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还在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众对科学的理解,养成科学精神[1]。可见科学教育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2](P1)可见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起基础性作用。然而,通过2010年暑期对四川二十多所小学的调查中了解到,从“娃娃抓起”的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载体的小学科学课,其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极不相称的。

一、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的自然课发展到今天的科学课,经历了很长一个时期,但是其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与新课程改革是极不适应的,也有悖于科学教育应有的本义。

(一)小学科学教师素养不高,科学师资缺乏笔者走访了四川二十多所小学,发现一些学校很重视语文、数学等“主干”学科而忽视美术、科学等“杂科”。“主干”学科在教师配备、教学资源、进人指标、考核等方面,学校给予优先考虑,而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杂

科”不够重视。在“杂科”的教师配备上,城镇学校做得较好,但是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业教师,尤其是科学教师更是稀缺。在所走访的二十多所小学中,只有两所小学有专职科学教师,但也不是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有的学校多年未进科学教师,科学课教学常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包括“小升初”在内的各类抽考或统考往往不考科学课。因此,科学课基本处于“靠边站”的位置。由于没有条件开设实验,大多数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甚至上课就是让学生画线勾圈,死记硬背。笔者调查了部分教师,大多不能清楚地说出小学科学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想见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情况。在这一点上,已有人与我们有同感,认为现阶段的科学教师与新课改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首先,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薄弱;其次,教师科学知识的功底尚浅;第三,教师的基本技能缺乏。如不加以改善,这必将使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得不到真正的传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培养,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终将成为一番空话,流于形式[3]。因此,增强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提高科学教师的素养势在必行。

(二)教学设备不足,科学课程资源匮乏科学课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应是实践性和操作性,最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方式就是“动手做”和“观察”。因此科学教学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即实验室,以及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学具材料[4]。然而长期以来,实验性较强的科学课由于在考核上不受重视,其教学设施和各类仪器设备等非常短缺。在我们所调查的十多所乡镇小学中,只有3所小学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但实验室的规模不大而且实验器材也不够齐全,科学课上实验室使用也不

多。教师上课所用的教具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有的甚至没有上课用的教具。学校的图书馆提供的科学期刊很少,电子音像教学资料更少。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资源只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更谈不上科学实践基地了。在教学科学课时,很多实验都是由教师口授,学生记忆。当问及为何如此时,很多教师说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器材,无法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教师认为实验比较麻烦和费时且不纳入考试而主动放弃。这样,学生往往对课本实验没有任何体验,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可能会学到一点支离破碎的科学知识,但科学方法和能力却无从谈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更是遥不可及,更不要说创新了。(三)现行小学科学教材无法满足城乡不同需求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一纲多本”下的各种版本小学科学教材层出不穷,但能同时满足城乡师生需要的教材缺乏。这些教材往往是在一个大的片区使用,没有顾及到城乡的不同需求。因为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是城市的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对农村的情况了解不深,而大多以城市学校的条件为基础,这样编写的教材能较好地满足城镇学校的学生,而农村学生使用科学教材则处于不利地位。例如科学课程实施,由于很多农村学校缺乏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得进行理论灌输。另外,从调查中了解到,四川农村科学课教师大多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科学教育训练,学历层次比较低,而且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无法根据农村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恰当处理,或照本宣科或机械灌输。这反映出教材编写人员对城乡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一视同仁”,对城镇和农村教材的可行性分析往往不到位,严重影响农村科学课程的顺利

推进。有人会问,现在实施校本课程,农村教师完全可以自己编写适应当地实际的科学教材。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想过,但在走访农村教师时,多数教师认为尽管理论完美,但由于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课程资源匮乏、评价机制改革滞后、资金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编写教材在农村地区是可望不可及。因此,编写出适宜城镇和农村的科学教材势在必行。

(四)大班教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程理念,又是新课程内容。班级过大,学生过多,怎么进行小组学习,又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我们所走访的小学中,要么由于师资缺乏,要么由于教室紧张,上科学课的班级都在40人以上,有5所学校其班额甚至达到了70人的超大班,试想怎么进行探究?由于班额过大,组织活动困难,准备活动材料费力。小组学习本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班额太大,班级纪律很难控制,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不利于小组学习,势必影响到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有效保证科学课的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小学科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执行不相适应

前面已谈到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不高,是制约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瓶颈。部分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切实际地照搬新课程理念,表现出“名实不符”,出现了一些偏离现象。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听了不少小学科学教师的公开课,有农村的也有城镇的。这些课都是精心准备的,有的课确实上得很好,但有些课总有说不出的感觉,在理解《科学课程标准》上有失偏颇,一味强调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赶热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