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混搭宣言之规则
混搭宣言之效果
总规则
TIPS
玩转混搭,中 西合璧实现超 个性装修
家具规则
装饰规则
材质规则
家纺规则
设计原则
• 规则:混搭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风格的元素放在一起做加法, 而是把它们有主有次地组合在一起,混搭得是否成功,关键看 是否和谐,最简单的方法是确定家具的主风格,用配饰、家纺 等来搭配。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 家具:混搭家具混搭主要有三类方式,即设计风格一致,但形 态、色彩、质感各异的家具;色彩不一样,但形态相似的家具; 设计、制作工艺非常好的家具,一件就足以让空间熠熠生辉。 中式与西式,古董与现代家具的搭配黄金比例是3:7。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 装饰:用装饰进行混搭是最简单也最出效果的。不过装饰品切 忌多、杂、乱,一个空间内,有3~4件就够了,否则一不留神室 内空间就会变成杂货铺,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使用。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时期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代主义是旨 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 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 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
• 失重:即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
• 超常:即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三、高技术风格
广义高技派 一般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来达到各种设计、 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狭义高技派 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 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 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否定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导读: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

“现代设计”作为设计的信条一直繁荣到20世纪70年代。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

家居设计时尚理念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垄断了整个建筑界。

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1966年,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在著作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在设计史上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提出了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理念的丑陋、平庸和千篇一律,严重阻碍和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大众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

同时,他也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并在新时期显得过时了。

罗伯特•文丘里虽没有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法则,但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建筑风格” 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出设计创造必须要有“杂乱的活力”的理论观点。

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在年轻一代建筑家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成为后现代主义审美理想的独白,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变革的宣言,导致了设计界对国际现代主义风格的全面挑战,引导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1977年,英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他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一书,奠定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基石。

他极力推崇后现代主义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多义性、二元性及多种可供选择的文化价值,朝着隐喻、形意、乡土和新的模糊空间等方向发展。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后现代建筑设计》课件

《后现代建筑设计》课件

VS
详细描述
高技派风格强调技术和工业美学,善于将 先进的科技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展现 出强烈的未来感。这种风格注重建筑的结 构、设备和技术的展示,常常运用裸露的 钢架、暴露的管道和设备等元素,突显出 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特点。
粗野主义风格
总结词
追求简洁、朴素和原始的美感,摒弃装饰和 浮华。
详细描述
粗野主义风格追求简洁、朴素和原始的美感 ,摒弃传统的装饰和浮华。这种风格的建筑 常常采用裸露的混凝土或砖石等自然材料, 展现出一种未经修饰、质朴无华的感觉。粗 野主义风格的建筑常常给人一种沉重、压抑 和冷峻的感觉,但也有人认为它具有独特的 魅力和审美价值。
地域主义风格
总结词
强调与当地文化和地理特色的融合,尊重地 方传统和习俗。
详细描述
地域主义风格的建筑强调与当地文化和地理 特色的融合,尊重地方传统和习俗。这种风 格的建筑常常运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呈现 出一种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感觉。地域主义 风格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能
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多元文化融合
后现代建筑设计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将不同地域 、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多元文化 特色的建筑风格。
个性化和独特性
后现代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作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反对千 篇一律的建筑风格,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美国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意大利建筑 师伦佐·皮亚诺等。
代表作品
安东尼·高迪的圣家堂、盖里的古 根海姆博物馆、皮亚诺的罗纳山 教堂等。
02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与理念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与批判

后现代主义--简

后现代主义--简
• 新材料、新技术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不仅能最大 限度地成为现实,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可能。
• 与上述同时,伴随经济、技术发展而来的是消费主体的变 化。到60、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进入了丰裕社会, 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时代出现 了。
后现代主义设计相关名词
1.隐喻:从修辞学上讲,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即赋予一个词本 身没有的涵义或者是用另外一个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
Hale Waihona Puke 后现代主义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 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 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 计领域中。
后现代主义设计:
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 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极 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 注重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 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是折衷的手 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创了装 饰艺术的新阶段。
普艾特一伊戈(Pruit-lgoe)住宅
• 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 在英文中,“后现代”(Post Modern)和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ism)的内容是 不相同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 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而后现代主义,则 是以一种风格为特征的设计运动。
•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既是 一种对历史产物反思的结果,同时又是历史发展 的一种必然。
讲究装饰 的丰富和 色彩的绚 丽,及历 史风格的 折衷。
格雷夫斯1981年设计的梳妆台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这样的楼房与周围的旧建筑太不协调了。
波士顿汉考克 大厦
1966-1976年, 高技派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这座研究所是德国建筑师贝尼希的作品,于1987年建成。它的形象看起来如同一堆建筑 构件的凌乱拼接。这种歪歪斜斜、杂乱无序、似乎快要散架的建筑是80年代出现的解构 主义建筑的一个例子。有人认为解构主义建筑的根源在于当代解构主义哲学。但是,作 为一种造型艺术,解构主义建筑其实还是一种艺术风格--脱离常规常态,在看来杂乱无序 的状态中表现散漫洒脱的审美情趣。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代主义是 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 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 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 变而言的。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政 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 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这座建筑是高技术派建筑风格的 代表作。
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大厦 这座大厦是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的作品, 设计始于1978年,1986年建成。大厦位 于伦敦金融区,长方形的主体中间是很
高的大厅,主体四周是大玻璃墙,周围
有六个塔楼,其中安置了步、电梯和各 种设备管线,主体中的办公室间没有固 定隔断,可以灵活使用。大楼的一部分 为12层,一端为6层。这座大楼的四面和 屋顶上有大量建筑设备和梁柱等,看起 来像复杂的工程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R.罗杰斯先前 曾设计过巴黎蓬皮杜中心,这一次,他 又为伦敦设计了类似的高技派大楼。对 于这座大楼人们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Charles Venturi 1925~
罗伯特· 文丘里及作品
• 罗伯特· 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有 费城母亲之家、费城富兰克 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 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 美术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 马尔巴罗· 布朗赫姆旅馆的改 建等。

文丘里声明自己是“现代的” 建筑师,他批评后现代派 “只强调回收历史,是复 旧”。
51
贝聿铭
• 贝聿铭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 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 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
• 他的建筑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贝聿铭 I. M. Pei 1917~
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的建筑构图,具 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但又包含 多样变化的细致处理。 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建筑 设计。 在建筑造型中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 精致的细部处理。
• 1941-1944年先后与G· 豪和斯托诺洛夫合 作从事建筑设计
路易.康 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4
• 1947-1957年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 校的美术馆(1952-1954)。 •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 46 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康
• 路易· 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 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 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 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 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 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 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 理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 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 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 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 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 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 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 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 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 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解。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解。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它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后现代主义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它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 总部大楼。

这座建筑建于 1973 年,由菲利普·约翰逊设计,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它外表看起来像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它的存在成为了纽约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总之,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它追求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注重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纽约电讯公司 (AT&T) 总部大楼,它成为了纽约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1)罗伯特· 文杜里[美] “少即是多” ( 少令人生厌)
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
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现代 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 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 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另一本著作《向拉 斯维加斯学习》(1972)对含混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 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好。可以说,文杜里提出的 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色彩:不分主调、背景色,同时并置不同色块
样式:既生硬粗糙,又柔和淡雅;既古典,又科幻
孟菲斯集团成员的作品
埃托· 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 代表作:奇形怪状的书架
1980 “仆役”
使用塑料贴面,颜色鲜艳,其拼贴组 合的造型不具备书架的功能。设计的 物品用途不明、含义模糊的。
1981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 的作用。 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
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 “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 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主义
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巴西]
《曲线时代》“吸引我的是大自然和人体的曲线。我从可爱祖国蜿蜒的群 国会大厦(1958) 山和江河、天际浮动的云彩、少女优美的体态里找到了曲线的美丽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哲学、美学、文化艺术领域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

发展了多元化的反主流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是其中的主要流派。

波普艺术—宇宙风格—高科技设计—孟菲斯—简约主义—新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一个宽泛的文化概念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文化概念。

后现代主义涉及到了从建筑、设计、美术、音乐、文学、历史学等宽阔的领域。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成型于80年代的一种设计思潮。

后现代设计由建筑领域起步,扩展和影响到其它设计领域,是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2、国际主义风格与反主流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走向失败的国际式风格,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形成于欧洲,成熟于美国,发展50—60年代,达到顶峰状态。

成为二战后世界趋势同的设计主流。

“国际式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密斯·凡德罗等几位大师为首的一种新的机器时代的方盒子式的建筑风格,理性、简洁、技术,以金属框架,玻璃幕墙为主的大工业化的现代建筑。

反主流设计思潮的兴起,以先锋艺术为代表的前卫思想冲击正统的国际主义风格,形成了60年代以后的“波普艺术”(POP Art)设计。

3、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能主义、崇尚技术、迷信权威、经典化、规范化、反传统、反装饰、抽象的、简洁的、一元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历史主义、崇尚文化、文脉主义、喻隐主义、装饰主义、大众意识、复归传统、折衷、多元共生的。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与超越。

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水岭,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发展阶段,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走向高潮的10年,90年代新现代主义开始兴起。

4、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
对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反思:“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是一种对机器形体的崇拜,但是应该让机器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机器。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66年发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著作,对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抨击,成为向现代主义挑战的宣言书。

文丘里主张: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论”的“排他性”,强调保持传统文脉和向波普艺术学习。

文丘里设计:“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产生新的意义。


文丘里格言:“少就是讨厌”(less is bore)挑战密斯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5、新折衷的多元化后现代设计风格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城中帕鲁特伊公寓群于1972年7月15日被炸毁,成为正式宣告国际主义风格结束的标志。

设计符号学(Semiology):历史文脉、装饰符号与象征意义,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查尔斯·摩尔设计)是典型的符号学设计作品。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位代表设计师,出生于奥地利,毕业于美国伊利诺里理工学院,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浓厚了文化底蕴,用双重译码与元素组合的设计手法,将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国际的加以变形、组合。

代表作品维也纳旅行社、“玛丽莲·梦露”沙发。

6、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与美国后现代建筑:1980年威尼斯第39届艺术节上来自世界的70多位建筑师参展,包括文丘里、格雷夫斯、摩尔、霍莱因、矶崎新等新后现代设计师,是后现代建筑设计第一次大亮相,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代表设计大师格雷夫斯(Michaer Graves)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对现代主义的单调进行勇敢的变革,他的设计讲究丰富的装饰,对历史文化遗产采用折衷主义的吸收。

格雷夫斯1982年设计的波特兰大厦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纪念碑,大厦外观严肃而又有趣,色彩丰富、装饰大胆、三段式立面及给人的形象,打破了国际主义的玻璃方盒子造型。

7、后现代主义建筑对其他设计领域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潮流与时尚的象征,后现代设计大师成为“设计明星”,许多著名公司纷纷聘请这些设计师开发新产品,其中代表性著名品牌公司是意大利Alessi公司。

“微建筑风格”(Micro-Arehitecture)的产品设计。

“历史文脉主义”的家具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

8、激进的意大利后现代设计组织——孟菲斯集团
孟菲斯(Memphis)集团是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设计组织。

孟菲斯创始人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是一位天才的设计大师,受过正统
的建筑教育,主要成就在产品设计领域,想象大胆,风格独特。

索特萨斯设计格言:“设计对我而言…是一种探讨生活的方式。


孟菲斯设计思想:1、开放的设计思想;2、对功能的新解释;3、树立产品结义
的新内涵;4、赋予材料的人文涵义;5、装饰不是罪恶。

9、后现代主义设计流派与风格特征
“后现代古典主义”(Post-Modern Classicism)主张重新恢复古典主义传统,使后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融合。

后现代的新乡土风格(New-Vernacular),从本土传统建筑中寻找新的设计灵感,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民居结合,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后现代都市主义(Post-Modern Vrbanism)注重文脉,从理论到实践积极探索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新的语言模式。

继续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