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

合集下载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圣诞岛(古老珊瑚环礁)
费南都迪诺鲁尼亚岛 (古老火山岛群) 可可斯岛 (年轻珊瑚环礁)
240(距爪哇)
370(距巴西) 1 160 (距爪哇)
154
78 23
44
21 17
9
1 0
43
少数 1
51
56 5 7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 间而变化。 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 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 更多的种。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 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 渐降低。
蝶形花科
禾本科
482/12 000
620/10 000
123/1 080
217/1 160
9.0
11.6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3)(1)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一.1.世界分布 二.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2.泛热带 2-1.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间断 2-2.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 三.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四.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4.旧世界热带 4-1.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 五.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5-1.中国(西南)亚热带和新西兰间断 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6-1.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 6-2.热带亚洲和东非间断 七.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 7-1.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 7-2.热带印度至华南 7-3.缅甸、泰国至华西南、西南星散 属数 104 316 17 29 62 147 30 147 1 149 6 9 442 30 43 29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a d 6 9% o h o a umb ro e e a a p ce e pe t ey Atf mi e e ,b sd s c s p ltn f miy, n 4. ft e tt n l e fg n r nd s e i s r s c i l . v a l l v l e i e o mo o ia a l y t e he tmpe ae tp n r p c lt e e ae tp ih c nti s 1 p ce e p ci ey a e t i l me t.At r t y e a d to i a o tmp r t y e whc o a n 0 s e i sr s e t l r he ma n ee n s v g n sl v l he g o r p ia o o e sa e man y t e Me ie r n a e u e e ,t e g a h c lc mp n nt r i l h d tra e n,W .Asa t i o C. Asa d srb to y e a d i it u in t p n i s b y s o ti i g4 e e a,o c yn 9. % o h oa u u tpe ,c na n n 5 g n r c up ig 3 8 ft e tt n mbe fg n r .Ats c e e e .t e g o a h c l ro e e a pe isl v 1 h e g p i a r l
摘要 : 新疆 甘家湖 自然保 护区种子植 物共有 4 2科 17属 2 3种 , 3 3 植物 区系组成 中最 大科是藜科 (4属 6 2 9种 ) 该科 ,
也正是新疆盐生植物 区系最大 的科 ; 本研究区盐生植 物有 6 9属 9 9种 , 占总属及种数 的 5 . % 、2 5 ; 0 4 4 . % 除世界分 布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埃及 撒哈拉中部 摩洛哥 苏丹 刚果
39 11
47 8
— 53
53

3.2.3 植物区系区划 • 植物区划 • 世界植物区划 • 中国植物区划
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 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 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 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 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 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 程度、关系密切程度, 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 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
3.2.5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 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 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 大,种数越多。 距离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1)世界广布成分 2)泛热带成分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4)旧大陆热带成分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8)北温带成分 9 东亚-北美成分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11)温带亚洲成分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13)中亚成分 14)东亚成分 15)中国特有成分
3.2.2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 科属种数目统计 • 分布多度分析 • 分布多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示方法
• 统计表 • 制图:多度分布图 • 等值线:等种线

植物区系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的分布多度(引自王荷生,1992)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中国种子植物杂草分布区类型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杂草分布区类型分析

Ab ta t Bae n W e dF oa 0 i ,ti a e sr c : sd o e lr fChna hsp p r舳 ay c h h rce fteae y e n se e 8i ia Th  ̄ ut 1w d lzdte c aatro h ra tp so edwcd n Chn . e r l l s 0e ta h r h tteewee1 2 se iso e dwedswhc b ln o9 a le n 71gn r n C ia Th Ia y e ffmie o l edas- r 41 p ce f e s e . ih eo gt 0fmiisa d 5 e eai hn . eae ltp s0 a l sc udb i si
夏季西南季风盛行 , 并沿横断山脉长驱直人 , 但背 风坡 产生 “ 焚风 ” 形 成 干热河 谷 。西半 部则 为干旱 ,
的荒漠和草原气候。其南面的青藏高原为高寒的高
原气候 , 与周围形成明显对 比。中国地形多样 , 类型 齐全 , 并有平 原少 , 山地多 , 陆地 高差悬 殊的特点。 中国地势分成三级巨大的阶梯, 具有 自西向东下降 的趋势 , 决定着长江、 黄河、 珠江等大江的基本流向, 也间接影响植物的分布。如此复杂的气候和地形使 中国具有 了丰富 多彩 的水 生植 物 区系 和植 被类
l no6 aeltp 8a d4 s by e f d it ra y e n u tp s,a d ta fg n r eo gt 5 ae y e d 1 u tp s,i ihteewe' o ft pca d e n t o e e b ln o 1 ra tp sa 7 sby e nwhc r l lto r i h a l n h  ̄a o n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阿拉善荒漠区种子植物科的初步分析

阿拉善荒漠区种子植物科的初步分析

Al eet f h a T eeae o nn mie (o p sa,rmn a eu ioa,hn pdaee l hD sro i . hr r 8dmi ta l s C m oi e a ieeL gm nse e ooica, a C n a f i t G C
23 科 的地 理分 布 -
本 项 研究 中关 于 阿 拉 善 荒 漠 区 植 物 区系 的 统
计 数字 主要依 据 《 内蒙古 植物 志》 1 5卷 )-、 中 国 (- []《 1 5
植 物 志 》 18 (~O卷 ) 以及 相 关 文献 资 料 的 记 载 , 别 特 是 对近 十 几年 间采 集 到的植 物 标 本进 行 统计 , 共有
种 , 我 国西北 干旱 区特有植 物 的集 中分布 区 , 多 是 且 为起 源于古地 中海干 旱植物 的后 裔 , 目前 , 为孑 遗 多
漠、 腾格 里沙漠 、 兰布 和沙漠 。 乌
阿拉 善荒 漠 区东起 桌 子 山 、 山 , 连龙 首 山 , 狼 南 北接 戈 壁 阿尔 泰 山 ,只有 西 部与 中央戈 壁相 连 ; 境
Ab t a tT e e a e 7 a l s 3 8 g n r , 2 p c e e d p a t ih a e o vo sd mi a t h n me o n sr c : h r r 3 f mi e , 2 e e a 8 0 s e is s e ln swhc r b iu o n e o n n i i n p
地 区之一 。 降水 量少 , 只有 10 2 0 m, 0 ~ 0 m 但蒸 发量 大 大超 过 降水 量 , 年均蒸 发量 可 达 2 7 .~ 4 1 m 4 05 3 8 . m. 0 是降 水 量 的 1 ~ O倍 以上 。且 本地 区风 大沙 多 , 52 瞬 时 风 速 > 7 /, 、 1 m s7 8级 大 风 日数 .北 部 多 达 5 ~ 0 10 ; 0 d 南部 也达 1 — 0 。 壤 以棕钙 土 、 土及灰 棕 53d土 漠

甘肃省兰科植物的4个新记录种

甘肃省兰科植物的4个新记录种

甘肃省兰科植物的4个新记录种石昌魁1,刘晓娟2,孙学刚1(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报道了兰科植物在甘肃省的分布新记录种4种,即:卵唇红门兰(Orchis cyclochila(Franch.et Sav.) Maxim.)、长瓣角盘兰(Herminium ophioglossoi des Schltr.)、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象鼻兰(N othodoritis z hej iangensis Z.H.Tsi).其中,作为中国特有分布型属的象鼻兰属(N othodoritis Z.H.Tsi)为甘肃省和陕西省的分布新记录属. 关键词:红门兰属;角盘兰属;虾脊兰属;象鼻兰属;新记录;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Q9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315(2008)0120130203Four taxa of Orchidaceae newly recorded f rom Gansu ProvinceSH I Chang2kui1,L IU Xiao2juan2,SUN Xue2gang1(1.College of Forestry,G 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College of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Four species of t he family Orchidaceae we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in geograp hical dist ri2 bution f rom Gansu Province,viz.:Orchis cyclochil a(Franch.et Sav.)Maxim.,Hermi ni um op hioglos2 soi des Schltr.,Cal ant he brevicornu Lindl.,N ot hodoritis z hej i angensis Z.H.Tsi.The genus N ot hodoritis Z.H.Tsi,as one of t he dist ribution pattern genera to China only,was recognized as a newly recorded ge2 nus in Gansu Province and Shaanxi Province. K ey w ords:Orchis;Hermi ni um;Cal ant he;N ot hodoritis;new record;Gansu Province 在甘肃省兰科植物系统分类研究过程中,从所查阅的腊叶标本和野外补点采集的标本中鉴定出了4种兰科植物为甘肃省分布新记录,其中1属为甘肃省和陕西省分布新记录属,现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 全面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 K)、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 ZU)、西北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作者简介:石昌魁(1973-),男,河南范县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种子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资源调查研究.通讯作者:孙学刚(1960-),男,辽宁铁岭人,教授.E-mail: sunxg60@资助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S981-A21-035-N),甘肃省中青年基金项目(编号:YS001-A21-027).收稿日期:2007-12-25(N W TC)及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植物标本室(GAU F)的馆藏兰科植物腊叶标本.在甘肃省白水江流域和永登县连城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补点调查采集,根据中国植物志[1-3]、青海植物志[4]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等诸多植物分类工具书和相关文献[6-11]对所有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和考证.2 结果与分析2.1 卵唇红门兰 Orchis cyclochil a(Franch.et Sav.)Maxim.in Bull.Acad.Petersb.31:104.1887;T.Tang,F.T. Wang et ng in Acta Phytotax.Sin.18 (4):409.1980;东北植物检索表(第2版)901,图版455(2).1995;青海植物志4:302.图版49:3- 5. 1999.中国植物志17:247.图版34:5.1999. 甘肃:永登县连城,山顶灌丛下阴湿草丛中,海2008年2月第1期130~132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J OU RNAL OF GANSU A GRICUL TURAL UNIV ERSIT Y第43卷双月刊拔2850-2950m,2007年7月2日,孙学刚、石昌魁等07098(fl.,GAU F);永登县连城,草丛中,海拔2760m,1990年7月4日,郑瑛4组90220(fl., L ZU);永登县连城,山坡草丛中,海拔2700m,1990年7月4日,牛建新1组90051(fl.,L ZU). 产于黑龙江、吉林和青海东北部.分布于朝鲜半岛北部、日本北部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日本.系甘肃分布新记录种. 该种植株具肉质、伸长、平展的根状茎,无块茎;茎纤细,具叶1枚,椭圆形,先端钝,叶基部收狭成较长的柄;花序通常2朵,2花集生近呈头状花序,两花近对生(2花之间稍有一段距离);花白色,唇瓣有粉红色斑点,萼片与花瓣无粉红色斑点,唇瓣向前伸展,卵圆形,不裂;基部具距,距纤细,圆筒形,末端近急尖. 其特征与二叶红门兰Orchis di ant ha Schltr.极相似,但前者距纤细,圆筒形,短于子房,且唇瓣上无乳突状突起,易于区别. 在《植物分类学报》18(4):唐进、汪发缵、郎楷永发表的“中国红门兰属植物资料”引证标本中‘甘肃:地点不祥,P.Licent14715,青甘队1999.’应为青海省[8].2.2 长瓣角盘兰 Hermi ni um op hioglossoi des Schlt r.in Notes Roy.Bot.Gard.Eeinb.5:96.pl.76,1912;K.Y. Lang in Acta Phytotax.Sin.26(3):180.1988;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25~29.1994.中国植物志17:348~349.图版55:4~6.1999. 甘肃:夏河县清水,水边湿地,海拔2400m, 1937年7月7日,傅坤俊1078(fl.,WU K);天祝县安远镇,水沟旁,海拔2800m,1959年7月7日,何叶祺4537(fl.,WU K);兴隆山,山坡草丛,海拔1800m,1959年8月6日,何叶祺5841(fl., WU K);兴隆山,草地,海拔2500m,1941年7月4日,Hoo et Wang372(fl.,WU K);舟曲河滩林场,山坡草地,海拔不详,1964年6月28日,郭本兆5180(fl.,WU K). 分布于四川、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系甘肃分布新记录种. 该种植株高7~15cm;块茎卵圆形;叶2枚,密生、近对生;总状花序具10-30余朵花;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花较大,黄绿色,垂头钩曲;唇瓣长达7mm,中裂片远远长于侧裂片,中裂片线形长达4 mm; 其特征与角盘兰Hermi ni um monorchis(L.) R.Br.相似,而后者中裂片长仅1.5~2.5mm,花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近呈尾状,易于区别.2.3 肾唇虾脊兰 Cal ant he brevicornu Lindl.in Gen.Sp.Orch. P1.251.1833;中国兰花全书133,图6-7(30, 31).1998.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721.图8271, 1976.—Cal ant he sca posa Z.H.Tsi et ng in Acta Phytotax.Sin.23(5):386.1986.—Cal ant he arcuat a auct.non Rolfe: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721,图8272.1976.中国植物志18:298~299,1999. 甘肃:文县邱家坝,山坡林下,海拔2000m, 2006年6月28日,白水江考察队0786(fl.,PE). 分布于中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和西藏,及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东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系甘肃分布新记录种. 该种疏生多数花;唇瓣基部具短爪,唇瓣3裂;侧裂片镰刀状长圆形,先端斜截形,中裂片近肾形,基部具短爪,先端具宽凹缺并在凹处具1个短尖,唇盘粉红色,具3条黄色的高褶片;距很短,长约2毫米,向末端变狭,外面被毛;但唇瓣的距很短(在花蕾时尚未长出),中裂片肾形,易于区别于本属带短距的其他大花种类[2].2.4 象鼻兰 N ot hodoritis z hej i an gensis Z.H.Tsi in Acta Phytotax.Sin.27(1):59,fig.1.1989;中国兰花全书:216,图6-25(5-7).1988.中国植物志19:278~279.1999;中国高等植物13:722.1999. 甘肃:康县店子大水沟,水沟边,海拔1600m, 1983年7月11日,王丽实习队1组530(fl.,L ZU).陕西:镇坪,岩石上,海拔不详,采集时间不详,镇坪中草药组106(fl.,WU K). 分布于浙江.系甘肃、陕西分布新记录属. 该种花小,白色,内面具紫色横纹;唇瓣无爪,3裂;侧裂片下部合生而下延呈凹槽状;中裂片基部具囊;在囊口处具1枚直立、白色的附属物;附属物直131第1期 石昌魁等:甘肃省兰科植物的4个新记录种 立,长方形,凹槽状;蕊柱近基部具1枚长约1.2毫米的黄绿色附属物;蕊喙狭长,似象鼻,几乎平伸,先端钩转而稍2裂;药帽淡黄色,前端收狭为三角形;粘盘柄狭长. 象鼻兰属N ot hodoritis Z.H.Tsi为中国特有属,归属于万代兰族Trib.Vandeae Lindl.指甲兰亚族Subtrib.Aeridinae Pfitz.,处于兰科植物高级发育阶段. 致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郎楷永教授在标本鉴定上给予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9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植物志(第4卷)[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5]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 孙学刚,王存禄,王忠涛,等.甘南林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35(1):90296 [7] 傅立国.中国高等植物13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8] 唐 进,汪发缵,郎楷永.中国红门兰属植物资料[J].植物分类学报,1980,18(4):4082419[9] 陈心启,吉占和.中国兰花全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0] 郎楷永,吉占和.甘肃省的兰科植物[J].植物学集刊,1992(6):45269[11] 吉占和.象鼻兰属—兰科一新属[J].植物分类学报,1989,27(1):582612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