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建构
工业遗产衔接区域更新设计策略——

域设计提升红线范围间融合度与整体性?如何使城市以更具韧性的簇群结构良性更新?本研究以大连冷冻机厂衔接区域更新设计为例,探析在疫情背景下如何针对现状问题,剖析领域特质,提出再生设计策略。
1研究背景及问题1.1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与场地现状1.1.1“边界”与“衔接区域”的概念界定“边界”在中华大词典中的定义为“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
边界将场所分割出各种领域,边界中“边”强调整个领域中的位置关系,“界”则强调该领域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1]。
在日常生活中,边界的案例随处可见。
从几何学角度讲,边界是无厚度的线,衔接区域是有面积的面;从建造角度讲,边界是一道可能存在缝隙的墙壁或隔断,衔接区域是由边界多向扩展形成的场地;前者强调边界两侧区域的异质性,侧重划分、存异,后者则关注织补与联系,强调系统性与整体性,侧重开放、求同,二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
边界作为线性空间划分功能区,衔接区域作为带状空间织补功能分区。
1.1.2大连冷冻机厂现状大连冰山集团前身为新民铁工厂,由旅顺陈民立于1930年在大连创建。
1954年,新民铁工厂定名为大连冷冻机厂。
1961年,大连冷冻机厂搬迁到位于沙河口区西南路春柳厂区。
2017年,原厂区设备搬迁后改造为综合性智慧产业园区,也成为大连保护工业遗产提升文化软实力重点项目。
重点定位冷热能源创新研发基地、摘要 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改造的议题持续走热,但存在“重视工业遗产主体改造,忽视衔接区域”的问题。
通过论述城市与工业遗产衔接区域领域现状,总结出衔接区域有重构城市空间秩序、弥合城市功能、强化行为引导、弱化内外部割裂感等领域潜质。
继而针对衔接区域场所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形态整合、空间叠合、功能复合及环境融合的更新策略,时空上把人、城、工业遗产有机联系,并结合大连冷冻机厂设计实践阐述策略运用。
关键词 城市更新;工业遗产;衔接区域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1.46Abstract The issu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renovation in urban renewal continues to be popular, but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the reno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s emphasized, while the articulated areas are neglected”. By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of urban-industrial heritage interfa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rea of interfa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onstructing urban spatial order, bridging urban functions, strengthening behavioral guidance, and weakening the sen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ragment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in the creation of places in the articulation area,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renewal strategies of morphological integration, spatial overlapping, functional compounding and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which organically link people, city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in space and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rategy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design practice of Dalian Refrigeration Plant.Key words urban renewal; industrial heritage; articulated areas疫情背景下城市薄弱点显现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改善中、小尺度公共活动场所缺失现状?如何通过衔接区作者简介:辛东键(1996-),男。
义乌产业集群资料

义乌产业集群分析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4万、外来人口130万。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抓住了市场发育先机,大力发展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凭借其价格低、品种全、信息快、守信誉的特点招来四方客商。
一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现状产业集群是产业演化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地缘现象,是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载体。
目前,义乌已形成针织、服装、拉链、饰品、毛纺、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产业集群。
义乌市场的崛起,给义乌工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和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工业集聚提升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各类工业企业2.67万余家,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单打冠军”,饰品、拉链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份额,无缝内衣产量占了全球的30%、全国的80%,“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基本构成。
2013年义乌实现工业总产值1654.5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58.8亿元,同比增长8.8%。
通过近30年来的发展,义乌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了巨大的外向型经济特性。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义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据义乌市工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879.49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683.02亿元,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义乌指数”是依据统计指数与统计评价理论,采用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指数编制方法,选择一系列反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用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景气活跃程度的综合指数,主要由小商品价格指数和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及若干单独检测指标指数构成。
因此“义乌指数”不仅只关注市场价格态势,而且更关注市场整体的景气状态。
《文化产业导论》讲义12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

LOGO
弗朗索瓦·佩鲁用增长极理论来解释“经济空间”(Economic Space)的力场效应。佩鲁把“经济空间”看成一种“存在于 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分为“按计划界定的、按 力场界定的和均质的”等三种经济空间。“增长并非同时出 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增长极 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 的终极影响”。
形象空间 真实的、形式具象的、可由经验来描
述的事物,主要指物理的自然空间。
功能空间
产业定位。提供服务与功能的场域, 包括构建产业链,提供企业孵化等相
关服务功能。
意象空间
文化定位。结合消费情境与过程, 消费者在物质、功能空间内进行欲 望生成、消费和想象而建构起意象, 产生物质体与功能体相互依存的空 间。通常,园区可以打造“文化故 事”,促使人们去体验追寻文化主 旨, 进而丰富了文化想象。
4、社会效益:入驻文化创意企业160多家;2200余名创意人员在 园区工作;每年上缴1亿余元税款
LOGO
生产制作型
深圳大芬油画村
1、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村 2、占地面积:0.4万平米
3、资源优势:租金低廉,大量画工入驻;政府扶持,进行环境改 造、规范引导、品牌塑造
4、社会效益: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近800家,居住在大芬 村内的画家、画工5000多人
定义
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 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此一地理区位。 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 (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由于群聚之后达到“关 键众数”(critical mass),文化园区往往成为居民与 游客聚集,从事城市文化与娱乐夜生活的好地点。
专题19区域发展【知识清单】 (1)

专题19 区域发展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关键能力·拓展(6个能力点)能力点一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及影响因素能力点二区域空间结构能力点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点四区域产业发展措施能力点五资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能力点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核心概念大都市、辐射功能、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资源枯竭、生态脆弱区、荒漠化、水土流失、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4)城市体系①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①城市体系中的城市地位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不顾自身实际,提出发展成为大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建机场、五星级酒店等设施。
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发展成为大都市吗?答案不是。
不同城市的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演”好各自的服务角色。
2.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城市集聚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答案(1)优点: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工业或人口高度集中可以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有利于城镇间多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促进周边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
(2)缺点: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发展混乱和生态恶化现象;集聚区域内一些居民居住和工作不在同一城市,交通通勤时间长,各城市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城市联系密切,交通量大,需增加城市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关于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01$21(3$&)%))$3%9$关于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思考房伟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山东潍坊!"&'"$&摘4要 以质量发展#特色发展为导向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科学组建专业群是前提!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精准对接产业链的关键岗位集群!有效整合共享资源并形成+$b$j),集聚效益"专业群要突出+高,和+特色,的目标属性!围绕建设目标详细阐述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路径"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两个重要支点"针对这两个支点!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是基础!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是关键!国际化水平是质量要求!本文对如何夯实基础#抓住关键和提升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如何建立动态持续发展机制!保障专业群高质量不断发展"关键词 高水平专业群$构建逻辑$建设目标$建设路径一 概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引领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对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定位")支撑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水平专业群的效益要求")中国特色*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本质属性")世界水平*则提出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质量标准#二 如何构建专业群科学组建专业群涉及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外部要对接产业链的岗位群人才和技术创新需求"内部要促进专业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一(对接产业吻合度高对接产业吻合度高"既不是要求专业群与全产业链对接"也不是要求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的所有岗位集群"否则难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专业群构建必须以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厘清产业链的岗位集群分类"明晰专业群与产业的映射关系"精准对接产业链的关键岗位集群和人才需求"尤其是产业高端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准确把控专业群的建设重点和质量要点"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实时动态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及其内涵")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二(资源整合共享度高构建专业群不是将几个相近或相关专业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必须要打破原来专业之间的刚性藩篱#有机整合师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解决单体专业资源不足与整体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技能培养体系$课程标准等"把各专业有机融为一个人才培养综合体系"相互支撑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内容#通过优化重构实现资源共享效能$人才培养质量$技术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最大化"形成)$b$j)*的集聚效应"全面提升服务中国产业走向世界高端的能力#三 如何制定建设目标依据)双高计划*总体建设要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具体可归纳为五条#一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这是从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要求"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要强化)接班人*素质"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养成爱岗敬业$崇尚劳动$精益求精和创新创业的品质%)智*"就是要培养出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人"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高端提供人才支撑%)体美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文化育人和劳动育人#二是)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深化服务产业发展的内涵"要强化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三是)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先行先试"建设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四要通过建设探索形成一套有效的政策$制度和标准"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整体向高质量发展提供规范的框架支持#五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对外输出标准"形成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外"制定建设目标必须注意两个时间节点"即)%))年和)%(9年#)%))年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9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同的阶段建设理论研究科技风"#""年$月目标有不同的要求"逐次递进#四 如何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以质量发展$特色发展为导向"突出了)高*和)特色*属性#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建设路径"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落地的关键#一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深度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教*)引教入企*"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必由之路#一是要聚焦产业高端"遴选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领先的优质企业开展合作#二是充分利用政府在税收$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给予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避免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缺乏实质#三是改革创新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让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建设$岗位资格认定等方面具有更大话语权"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流程再造"真正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参与者#四是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建产业学院"推进实体化运作#共建实验室"协同创新技术"共享专利$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共建创新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发展%共建工作室"校企互聘"联合打造技术创新团队$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融入企业文化"促进技术技能培养与生产过程对接"全方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机统一"实质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特色鲜明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招生方式多样化"生源结构复杂化"落实三全育人"因材施教是关键#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强化)双带头人*培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专业群高质量发展"将思政教育厚植于专业教学"赋予思政教育实践性$创造性和时代性"切实贯彻文化育人$劳动育人#二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实质性推动现代学徒制"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三是实施全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健全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制度"打通持续成长$终身学习通道#四是推进)$b d*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分制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鼓励学生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五要融通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二 扎实推进三教改革$&校企双元开发教学资源教材陈旧老化与产业发展脱节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问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吸收骨干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组建校企双元开发团队"内容要紧密对接岗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知识建构"紧扣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b d*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二是要尊重学习者成长规律"体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进企业典型生产案例$开发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体现职业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配套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课程标准#三是要建立教材建设实时动态更新机制"将三年大修改$每年小修改落到实处"产出一批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四是要建立教材信息资源库"吸收国家$省级最新规划教材入库"为教育教学选用教材提供服务#五是适应)互联网b职业教育*"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标准$资源开发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一批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或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扁平互联和创新驱动构建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一是强化育训结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贴近"体现学习主体地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任务驱动的案例式$项目化$模块化等教学模式"在)做$学$教*中培育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和构建知识体系"落实文化育人$劳动育人"推动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二是推广普及信息化教学"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框架"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不是浅层次地阅读浏览$重构与再造互联网$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流程"是实现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式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虚拟工厂"打造智慧课堂"强化虚拟与现实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学科跨界融合等教学"围绕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培育终身发展力#三是完善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设计$考核评价$反思诊改等教学标准文件#(&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关键"建立教学团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立足专业群师资队伍重组和优化配置"形成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是引进行业有权威$国内有影响$国际能知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带动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产品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和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科技风"#""年$月理论研究聘请行业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兼职任教"带动培养一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三是实施国际化师资培养计划"包括短期出国培训$中长期出国进修$国外专家进校培训等"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与语言交流能力#四是实施企业顶岗锻炼$科研院所和高校访学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企业岗位技艺技能$专业迁移发展能力和双师素质#五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六是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完善中心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框架")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成立培训专家师资库和专家委员会"参与培训发展项目的制定和实施"保障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三(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避免服务产业技术链面向分散$创新能力不精不强#因此"要聚焦产业高端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建设专门化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并非职业院校擅长"科研导向以应用为主"重点面向中小企业"聚焦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和工艺开发"突破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障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提高支柱产业技术附加值"同时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中小企业提供智库咨询$整体方案设计#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建立灵活的资源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制定完善科研技术服务相关政策文件"营建开放自由$规范有序的学术生态#探索组建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独立法人科技公司"建立以科技公司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体制%建立以成果完成人$转化人为分配主体的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吸纳更多教师参与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形成科技服务集聚效应#打造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梯队"培养一批技能名师$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吸纳学生共同参与技术技能创新"促进英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将技术技能积累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研与技术服务反哺教学#'四(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各类院校$企业$培训机构及社会团体开展师资培养$社会培训$)$b d*证书培训与考核$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功能#积极面向企业员工$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培训%针对退伍军人$退役运动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开展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开放)互联网b优质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服务终身学习"助力学习型社会落地生根#推广学分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推进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成果认证"满足学习者学历提升的需求#精准对口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实施深度帮扶"带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五(对外输出标准打造中国品牌建立国际访学工作体系和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引进吸收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支撑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促进国际高端就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配合区域支柱产业)走出去*"建设国际职业培训基地$国际交流中心"承接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技术技能培训$招收留学生#积极参加世界职教院校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联盟组织"参与制定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提升中国职业教育话语权和影响力#结语)双高计划*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示范校建设和骨干校建设")示范校主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骨干校重点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3-*#)双高计划*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着眼新时代新要求进行全方位深化改革"通过扶优扶强"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向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因此"科学设计首个建设目标"不仅要具备高水平专业群应有的)高*和)特色*属性"还要立足学校当前实际"通过合理规划建设路径实现圆满"超质超量完成"这对高水平专业群的持续建设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n&&%)%$'2%32%$&&DL L F)**O O O& U M H&R M V&,-*E I,E/L H*5%1*U M H k1(1*E(C10kaL*)%$'%3*L)%$' %3%)k(1031$&DL U T&%)&崔岩&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中国教育报!)%$'2%92)C&%(&温贻芳&把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向%[&&中国教育报!)%$'2%12%'&%3&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2)(&&DL L F)**O O O&,/V L H&H JN&,-* P+E*R R Q G*)%$'$%*C$K(JJ$J$0Q'3J'1'JQ Q1'$%)$)%3,K1&E DL U T&作者简介 房伟萍'$'C0*4(!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理论研究科技风"#""年$月。
高职院校专业群集群效应的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群集群效应的提升路径作者:王光跃,刘超,孙建辉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2年第05期摘要: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挥专业群的集群效应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关键。
在分析专业集群效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理论分析了专业集群的整体性、联系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
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为例,提出了专业集群效应的提升路径:优化群配置,增强专业群内部联系性;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的非线性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专业群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保持专业群的动态性。
关键词:系统论;专业群;集群效应;路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5-058-05“专业群”一词借鉴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意指由优势互补、组织结构有序的专业组成,它们之间“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1]。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介入到生产组织中,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这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为顺应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19年联合颁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了高职院校要“以点带面”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
与传统的单一专业建设不同的是,专业群建设需要打破各专业师资、课程、实训资源等之间的壁垒,建立起能融合的、相互支撑发展的新教育形态。
专业群之间的组织单元能否发挥集聚效应,是当前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于专业群如何建设,诸多学者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于集聚效应的研究还相对匮乏。
既有文献都指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存在集聚效应不强的问题,易启明研究认为,集群效应不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对传统专业建设理念与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2];苏荟指出,要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需要加强专业群建设中的“政企校行”的非线性作用[3];兰金林梳理了大量文献后总结认为,很多专业群的师资、资源库、实训的资源共享与统筹管理程度不足,因此要进行整合优化[4];崔志钰认为,可以通过优化群配置、建立群规则、共享群资源,来发挥专业群的集群效应[5]。
文化创意如何赋能城市IP?

文化创意如何赋能城市IP?作者:张越来源:《中关村》2019年第12期2019年即将走向尾声。
在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20年代的重要节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界的代表相聚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围绕“产业共建,文创互联”的主题进行了一场有深度和前瞻性的探讨,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城市蓝图。
随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深入发展,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典型领域,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特别是在5G商用时代,作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的互联网文创产业,已经发展为一种新的行业形态和新的动能机制。
互联网文创产业,是指基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创意生态互联网发展而成的文化及创意产业。
该产业主体在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应用场景等方面充分依赖互联网环境,是下一代合作与组织体系“区块链+”的重要领域。
为此,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和2049文创园产业联合体共同策划,由峰火文创集团、中关村互联网文创产业园联合主办,2049文创园产业园联合文创产业金融服务“A联网”协办的“创意城市IP开发与产业赋能合作者峰会”于2019年12月1日下午正式举行。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峰火文创中心主任陈少峰在致辞中表示,“峰火文创大会”就是为产学研各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今年峰会持续9天,有18个主题论坛。
每天下午有两个直播频道对活动进行直播,每半天约有200万人次在线观看。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主任王言敏在致辞中说,海淀以科技而闻名于世,科技的发展使海淀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如今,海淀区科技和服务产业已经占全区经济发展的80%以上。
2018年,海淀创造的GDP达到6500亿元,区域税收达到2000亿元。
王言敏主任还介绍到:“海淀也是一个文化的热土,是文化发展的高地。
2018年,海淀区的文化相关产业总收入达到4000亿,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的40%。
可以说,海淀的文化产业占北京市的半壁江山。
‘峰火文创大会’选择在海淀,就体现了业界对海淀文化产业营商环境的支持,也表明了大家对海淀文化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蔡宁;吴结兵;,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58-65
产业集群中组织间关系的类型和性质是理解产业集群现象的重要基础。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集群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密集性质及其功能机制发现:(1)受到连接多样性、连接偏好和集群生命周期的影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密集性呈不均匀分布,使得集群网络呈现出密集和稀疏相结合的结构特征;(2)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同时使网络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而稀疏网络具
在这里(/~hanneman/nettext/index.html)大家可以看到有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完整的英文版内容。
Hanneman, Robert A. and Mark Riddle. 2005.Introduction to soci,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 published in digital format/~hanneman/)
5. Using matrices to represent social relations
6. Working with network data
7. Connection
8. Embedding
9. Ego networks
10. Centrality and power
11. Cliques and sub-groups
负荷性的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受到职务、科研协作网络、学习咨询网络、友谊关系网络等变量的正向影响,而受到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
[12]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合作机制: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
吉国秀;王伟光;,中国科技论坛,2006,03,95-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建构
一、辽宁省创意产业版图
近些年,辽宁省陆陆续续有城市开始注重大力发展创意产业。2004年,大连抓住全国
第一也是惟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机遇,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异军突起;同
年,沈阳的软件及动漫产业起步,目前已成为沈阳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末,阜新启动"
万名动漫机台工";培训计划;2007年,鞍山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
转变。伴随着这些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辽宁创意产业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从萌芽走向发
展,其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趋势。目前,辽宁省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0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
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辽宁省创意产业集群化的特点
辽宁省创意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点:1.在创建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培育创意产业集群优势
自2004年以来,辽宁省建设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区和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园区都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为辽宁省创
意产业培育集群化优势奠定了基础。2.在城市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创意产业集群优势辽宁
省创意产业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旧城改造和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
府政策优势将创意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创意产业。2004年,大连
抓住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机遇,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异军
突起。沈阳市动漫基地起步时已经拥有很好地产业基础,软件开发企业400家,软件开发人
员2万余人,软件学院5所,培训学校100余所。3.在错位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创意产业集群
优势辽宁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结合作用,创意产业集聚区定位较准确、错位发
展,避免了同质竞争倾向。沈阳形成"北部现代传媒产业基地、南部动漫产业基地、西部包
装印刷产业基地、东部影视旅游基地";;大连有"迅速崛起的软件业、独具特色的会展业、
持续繁荣的旅游业";;盘锦发展"书画、雕塑、图书、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经销展览";;阜
新培育"玛瑙产业和动漫产业";。
三、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
的问题:
1.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不大
从城市角度看,辽宁14个城市中,大连、沈阳的创意产业有一定规模,但在"中国科学
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2007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城市创意
产业发展水平的排名上,大连仅列第15位,沈阳则没有上榜。从行业角度看,旅游业、软
件业初具规模,动漫产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演艺等都有发展,但规模不大。
2.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
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呈现出梯度推移发展态势,目前看有三个梯度,沈阳、大连处
于一级梯度,呈现出了集聚态势;鞍山、本溪、阜新、盘锦处于二级梯度,集聚态势还不十
分明显;抚顺、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辽阳、铁岭、朝阳处于三级梯度,还没有显现
集聚态势。
3.产业园运作层次低
一些园区由于前期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研究和论证,对产业园区的战略定位等方面还处
在初级认知和实践阶段,大多数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只是简单的物业配套服务,对一些专业
性较强的产业只是简单的招商,园区仅仅成为产品、生产的集聚,靠收取租金盈利,没有考
虑建立文化产业的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配套。
4.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从目前看,园区除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体系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依靠的
还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模仿、代理、代
工阶段。这是辽宁创意经济最大的不足,对其今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5.区域品牌意识不强
辽宁创意产业集聚区域,在总产量上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
是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很难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四、构建辽宁创意产业集群优势的五点建议
1.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与规划
加强创意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
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规划辽宁省创意产业全局发展的布局,
尤其重点关注二级、三级梯度地区的规划,精心论证、科学规划园区内项目的布局,实现错
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过度竞争。
2.大力培育创意产业集群主体
创意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其主体的成长壮大。因此,培育优秀创
意人才和创意企业成为实施创意产业集群战略的首要任务。在培育优秀创意人才方面:一是
在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
等的培养;二是鼓励"产学研联合体";人才培养方式,采用产校挂钩、项目教学等模式,培养与
市场接轨的人才;三是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研究院所;四是通过举办各种创意论坛、展览和
博览会等,为本土创意人才提供与国外同行交流、沟通的机会,造就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有影
响力的文化创意大师,构建文化创意人才梯队。在培育创意企业方面,从国内外实践来看,
创意产业集群大多由中小企业聚集而成,所以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创意企业向"专、
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