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一、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仪式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包括仪式的功能观、结构观、过程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的理论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仪式的本质特征和功能机制。
其次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方法论创新进行分析,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法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方法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再次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包括家庭仪式、教育仪式、宗教仪式、政治仪式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领域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已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仪式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仪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对仪式研究理论体系的完善、对仪式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仪式研究领域的拓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仪式研究正朝着更加深入、全面的方向发展,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仪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首先仪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仪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仪式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律。
同时仪式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民族特色和促进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仪式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式研究逐渐与其他学科产生了更多的交叉和融合。
例如与心理学的结合使得对仪式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教育学的结合则有助于探讨仪式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概内涵

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理论是在“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具有较深的西方理论背景,又具有很强的中国语境。
因此,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既具有软实力理论强调传播途径和发力的“隐蔽性”又具有繁荣中国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中国使命,既坚持了软实力所提倡的国际政治博弈工具的角色,又被扩展到国内文化建设领域。
2.1.1 概念提出“软实力”是从英文“soft power”翻译而来,也有学者称其为“巧实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国际政治专家、前国务卿助理、哈弗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首次提出,因此奈也被成为“软实力之父”。
约瑟夫·奈从1989年出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开始相继撰写和发表了《领导的力量》、《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权力:从现实主义到全球化》、《美国实力的矛盾: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不能自行其是?》、《软实力:全球政治的成功之道》、《勒住升起的太阳:美国抑制日本成为全球性实力的策略》和《实力游戏:华盛顿的故事》1[29]七篇文章奠定了软实力的理论基础。
在全球化的形式下,在国际政治“一超多强”的态势下,约瑟夫·奈依据传统权力的特征、当前权力特点的新变化和在国际政治中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上领导权所遭遇的挑战三个情况给软实力下定义,他认为“软实力就是(在有目的地引导下)让别人去实现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或结果”2[30]软实力其实就是一种吸引力,在国际政治中通过影响他国的喜好,使他国自愿自觉地行动来达成本国的目的,而不像以往以传统的武力和经济因素为盾牌逼迫他国就范。
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是由一国的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构成。
通俗的讲,软实力就是依靠自身独特的吸引力,重塑他国的文化和社会观念,使其对本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在国际交往中,使得本国在不使用武力、经济等强迫手段的情况下,让他国自觉、自愿地去做本国期望他做的事情。
国内外国学研究及文化传播现状

国内外国学研究及文化传播现状作者:甘敏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2期摘要:西方国家对本国的"国学"研究均非常重视。
世界的"汉学"研究尤以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越南为代表,成绩卓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播,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也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21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即"国学"热,但是外语类国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却少之又少。
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外语类国学课程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学;文化传播;外语;课程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06-021.国内外国学研究现状1.1国外的国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现状。
1.1.1西方国家国学的研究现状:西方有学者认为:文献学就是 "国学",因此,西方社会对自己国家的文献学研究一直非常重视。
另外,西学的根基在西方古典学,它贯穿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西方古典学也被称为西方的"国学"。
古典学是以研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为基础、对希腊罗马文明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综合研究的一门学问,在西方教育、文化和学术传统中具有崇高地位。
直至20世纪早期,古典学一直是西方最主要的人文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是西方人文学科的基石。
人们把专门研究希腊罗马文明、西方学界所说的"古典学"称为"西方古典学"。
西方古典学作为一门科学,有专门的系科设置和最好的学者从事研究,从18世纪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西方古典学在古典语文学、历史学与考古学方面有许多重大成就,但真正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他们对古典希腊文明的诗意解释和思想发挥,即注重希腊罗马人文思想的发掘与理解。
1.1.2日本的国学研究:"国学"这个名称在日本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含义。
【2023《浅析良品铺子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100字】

浅析良品铺子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当前思想和传统习惯在运营中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通过相应的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增加社会群体对企业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凝聚力和组织创新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企业而言,如何正确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将不同特色的员工,不同的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却出现许多问题,如企业文化只做表面文章,文化建设急于求成等(张心蕊,李阳洋,2023),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从企业文化的概念入手,以良品铺子公司为例研究良品铺子的企业文化,具体分析良品铺子公司在文化建设时出现的各种错误,在联系实际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思路,希望能推动良品铺子企业长久坚果炒货地发展。
1.理论意义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直接决定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和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和对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理念的认同、共识;决定了如何指导员工找到共同的目标愿景、共同的价值信仰;决定了如何发展变化中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团结和调动大多数干部群众的力量,推动企业持续、坚果炒货发展。
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凝心聚力,形成一股绳;能够促进经营和管理效能的提升,增进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对外可为企业及品牌树立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影响力,加大渗透力,增强竞争力,实现发展力。
第三,目前国内对于坚果炒货产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多,本课题的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当前坚果炒货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理论有一定意义。
2.实践意义一个企业的成功自有其成功之道,不会空穴来风,否者企业很快会消失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潮流当中。
华为的成功和当初八十年代美英企业的成功,都跟企业自身的优秀文化脱不了关系,美英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华为依靠军事文化在通信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本文通过以良品铺子的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例,对那些成长中的坚果炒货企业如何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引导企业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具有借鉴意义(王雨萌,赵晓宇,陈悦,2023)。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陈清辉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的、最长效的平台。
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不断发展和革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在不断的发挥它那独特的影响力。
同时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呈出不穷的涌现出来。
作为企业文化的精华集成,企业文化理论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等的不足,强调了“软”、“硬”结合的最佳管理方式,把管理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学者们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显著。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中提出的。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成果,学者们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不少。
在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方面,汪凤桂(2009)[1]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

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摘要:软实力是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中的热点话题。
政治文化是一国被广泛认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有机结合,它决定了公民与政府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
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理解其政府及政要的政治决策。
自由、机会平等、民主、个人主义、法制、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元素。
美国的政治文化是美国软实力的核心。
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与其外交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裂痕,这种裂痕是导致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abstract: soft power is within the heated topics of the guides to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s. political culture is the integration of widely shared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that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zens and government,and citizens to one another.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s political culture can help make sense of the political decisions its leaders make.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mainly consists of liberty, equality of opportunity,democracy, individualism, the rule of law, nationalism and capitalism.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core of american soft power. there is an obvious split between america’s political culture values and its diplomatic practices. such a split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ttributesto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soft power in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关键词:政治文化;美国软实力;认知研究key words: political culture;american soft power;cognitive study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324-040 引言申报课题成功与否主要在于课题论证书的质量。
近年军事文化研究综述

军事文化的社会价值
增强社会凝聚力
军事文化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唤 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 。
促进社会进步
军事文化在科技、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价 值,它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弘扬军事文化,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安全和法制的 认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通过军事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与合作,促进 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推动多边安全合作
军事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安全合作,推动多边安全机制的发展 和完善,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提高国家形象和地位
通过军事文化的传播和展示,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地位,增强 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知和尊重。
军事文化研究意义
通过对军事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国家安全 的现状和挑战,为制定合理的国家安全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和军队现代化 建设。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梳理近年的军事文化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军事文化的内涵、特点 和发展趋势,探讨军事文化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与价值,为相关决策提供参 考。
军事文化与国际关系
军事文化与国际关系相互影响,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也影 响着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和战略决策。
03
军事文化的历史演变
古代军事文化
冷兵器时代
以刀、枪、弓箭等为主要武器,强调个人技能和 勇气。
火器引入
16世纪开始使用火器,如火铳、火炮等,战术发 生变化,强调集体行动。
逐步建立。
现代军事文化
核武器与特种作战
20世纪中叶以后,核武器出现并改变了战争观念,特种作战也 逐渐成为重要作战方式。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的政 府 , 并 可 以产 出高 效公共 服务 的政 府 。第 三 , 崇 尚市 场竞 争机 制 。在 公共部 门 内部 创立 市场 竞争机 制 用来 改进政 府绩 效 , 它崇 尚打 破 公 私管 理 之 间 的 界限 , 并 逐步 取消公 共服务 的垄 断性 , 让 更 多 的私营 部 门参 与到 公共服 务 的供 给 中来 [ 】 ] 。
Ma y 2 01 3
国内外公共 文化服务研 究现状评 述及未来 展望
张琳 娜 , 朱孔 来
( 1 .济南大学 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摘 2 5 0 0 0 2 ; 2 .济南大学 软实力研究 中心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2 )
要: 文章 阐述 了国外“ 新公共管理理论 ” 到“ 新公共 服务理 论” 的转 型和当代 西方公 共文化 服务 的主要模
共 管理 的有效 性 。主要 内容 包 括 : 第一 , 新 公共 管 理 理论 认为 政府 的职 能是 “ 掌舵 ” 而 不是 “ 划桨 ” 。它 抛
众 多学 者对 公共 文化 服务 的 内涵 、主体 、模式 、评 价 指标体 系及 均 等化 等问题 进行 了深入 研 究 。相关
公 共文 化服 务 的理 论 和 实践 得 到 不 断 丰 富 和发 展 。
弃 了传统 政府 管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式 下政 治 与行政 严格 分离 的教 条, 认为政 府 在公 共 行 政 管理 中应 该 是 制定 政 策 而
并非执行政策。第二 , 建立 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 , 推
崇 自由化 的管理 。政 府 扮 演 了 “ 企业家” 的角 色 , 而 公 民则 是 因纳税 而享 有政 府服 务 的“ 顾客 ” 角 色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1 / 7 文化软实力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研究 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将目光集中在国际政治领域,他们把软实力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得到普遍认同,如何从文化建设着手提升软实力始终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要目标。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实力上,没有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因此也没有针对文化软实力的专门研究。 国外学者在研究软实力时,将文化视为软实力的主要产生源泉,因此对文化研究成为研究软实力的重要领域。 文化和软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1.2.2.1 软实力诞生的理论背景 文化软实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学者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突出代表就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福山认为西方的消费主义必将成为全世界普及的思想观,西方文明必将取代其它文明,引领世界。 文明冲突论坚持冷战结束之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宰,西方国家要联合起来应对其它文明的挑战。 历史终结论和 文明冲突论为西方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石,同时对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 软实力理论的诞生于约瑟夫奈的一系列文章即 1989 年发表的《美国定能影响世界吗?》、1990 年发表的《软实力》、《世界力量的变革》和 2008 年发表《领导的力量》。 他分别对软实力的概念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和理论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的软实力的理论框架。 他认为要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必须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配合,单靠软实力是无法完成领导力实现的。 [21] 1.2.2.2 软实力内涵的研究 约瑟夫奈在提出软实力理论之后,得到了很多国外学者的认同。 一些学者 [21] JOSEPH S NYE.The powers to lead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fress,2008. 也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 英国学者路易斯克莱瑞文斯在文章《关于提升希腊软实力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一文中提出软实力具有三个特性,即规范性、实践性和权威性。 规范性的基础在于其价值观念,实践性的基础在于其行为标准和思想的推广,权威性则在于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22] 学者亚历山大布哈斯认为单纯将权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很难去理清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同时认为软实力应该再分为统治权和支配权,并且重点研究软实力如何遍布整个别国社会为本国战略服务。 [23] 国外学者对于软实力产生的资源的研究也比较多,其中针对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大致可归为三个类别。 第一种侧重教育产生软实力。 ---------------------------------------------------------------最新资料推荐------------------------------------------------------ 3 / 7 优质的教育资源,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吸引大量国外精英,进而在各国培养本国文化的追随者,本国价值观的践行者,本国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教育在世界上提升国际形象和国家影响力,进而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 持此观点的有日本学者田丈志及其专著《软实力与威胁: 美国对战后初期日本及其永久依附的文化政策》,美国学者托马斯莫洛伊及其文章《通过英语语言教育凸显软实力》 [24] ,等。 第二种侧重研究在国际社会中,因优势的文化资源而产生的软实力。 在全球具有优势的大众文化资源,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本国价值观、生活方式,增强外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加拿大学者弗雷泽(Matthew Mraser)在《软实力: 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一书中指出美国的电影、快餐、电视和流行音乐在美国对外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潜移默化地向全世界渗透着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持此观点的还有约翰耶马(John Yema)及其文章《世界的美国化》;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基恩及其论文《来自美国的致意: 公共外交的战略修辞》;新加坡学者彭三林及其论文《日本的软实力追求: 吸引与局限》,等。 第三种侧重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 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的研究,希望重新焕发古老文明的魅力。 这些古老文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平衡文化霸权。 印度政治学者阿米特库马尔吉 [22] LOUIE KLAREVAS.Greeks Bearing Consensus:Suggestions for Increasing Greeces Soft Power in the West [J].Mediterranean Quarterly,2005 [23] ALEXANDER BOHAS. The Paradox of Anti-americanism:Reflection on the Shallow Concept of Soft Power [J] .Global Soecity,2006,20(4) [24] Thomas Molloy .Projecting Soft Power Through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J] . The DISAM Journal,2006 [25] 马修弗雷泽. 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盒快餐的全球统治[M]. 刘满贵,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6. 普塔(Amit Kumar Cupta)在其文章《印度软实力及海外侨民述评》中阐述印度软实力提升必须充分发掘印度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印度文化。 英国学者路易斯克莱瑞文斯在文章《关于提升希腊软实力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中提出振兴希腊传统民主文化与美国文化抗衡。 1.2.2.3 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国外对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软实力目前现状的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5 / 7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软实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英国学者乔舒亚柯兰奇克(Joshua Kurlantzick)在其文章专著《魅力攻势: 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在改变世界的》中指出中国软实力的长足进步必将导致一个亚洲新秩序的产生。 [26] 奈尔雷维克(Neil Renwick)在其文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显现的国家文化安全语境》一文中认为中国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对自己发展模式、国家价值观和政治领导模式充分自信。 华裔德国学者辜学武教授在其文章《中国已晋升为世界强国?》中也持有相似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侧重于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遭遇的困境。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贝茨吉尔在其文章《中国软实力资源极其局限性》中认为中国在外交政策、文化和政治观念中的资源逐渐增加,但在将资源转化为外交政策时受到很大约束。 [27]黄严中和丁盛的文章《龙的软肋:中国软实力分析》指出中国虽然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但是软实力建设仍然是软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8] 1.3 创新之处 文化软实力研究在国内兴起时间不长,成果主要集中在战略层次的研究。 对于路径的选择和措施的选择也都是宏观上的论述,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操作性。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专著和论文,对当前软实力理论及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出、软实力研究成果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 在参阅了国内文化软实力理论 [26] Joshua Kurlantzick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Yale University Press,2007 [27] 贝茨吉尔 .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J],陈正良,罗维译 美刊《幸存》,2006 年第 2 期第 48 卷 [28] Yanzhong Huang Sheng Ding . Dragons Underbelly:An Analysis of Chinas Soft Power [j]. EADT ASIA, 2006(4)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其一,研究视角创新。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既需要在战略上进行规划又需要从细微处进行计议。 本文从制度建设视角,提出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研究,着眼于当前国家文化软实力现状,利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对文化建设主体进行规范,鼓励和监督。 其二,对策可操作性强。 国内绝大多数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都是从宏观层面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进行论述,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本文通过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制度状况的分析,提出完善文化政策保障机制,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将制度建设具体到文化单位、文化市场、文化管理、文化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