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
大专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论文

大专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论文简介
本论文旨在研究大专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相关领域和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学科,它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
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像,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
治疗。
研究内容
1. 医学影像学的历史与发展:探讨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发展和
重要里程碑,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演变和进展。
2. 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与应用:介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等,以及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
3. 医学影像学的职业发展:分析医学影像学的职业领域和就业
前景,探讨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4. 医学影像学的研究热点:研究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如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等。
5. 医学影像学的问题与挑战:分析医学影像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更新换代、数据处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结论
通过对大专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毕业论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医学影像学的领域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备注:以上为文档的简要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考实际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6)2.1 医学影像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影像设备分类与工作原理简介 (9)2.3 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三、常见疾病医学影像表现 (12)3.1 肺部疾病影像表现 (13)3.2 心脏疾病影像表现 (14)3.3 肝胆胰脾疾病影像表现 (16)3.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18)3.5 骨关节疾病影像表现 (19)四、医学影像诊断方法与技巧 (20)4.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22)4.2 影像后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23)4.3 影像征象的识别与解读 (25)五、病例分析与讨论 (27)5.1 典型病例介绍 (27)5.2 影像表现分析 (28)5.3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 (29)5.4 诊断难点突破与经验分享 (30)六、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前景 (32)6.1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33)6.2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35)6.3 3D打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潜力 (37)七、结论与展望 (39)7.1 研究成果总结 (39)7.2 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 (41)7.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2)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
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医学影像领域,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之一。
图像重建算法的目标是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恢复出完整的三维图像,这涉及到复杂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问题。
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为图像重建带来了新的突破,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从低剂量、低质量图像中恢复出高分辨率、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医学影像学专业论文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化

医学影像学专业论文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化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化摘要: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技术。
通过使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如X光、CT、MRI等,医生能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定位,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与优化,以期进一步提升医疗诊断与治疗的水平和质量。
一、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X光影像技术X光影像技术是最常见也是最早被使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通过将X射线透射于病患身体部位,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内部结构。
这对于检测骨折、肺部感染和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CT扫描技术CT扫描技术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和详尽的影像信息。
CT扫描在疾病诊断中常用于心脑血管病、肿瘤和器官损伤的检测,同时也可用于手术规划和术中引导。
3. MRI技术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损耗信号接收原理,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影像。
MRI在诊断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照射癌细胞,从而破坏其DNA结构并抑制其生长。
这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影像引导手术影像引导手术是通过将医学影像与手术导向仪器相结合,实现术中实时导航的技术。
借助这一技术,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化措施1. 增强图像质量为了提高医学影像的诊断准确性,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分辨率、增加信噪比和采用新的图像重建算法等方式来增强图像质量。
2. 降低辐射剂量医学影像中常使用的X光和CT扫描等技术会暴露患者于辐射中,因此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扫描技术、优化扫描参数以及优化图像重建算法等方法来降低辐射剂量。
3. 提高影像管理和共享能力医学影像数据庞大而复杂,管理和共享起来困难重重。
关于医学影像技术论文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关于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医学科目,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参考!关于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摘要】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强的实践性学科。
但是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现在很多高校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手段都还停留于单纯的理论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基于此,本文我们的主要研究重点就是关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改革问题,了解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有效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分析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影像诊断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完善。
在这样的严酷现实之下,我们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模式,向着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一、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医学科目,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应用性强。
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技术的要求,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
2。
新技术推广应用快、广。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中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研究的领域与空间十分的广,每当有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临床医疗之中的时候,实验教学都必须要紧跟其步伐,避免出现于临床脱节的现象。
3。
和其他学科联系较多。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其他多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它与其他的学科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5000字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5000字医学影像毕业论文5000字引言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使用各种影像技术,可以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将探讨医学影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一、医学影像的分类和技术医学影像可以分为放射学影像和非放射学影像两大类。
放射学影像主要包括X 射线摄影、CT扫描、MRI和核医学等技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射线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获取有关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非放射学影像主要包括超声、内窥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技术,通过利用声波、光学原理和图像传感器等设备,对人体内部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医生可以获取有关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和分布等信息,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对于肺癌患者,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中风患者,MRI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部血管的阻塞位置和范围,以便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
三、医学影像在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在治疗方案制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医生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布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程度,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
对于骨折患者,X射线摄影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从而制定合理的固定和康复计划。
四、医学影像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在疗效评估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的病变变化,从而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进展情况。
例如,对于肿瘤患者,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化疗或放疗的疗效,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摘要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研究医学影像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2.1 X线成像原理2.2 CT成像原理2.3 MRI成像原理2.4 US成像原理2.5 其他成像技术第三章医学影像技术方法3.1 影像设备3.2 影像质量控制3.3 影像后处理3.4 影像存储与传输第四章医学影像临床应用4.1 诊断应用4.2 治疗应用4.3 预防应用4.4 研究应用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某患者胸部CT影像分析5.2 案例二:某患者头部MRI影像分析5.3 案例三:某患者腹部US影像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医学影像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附录[此处可添加附录内容,如相关数据、图表等]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摘要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自20世纪初X射线被发现以来,医学影像学经历了从X射线成像到CT、MRI、US等现代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2.1 X线成像原理X线成像原理基于X射线的穿透性和感光性。
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X射线强度减弱。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引言: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探讨医学影像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 医学影像的重要性医学影像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提供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医学影像,医生能够及早发现疾病的迹象,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术前规划和手术导航,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2. 医学影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1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X射线束通过人体,然后使用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记录射线的吸收情况,生成影像。
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骨骼的损伤、肺部疾病和胸部肿瘤等。
它是一种快速、廉价且广泛可用的成像技术。
2.2 CT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X射线图像的叠加来生成三维图像的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对于检测肿瘤、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用于引导手术和放射治疗。
2.3 MRIMRI(核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图像。
相比于X射线和CT扫描,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因此在检测脑部疾病、骨髓炎和关节疾病等方面具有优势。
MRI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检测乳腺癌等。
2.4 超声波超声波成像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实时图像。
它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成像技术,常用于妇产科检查、心脏超声和肝脏疾病的诊断。
超声波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3. 医学影像的挑战与发展尽管医学影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医学影像的解读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他们需要对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大量的影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管理,这对医院和医疗机构的信息技术系统提出了要求。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相关推荐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精选6篇)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篇1介绍医学影像发展的历程CT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影像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发展说明PACS系统基本原理与结构及采用这种体系结构的意义;指出影像学的发展对医学诊断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展、成像技术、数字化。
影像学发展概述及特点影像学诊断是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CT的研制始于世纪6年代。
1967年英国的工程师汉斯菲尔德开始了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
5年代X线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
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
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
CT成像技术的优势:CT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真正的断面图像:CT通过X线准直系统的准直可得到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
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密度分辨率高: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它的密度分辨率最高。
其原因是:第一CT的X射线束透过物体到达检测器经过严格的准直散射线少;第二CT机采用了高灵敏度的、高效率的接收器;第三CT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灰阶的控制可根据诊断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
一般CT的密度分辨率要比常规X线检查高约倍。
可作定量分析:CT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射线吸收衰减值通过各种计算可作定量分析。
可利用计算机作各种图像处理:借助于计算机和某些图像处理软件可作病灶的形状和结构分析。
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的断面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谈医学影像的融合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影像医学向前迈进。
各类检查仪器的性能不断地提高,功能不断地完善,并且随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的应用,更建立了图像信息存储及传输的新的模式。
而医学影像的融合,作为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将会成为影像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将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
所谓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影像信息的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1,2]。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技术、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5个方面进行探讨。
1医学影像融合的必要性1.1影像的融合是技术更新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新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技术,图像存档和PACS的应用及远程医疗的实施,标志着在图像信息的存储及传输等技术上已经建立了新的模式。
而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必须同步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挥影像学的优势。
影像的融合将会是后处理技术的全面更新。
1.2影像的融合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目前,影像学检查手段从B超、传统X线到DSA、CR、CT、MRI、PET、SPECT等,可谓丰富多彩,各项检查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在成像中又都存在着缺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CT检查的分辨率很高,但对于密度非常接近的组织的分辨有困难,同时容易产生骨性伪影,特别是颅后窝的检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MRI检查虽然对软组织有超强的显示能力,但却对骨质病变及钙化病灶显示差;如果能将同一部位的两种成像融合在一起,将会全面地反映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异常改变,从而弥补了其中任何一种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
1.3影像的融合是临床的需要影像诊断最终服务于临床治疗;先进的检查手段,清晰的图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融合了各种检查优势的全新的影像将会使诊断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疾病。
2医学影像融合的可行性2.1影像学各项检查存在着共性和互补性为影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尽管每项检查都有不同的检查方式、成像原理及成像特征,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学基础,都是通过影像来反映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病变的解剖、病理和代谢的改变。
而且,各项检查自身的缺陷和成像中的不足,都能够在其他检查中得到弥补和完善。
例如:传统X线、CT检查可以弥补对骨质成像的不足;MRI检查可以弥补对软组织和脊髓成像的不足;PET、SPECT检查则可以弥补功能测定的不足。
2.2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影像的融合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现在,数字化技术已充分应用于影像的采集、存储、后处理、传输、再现等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首要环节即影像的采集中,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1)同步采集数字信息,实时处理;(2)同步采集模拟信号,经模数转换装置转换成数字信号;(3)通过影像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手段,对某些传统检查如普通X线的胶片进行数字转换等;将所采集的普通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传输,为进一步实施影像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
3医学影像融合的关键技术信息融合在医学图像研究上的作用一般是通过协同效应来描述的,影像融合的实施就是实现医学图像的协同;图像数据转换、图像数据相关、图像数据库和图像数据理解是融合的关键技术。
(1)图像数据转换是对来自不同采集设备的图像信息的格式转换、三维方位调整、尺度变换等,以确保多源图像的像/体素表达同样大小的实际空间区域,确保多源图像对组织脏器在空间描述上的一致性。
它是影像融合的基本。
(2)影像融合首先要实现相关图像的对位,也就是点到点的一一对应。
而图像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越多,实现对位就越困难。
因而,在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如CT图像和MRI图像)的对位时,目前借助于外标记。
(3)建立图像数据库用以完成典型病例、典型图像数据的存档和管理以及信息的提取。
它是融合的数据支持。
(4)数据理解在于综合处理和应用各种成像设备所得信息,以获得新的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1]。
图像融合的方法主要有4种:(1)界标配对:界标作为两种图像相对应的融合点且决定融合的一些参数,它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立体外科学[3];(2)表面相合(SFIT)法:SFIT法又称头和帽法。
其原理:所有融合影像上可识别的同一解剖结构表面之间的均数平方根(RMS)距离最小,其中,可用手工或半自动的边缘探测规则从每种影像的一系列图片得到的器官外部轮廓就是表面;头代表从较高分辨率影像中获得的表面模型;帽子代表从较低分辨率影像中获得表面的一系列独立的点[4];(3)空间力矩配对:协调中心点和主轴(PAX),使PAX惯性力距最小,融合时包括计算偏心和旋转以协调PAX和比例[5];(4)交叉相关法:此法基点是两种影像的相关系数值最大(接近)。
主要用于同一种显像方式影像的融合[6]。
以上4种融合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前瞻性融合法:在显像采集时使用特别措施(如协调器具,外部标志等);(2)回溯性融合法:在显像采集时不采取特别措施。
近年来,有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将融合技术归纳为单模融合、多模融合和模板融合[2]。
(1)单模融合:是指将同一种影像学的图像融合,多用于治疗前后的对比、疾病的随访观察、疾病不同状态的对比、运动伪影和设备固有伪影的校准等方面;(2)多模融合:是指将不同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融合,包括形态和功能成像两大类,多模图像融合主要是将这两类成像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融合,其意义在于克服功能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分辨率低的缺点,发扬形态学成像方法各种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影像学信息,直接进行不同成像方法之间的比较,多用于神经外科定位手术、制定治疗计划等方面;(3)模板融合:是指将患者的图像与模板(解剖或生理图谱等)图像融合,这种方式也适用于不同患者的图像融合,主要用于正常结构的统计测量、不同患者同一类病变的比较、监测生长发育和衰老进程等方面。
4医学影像融合的临床价值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获取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成果应用于临床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通过影像的融合,将多项检查成像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再现出全新的、高质量的影像,对于临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对影像诊断的帮助:融合后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有助于影像诊断医生全面了解和熟悉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通过采用区域放大、勾画病变轮廓、增添病变区伪彩色等手段,能够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差异,突出显示病灶,有助于诊断医生及时发现病变,尤其是早期不明显的病变和微小病变,避免漏诊;在影像中集中体现出病灶在各项检查中的典型特征,有助于诊断医生做出更加明确的定性诊断,特别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作用更为显著[7]。
(2)对手术治疗的帮助:在影像的融合中,采用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充分显示出复杂结构的完整形态和病灶的空间位置,同时清楚地显示出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对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以及术后观察起了重要作用[8]。
(3)对科研的帮助:影像的融合集中了多项检查的特征,同时体现了解剖结构,病理特征,以及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对影像信息做出定性、定量分析,为临床进一步研究疾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5医学影像融合的应用前景目前,图像融合主要应用于体层成像。
随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非体层成像方法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已有研究将血管内超声与二维X线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融合,认为融合图像能克服超声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局限性、准确重建出血管的解剖结构、反映血管的真实弯曲[9]。
以医学成像技术为基础,结合影像诊断、影像导航、介入治疗和外科等学科所形成的计算机辅助科学是计算机在医学应用新的发展方向。
图像融合技术有助于计算机辅助科学的成熟,特别是三维图像融合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PACS在医院逐渐推广应用,为多种影像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加速了图像融合的发展。
有人利用图像融合建立自动识别警告系统,校正PACS进行图像存储及归档的错误[10]。
远程医学是网络时代产物,是实现医学资源全球共享的方式。
图像融合在远程医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进行远程手术,将多模图像融合成多参数、仿真人体模型,配准到术中真实器官上,可有效指导制定远程手术计划,有助于顺利实施手术[11]。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多项检查成像的特征融合在一起,重新成像;影像融合既保留了原有的后处理技术,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是信息融合技术、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和在医学影像学应用的深入和扩展。
医学影像的融合将会带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又一次更新,并将是影像医学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康晓东.计算机在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6-70.2HillDL.Medicalimageregistration.PhysMedBiol,2001,46:R1-R45.3LiehnJC,LoboguerreroA,PeraultC,etal.Superimpositionofcomputedtomographyandsinglephotonemis siontomographyimmunoscintigraphicimagesinthepelvis:validationinpatientswithcolorectalorovariancarcinomarecurre nce.EurJNuclMed,1992,19:186-194.4TurkingtonTG,JaszczakRJ,PelizzariCA,etal.AccuracyofregistrationofPET,SPECT,andMRimagesofabrainphantom.JNuclMed,1993,34:1587-1594.5AlpertNM,BradshawJF,KennedyD,etal.Theprincipalaxistransformation:amethodforimageregistration.JNuclMed,1990,31:1717-1722.6BacharachSL,DouglasMA,CarsonRE,etal.Three-dimensionalregistrationofcardiacpositromemissiontomographya ttenuationscans.JNuclMed,1993,34:311-321.7丁里,朱之庄,武绍远,等.标准化神经影像融合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2):88.8汪家旺,罗立民,舒华忠,等.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604.9CothrenRM,ShekharR,TuzcuEM,etal.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ofthecoronaryarterywallbyimagefusi onofintravascularultrasoundandbi-planeangiography.IntJCardImaging,2000,16:69.10MorishitaJ,KatsuragawaS,KondoK,etal.Anautomatedpatientrecognitionmethodbasedonanimage-matchingtechniqueusingpreviouschestradiographsinthepicturea 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environment.MedPhys,2001,28:1093.11SchlagPM,MoestaKT,RakovskyS,etal.Telemedicine:thenewmustforsurgery.ArchSurg,1999,134:1216.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