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处理前含有机氯化物废水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一、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类。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或乳浊物。

常见的有格栅、筛滤、离心、澄清、过滤、隔油等方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常见的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电解、电解絮凝、焚烧等方法。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来去除废水中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常见的有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萃取、气提、吹脱、蒸发、结晶、焚烧等方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消化法、稳定塘与湿地处理等。

生物处理法也可按是否供氧而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类,前者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后者包括各种厌氧消化法。

二、废水处理系统按处理程度,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般进行某种程度处理的废水均进行前面的处理步骤。

例如,一级处理包括预处理过程,如经过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

同样,二级处理也包括一级处理过程,如经过格栅、沉砂池、调节池及初沉池。

预处理的目的是保护废水处理厂的后续处理设备。

一级处理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沉淀过程,主要是通过物理处理法中的各种处理单元如沉降或气浮来去除废水中悬浮状态的固体、呈分层或乳化状态的油类污染物。

出水进入二级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或排放。

在某些情况下还加入化学剂以加快沉降。

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90%~95%的可沉降颗粒、50%~60%的总悬浮固形物以及25%~35%的BOD5,但无法去除溶解性污染物。

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BOD,并进一步去除悬浮固体物质。

在某些情况下,二级处理还可以去除一定量的营养物,如氮、磷等。

二级处理主要为生物过程,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分解有机污染物。

二级处理过程可以去除大于85%的BOD5及悬浮固体物质,但无法显著地去除氮、磷或重金属,也难以完全去除病原菌和病毒。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小编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这些步骤旨在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并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以下是具体的工艺流程:1. 预处理阶段:①目的: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以及大颗粒污染物。

②方法:1.物理处理:网格过滤、沉淀、过滤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去除。

2.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促使悬浮物沉淀或凝聚,以便更好地去除。

2. 生化处理阶段:①目的:利用生物菌群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②方法:1.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床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2.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涉及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 深度处理阶段:①目的:进一步去除生化处理后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②方法:1.吸附:通过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活性炭吸附剂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2.氧化: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3.膜分离:利用特殊的膜将废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如超滤、逆渗透等。

4. 消毒阶段:①目的: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氯化、臭氧消毒等。

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将废水中的微生物灭活;氯化则是通过加入氯化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被氯化物氧化;臭氧消毒则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

5. 排放阶段:①目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排放。

②监测与检测:为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标准,需要对废水进行监测和检测。

排放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要求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的标准。

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一、专业术语1.化学需氧量(COD cr)化学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或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时,与消耗的氧化剂当量相等的氧量(mg/L)。

当氧化剂用重铬酸钾(K2Cr2O7)时,由于重铬酸钾氧化作用很强,所以能够较完全地氧化水中大部分有机物(除苯、甲苯等芳香烃类化合物以外)和无机性还原物质(但不包括硝化所需的氧量),此时化学需氧量用COD Cr,或COD表示;如采用高锰酸钾(KMnO4)作为氧化剂时,则称为高锰酸指数,写作COD Mn。

与BOD5相比,COD Cr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规定为2小时)较精确地测出废水中耗氧物质的含量,不受水质限制,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缺点是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造成一定误差。

如果废水中各种成分相对稳定,那么COD与BOD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说来,COD Cr>BOD20>BOD5>COD Mn,其中BOD5/COD Cr可作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一个衡量指标。

比值越大,该废水越容易被生化处理。

—般认为BOD5/COD Cr大于0.3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生化需氧量(BOD)是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温度为20℃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使单位体积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氧的量(mg/L)。

BOD的值越高,表示需氧有机物越多。

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

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

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

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3.氨氮(NH3-N)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 外观及特性:外观呈黄褐色,易于沉淀分离, 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0-100cm2/1me),尺寸 0.02-0.2mm,比重1.002-1.006之间,含水率99%。
组成:主要由菌胶团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 的微生物群体。还含有一些无机物、分解中的有机物 和微生物自身代谢残留物。 • 原理:由污水中繁殖的大量微生物凝絮而成的绒絮 状泥柱,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3.污泥的最终处理 • 肥料 • 焚烧 • 填地或充作筑路材料
微生物处理发酵工业废水的展望
• 直接厌气处理; • 有机废水生产酵母蛋白饲料; • 光合细菌处理发酵工业潜力巨大,作为饵
• 一般污泥处理的费用约占全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 的20%~50%。
(一)污泥的脱水与干化 :污泥在浓缩池内静止 停留12~24小时,体积缩小为原污泥体积的1/3。
(二)污泥消化: 1.厌氧消化:将污泥置于密闭的消化池中,利用
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沼气 2.污泥好氧消化:利用好氧和兼氧菌,在污泥处
理系统中曝气供氧,微生物分解生物可降解的 有机物(污泥)及细胞原生质。
(七)pH值:对水体生物生长有较大影响,也直接影 响水处理工艺及装置的选用。
(八)大肠菌群数:是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大肠菌 群的数目,单位为个/L,它是常用的细菌学指标。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处理方法分类及其原理
污水处理流程
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污 染物质,物理处理法中的大部分用作一级处理。 经一级处理后的污水,BOD只能去除30%左右。
• S菌氧化乙醇产生H2 • MOH:以H2为氢供体还原CO2产生甲烷
第三阶段--产甲烷
乙酸物 简 丙酸 单

污水处理中的氧化与还原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氧化与还原技术
应用场景
光催化氧化技术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生物可降解性较好的有机废 水,尤其在处理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废水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技术优势
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环保节能、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 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
04 还原技术案例分 析
还原沉淀法案例
总结词
通过向污水中添加还原剂,使溶解的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再 通过沉淀法去除。
详细描述
还原沉淀法常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如含铬、铜、镍等离子的废 水。通过加入适当的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等,将金属离子还原为 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微生物还原法案例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将溶解的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再通过固液分离去除。
通过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的氢氧化 物或硫化物沉淀等,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 离子的目的。
02 还原技术概述
还原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还原技术的定义
还原技术是一种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转化为无害或低 害物质的处理过程。
还原技术的原理
还原技术主要基于物质转化原理,通 过添加还原剂或利用微生物的还原作 用,将有害物质还原为较低毒性或无 毒性的物质。
还原技术的种类与特点
化学还原法
利用化学物质与有害物质反应,将其还原为低毒性或无毒性 物质。特点包括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但可能产生二次 污染。
生物还原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害物质还原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物 质。特点包括处理效果好、环保无害,但处理时间较长。
还原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应用场景
臭氧氧化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难 降解有机物、色度较高的污水, 尤其在处理染料、农药、石油化 工等行业的废水方面具有显著效 果。

污水处理步骤

污水处理步骤

污水处理步骤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各种污染物的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典型步骤。

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沉积物。

常用的初级处理工艺有格栅、砂池和沉砂池。

首先,将污水通过格栅进行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

然后,将过滤后的污水引入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细小颗粒的悬浮物。

最后,将沉砂池中的沉积物清除,以保持处理效果。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指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藻类等)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用的生化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污水与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接触,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较为稳定的无机物。

人工湿地法则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

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膜分离等。

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吸附,以提高水质。

臭氧氧化则是通过臭氧气体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膜分离是利用微孔膜或超滤膜等膜技术,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胶体和微生物等分离出来,以达到净化的效果。

4. 除磷除氮除磷除氮是指对污水中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进行去除,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常用的除磷除氮工艺有生物脱氮脱磷法、化学沉淀法等。

生物脱氮脱磷法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氮和磷转化为气体或沉淀物。

化学沉淀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与药剂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

5.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指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臭氧氧化和氯消毒等。

紫外线照射是利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氯离子和pH对高级氧化工艺去除含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及机理

氯离子和pH对高级氧化工艺去除含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及机理

氯离子和pH对高级氧化工艺去除含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及机理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削减(或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氯离子(Cl−)是含盐工业废水中最主要的阴离子,会影响AOPs处理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氧化去除效率、卤代有机副产物的生成。

然而,实践中Cl⁻的影响常被忽视。

针对基于羟基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4−)和非自由基途径3种不同类型的AOPs,从Cl−与不同自由基(OH、SO4−)的反应及正逆反应速率常数、Cl−浓度与pH的复合影响两方面,探讨了Cl−对3类AOPs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和机理。

比较了3类AOPs工艺处理含盐废水适用的Cl−理论浓度的高低差异,提出通过调控pH改变主要活性氧化物质、选择不同的氧化方式等途径减弱Cl−对有机物去除效率的抑制、减少卤代有机副产物的生成,以期为AOPs工艺处理含盐废水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主要内容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

其中,电力、炼油、油气开采、焦炭、皮革、冶金、造纸、农药等行业产生的难处理高含盐废水,除了常规的水质指标如悬浮物、COD、BOD、pH、重金属离子等之外,还应将可溶性盐(含量常大于1%)和有毒有害有机物质作为重点去除对象。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idant species,ROS),可快速氧化降解大多数有机物,是深度处理含盐废水的主要手段。

其中,应用较多的AOPs有Fenton氧化技术、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臭氧+双氧水”氧化技术、活化过硫酸盐技术等,起主要作用的ROS为羟基自由基(OH)或硫酸根自由基(SO4−)。

后文将基于OH的AOPs称为HR-AOPs(hydroxyl radical based AOPs),将基于SO4−的AOPs称为SR-AOPs(sulfate radical based AOPs),基于非自由基的AOPs 称为NR-AOPs(non-radical based AOPs)。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十分重要,它决定了废水能否有效地去除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及其相关技术。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易沉淀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艺:1. 粗格栅:通过网格或栅栏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如树叶、塑料袋等。

2. 细格栅:去除较小的固体物质,并保护后续处理设备。

3. 砂池:将沉淀下来的沙、灰尘等颗粒物质去除,防止对设备和管道造成堵塞。

4. 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将废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等沉淀下来。

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的过程。

常用的生化处理工艺有:1.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微生物通过吸附和分解来去除有机物质。

2. 厌氧消化:利用缺氧环境下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等可再利用的产物。

3. BIO-AUG法:结合人工增殖的菌种,在废水中投加菌剂,加快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

三、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乳液和胶体。

常见的物理处理工艺有:1. 曝气池:利用氧气使废水中的沉淀物质浮起,并借助机械设备将其去除。

2. 油水分离器:通过调整废水中的pH值和温度,促使废水中的油和水分离。

3. 过滤器:使用滤材或多层滤板过滤废水,去除颗粒物质、细菌和病毒等。

四、化学处理化学处理通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和磷。

常见的化学处理工艺有:1. 植物处理:利用水生植物吸附和吸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氧化法:通过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其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3. 沉淀法:利用化学物质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有害物质。

五、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用于杀灭废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 氯消毒:将氯气或次氯酸盐加入废水中,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和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废水中含有机氯化物废水处理技术
化工废水中含有机氯化物废水处理技术
(1. 南京市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关键词】氯代有机物、催化还原、萃取、生物毒性,可生化性
一、背景资料
有机氯化物,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等含氯有机化合物。氯代不饱和脂肪烃是不饱和脂
肪烃中氢原子被氯置换后所得的结构呈链状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溶剂。
对人体毒性,这些化合物具有麻醉作用。最近发现以氯乙烯为代表的含氯烯烃有催肿瘤的毒性。含氯原子
愈多,其毒性愈强,如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比氯乙烯对肾、神经系统、皮肤粘膜、肝脏等有更强的毒性作用。工
业上常用的卤代烃大多数是易挥发的液体。
环境危害,有机氯化物的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生物体、土壤和沉积物的有机质中累积,在自然界中降解缓
慢,环境危害周期长。许多有机氯化物被认为具有“致癌、致畸形、致突变”三致效应。 国家对氯仿、四氯化碳、
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氯酚等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主要氯代有机物,氯甲烷、氯乙烷、氯丙烷、氯丙烯……氯代芳香烃主要为氯苯、氯酚等。在农药、制药、
精细化工、炼化等工业领域的污水处理中,该类有机物处理是难题。
对环境工程影响,含有机氯化物的废水生物毒性大,若直接进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将导致生物处理单元
效率明显下降,活性污泥法治理污水的生物菌种将受到严重抑制或中毒,使企业的污水处理厂(站)生化工艺中
污泥沉降性下降,污泥上浮,出水SS增多,造成生化难以进行,B/C和可生化性大大降低,若有机氯化物超过
生物菌可耐受上限(如氯代酚浓度超过30mg/L,生物菌将受到严重抑制),污水处理的生化工艺将瘫痪(主要
是指水解酸化工艺、厌氧工艺、好氧工艺等),最终导致出水不达标。
目前能够处理工业废水中有机氯化物且具有工程意义的技术较少,业界总结的也较少,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进行了梳理。

二、有机氯化物废水处理技术
在环境工程实践中,有机氯化物污染控制的本质是要保证废水的可生化性(B/C≥0.3),降低有机氯化物
在废水中的浓度,不同有机氯化物对活性污泥最高允许浓度不同,相关文献对不同有机氯化物的抑制活性污泥的
浓度范围为10mg/L~200mg/L,为防止活性污泥急性中毒,工程实践中常用以下二种方法。
(一)催化还原技术脱氯去毒
1、工艺特点
 采用高效催化还原方法脱氯;
 催化还原反应器内还原剂不能短路形成沟流,不能钝化、板结;
 采用先进蓬松流化床设备,结构紧凑,布水合理,传质效果好;
 处理过程中化工废水的盐分不会影响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 设备和系统运行在常温、常压状态;
 加药和操作简单,设机旁电控箱,控制方便,无需要专门操作人员。

2、关键技术
 还原剂价廉易得、可利用机加工副产物和剩料,且可规模化获取;
 催化剂是关键,采用无二次污染且高效廉价便于规模化采购的原料;
 反应器设计要保证液液、液固传质好,即废水、还原剂、催化剂需要良好的传质;
 反应器设计要求解决差异密度的固液两相物料的混合与分离,催化还原过程存在混合、反应、分离三个过
程,要求保证出水无SS(如催化剂、还原剂被带出,造成催化剂流失),反应过程泡沫、沉淀物需要控制和分
离。

3、典型工艺
含氯代有机物废水经过调节均值后,进入催化还原反应器,还原脱氯后,废水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废水的
可氧化性提高了,氯代有机物脱氯后,还原成烃、苯、杂环等有机物,较易氧化,也容易与水分离(如甲苯就可
以通过气浮与水分离),然后再通过Fenton、电催化氧化反应,进一步降低废水COD,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最
后出水进入生化工艺段。

上图:还原脱氯工艺流程图

上图:催化还原反应器

旺佳环保
旺佳环保
上图:含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烯、三氯丙烯、五氯丙烷、四氯丙烯多种氯代烃废水的催化还
原实例。
上图处理的水经过生物毒性检测(活性污泥呼吸抑制法),处理后的水可生化性得到保障

(二)液液萃取技术脱氯去毒
萃取法脱氯去毒,采用合适的萃取剂,萃取氯代有机物后,废水的生物毒性降低,在经过测定生物毒性后,
水相再进入生化反应系统。对废水中的含氯有机物的反萃液进行富集,若可以资源化,优先考虑资源化,提取氯
代物。某工程项目中含氯酚废水对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生物菌种造成抑制,生化系统受到冲击,造成生化系统出
水超标,经测定,含氯代有机物的废水水质如下:

色谱分析:
旺佳环保

旺佳环保
上图:原水的液相色谱图
经与标准品比对后可确定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分别为苯酚(0.74 mg•L-1),2-CP氯酚(3.55 mg•L-1),
4-CP氯酚(4.68 mg•L-1),2,3-DCP氯酚(6.63 mg•L-1),2,4,6-TCP氯酚(134.65 mg•L-1)五种
污染物以及两种未知污染物。

上图:萃取技术的工艺路线图
旺佳环保

旺佳环保
上图:萃余水相的液相色谱图
与原水的液相色谱图相比得知,萃余水相中均未检测出上述五种氯酚类污染物。同时测得水相COD为1700
mg•L-1;且萃取剂可循环使用。

三、有机氯化物废水可生化性评估
含有机氯化物的废水,脱氯去毒后的目的,是为了环境工程中,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保障,生化系统不被
冲击,有效运行得到保障,废水处理可以达标。所以含有机氯化物的废水经过脱氯去毒效能如何,需要采取科学
的方法进行评估。根据工程和实验的积累,总结了以下方法:
1、色谱法测定
色谱法的优点是精确和量化。但不知道废水中具体氯代有机物组分的情况下,色谱法难以开展。
2、生物法测定
环境工程领域测定废水的生物毒性的最后结果是测定废水的可生化性,即B/C比,一帮情况下,B/C比大
于0.3,表征废水具有可生化性。
测定急性生物毒性的方法,适用废水领域的有:活性污泥呼吸抑制率、斑马鱼法、发光菌法、大型蚤法。每种方
法都具有一定的效能评估的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废水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采用一种或
多种方法测定。
3、氧化还原电位法测定
氯代有机物的废水经处理后,出水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则表明废水的可氧化性提高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降低了,用ORP测定仪可以测定氧化还原电位。
也可以通过比对氧化剂的消耗量是否降低、来判断含氯代有机物废水去除效率是否提高。氯基也是烃类、苯环类、
芳烃类、杂环类上的亲水基团,若脱氯后,则剩余污染物(苯、烃、杂环类等)更易从污水中氧化或分离。

旺佳环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