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课程。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将以往的课程论与教学论两门学科进行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与现有的课程论与教学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学科教学论等课程都有一定联系。有些课程,电大的学员已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习阶段中有所学习,有些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前置课程或后续课程将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如:“现代教育原理”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已作为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中国教育简史”的内容在专科计划中已有安排。“教育哲学”的内容则安排在本专业选修课程计划之中。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除安排一定学时的讲授外,学员应结合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应为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学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教学内容学时数

第一部分绪篇18

第二部分设计篇18

第三部分实施篇18

第四部分方法篇18

合计72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6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录音教材10讲,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总体指导和重点提要。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5学时,主要是音像教材的改编和提要;CAI课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各办学单位利用中央电大和市电大的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课程考核的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按照电视大学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的特点,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并拟定课程相关内容的基本学习要求。

第一部分绪篇(18课时)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2.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实施与评价等。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

2.调查研究法

3.实验研究法

4.人种学研究法

三、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1.课程与教学的文化与社会学基础

2.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3.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本部分的主要学习要求是:知道课程与教学概念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第二部分设计篇(18课时)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当代课程设计发展的趋势;课程设计取向)

2.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模式)

3.我国课程设计的回顾与展望

二、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1.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概念、分类、表述方式)

2.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3.生成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4.表现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5.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特征分析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意义与功能

2.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与方式

四、课程类型与结构

1.课程类型(课程类型的定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定义;课程结构的宏观设计;课程结构的微观设计)

3.我国新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分析

本编的主要学习要求是:知道课程设计要素、当代课程设计发展趋势、课程设计的集体审议模式和自然模式、表现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功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理解课程设计取向、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分类、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取向及生成性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意义、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类型的定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程结构的宏观设计、课程结构的微观设计;结合实例运用有关原理分析我国课程设计的模式、目标、内容与结构。

第三部分实施篇(18课时)

一、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自身特征对实施的影响;教育内部对实施的影响;教育外部因素对实施的影响)

2.课程实施的层次与水平(教材的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和行为的改变;知识和理解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

3.课程实施策略

4.我国新课程实施分析

二、课程管理

1.课程管理及其模式(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混合型课程管理模式;课程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与功能;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