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次阅兵衣着军装一览
大阅兵 1950年:英武雄姿大示威

钩沉 大阅兵1950年:英武雄姿大示威◎本刊记者 余玮调150余万兵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斗争。
2月,美国宣布继续援助台湾国民党当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陆空海军各兵种部队阅兵仪式,并开启周年性国庆阅兵典礼。
受阅人员史上最多,共有24209人。
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8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78辆,军马2899匹,各种队进犯台湾海峡。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迅即成立,抗新中国的第一年,可谓“新元初始”。
新社会、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中国民众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然而,这年的阅兵却是在新中国政权受到严峻考验的氛围中进行的1950年10月1日,参加国庆游行的政府部门队伍钩沉 大阅兵的象征。
首个国庆日,毛泽东在上天安门城楼前似乎做了最坏的打算,半诙谐半认真地对周围的人说:“如果真遇到打炮,那谁也不许跑!这关系到中国领导人的形象。
”毛泽东的这句话五味俱全,耐人寻味。
沉浸在节日气氛的中华儿女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战争阴霾正向他们笼罩而来,朝鲜战局则自美军仁川登陆后而迅速恶化,新中国的安全受到挑战。
首都北京庆祝国庆一周年阅兵、游行活动,伴随着闪亮在祖国正在解放的边远地区的炮火,在节日之夜腾空升起的礼花中,徐徐落下了帷幕。
就在国庆这一天,毛泽东收到了朝鲜领导人发来的贺电的同时,又收到了请求中国出兵救援的信。
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在中国国庆这一天越过南北朝鲜北纬38°线。
国庆检阅结束之后,毛泽东专家学者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由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而公布于世,在第一个国庆节上首次挂在天安门城楼重檐中间。
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构成的国徽图案,金红相间,熠熠发光,显得十分庄严、神圣和富丽。
天安门城楼东西墙上横挂着两幅大标语,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一年前开国大典时此处的标语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
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
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
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
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
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
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
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制服进行了多次变迁,军服款式从简到繁,军服材料从低端到高级,军服功能从单一到完备,军服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给军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军队作战思想与军服设计观念的进步;第三是中国外交发展尤其是军事交流的程度推动了军服改革;第四个因素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军服历经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历史阶段。
由于环境所限,绝大部分军服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军委后勤部开始着手制作统一全军军服款式。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前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按时间分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2式、65式、71式、74式、78式、85式、87式、97式、99式、04式、05式和07式,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下面以时间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军服变迁进行介绍、分析。
50式军服——首次统一军服制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4日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这是我军第一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制式军服,开创我军拥有军种服装的历史,简称“50式”军服。
款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4 种。
在单衣标准方面,干部是开襟式,战士是套头式,女兵为连衣裙,男女均戴大檐帽。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着新式军衔服装——“五五”式军服。
这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军衔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改善。
55 式军服分常服、礼服两种,所有人员配发常服,校级以上军官加配礼服。
探究我国现代军服演变

探究我国现代军服演变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军事战斗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外部保障。
探究现代军服演变历程,从宏观发展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军服特征进行深入总结,可以进一步的明确社会发展历程。
因此,了解我国现代军服演变的基本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军服演变;基本方向引言:对于现代军服来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正规化的建设,由单一品种逐渐向多种类复杂类的趋势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军服体系。
为充分了解现代军服体系的演变历程,结合当前以及过往的发展历程,深入探究我国现代军服演变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文在探索过程中,主要结合我国现代军服的演变过程,对现代军服演变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了解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代军服的演变为了解现代军服演变的过程,从50式军服到07式军服,深入分析军服特征非常关键。
具体主要表现如下:1.1建国初期军服特征建国初期,我国整体的发展由单一军种逐渐发展为海、陆、空完善性的军种。
因此,根据编制指挥需求,快速统一着装。
按照具体的指示,将海、陆军划分为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等相关不同的类型。
日常训练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对配发的军服进行修改和补充。
例如,在冬季干部的面料可以增加呢料,而士兵的套头可以改为前开襟立翻领。
而进入到1954年,我军构建军衔制度。
在1955年国庆,首次配发全新军衔服装,也就是55式军服。
此种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种类型,在重要场合比如阅兵、国庆典礼,着装为礼服。
军人日常穿着服装为常服。
主要的细分在于领编袖头裤、中缝的压线等。
比如,陆军为正红色。
空军为天蓝色。
海军为白色。
1.265式军服第二个阶段,取消军衔制之后,改为65式军装,全体官兵统一佩戴解放帽,搭配五红角帽徽以及红领章。
此类军服实用性较强,但是不利于展现军容军貌,用料较为朴素。
1.385式军服进入到1981年,我国积极注重新式军服的研究与设计,研发85式军服。
新中国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十三次国庆阅兵

新中国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十三次国庆阅兵新中国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十三次国庆阅兵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
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国国庆阅兵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阅兵,是对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检阅,其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都举行过阅兵。
在我国,阅兵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后,“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各部落首领纷纷前来会盟,声势浩大。
大禹阅兵,其意决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平息水患,更是为了威慑诸侯,巩固政权。
当今世界各国,在举行国家庆典时,一般都要举行阅兵活动。
阅兵仪式大体上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二是分列式。
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检阅部队。
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为止,一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军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全军官兵崭新的精神风貌,对于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意志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1949年国庆阅兵:开国大典中的最美乐章1949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举行阅兵式。
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阅兵,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阅兵指挥部主任、副主任。
开国大典阅兵,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至今,我国的国庆阅兵程序和内容没有大的改变,仅在受阅的方队、人员以及武器装备的种类、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第二次:1950年国庆阅兵:特殊形式的战争动员令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以武力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1950年国庆节前夕,战争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来源:解放军报建国初期仪仗队服装。
上世纪60年代初仪仗队礼服。
上世纪70年代仪仗队服装。
上世纪90年代仪仗队礼服。
新世纪仪仗队礼服。
每一位来访的外国元首,踏上红地毯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这支队伍在带给他们非凡气质的同时,也以一次次仪仗队礼服的变迁,见证着人民军队进步与发展的崭新风貌。
最早的礼服源于普通军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
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
当时将组建仪仗队迎宾的任务交给了公安警卫师警卫营。
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
尽管着装都是缴获而来的,但队员们的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共和国成立两年多了,国门要敞开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到我们的国家来,中国需要有一支代表中华民族礼仪的仪仗队伍。
”1952年3月,毛泽东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迅速组建中国仪仗队。
1953年6月29日,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抽调公安警卫师警卫营和第二团三营组建仪仗队,并在各野战部队中挑选仪仗队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仪仗队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
尽管战士们都是来自全军的优秀骨干,但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它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
首次穿上正式礼服亮相检阅场1956年9月30日,时值国庆节前夕,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首都机场到中南海20多公里的路上,几十万群众夹道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在队伍的尽头,身着新式礼服的三军仪仗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武。
新中国历次阅兵衣着军装一览剖析

1949年:全军无统一服装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此次阅兵规定:“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因为全军没有
统一的服装,受阅的陆军部队全部穿黄绿色军装,头戴钢盔,帽 徽为“八一”红五星,左侧胸前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 样的长方形胸章。
பைடு நூலகம்
1999年:“世纪大阅兵”完整展现87式军服 1999年阅兵中行进的解放军仪仗
199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50周年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 也是1988年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本次阅 兵,87式军服以完整的系列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解放军的军服没有作训服体系,常服同时也是作战服。 而87式军服经过不断发展,其体系里出现了作训服、体能训练服, 弥补了该项空白。
1956首次授衔后身着55式军服受阅 图为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 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 安门广场。
55式军服设置了礼服、常服、工作服3个系列,军官佩戴军衔 肩章、兵种勤务符号领章和帽徽;士兵佩戴帽徽和军衔领章;男 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陆、空军士兵戴船形帽。
2009年:07式军服惊艳世界
本次阅兵式上,身穿07式军服的徒步方队透露出新时代的气息, 让人们过目不忘。进入新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 也得到了很大提升,07式军服的诞生让解放军变得更加“时髦”, 跟上了时代步伐。
07式军服的系列、制式、样式、颜色、面料和服饰标志等方面, 都经过了反复研究论证,2007年正式配发部队。07式军服共有礼 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四大类644个品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九九”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9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9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2000年前后开始逐步装备全军。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首次授衔后身着55式军服受阅
图为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 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 安门广场。 55式军服设置了礼服、常服、工作服3个系列,军官佩戴军衔 肩章、兵种勤务符号领章和帽徽;士兵佩戴帽徽和军衔领章;男 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陆、空军士兵戴船形帽。
1999年:“世纪大阅兵”完整展现87式军服
1999年阅兵中行进的解放军仪仗
199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50周年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 也是1988年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本次阅 兵,87式军服以完整的系列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解放军的军服没有作训服体系,常服同时也是作战服。 而87式军服经过不断发展,其体系里出现了作训服、体能训练服, 弥补了该项空白。
新中国历次阅兵 衣着军装一揽
1949年:全军无统一服装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此次阅兵规定:“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因为全军没有 统一的服装,受阅的陆军部队全部穿黄绿色军装,头戴钢盔,帽 徽为“八一”红五星,左侧胸前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 样的长方形胸章。
2015年:历次阅兵中最漂亮的?
据悉此次阅兵军服以抗战时期着装和07式服装为参照,加入时 尚元素,逐人量体裁衣。总后科研部门抽调30余名技术骨干精心 研制设计,分别以抗战时期着装和07式服装为参照,改进并创新 设计了15式阅兵服,其中多个品种是全新设计、首次装备。
“这将是新中国历次阅兵中,军服最漂亮的一次!”现任白求 恩医疗方队队长马国旺提起军服的变化,由衷地喜悦。如今,参 阅部队的被装已全部发放到位。参阅官兵在阅兵服的装扮下,个 个显得精神抖擞,即将雄姿英发、威武豪迈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 检阅!
1950年:首次拥有统一军服,全军着50式军服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着黄绿色服装接受检阅。
为了统一全军服装,1950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 样式,简称“50式”军服。受阅陆军着黄绿色服装,空军着上黄 绿下藏蓝色服装,海军着白色服装。这意味着新中国成立后,我 军第一次有了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1959年:新式军服亮相,盛况空前
1959年共和国10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官兵身着新式军服,佩戴军衔。此次军服为在“ 55”式服装基 础又加以改进的新式服装,显得更加威武精神。军事学院方队、水兵方队、步兵方队、空降兵方队依 次受阅,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从扩建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
1984年:85式新军装首次亮相
1984年的那次国庆阅兵被不少老军迷奉为经典。受阅陆海空三 军部队全部换上85式新军服:陆军方队的军官全部着棕绿色毛料 军服,海军方队军官着上身白色下身藏蓝色军服,空军方队军官 着上身棕绿色下身深蓝色军服。 1985年式军服基本沿用了1955年式军服样式。取消红领章、红 五角帽徽,干部、战士戴大檐帽,女战士只装备无檐帽,佩戴八 一军徽帽徽和军种肩章、领章,增发了长、短袖制式衬衣。
2009年:07式军服惊艳世界
本次阅兵式上,身穿07式军服的徒步方队透露出新时代的气息, 让人们过目不忘。进入新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 也得到了很大提升,07式军服的诞生让解放军变得更加“时髦”, 跟上了时代步伐。
07式军服的系列、制式、样式、颜色、面料和服饰军服共有礼 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四大类644个品种。