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协调人与自 然的关系
(五)价值观:中华文化崇德 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六)人生观: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 协调人与自
厚德载物
身的关系
(七)处世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自主学习问题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如何传承 与保护?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发展历程 内涵 特点与价值
向外辐射、传播
吸收
异国他邦的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 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
经济 地理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本土性: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繁荣
宋元
①理学形成;②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转折 转型与进步明清 近代

第8课 共同繁荣文学艺术(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8课 共同繁荣文学艺术(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8课共同繁荣文学艺术(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能够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贡献。

3.能够运用书面表达的方式表达对“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能够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1.课堂授课法。

2.学生小组合作解析文本的方法。

3.学生小组展示作品的方法。

4.学生个人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谈一谈“团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并展示相关图片。

3.让学生发表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二、讲授(15分钟)1.介绍“中华民族大团结”在历史上的背景和意义。

2.讲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贡献。

3.讲解“中华民族大团结”成为文学艺术主题的意义。

三、小组合作解析文本(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析一篇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相关的文本,然后小组讨论总结文本中所展现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和元素。

四、学生小组展示作品(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为全班介绍他们的解析文本成果,把解析文本的主题和元素呈现给全班。

五、个人写作(20分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一篇文章表达对“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的理解。

文章的题目可以是自己想出来的,但内容必须围绕“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展开。

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评分,督促学生进行复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解并在课堂下完,交给教师统一评分。

【课后反思】1.此次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合作解析文本,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3.组织学生小组展示作品,展示了每个小组的不同风格;4.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了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解。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6张ppt)

一、古代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2.成就:
(3)艺术
①雕塑——米隆《掷铁饼者》:
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②建筑——帕特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一、古代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2.成就:
(4)史学
古希腊也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①《历史》: 作者:希罗多德 意义: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②《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作者:修昔底德 意义: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第选
二 单
择 性 必
元修
◎三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丰文
富 多 彩
化 交 流 与
的 世
传 播界文源自化通过了解欧洲的文化,理解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
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
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目 录
01 古代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02 中古西欧文化 03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一、古代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③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学派把社人置会于哲世学界和 现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只重
社会的中心,闪烁着人文光芒。 人的价值
视人的作用,忽视了人的道德。
一、古代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2.成就:
(1)哲学:——三大哲人
D 古希腊“三大哲人”(希腊三贤)
人物
思想
苏格拉底 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
探究三: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1)经济: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2)地理: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繁荣的工商业 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 (3)政治: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繁荣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提供 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

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 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 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 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 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 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 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 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 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 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络绎不分绝三,层士具体农介工绍商画、作男的主女要老内少容、。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艺5.清术明特上点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
试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 结构严谨;画中人物达500之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 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 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 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示。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 录中所记得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
这也是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集科学性和 文学性为一身,读起来非常生动、形象。
析说明方法
第四自然段为了更好的说明《清明上河图》中汴 京的繁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一种的说明方法?
4.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 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 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 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 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 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 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 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 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

《高中历史必修一 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 课件》

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长城建设与统一
以秦朝的长城建设为切入点, 揭示秦汉王朝的政治制度与对 社会的深刻变革。
兵马俑与文化交流
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研究, 揭示秦汉时期的文化交流与多 元融合现象。
丝绸之路与经济繁荣
探索丝绸之路的兴盛与带来的 经济繁荣,揭示秦汉时期的商 贸活动与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变革
古代王朝兴衰
审视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的 兴衰历程,探索王朝更迭 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古代人类活动及其形成
农业与手工业
通过对农业与手工业的研究, 揭示中国古代人类活动与社 会形成的关系。
城市化与贸易
探索古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和贸易往来,理解城市与贸 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宗教与信仰
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 探索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与塑造作用。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 封建政治与礼乐制度
剖析周代的封建政治结构与 礼乐制度,探讨其对中国政 治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2 《诗经》与古代文学
深入研究《诗经》及其在古 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领 略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3 儒家思想与社会秩序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审视周代的社会秩序与人伦关系,探讨思想对制度 的塑造作用。
盛世之光
揭示唐朝的政治繁荣与社 会稳定,在文化上享有的 盛世之光。
科技创新与进步
探讨唐代的科技创新与进 步,了解对后世发展的影 响与启示。
诗词与文学辉煌
欣赏唐代的诗词与文学作 品,体验中国文化的辉煌 与灵感。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影响
1
政治与社会制度
了解宋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探讨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亚洲》获奖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亚洲》获奖课件

1、笈多帝国(约320-540) (2)印度教的兴起: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
波斯帝国
古代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
前6世纪—前4世纪
伊朗高原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
巴尔干半岛北部
罗马帝国
前27年—395年
意大利半岛
拜占庭帝国
395年—1453年
巴尔干半岛东部
阿拉伯帝国
7—13世纪
阿拉伯半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299年—1922年
小亚细亚半岛
1.阿拉伯历史上曾有“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波斯、希腊、罗马的经典。在 此之中,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 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这说明阿拉伯人( ) A.以文化而不是武力建起庞大帝国 B.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 C.重视文学艺术成就忽视科技创新 D.控制亚欧通道影响世界贸易交流
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奥斯曼帝国兴起的影响
材料一:奥斯曼帝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 决定了它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众多文明的 洗礼和文明间的交往,因而它呈现出在 不失自身文明特点的同时能够吸纳外来 文明的开放态度和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奥斯曼帝国文化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文 化印记,由于它承载了原阿拉伯帝国所 统治的地区,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未 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它的伊斯兰传 统是不言而喻的。
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有所继承。
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材 料 二 : 1453 年 , 奥 斯 曼 帝 国 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 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 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 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但肆意 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 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 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 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 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 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高中历史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的起源与生活方式 (1)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2) 生 活 方 式 : 他 们 是 游 牧 民 族 , 驯 养 了 _马___匹___ , 制 造 了 马 拉 战 车。 2.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向: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优势:马和__马__拉__战__车___等武力上的优势。
②从文化的经济基础看,中国与罗马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但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化有与生俱 来的聚合性;西欧手工业、商业发展,各种文化经过剧烈冲突与融合, 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
③文化传统的根基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根基雄厚,源远流长,具有 包容性、开放性;在西欧,日耳曼人强大的异质文化将昔日的古典文化 体系彻底打碎。其内容与“蛮族”文化、基督教文化混合,经过熔炼, 铸成了一种崭新的西欧文化。
思考1: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游牧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稳定;对马的驯化和利 用;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临近文明的富庶。
(4)影响: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 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__赫__梯__人___、波斯人、希腊人和 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 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 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 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 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乾坤众生》
及人,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 学,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同意。这是雪菜的一首抒 情诗。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 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 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 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 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 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 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 舞人心的力量。
(2)现代主义…………④ 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的 _经__济__危__机___ 和 严 重 的 社 会问题致使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严重。 ② 特 征 : 强 调 集 中 __表__现__自__我__ ; 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 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③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 《__老__人__与__海__》__ , 爱 尔 兰 剧 作 家 贝 克 特 的_《__等__待__戈__多__》__。
巴尔扎克属丁哪一类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有 什么特点?
[答案] 类别: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全面揭露资 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代表
国籍
文学家
代表作或作品特点
法国 英国 俄国 丹麦 挪威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世界的 “___社__会__百__科__全__书____”
__狄__更__斯____ 《大卫·科波菲尔》
学习目标诠解
重难透视
学法指导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 学成就。
1.掌握各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艺术特 色、代表人物及作品。 2.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一、浪漫主义文学…………① 1.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 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 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 的 “ __理__性__王__国__” 深 感 失 望 , 努 力 寻 找新的精神寄托。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__列__夫__·_托__尔__斯__泰___ 《安娜·卡列尼娜》
__安__徒__生____ 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 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
马克·吐温 作品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_罗__曼__·_罗__兰__的《约翰·克里 斯朵夫》。
③『思考』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他的文学作 品中,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 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 行 动 的 时 候 …… 他 的 嘲 笑 空 前 尖 刻 , 他 的 讽 刺 空 前 辛 辣。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赞赏的人物……这些人物在那 时(1830-1836年)的确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④『点拨』 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总的倾向是反 传统、反理性,反映了西方资本主 义社会的精神创伤、荒诞心理、悲 观绝望情绪和虚无思想,是西方社 会心灵迷茫、痛苦的反映。 (2)但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 目的却不在于鼓励人们消沉和颓 废,恰恰相反,其最终目的是唤起 人类的振奋与觉醒。
2.苏联文学…………⑤ (1) 状 况 : 20 世 纪 上 半 期 高 度 繁 荣。 (2) 代 表 作 : __高__尔__基____ 的 《 母 亲 》 , 奥 斯 特 洛 夫 斯 基 的《__钢__铁__是___ __怎__样__炼__成__的__》_____。 3.亚非拉文学 (1) 特 征 : 反 映 了 反 帝 反 殖 和 _爱__国__主__义___精神。 (2) 代 表 : 印 度 的 __泰__戈__尔__ ; 中 国 的_鲁__迅__;哥伦比亚的__马__尔__克__斯__;尼 日利亚的索因卡等。
二、现实主义文学…………② 1.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 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②『点拨』 图示法理解现实 主义文学
2.特点 …………③ (1) 关 注 _社__会__问__题___ 、 典 型地再现社会风 貌。 (2) 深 入 剖 析 社会生活的本 质,揭露和批判 社会的罪恶。
第二十二课 文学的繁荣
1
新课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诠解
3
课前自主学习
4
课堂探究研析
5
随堂达标验收
6
课时作业
新课情境导入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 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 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 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今天,他 安息了。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 宫殿。
『思考』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 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 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 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 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 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 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பைடு நூலகம்
3.成就 (1) 法 国 : 雨 果 的 _《__巴__黎__圣__母__ 院__》_ , 歌 颂 了 人 世 间 的 美 、 善 和 光 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2) 英 国 : __雪__莱___ 的 《 解 放 了 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争取自 由和理想。 (3) 德 意 志 : 海 涅 的 _《__德__国__,__ _一__个__冬__天__的__童__话__》_____, 抒 发 了 强 烈 的爱国情怀。
①『点拨』 文学流派的判断 方法
对一种文学流派的判断,一定 要全面把握这种流派的时代背景、 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 其地位。时代特征决定作品风格, 作品风格反映时代特征。
2.特点 (1) 内 容 : 政 治 上 反 对 __封__建__制__度__,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__感__情__世__界___。 (2) 手 法 : 通 过 瑰 丽 的 想 象 和 ___夸__张___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 象。 (3)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丰要特征。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 高者之一,擅长塑造为贪婪、仇恨、野心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他创作的 《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 书”。你还知道他的其他优秀代表作品吗?除巴尔扎克以外,19世纪欧洲还有 哪些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又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