下丛神经支配;②分布于子宫和阴道的痛觉神经纤维,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受生殖器官生殖状态的影响;③分娩、妇科腹腔镜手术、剖宫产手术、盆腔炎性疾病、外伤等引起的下腹下神经丛的损伤及由此引起的神经重建可导致CPP;④由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盆腔肌肉因其α2受体含量丰富,极为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逼尿肌、骨盆肌紧张性疼痛;⑤神经冲动在不同神经传导通路中存在相互影响;⑥盆腔器官具有相同的神经传导通路,不同器官其功能状态可以相互影响。

毕业论文-中西医结合2

毕业论文-中西医结合2

撰写日期:2016 年 10 月 23日小儿腹泻的中西医治疗方案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泄泻。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症型主要分为四型,分别是:一脾虚泄泻其主要症状为:大便稀溏,多在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

主要治疗方法:健脾益气,升提止泻。

我们常用的中成药是:健脾八珍糕。

推拿疗法: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

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二风寒泄泻其主要症状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咽痒咳嗽。

苔薄白、舌质淡,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主要治疗方法:疏风散寒,燥湿止泻。

常用的中成药为: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散。

推拿疗法: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龟尾。

三湿热泄泻其主要症状为:大便泻下急迫,量多次频,呈黄褐稀水或蛋花汤样或夹少许黏液,气味臭,阵发腹痛,烦躁发热,口渴,倦怠乏力,小便短黄,肛门红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治疗方法:清肠解毒,利湿止泻。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

推拿疗法: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

四伤食泄泻其主要症状:粪便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嗳气,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治疗方法:消食化滞,运脾和胃。

常用中成药:小儿化食丸、小儿消食口服液。

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风寒泄泻和脾虚泄泻还可以穴位贴敷。

吴茱萸30g 胡椒30粒丁香2g,共研细末,每次1-3g,黄酒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一次。

西医根据病程把腹泻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

连续病程2周以内称急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称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以上称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缺乏,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不超过10次/日,而且量不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粪质不多伴少量黏液。

中西医毕业论文

中西医毕业论文

中西医毕业论文中西医毕业论文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中西医两大体系。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但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中西医的结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潜力和挑战,以及如何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首先,中西医结合的潜力是巨大的。

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但它们都致力于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调理人体的自愈能力;而西医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机制,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其次,中西医结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理论融合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实践中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有所不同,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合理运用,确保疗效和安全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中西医教育的融合。

在医学教育中,应该将中医和西医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其次,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和西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相互借鉴,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式。

最后,加强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医学界、教育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够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水平,更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全面需求,为构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结合两者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需要克服理论和实践上的挑战,需要加强教育、科研和政策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3实用精品文档 中西医结合毕业论文范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78例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实验研究 思路: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参麦、榄香烯、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体外肝癌细胞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统计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中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2月间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人和部分门诊病人,进行统计学处理。用MTT法观察三种中药注射液对肝癌细胞BEL-。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 思路: 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2 / 53实用精品文档

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易致畸致残,是造成我国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病是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尽管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给RA的。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思路: 目的:针对部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后转移性肝癌(Hepatic Metastasis Carcinoma,HMC)患者“毒、瘀、虚”之病机特点,拟定解毒化瘀为主治原则之复方中药田柴合剂(TC Mixture),结合经皮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MC的疗效。方法:将4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后HMC。 题目: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评价 思路: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实施中的各种变异,为建立方便可行、符合实际的临床路径提供依据,以便规范该类患者的医护诊疗流程,最终达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方法:1.制订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2.以2008年1月1日至。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思路: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可侵犯中轴关节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导致疼痛、晨3 / 53实用精品文档

僵,并可渐进发展到关节强直。 目前尚无根治AS的药物,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功能锻炼结合NSAIDs、 DMARDs、生物制剂和激素等治疗。临床上多采用NSAIDs。 题目:“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在老年院中的应用研究 思路: [研究目的] 1.构建“中西医结合特色养老护理”模式。 2.探索“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在老年院运用的具体原则、方法与步骤。 3.分析论证“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及生化因子的影响。 4.探索适合老年护理学的最佳教学和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老年。 题目:北京市和平里地区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知信行调查研究 思路: 目的: 1.评估180名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T2DM)患者相关知识、态度、日常管理行为现状。 2.探讨T2DM患者中西医结合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3.分析T2DM患者中西医结合自我管理行为与其糖尿病知识、态度的相关性。 4.观察T2DM患者中西医结合自我管理知—信—行水平与其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题目: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 思路: 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4 / 53实用精品文档

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 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 题目: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思想研究 思路: 随着全球化模式下的科学知识的跨国家、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的多元性品格日益凸显出来。异质性文化之间频繁的对话交流,逐渐消解了所谓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神话。知识全球化的时代诉求,为异质性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等、包容的话语空间。“地方性”知识概念的提出,赋予了这种交流以新的内涵。“地方性知识”批判了知识所谓的普遍适用性标准,。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荟萃分析 思路: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重型肝炎”“肝衰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文献,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评价文献质。 题目:新医改形势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竞争力研究 思路: 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思想和医学体系而产生5 / 53实用精品文档

的医疗机构。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50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却参差不齐,面临许多影响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医改问题也备受诟病。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既为中西医结合。 题目: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康复量表的理论框架及条目池构建 思路: 背景 外科术后患者的各种痛苦与不适,生存质量的下降,如术后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体倦乏力、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腰酸乏力等,西医往往束手无策或作用有限,而这正是中医药的潜在优势所在。故在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干预可能更好地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但中医药疗效一直受到某些人的质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 题目:中医循期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思路: 凡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不再受孕者,称不孕症。据统计,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的发病率约2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中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不仅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思路: 6 / 53实用精品文档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年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示了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循证医学时代,却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研究证据,其中缺乏循证医学指导是影响其证据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循证医学指导下对冠心病慢型稳定型心绞。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系统评价 思路: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 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 纳入标准:纳入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cough variantasthma)的随机。

题目: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 思路: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指原发于肾小球的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不同程度水肿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是目前治疗PNS公认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激素依赖、抵抗等情况,且疗程长,不良反应大,限制了激素使7 / 53实用精品文档

用范围及治疗效果。部分病例可出现频繁复发,因而不得不反复应用激。 题目: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思路: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人员试图探寻治疗精神疾病新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受到普遍关注,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临床精神科工作者尚不了解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各方面研究成果,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此时需要探寻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的临床研究 思路: 目的: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中西结合治疗医组(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26.67%,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分别为10%,55%,经Ridit分析,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的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 题目: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思路: 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肾脏内科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的滥用,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对其治疗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尚不尽人意,其复发率也比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本病已经成为研究的热8 / 53实用精品文档

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 题目:中西医结合干预小儿癫痫的系统评价 思路: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实施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对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小儿癫痫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作出较客观的评价,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资料与方法:通过检索2003~201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 题目: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评价及细胞因子分析 思路: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慢性乙型肝衰竭(下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同时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1.回顾性分析22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住院患者(病例来自于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