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全文电子版书目

合集下载

《永乐大典》所录《集韵》版本考

《永乐大典》所录《集韵》版本考

《永乐大典》所录《集韵》版本考花友萍;丁治民【摘要】《永乐大典》引用《集韵》的材料中,有40字及其训释与南宋本《集韵》不同.不同之处多为南宋本对永乐本的增、删、改等工作,因此,《永乐大典》所采录的《集韵》可能是北宋本.【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1)002【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永乐大典》;《集韵》;南宋本《集韵》【作者】花友萍;丁治民【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3.4《永乐大典》是以《洪武正韵》为纲,采取按韵与分类两者相结合的“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也就是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每韵下分列单字,单字下详注该字音韵、训释和其篆、隶、楷、草各种书体,再依次把有关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文异见、诗文词曲等随文收载。

明成祖称赞这种编辑方法是“揭其纲而目毕张,振其始而末具举”。

详注每字音韵和训释的小学书中就有《集韵》。

《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

景祐元年(1034)三月宋祁等奏言《广韵》之失,[1]四月诏修《集韵》,[2]书成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九月,庆历三年(1043)八月十七日雕成。

两宋期间各地陆续有一些刻本;从元朝到明朝四百年间,这部书没有重刻过。

[3]流传至今的宋代刻本目前已知的仅有三种:前清内府藏南宋潭州本《集韵》(编入《古逸丛书》三编)、①翁同龢家藏南宋明州本《集韵》(于1993年编入《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②以及日本宫内厅藏南宋淳熙金州刻本《集韵》(于2001年编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

③这三个本子均为南宋刻本。

《永乐大典》④修纂之时,贯彻了明成祖“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雄伟目标,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书籍一并辑入;并制定凡例,全书依照《洪武正韵》八十韵本的韵目,以“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将自古以来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部地抄入。

国学古籍pdf

国学古籍pdf

国学古籍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
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

文本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

3.《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所作。

《周易》以八卦推测自
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4.《孙子兵法》:孙武撰著的一部兵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被誉为“兵学圣典”。

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普遍规律。

5.《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以上这些古籍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中国古籍pdf

中国古籍pdf

中国古籍
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2. 《尚书》:又称《书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主要收录了虞、夏、商、周等四个朝代的政治文献。

3. 《易经》:又称《变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卜书,其内容由六十四卦组成,涵盖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4.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前722年至前481年)的历史。

5.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主要收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儒家经典之一。

6.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墨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7.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8.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主要收录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伦理思想。

9.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的著作集,主要收录了荀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除了以上列举的经典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古籍,涉及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如需获取更多古籍的推荐,建议咨询
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查阅图书馆的资料。

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考

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考

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考张舰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清代科举用书《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版本。

从乾隆中期到民国时期,全国大部分书坊都曾出版此书。

现在多家图书馆都藏有此书,其版本之多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关键词]清代刻本古籍馆藏《四书补注备旨》辽宁省图书馆[分类号]G 255*本文系2018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17世纪杭州一个小书坊的经营实态”(项目号:2018M 631682)、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书籍史视野下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出版”(项目号:2022Y Q N D 025)的成果之一。

自隋唐科举选官诞生以来,孔孟的《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学子文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重要源泉。

特别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问世以后,明清时代皆以《四书》内容为考试主题,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科举用书。

其中,明朝邓林编辑的《四书补注备旨》是清代发行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书籍之一。

虽然它对清代科举文化有着巨大不可忽略的作用,但鲜见人们对它进行学术研究。

1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统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雕版印刷业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

官刻、民刻书坊遍及大江南北,出版图书种类、数量繁多。

现在能看到的古代科举用书是杜定基增订的《四书补注备旨》,其出版发行数量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是最多的,甚至在全国各类图书馆及个人收藏古籍中也是数量最多的古籍之一。

“文献整理需旁搜远绍、博稽经史。

”[1]现对各类图书馆、博物馆能够见到的清代、民国时期《四书备旨》刻本粗略统计如下(包含时间和堂号,统计参考主要来源于各图书馆网站和国学大师网)。

1.1杜定基《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馆藏五部以上国家图书馆藏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崇文堂刻本、光绪元年(1875)沧海山房石印本、光绪五年(1879)刻本、光绪七年(1881)刻本、光绪二十年(1894)等刻本。

常用古籍版本的目录

常用古籍版本的目录

常用古籍版本的目录一、经典文献1.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 《老子》3. 《庄子》4. 《孙子兵法》5. 《韩非子》6. 《史记》7. 《资治通鉴》二、历史地理1. 《汉书》2. 《后汉书》3. 《三国志》4. 《晋书》5. 《宋书》6. 《南齐书》7. 《梁书》8. 《陈书》9. 《魏书》10. 《北齐书》11. 《周书》12. 《隋书》13. 《南史》14. 《北史》15. 《旧唐书》16. 《新唐书》17. 《旧五代史》18. 《新五代史》19. 《宋史》20. 《辽史》21. 《金史》22. 《元史》23. 《明史》24. 《清史稿》三、文学艺术1. 《楚辞》2. 《汉赋》3. 《唐诗三百首》4. 《宋词三百首》5. 《元曲三百首》6. 《明诗三百首》7. 《清诗三百首》8. 《红楼梦》9. 《西游记》10. 《三国演义》11. 《水浒传》12. 《聊斋志异》13. 《儒林外史》14. 《官场现形记》15. 《老残游记》16. 《孽海花》17. 《镜花缘》18. 《儿女英雄传》19. 《浮生六记》20. 《孽子》四、哲学宗教1. 《易经》2. 《道德经》3. 《南华经》4. 《黄帝内经》5. 《庄子》6. 《孟子》7. 《荀子》8. 《列子》9. 《鬼谷子》10. 《六祖坛经》11. 《心经》12. 《金刚经》13. 《法华经》14. 《阿弥陀经》15. 《华严经》16. 《圆觉经》17. 《楞伽经》18. 《维摩诘经》19. 《大般涅槃经》20. 《大乘起信论》五、科技医药1. 《黄帝内经》2. 《神农本草经》3. 《伤寒杂病论》4. 《千金翼方》5. 《千金要方》6. 《本草纲目》7. 《洗冤录》8. 《齐民要术》9. 《农政全书》10. 《天工开物》11. 《梦溪笔谈》12. 《营造法式》13. 《农书》14. 《农政全书》15. 《农桑辑要》16. 《农政全书》17. 《农政全书》18. 《农政全书》19. 《农政全书》20. 《农政全书》常用古籍版本的目录六、军事法律1. 《孙子兵法》2. 《吴子》3. 《司马法》4. 《六韬》5. 《尉缭子》6. 《三略》7. 《百战奇略》8. 《武经总要》9. 《纪效新书》10. 《练兵实纪》11. 《海国图志》13. 《武备志》14. 《读史方舆纪要》15. 《皇明经世文编》16. 《续文献通考》17. 《明史纪事本末》18. 《续通典》19. 《续通志》20. 《续通考》七、书画艺术1. 《历代名画记》2. 《画史》3. 《宣和画谱》4. 《画继》5. 《画史会要》6. 《图绘宝鉴》7. 《书谱》8. 《续书谱》9. 《书法正传》10. 《书法要录》11. 《法书要录》12. 《书断》13. 《书史》14. 《书品》16. 《书断》17. 《书史会要》18. 《书品》19. 《书史》20. 《书谱》八、诗词歌赋1. 《诗经》2. 《楚辞》3. 《汉赋》4. 《唐诗三百首》5. 《宋词三百首》6. 《元曲三百首》7. 《明诗三百首》8. 《清诗三百首》9. 《古诗源》10. 《乐府诗集》11. 《全唐诗》12. 《全宋词》13. 《全元曲》14. 《全明诗》15. 《全清词》16. 《全清诗》17. 《全唐诗》19. 《全元曲》20. 《全明诗》九、历史地理1. 《山海经》2. 《水经注》3. 《元和郡县志》4. 《太平寰宇记》5. 《舆地纪胜》6. 《方舆胜览》7. 《大清一统志》8. 《明一统志》9. 《元一统志》10. 《大元大一统志》11. 《大清一统志》12. 《大清一统志》13. 《大清一统志》14. 《大清一统志》15. 《大清一统志》16. 《大清一统志》17. 《大清一统志》18. 《大清一统志》19. 《大清一统志》20. 《大清一统志》十、杂家杂录1. 《淮南子》2. 《列子》3. 《博物志》4. 《搜神记》5. 《酉阳杂俎》6. 《梦溪笔谈》7. 《容斋随笔》8. 《随园诗话》9. 《浮生六记》10. 《陶庵梦忆》11. 《闲情偶寄》12. 《板桥杂记》13. 《影梅庵忆语》14. 《浮生六记》15. 《陶庵梦忆》16. 《闲情偶寄》17. 《板桥杂记》18. 《影梅庵忆语》19. 《浮生六记》20. 《陶庵梦忆》。

江苏传世名著苏州推荐书目

江苏传世名著苏州推荐书目

“江苏传世名著”苏州推荐书目序号书名著者及籍贯产生年代内容简介原刊版本今出版单位今出版年份类别备注1 孙子兵法孙武(齐)春秋现存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兵学圣典”。

中华书局2006年军事2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苏州)三国吴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因此有人称它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动植物的专著”,对后来本草学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明代内府刻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清同治刻本粤东书局文学3 玉篇顾野王(苏州)南朝陈收字二万二千余,全书分为五百四十二部,每个字下先以反切释音,然后解释字义,有些还引有书证或直接引用典籍的诂训来释义,并把一些字的古体、异体附于释义之后。

比《说文解字》多收七千五百余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中华书局1987年语言文字4 比丘尼传释宝唱(苏州)南朝梁本书辑录了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65人,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

中华书局2006年哲学宗教5 舆地志顾野王(苏州)南朝陈本书原为30卷,既详考山川古迹之典故,又注明其文献出处,不仅在方志史上建树卓著,并且有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开地志完整体系先河的杰作,影响深远。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史地理6 经典释文陆德明(苏州)唐首次明确按著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并考察了每部经典注释的传授史,总结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研究成果,还对这些经典的源流作了简明的叙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语言文字7 书谱孙过庭(吴郡)唐《书谱》为二卷,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艺术8 吴郡志范成大(苏州)宋本书为汇辑唐陆广微《吴地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等旧籍,广采史志,补充新事所撰成,是宋代方志体例定型化的代表作。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一、经部1. 易类《周易正义》、《周易集解》、《周易本义》等2. 书类《尚书正义》、《尚书大传》、《尚书注疏》等3. 诗类《诗经正义》、《诗经集传》、《诗经注疏》等4. 礼类《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等5. 春秋类《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等6. 孝经类《孝经正义》、《孝经注疏》等7. 四书类《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二、史部1. 正史类《史记》、《汉书》、《后汉书》等2. 编年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3. 纪事本末类《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等4. 别史类《逸周书》、《东观汉记》等5. 杂史类《国语》、《战国策》等6. 传记类《高士传》、《唐才子传》等7. 地理类《水经注》、《大唐西域记》等三、子部1. 儒家类《荀子》、《新书》、《盐铁论》等2. 道家类《老子》、《庄子》、《列子》等3. 法家类《韩非子》、《商君书》等4. 名家类《公孙龙子》、《尹文子》等5. 墨家类《墨子》等6. 纵横家类《鬼谷子》等7. 杂家类《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四、集部1. 楚辞类《楚辞》、《楚辞补注》等2. 别集类《陶渊明集》、《李白集》、《杜甫集》等3. 总集类《文选》、《唐宋八大家文钞》等4. 诗文评类《诗品》、《文心雕龙》等5. 词类《花间集》、《宋词三百首》等6. 曲类《元曲选》、《六十种曲》等五、丛部1. 丛书类《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2. 类书类《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3. 小说类《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4. 佛经类《大藏经》、《金刚经》等5. 道藏类六、艺术部1. 书画类《历代名画记》、《书谱》、《法书要录》等2. 篆刻类《印章集》、《印谱》等3. 音乐类《乐府杂录》、《琴操》等4. 舞蹈类《舞谱》、《舞蹈史》等5. 戏剧类《录鬼簿》、《南戏录》等七、科技部1. 天文类《甘石星经》、《授时历》等2. 地理类《地理志》、《舆地图》等3. 农学类《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4. 医学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5. 建筑类《营造法式》、《园冶》等6. 数学类7. 兵器类《武经总要》、《兵器谱》等八、生活部1. 食谱类《随园食单》、《饮膳正要》等2. 花卉类《群芳谱》、《花镜》等3. 茶艺类《茶经》、《茶谱》等4. 服饰类《中国古代服饰史》、《绣谱》等5. 旅行类《徐霞客游记》、《旅行指南》等九、宗教部1. 佛教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圆觉经》等2. 道教类《道德经》、《南华经》等3. 儒教类《孝经》、《大学衍义》等4. 基督教类《圣经》、《基督教要义》等5. 伊斯兰教类《古兰经》、《伊斯兰教义》等《中国古籍总目》不仅是一部文献检索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宝典。

中华古籍获奖图书书目

中华古籍获奖图书书目
奖项
届别
书名
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12届
清通鉴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12届
中国百年历史名碑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11届
湘绮楼日记
岳麓书社
中国图书奖
第11届
韩愈全集校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11届
二十五史新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11届
明诗话全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10届
敦煌愿文集
岳麓书社
中国图书奖
第10届
宋文纪事
四川大学
中国图书奖
第10届
全宋诗
北京大学
中国图书奖
第8届
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8届
袁枚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6届
全宋文
巴蜀书社
中国图书奖
第5届
英藏敦煌文献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图书奖
第5届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
巴蜀书社
中国图书奖
第4届
唐律疏议译注
吉林人民出版社
国家图书奖第5届大中华(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国家图书奖
第5届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家图书奖
第4届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
文物出版社
国家图书奖
第4届
张之洞全集
河北人家出版社
国家图书奖
第4届
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
江苏古籍出版社
国家图书奖
第4届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书号 200003 200005 200007 200008 200010 200011 200016 200019 200020 200025 200026 200028 200037 200038 200042 200045 200054 200063 200064 200067 200068 200071 200072 200073 200074 200075 200076 200077 200079 200081 200082 200086 200088 200090 200091 200093 200107
200458 200469 200477 200481 200484 200488 200491 200494 200496 200497 200498 200500 200505 200506 200510 200511 200517 200521 200522 200528 200529 200530 200533 200535 200540 200551 200553 200556 200557 200559 200567 200570 200571 200574 200579 200580 200581 200582
新訂書經大全說約合叅會解無卷數 (清)芮作舟纂撰 尚書集注音疏十二卷 (清)江聲撰 禹貢新圖說二卷 (清)楊懋建撰 禹貢因 (清)沈練集註 尚書讀本二卷 (清)吳汝綸校勘 尚書學源流二卷 (清)馬貞榆撰 詩經八卷 (宋)朱熹集傳 詩經集注 (宋)朱熹集傳 詩經朱傳八卷, 末一卷 (宋)朱熹集傳 棣鄂堂詩義纂要不分卷 (清)洪雲來等纂 詩故攷異三十二卷 (清)徐華嶽輯 詩經精華十卷 (清)薛嘉穎輯 毛詩昀訂十卷 (清) 苗夔撰 鬳齋考工記解二卷 (宋)林希逸撰 周禮折衷四卷 (宋)魏了翁撰 周禮指掌七卷 (清)楊潮觀輯 周禮總義六卷 (宋)易祓撰 考工記論文二卷, 卷首一卷 (清)章震福撰 周官地圖一卷 (清)王兆芳輯 儀禮經傳注疏參義內編二十三卷外編五卷卷首一卷 (清)薑兆錫撰 天子肆獻祼饋食禮纂三卷 (清)任啟運撰 儀禮蒙求一卷 (清)唐仲冕撰 儀禮先易六卷 (清)吳仁傑撰 禮記約編十卷 (清)汪基撰 鄭氏禮記箋四十九卷 (清)郝懿行箋 禮記說八卷 (清)楊秉杷撰 夏小正戴氏傳四卷考異一卷別錄一卷 (漢)戴德撰 夏小正集說四卷 (清)程鴻詔撰 明堂大道錄八卷, 禘說二卷 (清)惠棟撰 禮經通論一卷 (清)邵懿辰撰 冠昏喪祭儀考十二卷 (清)林伯桐撰 春秋五種五六卷 (清) 毛奇齡著 羊城馬氏所著書 春秋經傳集觧三十卷 (晉) 杜預撰 龍學孫公春秋經觧十五卷 (宋) 孫覺撰 春秋胡傳三十卷 (宋) 胡定國著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五卷 (宋) 呂祖謙撰 左傳博議續編二卷 (清) 王夫之撰
200706 200707 200708 200710 200715 200717 200724 200734 200735 200737 200746 200747 200752 200765 200774 200778 200792 200793 200794 200812 200825 200831 200848 200850 200861 200899 200909 200936 200941 200951 200952 200953 200954 200955 200972 200979 201007 201008
邃雅堂學古錄七卷 (清) 姚文田撰 七經紀聞四卷 (清) 管同撰 經觧斠十二卷 (清) 楊述臣 經觧入門八卷 (清) 江藩纂 雪樵經觧三十三卷 (清) 馮瀛世撰 蓮池書院肄業日記十卷 (清) 王樹枏等撰 御纂七經綱領 (清) 潘任錄 十三經策案二十二卷 (清) 王謨撰 十三經集字音釋四卷 (清) 黃蕙田音釋 狀元閣十三經集字 (清) 李鴻藻編 爾雅釋文三卷 (唐) 陸德明撰 爾雅注疏十一卷, 附考证 (晋) 郭璞注 爾雅音圗三卷 (晉) 郭璞注 新爾雅三卷 (清) 汪榮寶輯 駢雅七卷, 序目一卷, 駢雅訓纂十六卷 (明) 朱謀瑋撰 幼雅十五卷 (清) 陳榮衮撰 毘陵左氏識字書 (清) 左鎮編 釋字百韻 (清) 陳勱撰 說文觧字三十卷 (漢) 許慎撰 說文觧字繫傳四十卷, 校勘記三卷 (南唐) 徐鍇傳釋 說文觧字注三十二卷 (清) 段玉裁撰 說文觧字注匡謬八卷 (清) 徐承慶撰 說文觧字義證五十卷 (清) 桂馥撰 說文辯字正俗八卷 (清) 李富孫撰 唐寫本說文觧字木部箋異一卷 (清) 莫友芝笺 說文觧字韻譜十卷 (清) 馮桂芬摹 許氏說文觧字雙聲叠均譜一卷 (清) 鄧廷楨撰 攷正玉堂字彙四集 (明) 梅膺祚撰 康熙字典首一卷, 補遺一卷, (清) 備考一卷 張玉書等奉康熙敕撰 藝文備覽一百二十卷, 檢字一卷 (清) 沙木集注 藝文通覽一百二十卷, 補詳字義十四篇 (清) 沙木集注 增註字類標韻六卷 (清) 範多玨重訂 字類標韻六卷 (清) 華綱編 檢字一貫三十二卷, 卷末一卷 (清) 三家邨學究編 小穜字林集字偶語四種 (清) 吳受福編 歷代正草隷篆字法 六書通續集十卷 (清) 畢星海輯 六書分類十二卷, 首一卷 (清) 傅世垚輯篆
题名 著者 仿宋相臺五經附考證 十三經注疏附考證 十三經註疏并校勘記 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 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 十三經讀本 (清) 丁寶楨等校刊 石齋先生經傳九種 (明) 黃道周輯 御纂七經 (清) 李光地等奉敕編 五經大全 (清) 來爾繩等纂輯 五經體註 五經合纂大成 (清) 同文書局主人纂輯 五經體註合解全集 茹氏經學一二種 (清) 茹敦和撰 未經齋遺書 (清) 莊存與撰 七經精義 (清) 黃淦纂 范氏三種 (清) 范家相撰 五經備旨 (清) 鄒聖脈纂輯 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 (清) 洪良品撰 篆文四書 四書集註大全 (清) 陸隴其輯 四書古註羣義彙解 四書或問語類集解釋註大全, (清) 又名 朱良玉纂輯 四書釋註大全 四書合講附人物考 (清) 翁復輯 四書朱子大全精言 (清) 周大璋編輯 四書精要大全 (清) 林作樑輯 四書闡註 (清) 浦泰纂輯 漱芳軒合纂四書體註 (清) 范翔編 四書自課錄三十卷 (清) 任時懋撰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 (清) 王步青輯 四書彙解四〇卷 (清) 史以徵纂輯 皇朝四書彙解七十五卷 (清) 抉經心室主人輯 新訂四書補註備旨十卷 (明) 鄧林撰 俞南莊先生四書評本十九卷 (清) 俞庭鑣撰 四子書十九卷 (宋) 朱熹集註 四子書 四書 (宋) 朱熹集註 四書隨見錄 (清) 鄒鳳池、陳作梅同輯
200108 200109 200110 200113 200115 200121 200122 200127 200136 200144 200145 200152 200156 200160 200161 200166 200167 200168 200173 200178 200183 200188 200189 200190 200193 200197 200199 200201 200203 200206 200207 200208 200210 200212 200221 200230 200232 200235
鴻寶齋四書 (清) 沈祖燕輯纂 四書精義, 又名 四書精義彙纂 (清) 沈祖燕纂 四書合講 增廣四書題鏡味根錄 四書味根錄 (清) 金澂撰 小學類編 (清) 沈祖望輯 增注字詁義府合按 (清) 黃承吉輯 雷刻四稿 (清) 雷浚撰 易經本義十二卷,卷首一卷,附音訓 (宋)朱熹本義 易傳十七卷, 附周易音義一卷 (唐)李鼎祚集解 易經八卷 (宋)程頤傳 周易傳義音訓八卷, 首末各一卷 (宋)程頤傳 易說醒四卷 (明)洪守美撰 新鐫增註周易備旨一見能解 (明)黃淳耀撰 來瞿唐先生易註十五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 (明)來知德撰 易經集粹 (清)吳曰慎纂輯 御纂周易摘案 易經大全會解 (清)來爾繩纂輯 乾坤兩卦解一卷 (清)湯斌撰 周易讀翼揆方十卷, 舉要一卷 (清)孫夢逵撰 易道入門四卷 (清)張屯述 周易虞氏義九卷 (清)張惠言撰 周易虞義直解十一卷 (清) 許亮弼撰 鄭氏爻辰補六卷, 圖一卷 (清)戴棠撰 易學提綱 (清) 胡先鉅錄 周易審義四卷 (清)張惠言撰 周易翼十卷 (清)淩堃撰 陳氏易說四卷, 附錄一卷 (清)陳壽熊撰 周易理數貫四卷 (清)汪乙然撰 槎溪學易三卷 (清)陳鼐撰 羲經集錦 (清)胡世培輯 周易臆解四卷 (清)楊以迥釋 周易校辨三卷 (清)石寶書校 易經解注傳義辯正四十四卷,首末各二卷 (清)彭申甫編輯 寫定尚書 (清)吳汝綸校注 書傳音釋六卷, 卷首一卷, (宋) 卷末一卷 蔡沈集傳 夏書 尚書彙纂必讀十二卷 (清)陸士楷纂輯
論語古訓十卷 (清) 陳鱣述 戴氏注論語二十卷 (清) 戴望撰 增訂二論詳解四卷 劉忠輯 南軒先生孟子說 (宋) 張栻撰 孟子疏畧 (清) 張沐疏畧 孟子集註大全十四卷 (清) 汪份輯 孟子學一卷 (清) 沈夢蘭撰 四書精義或問大全集說合參十八卷 (清) 湯傳榘纂輯 增補四書精繡圖像人物備考十二卷 (明) 陳仁錫增訂 四書講義四十三卷 (清) 呂留良撰 四書人物類典串珠四十卷 (清) 臧志仁編輯 四書大成 (清) 沈磊等纂訂 四書大全說約合叅正觧 (清) 吳荃彙輯 四書典制彙編八卷 (清) 胡掄輯 四書襯十九卷 (清) 駱培撰 集虛齋四書口義 (清) 方楘如撰 四書摭餘說 (清) 曹之升撰 四書左國彙纂四卷 (清) 高其名輯 四書左國輯要四卷 (清) 周龍官輯 增補四書人物聚考十二卷 (清) 汪份增定 四書翼註論文三十八卷 (清) 張甄陶述 四書字詁七十八卷 (清) 段諤廷原稿 四書典制類聯音註三十三卷 (清) 閻其淵輯 四書疑題觧 (清) 王誠纂 四書義問答二十四卷 (清) 戴大昌編 四書題鏡 (清) 汪鯉翔纂述 四書題鏡 (清) 汪鯉翔纂述 四書經史摘證七卷 (清) 宋繼穜輯 四書不二字音釋 (清) 楊昕編 四書體味錄殘槀 (清) 宗稷辰撰 四書改錯平十四卷 (清) 楊希閔撰 四书論 (清) 王伊輯 經典釋文序錄 (唐) 陸德明撰 六經圗二十四卷 (清) 鄭之僑編輯 六經圗考六卷 (宋) 楊甲撰 古經觧鈎沉三十 (清) 余蕭客編 傳經表一卷 (清) 畢沅撰 七經孟子考文並補遺二百卷 (撰 左傳杜林統箋三十五卷 (清) 姜希轍編 春秋左傳句觧彙雋六卷 (清) 韓菼重訂 方氏左傳評點二卷 (清) 方苞評點廉泉輯 文章練要 左傳評十卷 (清) 王源評訂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 輿圖一卷, (清) 顧棟高撰 附錄一卷 御纂春秋直觧十六卷 (清) 傅恒等撰 左傳快讀十八卷, 卷首一卷 (清) 李紹崧輯 左傳事緯前書八卷 (清) 張敦仁輯 春秋算法題目一卷 (清) 施彥士撰 春秋比事参義十六卷 (清) 桂含章輯 春秋箋例三十卷, 首一卷 (清) 趙儀吉輯 左傳補注十二卷 (清) 沈欽韓撰 左傳讀本三十卷 (周) 左邱明撰 春秋體註大全四卷 (清) 範翔參訂 春秋滙四卷 春秋公法比義發微六卷 (清) 藍光策述 春秋公羊傳十二卷 (明) 閔齊伋裁注 春秋公羊傳二十八卷 (汉) 何休撰 三刻忠孝經體註凌雲觧 (清) 沈士衡輯 忠經孝經 (漢) 馬融等撰 御注孝經一卷 唐玄宗注 新選孝經論 (明) 呂維棋編輯 御注孝經 (清) 世祖撰 孝經徵文 (清) 丁晏撰 朱柏廬先生大學講義一卷 (清) 朱用純撰 大中章句 大學思辨錄五卷 (清) 朱鼎謙輯 大學通義一卷 (清) 曹元弼著 中庸通義二卷 (清) 曹元弼撰 中庸本文 (清) 王澍撰 中庸指掌二卷 (清) 汪瑞堂撰 中庸注 (清) 康有為著 篆文論語二卷 (清) 吳大澂書 較正華英四書 (明) 顏茂猷較正 註釋校正華英四書 (英) 雷祈師譯 論語注疏觧經二十卷 (魏) 何晏集觧 南軒先生論語觧十卷 (宋) 張栻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