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化妆

合集下载

脸谱的分类_脸谱分为几大类

脸谱的分类_脸谱分为几大类

脸谱的分类_脸谱分为几大类戏曲脸谱的分类,通常采用谱式与谱色两种分类方法。

1、谱式分类谱式分类是从脸谱的构图上来分类。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基本类型:⑴整脸:脸部的化妆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构图简单。

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为黑整脸、《战长沙》中的关羽是红整脸,《赤壁战》的曹操为白整脸。

⑵三块瓦脸:也称三块窝脸,最基本的谱式。

以一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形状像三块瓦一样。

如晁盖、马谡、关胜等。

⑶花三块瓦脸:也称花三块窝脸,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纹样,将眉窝、眼窝、鼻窝的纹路勾画得较复杂。

如窦尔墩、典韦、曹洪等。

⑷十字门脸:从额顶到鼻尖画一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以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差形成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如《草桥关》中的姚期、汉津口中的张飞等。

⑸六分脸:脑门上的立柱纹与眼部以下部位均画成一种颜色,脑门上立柱纹以外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四,眼部以下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六,上下形成四六分的形式,故称六分脸。

如《群英会》中的黄盖等,《将相和》中的廉颇等。

⑹碎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比花三块瓦脸更花哨。

构图形式多样,色彩种类丰富,线条复杂而细碎。

如《取洛阳》中的马武,《金沙滩》中的杨七郎等。

⑺歪脸:构图、色彩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打龙棚》中的郑子明(郑恩)、《落马湖》中的于亮等。

⑻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叫元宝脸。

如徐盛、麻叔谋等。

⑼僧道脸包括僧脸和道士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一般勾大圆形眼、花鼻窝、花嘴岔,脑门上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入了佛门。

色彩分白、红、黄、蓝等色,以白色为多见。

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

道士脸在其脑门中画一个太级图或八封符号,以示其道人身份。

如《黄泥岗》中的公孙胜等。

⑽太监脸专用来表现那些擅权害人的宦官。

尖眉子示其奸诈;菜刀眼窝暗寓其渔肉百姓;光嘴岔下撇,以突出其谲诈残忍的性格;脑门勾个圆光,以示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脸谱知识

脸谱知识

脸谱知识开元路与定安路交界的地方,有一家专门经营戏剧道具服装的老店,门口就挂着一个大脸谱,中国戏剧脸谱的演变史?一、何为戏剧脸谱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演员所扮演角色的“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剧中角色的分析、判断,才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艺术。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先生在1988年举行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览会上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最明显的贵州‘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

‘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

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

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

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表示不同的性格。

二、脸谱的历史发展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戏曲里的人物形象和脸谱怎么画

戏曲里的人物形象和脸谱怎么画

戏曲里的人物形象和脸谱怎么画作为中国传统剧种的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说到戏曲,给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则是人物身上涂红画绿的妆容以及五彩斑斓的戏衣。

儿时只是惊叹于这穿红着绿、流光溢彩的霓裳倩影,到后来才知道每一张脸谱,每一件华服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要惊叹的也只是这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博大。

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装手段,主要指“涂面”化装,即用“油色”或“水色”直接在脸上化装,以塑造戏中某个角色的形象。

因剧中每一个角色化妆时应当使用何种图案,采用哪几种颜色,均有约定俗成的谱式,不能随意勾画,故而叫做“脸谱”。

脸谱通常直接绘制在脸上,所以整个脸谱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活动,方便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

脸谱在人物头部是整个视觉的中心,变换的面部表情正是情绪和心理变化的流露。

在很多动画形象中,我们都能见到传统戏曲元素的影子,而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其中一些经典的人物造型仍让我们记忆深刻,象《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骄傲的将军》中的花脸将军、《天书奇谭》中的袁公和蛋生、《西岳神通》中的杨戬等等。

将传统戏曲元素,经过重组与再造之后延用到动画形象之中,无疑给予了动画形象更为充分的滋养,而这种既具有本土特征又能适合现代审美特质的形象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在漫画家周大庆创作的《北京奥运・三十六“记”》系列漫画中,漫画人物分别借用了京剧当中的脸谱和服饰,用福娃依次来扮演生、旦、净、末、丑等形象,通过动画漫画的形式介绍了奥运会各种运动项目。

这种将漫画和戏曲结合的手法,中国味十足,既宣传了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又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其中耍曲球棍和举重运动的张飞扮相,将张飞原有的黑十字门蝴蝶脸简化,形成了重点保留蝴蝶上下羽翼的大形脸谱图式,同时去掉额头的豹头环眼,使整个动画人物更具亲和力。

这种经过简化后的动画形象由于保留了人们所熟知的原有戏曲人物精华,让人一眼也能认出这是传统的张飞扮相。

中国戏剧脸谱

中国戏剧脸谱

以“形”传“神”——中国戏曲脸谱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多种因素。

从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来看,除了处于戏曲核心地位的表演方面,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就是人们眼中最为直接而重要的了,在传统戏曲中,人物造型方面更是重视和突出的重点。

人物角色造型包括头、面部化妆和服装两大部分。

脸谱是属于面部化妆范畴的,在戏曲人物造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面部化妆造型艺术。

它用“油色”或“水色”直接在脸上化妆,以塑造角色形象,是性格化了的,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等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脸谱的审美意识来源于中国画美学思想,据此意,脸谱又是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

中国戏曲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古老剧种,也有新产生的剧种,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很多剧种都有脸谱。

如京剧、昆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粤剧等。

各剧种的脸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从整体上概括来讲,主要有装饰性、程式性、象征性等特征。

1.戏曲脸谱的装饰性特征古今中外的戏剧演出都追求外部形式的美感,但外部形式的形态、手法、方法等很不相同。

西方传统戏剧的人物造型追求的是写实,也就是如实反映现实中的人物造型。

中国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则是非写实的,也就是与现实中的人物造型有一定距离,这样就对外部形式美的追求更加刻意,因而也就使戏曲外部形式的装饰性特征非常突出。

2.戏曲脸谱的程式性特征戏曲脸谱的变形大胆而夸张,正所谓“粉墨青红,纵横于面”。

但是,这种大胆和夸张,又不是随便涂抹而成的,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

脸谱艺术非常讲究章法,将点、线、色、形有规律地组织成装饰性的图案造型,由此也就产生了戏曲脸谱的各种各样的格式与规则,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戏曲化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通过精心的化妆,演员能够更好地呈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以下是一般戏曲化妆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化妆之前,演员需要确保脸部干净,没有油脂。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化妆品和工具,包括粉底、蜜粉、彩色脂粉、眼线笔、口红等。

2. 打底用粉底将脸部整体涂抹均匀,确保颜色和皮肤相协调。

打底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化妆提供一个平滑的基础。

3. 画眉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用眉笔或者脂粉勾勒眉毛的形状。

一般情况下,男性角色的眉毛较为粗犷,而女性角色的眉毛则较为细腻。

4. 画眼线使用眼线笔或者眼线液,描绘出眼睛的轮廓。

眼线的粗细和长度根据角色需要进行调整。

5. 睫毛使用睫毛夹夹翘睫毛,然后再涂抹睫毛膏,增加眼睛的明亮度和神采。

6. 上底妆用蜜粉或者彩色脂粉,根据角色特点上底妆。

一些传统的脸谱如花脸、武生脸等都有各自的标志性颜色。

7. 画脸谱根据角色的不同,用彩色脂粉勾勒出脸谱的轮廓和颜色。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为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性格和身份。

8. 口红用口红为角色上妆,根据性别和特点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9. 补妆在演出期间,由于灯光和表演的原因,演员可能需要适时地补妆,保持妆容的完整性。

10. 卸妆演出结束后,及时卸妆,保护皮肤。

使用专业的卸妆产品,确保将彩妆彻底清除。

戏曲化妆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

每个角色的妆容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演员在不同的戏曲剧目中灵活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一提起中国的国粹京剧,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的肯定是一个勾画着五彩脸谱,着华丽戏服的人物形象和咿咿呀呀的唱腔,而给最先吸引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色彩斑斓,种类繁多的脸谱了。

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

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

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尤其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

每个人面部五官的形状、轮廓相似,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与人物的年龄、经历、生活的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

如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从前年幼只觉得新奇,原来人物的脸还可以这样表达,不像人又最像人,后来才理解,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升华。

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进行艺术夸张的依据来源。

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

“离形得似”、“遗貌取神”,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意思是“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要为传神服务,为了达到神似,可以突破形似。

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在绘画上,也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贯彻。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韵,即精神境界的追求。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6有趣的脸谱

6有趣的脸谱
整脸是指脸上涂一种主色(或白或黑或红),不勾花纹,不 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这种主要是肤色夸张的谱式, 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内藏奸诈的权贵。
三块瓦脸是用黑色或其它深色夸张表现两眼窝、鼻窝,类似 三块瓦片,这种谱式用途较广,正反人物都可以用。
十字门脸的底色为白色,自鼻子到脑门画一黑色立柱,又在 黑眼窝中间画一横线,两眉画两个椭圆形黑点,好像十字。
六分脸的脑门为白色,从鼻子到脑门画一深色立柱,又以同 色画眉毛以下至两颊,在眉间画两个深色椭圆形的点,整个脸由 白色与深色大致为四六开比例,因而称六分脸。
脸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脸谱以对称为主,在绘制上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色彩 鲜艳,对比鲜明。
脸谱的绘制方法:勾画纹样 Nhomakorabea定稿上色
要求: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戏曲脸谱
张飞
曹操
关公
窦尔敦
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称为脸谱。它一 般用于净、丑角色所扮演的各种人物。脸谱可 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红脸表示耿直,黑脸 表示粗豪,蓝脸表示勇猛,白脸表示奸诈等。
脸谱在谱式上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 脸、碎脸、歪脸、象形脸等,其中,整脸和三块瓦脸是最基本的 两种谱式。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1)整脸:
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 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 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 如:《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
关羽(红整脸)
曹操(白整脸)
(2) 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 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 瓦脸”。 “三块瓦”在脸谱中运用极为广泛,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 彩多种多样,是勾脸的基础。如:《盗玉马》中的窦尔敦,勾成 “蓝花三块瓦”谱式。
李逵(碎脸)《丁甲山》
(6) 歪脸:
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祝彪(歪脸)《三打祝家庄》
(7) 象形脸,
一般应用于神话戏。 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 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龙。
【破脸】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 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便 以为主的脸谱。
什么是京剧脸谱? 京剧表演中,有些角色脸上有很丰富的 图案和色彩,这是戏曲艺术中特有的舞 台化妆艺术,被称为——脸谱
包公
关羽
曹操
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 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 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 价值,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一种艺术形式
【脸谱的起源】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 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 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 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 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 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 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 谐和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脸谱化妆一、定义: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二、主要特点:1、美与丑的矛盾统一;2、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3、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4、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三、发展历史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1、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

2、到宋朝时期,涂面化妆便逐步形成洁面与花面(素脸与花脸)两种基本类型。

3、到元代的杂剧戏,剧中人物已有了一定的分工,净、丑已从简单色彩的涂抹发展到对比强烈的色彩,为后来的戏曲脸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到明清戏曲中的脸谱,各种格式都有一定的规矩。

总的看来与京剧脸谱已经很相似了。

5、5、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程式。

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

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

6、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戏曲脸谱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

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四、脸谱的色彩情感戏曲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图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

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

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性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个性,而决不雷同。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中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

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吕马通:《亡乌江》吕马通:《亡乌江》关羽(红整脸)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

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绿色脸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1、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关羽、赵匡胤、刘瑾等)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2、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包拯)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3、白色: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曹操)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4、黄色:勇猛而爆躁(宇文成都、典韦)5、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6、银色神仙,妖怪。

7、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单雄信、程咬金)其他:绿林好汉。

8、蓝色刚强阴险。

(窦尔敦、夏侯敦)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例如关公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勇猛而暴躁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神仙,妖怪。

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刚强阴险。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红色赤胆忠心关羽姜维紫色智勇刚义荆轲专诸黑色耿直刚烈包拯尉迟恭白色奸诈自负曹操司马懿蓝绿黄勇猛暴躁绿脸青面虎黄脸典韦蓝脸单雄信金银神怪人物,如孙悟空、杨戬等五、画法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即用一种颜色,用手在脸上揉匀。

其眉毛眼部既不变形,也不挪位。

只是用黑色加重些。

另外,稍稍勾画一下脸部的一些皱纹。

象关羽的脸谱就属这类,当然关羽的脸谱也有人用油色勾画的,但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用红色揉脸。

抹脸,即用手在脸膛上涂抹一层水白粉,然后,用黑色将眉眼的轮廓及皱纹稍加勾画,抹脸主要是指水白粉脸而说的,象曹操,赵高等人物,就是这种抹脸。

勾脸,就是用笔在脸上勾画成各种色彩的脸谱。

凡不属于揉脸、抹脸的脸谱,都是勾脸。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关羽:《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

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

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

这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演变而来。

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所谓花三块瓦,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喜剧人物张飞、焦赞,画垂眉或蝶翘眉,笑眼窝,翘嘴以示笑口常开;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如汉朝铫期的老脸则眼窝尾部朱温:《雅观楼》朱温:《雅观楼》画出下垂的鬓角,其子铫刚的眼角却呈上翘之势,加上夸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气方刚;再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幅奸白脸。

可见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如果从这些画法来分析,就会看出门道来了。

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四类:揉脸、抹脸、勾脸、破脸。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象征性的脸谱。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

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

画脸谱步骤:(1)在准备好的脸谱底板上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2)用铅笔勾画脸谱图案,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3)涂色,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4)再涂彩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5)最后着墨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