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解剖变异MSCT表现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王照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检查中心近五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心脏尤其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方面为心血管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一冠状动脉MSCT技术简介心脏作为运动器官曾是“机械式”CT(非螺旋CT和单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盲区,这主要是由于CT的时间分辨率低,不能“冻结”心脏的搏动。

20世纪末开发成功的MSCT实现了高速螺旋扫描(≤0.5s/转),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的薄层数据采集和心脏扇区(单扇区、双扇区或多扇区)图像重建算法,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通过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图像。

早期推出的4层螺旋CT在单位时间内的扫描覆盖范围偏小,心脏CT扫描时间长(约40-50s)。

为弥补该不足,很快推出了8层螺旋CT,虽然心脏CT扫描时间减半(约20-25s),但长时间屏气过程中的心率明显波动一般难以避免,冠状动脉CT检查的成功率以及图像质量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比例偏低,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16层螺旋CT的推出使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进入临床应用,由于单位时间内的CT扫描覆盖范围较大,当采用的层厚与4或8层螺旋CT相同时,心脏CT 扫描时间较短(约10-15s),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有所减轻,对比剂用量减少。

另外,16层螺旋CT通过采用亚毫米层厚的心脏数据采集使Z轴上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有一定改善。

由于4、8和16层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仍然偏低,冠状动脉MSCT检查对被检者的心率要求较高(可适用的心率范围偏小),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近一年来,32、40或64层螺旋CT的问世使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步入一个新阶段。

以64层螺旋CT为例,探测器排数已增至64排(64⨯0.625mm 探测器单元),采用新一代高毫安输出球管,螺旋扫描速度更快(≤0.35s/转),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和单、双或多扇区图像重建算法,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50ms),可适用的心率范围更大,亚毫米层厚的心脏CT扫描时间很短(约5s),心率波动的可能性很小,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通常能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CT图像。

冠状动脉的ct解剖

冠状动脉的ct解剖

4-chamber view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优势冠状动脉 圆锥动脉起源 窦房结动脉起源 房室结动脉起源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中间支(Ramus medianus) 前降支的长度 左回旋支的长度和管 径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与壁冠状动 脉
左右圆锥支
左旋支
(left circumflex , LCX)
左回旋支几乎呈直角起自左主干,并沿左
房室沟走行先向左,然后从前绕向后,终 止于心脏的隔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 室前后壁的一部分。 主要分支有:钝缘支、左室前支、左室后 支(PL)、左房支或窦房结支、Kugel动脉 (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 除钝缘支外,其余分支均可有可无。
LCX绕过主动脉根 部后方进入并沿着左 房室沟走行,受到主 动脉根部及左心房的 挤压
右冠起源于左冠窦
右冠起源于左冠窦
右冠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和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
左 主 干 起 源 于 右 冠 窦
单只冠状动脉
右侧冠状沟内未见血管 影,LCX粗大,经房室交 点进入右侧房室沟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B)

右房前支和右房动脉
右房前支是右冠的第二分支(第一分支为
圆锥支),供应右心房前壁和右心耳,亦 可延伸至上腔静脉开口处供应窦房结,故 又称窦房结动脉(Sinus node Artery) 右室前支为右冠动脉主干呈直角向前发出, 主要分布于右心室的胸肋面,多数为2~4 支
冠脉各支血管简称


左旋支
(left circumflex , LCX)

冠状动脉ct报告

冠状动脉ct报告

冠状动脉CT报告1. 简介冠状动脉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影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状况。

本文将介绍冠状动脉CT报告的内容和解读步骤。

2. 报告内容冠状动脉CT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患者信息报告中首先会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

2.2. 扫描参数冠状动脉CT扫描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如扫描层厚、扫描层间距、扫描范围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解剖结构的可视化程度。

2.3. 图像结果冠状动脉CT扫描会生成一系列的图像,通常以横断面图(axial image)为主。

这些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支等。

2.4. 心脏评估冠状动脉CT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形态。

通过分析心脏的尺寸、壁运动、心室功能等指标,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2.5. 冠状动脉评估冠状动脉CT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冠状动脉的评估。

医生会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并检查是否存在狭窄、斑块等异常情况。

根据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可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3. 解读步骤冠状动脉CT报告的解读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3.1. 图像质量评估首先,医生会评估图像的质量,包括是否存在伪影、运动模糊等。

图像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评估。

3.2. 心脏评估接下来,医生会对心脏进行评估,分析尺寸、壁运动、心室功能等指标。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整体状况,并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

3.3. 冠状动脉评估在对冠状动脉进行评估时,医生会首先分析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支等。

然后,医生会依次检查每个冠状动脉分段,判断是否存在狭窄、斑块等异常情况。

3.4. 病变严重程度评估对于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医生会根据其程度和位置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才被认为有临床意义。

医生还会考虑斑块的特征,如斑块的稳定性、钙化程度等。

冠状动脉的MSCT检查

冠状动脉的MSCT检查

冠状动脉的MSCT检查
许大均; 汤连志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09(22)5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病,冠心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费用高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而MSCT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心电门控技术、强大的工作站后处理能力,使其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成为现实。

【总页数】1页(P746)
【作者】许大均; 汤连志
【作者单位】哈尔滨拖拉机厂职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 黑龙江省医院CT 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检查前训练对MSCT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J], 李宝玖;付菲;万业达
2.MSCT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先天解剖变异的研究 [J], 郑义;李双成;钦建平
3.MSCT诊断先天性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并右冠状动脉瘤一例 [J], 潘月影;管汉雄
4.64-MSCT检查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分析 [J], 姚惠娟
5.MSCT检查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探讨 [J], 杨晓瑜;陈伟;谈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及临床意义(一)——冠状动脉解剖、数目及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及临床意义(一)——冠状动脉解剖、数目及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及临床意义(一)——冠状动脉解剖、数目及起源异常邓小飞;舒政【摘要】Primary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are rare.Certain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may be adverse prognoses, such as sudden death, syncope, othe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r anginal syndromes.It' s reported more and more since noninvas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pplic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in recently.So we summarized recent references, which about coronary artery number and orgin anomalous, to make physician knowing how to diagnose and treat it.%原发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较为少见,但有部分冠状动脉解剖异常所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比如猝死、晕厥、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心绞痛综合征等.由于无创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成功应用,冠状动脉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状动脉数日及起源异常报道作简介,以便临床更加深入地认识本病及在临床工作中调整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1(017)002【总页数】4页(P176-179)【关键词】冠状动脉异常;猝死;多层螺旋CT;解剖【作者】邓小飞;舒政【作者单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原发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 (coronary artery anomalous)在总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2%[1],近年来,由于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手段的广泛应用,比如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MRI等的成功应用,对于冠状动脉解剖异常的报道日趋增多。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的患病,患病数量持续增长,患病群体日趋年轻化,进而引起关注。

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越发成熟,临床使用较普遍,其作为操作简便、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在冠脉重要血管重度狭窄病变患者、桥血管及开口畸形患者中应用均可最大程度确保诊断的效果的准确。

通常可将其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检查、冠脉支架术后随访的辅助方法,遵循各流程要求完成扫描及图像处理,以保证图像的质量。

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方法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较高,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作为多排探测器技术、多种重建算法、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心电门控心动周期采集容积相关数据后在R-R间期重建心脏图像,且及时传输心脏图像数据至工作站实行系统处理。

通过心脏软件容积及冠脉树重建的方式、血管分析方法,完成综合分析工作有利于全面评判病变影像学的主要特征。

选用64排螺旋CT仪器,在检查前需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主要告知患者MSCTA检查过程及操作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检查前测定患者的心率其中心率较快者可使用25mg 倍他乐克处理。

采取患者平卧位并做好心电门控装置连接工作,实行钙化积分平扫操作,增强扫描时使用350ml对比剂及同层动态法,对动脉循环时间测定主要需要在钙化积分序列图像确定左主干开口层,通过双通高压注射器以每秒5ml速率注射20mg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这时可对患者的升主动脉密度曲线、降主动脉密度曲线测量,从而获取使用对比剂~升主动脉增强峰值所用的时间。

最后,完成冠状动脉扫描操作,对气管隆突下1.5cm~心尖下方3cm位置循环时间扫描,分别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

2冠状动脉CTA成像分析情况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相关冠状动脉阶段划分法完成MSCTA分析,冠状动脉共有15节段需对冠状动脉不同阶段百分比计算,目的为客观评判管腔狭窄度。

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CTA

MSCT对斑块区分
• 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性斑块 • 脂样斑块<50HU,纤维斑块70~100HU,钙化斑块>130HU,(血栓
20HU) • 一般来说,斑块内CT值越低,斑块就越不稳定

冠状动脉狭窄 (coronary stenosis)
• 以血管弯曲部分、开口处及分叉处最常见。 • 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
起自前降支(前室间支)的叫室间隔支前 支,起自后降支(后室间支)的叫室间隔 支后支,晕了吗?
因为窦房结和房室结比较重要,我们稍稍 做个介绍,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心梗经常 并发传导阻滞,病窦。
房室结主要由右冠发出的 房室结支(绿白相间色) 供血
窦房结主要由窦房结(绿 白相间色)支供血,窦房 结支主要有二种形式 93% 的人由右冠发出, 7%由左冠回旋支发出, 还有不同走向,和交叉供 血方式这个就不做进一步 介绍,大家直观了解一下 就行
块大体性质、狭窄程度、分叉病变等的描述。例如:"前降支近段可 见一局限性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50—70%,并累及第一对角支 分叉部......"
冠状动脉狭窄(coronary stenosis)分级
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
➢ 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 ➢ Ⅱ级,狭窄在26%~50%; ➢ Ⅲ级,狭窄51%~75%; ➢ 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状动脉优势时,这一段非常细小;而当左冠状动脉优势时或平衡型时,它可 以延伸跨过心后十字形成左房室动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 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 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姚冰; 付志辉; 张璐; 王佳【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64-66,112)【关键词】多层螺旋CT(MSCT);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作者】姚冰; 付志辉; 张璐; 王佳【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苏州 21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 R541.4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指覆盖在心外膜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束,被心肌纤维束覆盖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这一复合体统称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l 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

MB-MCA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冠状动脉先天性解剖变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相关[1]。

多层螺旋CT因空间、时间分辨力高、无创,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准确、快速等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可直观展示MCA的部位、心肌覆盖范围、血管狭窄程度以及MB的厚度,在诊断MB-MCA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3]。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4月~2014年6月我院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成功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154例患者中男性90例,女性64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1.7岁,扫描检查时心率54~87次/min,平均心率为66.7次/min。

1.2 CT检查方法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屏气呼吸训练并监测心率,如患者心率>65次/分,于检查前0.5~1.0 h口服倍他乐克25~50mg。

运用GE 128层OptimaCT660螺旋CT机,采用后心电门控进行检查。

增强扫描前于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层面行test bolus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扫描延迟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立 赵林芬 李颖等,中华医学杂志, 2006,86:2858-2862
临床意义
一种良性先天变异
1737年Reyman 尸检时首次发现
1960 Portmann 与Iwig 血管造影中 首次描述
发生率 15%~85% 尸检 0.5%~16% 血管造影
可能的临床意义: 引起心肌退变 与冠状动脉动脉硬化、心律不齐相关 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等
K0NEN,JACC, 2007,49(5): 587-693.
The normal LAD
Intramuscula LAD, superficial type, as seen on axial plane (A, B) an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C, D). The mid LAD (arrow) shows a typical deviation and straitening and is only partially surrounded by myocardium. Of note, 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the proximal LAD, whereas the intramuscular segment is free of disease.
冠状动脉解剖学异常的MDCT 诊断
前言
CT的优势(冠状动脉异常的形态) 各种解剖异常与临床意义-正确诊断、治疗
分类
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心肌灌注异常,心肌缺血甚至
猝死危险性增高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走行于动脉间 心肌桥 冠状动脉瘘
无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
分类
最常见类型:左冠起自肺动脉,右冠正常起源(BlandWhite-Garland syndrom)
Bland-White-Garland syndrom
F, 29Y 治疗前
Bland-White-Garland syndrom
术后,LIMA-LAD
起源变异-对侧冠状窦或无冠脉窦
RCA from LCS LCA from RCS LCX or LAD from RCS RCA or LCA from NCS
M,54Y
Retroaortic
F,45Y LCX from RCS 良性起源,LCX起源异常最常见形式 法四、右心室双出口、内脏转位时可见LAD from RCS, 罕见于无畸形心脏
Prepulmonic
良性
M,50Y
Septal
良性
M,65Y
起源于无冠脉窦
M,58Y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起源异常
走行异常
开口高位
心肌桥
多开口 单一冠状动脉
重叠冠状动脉
起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扩张

瘘 冠状动脉间吻合 终止于心外结构
起源异常-开口高位
M,45Y
M,
起源异常-开口高位
M,54Y
M,45Y
通常无症状,可造成冠脉造影困难,特别是 右冠开口高于左冠窦时
起源异常-多开口
M,53Y
M,37Y
多无症状,应避免手术误伤
起源异常-多开口
M,51Y,活动后心慌、气促,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年
起源变异-单一冠状动脉
非常罕见,冠状动 脉近段的狭窄或闭 塞可导致严重后果
M,55Y
起源异常-单一冠状动脉
F,54Y
起源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最严重先天冠脉异常之一,大多于婴幼儿期出现症状,约 90%未治疗患者于1岁前死亡,小部分患者可存活至成年
M,45Y
变异血管与主、肺动脉关系
A interarterial (between aorta and PA) B retroaortic, C prepulmonic, D septal (subpulmonic)
Interarterial
M, 44Y
可致猝死 RCA from LCS最常见走行 LCA from RCS最常见走行
Konen,JACC, 2007,49(5): 587-693.
VENTRICULAR TYPE (深在型)
Intramuscular LAD, right ventricular type (arrow). In this variant it is frequently difficult to follow the LAD on sequential axial images (A, B) because it disappears between the right ventricular trabeculae, whereas the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images easily show its intraventricular course (C, D).
冠状动脉部分节段被心肌纤维 覆盖,在心肌内走行一段距离 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覆盖在 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 MB), 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 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 MCA )
心肌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 合体(MB-MCA)
并发症 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痉挛 室间隔破裂 心律不齐 运动诱导房室传导阻滞 暂时性心室功能障碍 心脏移植后早期死亡 猝死
Normal patter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as seen on axial plane (A, B) an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C, D).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rrow) is embedded through all of its length in the epicardial fat.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CCTA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Konen,JACC, 2007,49(5): 587-693.
SUPERFICIAL TYPE
(表浅型)
Intramuscula LAD, ventricular type, as seen on axial plane (A, B) an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C, D). The mid LAD (arrow) shows a typical deviation and straitening and is completely surrounded by myocardi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