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

合集下载

(练习)专题04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原卷版)

(练习)专题04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原卷版)

专题04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目录【考点过关练】考点0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考点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考点03 盛唐气象考点0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点0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真题实战练】【重难创新练】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01 隋朝统一与灭亡1.(2021下·广东惠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2.(2023·广东·统考一模)杨坚“代周立隋”后,“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与百姓共之”,设立官仓,贮存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其中“除入市之税”措施有利于()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改革官员选拔方式D.打击门阀士族势力3.(2023下·广东中山·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

江都郡的设置()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4.(2023·辽宁盘锦·统考模拟预测)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说明科举制度创立的主要目的是()A.禁锢思想B.统一文化C.选拔人才D.发展儒学5.(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三模)隋文帝建国后“薄赋敛,轻刑罚,内修制度,外扶戎夷”,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但炀帝即位后,“外征四夷,内穷嗜欲,兵革岁动,赋敛滋繁”,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王朝最终瓦解。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帮助大家积极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为您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欢迎大家点击查看!更多公务员考试动态|考试大纲|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背景链接】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纲要》分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个省(市)为规划范围,实施期为,展望到,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l 运河文化的内涵具有三重属性,人工开挖是其区别于其他河道的水利属性;国家制度是其作为文化的一种战略高度;连接南北是其社会属性。

从这三种属性中,可以看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包括了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大类。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运河文化,即运河的文物特性。

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地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永恒矛盾的权衡。

当这两种思想共同反映在运河河道开挖、疏通、改变及维护的层面上,就形成一种技术层面的文化,可以分为水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系统、整治系统、防灾系统等。

其中节制工程、穿越工程、跨江河工程、闸坝工程等专门性工程是工程技术的核心。

这些完备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程浓缩了历代官员、水利专家以及大量百姓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中国古代的运河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福建省宁德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宁德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宁德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大运河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千年运河、沟通南北”是大运河区别于长城、黄河的重要特点,在“千年”与“南北”所建立的时空之中,运河“沟通”的功能最为显著。

兼具运输功能、生活场域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纬中国、运通华夏”的河流,还是一种“利器明德,以厚民性”的文化。

在“大运河”全景意识之下,大运河物理空间中的“通”在文化空间中演化出了联通、流通、变通和融通等多重特性与价值。

“联通”是运河人工开挖并利用自然河道联江达海以通四域的功能。

封山浚川、连接江河湖海是中国传统“天下观”和帝王交通天下的文化理想。

自春秋以来,各级各类政权所不断进行的开凿运河的实践,正体现了对这一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

时间脉络中,运河经历了由区域内至区域间进而纵贯南北的过程。

隋唐以降,大运河联结的范围扩大,进而实现了五大河流之间的沟通,并且在唐、宋时期以浙东运河为通道,实现了运河与大海的连接,将运河区域连接至世界范围。

在政治领域,隋唐宋至元代,运河从人字形到一字形的改变虽未改变政治中心对江南财富的依赖,但将国之都城逐渐从黄河流域拉至运河并作南北分布。

大运河跨越区域之畛域,进而通过其他东、西之自然河流及交通枢纽相互联结,共同构建了中国地域的线性框架格局,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部分解决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流通”是运河因联通而带来的物流与信息传播,以及进而形成的社会流动。

漕运无疑是运河最重要的流通功能。

漕运是国家行为,而包括漕运在内的物资与信息流通则不仅是“国之制”,还是形塑中国社会发展的“利之道”。

中国大运河文创设计理念

中国大运河文创设计理念

中国大运河文创设计理念中国大运河的文创设计理念,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它不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致敬,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创意与文化的融合,让大运河的历史与故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

首先,尊重历史是文创设计的核心理念。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

每一滴水流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每一片河岸都见证了岁月的更迭。

文创设计需以敬畏之心,去探寻、挖掘和再现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片段,让人们在欣赏文创产品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其次,挖掘地域特色是文创设计的关键要素。

大运河穿越南北,连接东西,沿途汇聚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从江南的水乡风情到北方的豪迈情怀,从东部的海洋文明到西部的农耕文化,都为大运河文创设计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设计者需深入挖掘这些特色文化元素,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中,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地域魅力,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大运河沿途的风土人情。

再者,创新与品质是文创设计的生命线。

在当今时代,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

设计者需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

同时,品质保证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材料选择、工艺制作到包装设计,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确保文创产品的品质与品味相得益彰。

只有经过严格的品质把控,才能真正提升消费者体验,赢得市场的认可与信赖。

最后,传播文化是文创设计的终极使命。

大运河文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文创产品这一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爱上大运河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每一个文创作品都应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总之,中国大运河的文创设计理念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

它以尊重历史为前提,挖掘地域特色为基础,创新与品质为保障,传播文化为使命。

通过这一理念的践行,我们期望能够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独特魅力和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十大运河工程,硬核!世界第一

中国十大运河工程,硬核!世界第一

中国⼗⼤运河⼯程,硬核!世界第⼀我国拥有复杂的河流⽔系分布,因地理环境的制约,⼀直⽆法通联通航,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未放弃改变这种状态,⽐如京杭⼤运河,就是很好的例证。

迈⼊新世纪⼗年后,随着国家经济⾼速发展,为我国的长治久安,经济繁荣,国家开始⼤⼒发展内河航运,规划了⼀系列运河,我筛选出⼗条天正在推进的运河作为阐述。

中国河流⽔系分布图⼀、赣粤运河全长:1300公⾥建设标准:三级航道(⽔深3.2⽶以上,河底宽45⽶以上)线路从江西鄱阳湖长江⼝沿赣江南下接韶关北江⽽直达⼴东肇庆的西江三⽔航道,全线设16个⽔电梯级船闸,通过标准为1000吨级船舶。

⼯程现状:该⽅案已通过论证,⽬前三⽔⾄韶关段,南昌⾄赣州段已提前实施改造,并已完成70%左右的⼯程量,只剩下赣州⾄韶关开挖段未动⼯,全线预计2028年前建设完成。

赣粤运河全线规划⼆、江淮运河全长:700公⾥通航等级:⼆级航道(⽔深4⽶以上,河底60⽶以上)江淮运河是引江济淮⼯程的⼀部分,也是核⼼部分,⼯程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建设,其为引江济巢,巢就是巢湖,江淮沟通和江⽔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是其中从长江经巢湖到达淮河段,此段按国家内河⼆级航道标准建设,全线设置7个千吨以上船闸,符合⼆级航道要求。

⼯程现状:⽬前整体⼯程已完成70%,预计2023年达到通航标准,建成之后将为淮河增加第⼆条⼊海⼝,同时与沙颍河和芜申运河等周围航道⼀起构建⼀条跨越千⾥、与京杭⼤运河平⾏的现代重要航道。

三、湘桂运河全长:1260公⾥通航等级:四级航道(⽔深2.5⽶以上,河底40⽶以上)湘桂运河是连接湖南与⼴西的⼀条规划中的运河,从湖南省永州市萍岛经潇⽔⾄道县⼊永明河,在江永县城关附近的⽩岭岗开挖32公⾥⼈⼯运河跨越分⽔岭,⾄桃川镇螺丝岭⼊桂江⽀流恭城河,经恭城河⾄平乐汇⼊桂江,桂江从平乐⾄梧州进西江⼲线。

全线需新建11座梯级船闸,改造6座船闸,建成后将成为连通长江与西江的内陆航道,成为与赣粤运河并⾏的南北通道之⼀。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A真题及答案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A真题及答案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A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材料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作为一个大跨度整体联线型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延伸段浙东运河的总称,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6个省、2个直辖市共35座城市,主线总长3200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万多平方千米。

大运河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相交汇,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连接了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

《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这样评价大运河的价值:“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运河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大运河的原始功能是运输,而货的运输与人的流动,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城市的崛起。

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名城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

高中论述类阅读: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与万里长城被列为

高中论述类阅读: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与万里长城被列为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与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大运河文化不同于泛指世界范围内的人工运河文化的“运河文化”。

大运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它囊括了中国若干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又创造出大运河流域多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非时代因素。

大运河文化,是以黄河流域文化为核心,与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共同融合出的独特的江河文化。

它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统末年,延续到当前。

大运河文化是流动的文化,是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

它比中国的封建王朝还要长,跨越了奴隶、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

从宏观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看,大运河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大运河无论就其开凿时间,抑或流程均为全球之最,毫无争议地具有唯一性。

其中流淌着的是两千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心血汗水乃至生命,世界历史上有哪一样珍宝、哪一项工程可以与之相匹敌?帝王开创的琼楼玉宇、奢华皇陵,市井中的珍珠玛瑙、异工奇技,在大运河的伟岸面前均相形见绌。

大运河贯通南北,城市兴旺,文化昌盛,商贸发达,用多少金银财宝都难以估算。

就城市的兴起而言,可以说在大运河沿岸的诸多城镇中,没有哪个城镇是不曾受惠于运河的恩泽的,名城如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小镇若南浔、嘉兴、盛泽等概莫如此。

运河水带来的不只是舟揖之便,交通之畅,灌溉之利,还创造了众多繁华市镇崛起于运河之畔、荒野之中的神奇。

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延展空间,从而使整个华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的、丰富的、混杂的、交融的格局。

(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单元双测卷(A卷)含答案

(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单元双测卷(A卷)含答案

(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单元双测卷(A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

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

”这反映了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的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C.救亡自强愿望的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2.下表是民国初年《晨报》广告中出现的女校招生简章。

据此可知,当时( )C.新闻报刊助推近代教育改革D.社会进步推动女子教育发展3.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谋成一事在递交清廷的会奏中,煞费苦心地写道:“古人谓学齐语者,需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又曰百闻不如一见,比物此志也!”据此推知,这件需煞费苦心方可谋成之事是( )A.选派幼童出国留学B.加大海防资金投入C.允许外国公使驻京D.引进西学废除科举4.据统计,自民国建立到1915年,女子学校和女学生数量基本上呈增长趋势,到1915年,女子学校数量达3766所,占全部学校的2.9%,女校学生数量达180949人,占全部学生的4.2%。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教育平等逐步实现B.民主观念影响扩大C.女性解放意识增强D.教育救国思想萌生5.下表是1902年在上海创办的爱国女校的课程设置表,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②课程设置多元③体现全盘西化④倡导民主科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表为1977年到1982年我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

由此可见( )C.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D.思想解放推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7.宋代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学规》中“五教之目”一条的内容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一条的内容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
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同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个人工建设工程,其规模之巨,施工之艰辛,里程之长,
历经时间之久,为世界首屈一指,为各国人民所瞩目。中国大运河不但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而
且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很值得后人去保护、维系与研究。

中国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应当秉承“三性”原则:即完整性、综合性和统一性。所谓完整性,
即其保护、申遗与研究不应是支离破碎的,不应分段进行;所谓综合性,即保护、申遗与研究不应是单一
的、片面的,尤其不应只局限于水道、水利等技术层面;所谓统一性,即其保护、申遗与研究,各省市、
各部门不应各行其是,应该有国家级的统一的中长期规划纲要和统一的政策、法律、法规。

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盛于隋唐,延至明清。春秋时期距今历史太久,许多遗址、遗物早已湮没,
无从查考。故从时间段来看,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应始于隋唐。从空间段来看,大运河的保护、申
遗与研究应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其他运河段为辅助。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内容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
与研究;另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与研究。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保护、申遗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运河主体河道、堤岸、码头、船闸、水坝、
涵洞、桥梁等研究和保护;二是漕船、漕粮、漕运、漕仓等研究和保护;三是沿运河两岸城镇、街道、古
建筑研究和保护等。所有这些物质文化保护、申遗与研究对象都是物质形态的,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的,体现了申遗要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是京杭大运河保护、申遗与研究的基础。

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保护、申遗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中国漕运制度和漕运管理的历史演变、
历史评价、历史经验等;二是中国以漕运为主体的南北水运经济文化交流情况、历史演变、历史评价、历
史经验等;三是沿运河城镇文化包括商业文化、民俗民风、游览文化历史演变、历史评价、历史经验等;
四是与运河有关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文化活动和文学艺术历史评价等。所有这些都是非物质形态的,它
们与大运河有直接联系,但又不是大运河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依附于大运河又高于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是漕运。中国历
朝历代因漕而河,因为要运漕粮到京城,故人工开凿运河又称漕河。然后因河而运,因为有了运河,除了
漕运之外,又促进了水运的发展,水上运输又促进了运河上下的物资交流和商品贸易的发展。接着因运而
市,因市而城,由于商品贸易和物资交流,促进了运河码头的繁荣和运河城镇的发展,并直接催生了大运
河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大运河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
大交流和文化大交流。中国大运河的漕粮和漕运支撑了历朝历代京城的衙门、官员、军队和市民的粮食需
求,奠定了政权即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基础。历代王朝征收漕粮作为实物税,同时运输漕粮,涉及到漕粮
征收、运输和管理的全过程,这是国家社会公共权力的象征。这就清楚地说明,中国大运河的漕运不但是
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是国家政权的生命线。中国大运河——国脉所系,这就是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
其中不仅包括相应的经济价值,而且包括相应的政治价值、军事价值和全部文化价值。

一部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不但是一部漕运史和经济史,而且是历朝历代国家政权兴衰存亡的政治史和
文化史。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漕运,其载体是物质形态的漕河(即运河本身)、漕粮、漕船、漕
仓、漕运以及相对应的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在内的全部物质形态的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

沿运河城市有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以及通州、沧州、泊头、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台儿庄、
徐州、邳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18个中等城市,还有其它几十
个小城市和历史名镇。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和研究,都应该以这些大、
中、小城市和历史名镇为依托去组织及调查。

中国大运河保护、申遗与研究应当采取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的形式去进行。以民间、民营机构为主体,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政府相关部门包括文化、文物、水利、交通、住建、财税等部门规划、
指导、资助、配合,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此,我们倡议:沿运河城市组建跨地区、
跨部门、跨专业的民间机构——《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联谊会》,配合、协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有关部门,做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工作。各市可以组建分支机构,如《天津大运河文化遗
产保护与研究联谊会》、《德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联谊会》等。联谊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依靠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或资助,或提供联谊场所,当地其他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协助,热心大运河保护与
研究的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和社会贤达广泛参与,老中青三结合,代代薪火相传,这是功德无量的
大好事。

现在沿运河城市兴起了一股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热,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特别防止
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重点要放在大运河原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挖掘、清理、收集和保护、申遗与研究上,切记别出心裁、一哄而起、一哄而上,打着大运河保
护申遗的旗号,在运河城市、运河沿线大兴土木,新建一些没有文化的、同质低水平重复的新的所谓“文
物”、“文化”建筑,这样做不但劳民伤财,而且是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亵渎、破坏和罪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